《辛亥革命》的说课稿

时间:2023-12-10 07:31: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辛亥革命》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亥革命》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的说课稿

《辛亥革命》的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2.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斗争,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并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堂教学类型:综合课

  三.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是前几课所讲的列强加紧侵略中国造成的影响的扩大,以及承接上节课中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部分。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n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但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主要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分小组抢答等,配合老师的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n说教法、学法

  一.重难点及如何突破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难点是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分析。

  为突出这一重点,用播放一段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简单过程,特别是武昌起义的发生过程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历史。在学生观看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认真看,看完之后显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抢答问题,加深记忆。

  对于难点,老师出示一道动脑筋的题目,即课后的活动建议题,让学生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最后再总结。

  二.教学手段

  自制多媒体课件《辛亥革命》;视频《辛亥革命》

  三.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一些方法: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材料分析、自主探究,课前分小组搜集资料,总结答案,课堂上发表意见。

  2、通过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

  3、师生互动,探究互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5、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讲述法、讲解法、分小组抢答、纲要图示法、讨论法和用漫画导入的方法,针对学生的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帮学生开拓思维,使其对该课的线索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n说教学过程

  u导入新课

  显示一幅漫画:一个腐烂了有虫子的苹果,通过提问学生:造成苹果腐烂的原因有哪些?再引入正题:如果把这个苹果比喻成19世纪末的清政府,它的寓意上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讲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反抗情况,从而导入本课。

  u讲授新课

  一.背景(约14分钟)

  (一)清政府的内忧外患

  通过刚才的这幅漫画引入本课的背景,只简单地讲。结合后面讲讲预备立宪的骗局使立宪党人绝望和分化。

  (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通过阅读课本,再通过启发式的谈话法,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一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出下面的知识点。

  1.组织领导:(1)兴中会(2)中国同盟会

  显示一个表格,要求学生阅读后,看谁能最迅速填此表格(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总理、宗旨、刊物)

  2.思想论战:革命派对改良派

  用讲解法点明两派论战的中心问题以及由论战产生的影响。

  3.武装斗争:(1)皖浙起义

  (2)黄花岗起义

  启发学生回答两次起义,显示起义烈士或参加者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烈士的这种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二.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约10分钟)

  1.概况

  让学生认真观看一段《辛亥革命》的视频,看后看谁脑筋转得快,抢答老师的问题,加深认识。

  2.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结合刚才的那段视频,再强调黎元洪的上台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的一些情况强调政权组成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3.影响:各地响应,清朝统治瓦解

  要求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和平光复”?(讨论法)

  三.成果:(约10分钟)

  1.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

  强调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显示成立时全国的形势图。(讲述法)

  显示约法的一些内容,让学生思考,再由老师说明其中体现出的原则。

  [补充材料]

  2.帝制终结(1912.2)

  3.袁世凯夺取中华民国政权

  通过显示当时复杂情况和三方关系示意图(纲要图示法),分析袁世凯上台的原因。

  四.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约5分钟)

  通过一道动脑筋题(即课后活动建议: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是怎么看的?)让学生分两组自由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伟大的历史进步。

  u小结并点明重点。(约2分钟)

  这节课讲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等问题,重点是辛亥革命的大概过程。

  u课堂练习(约3分钟)

  出示两道中西方有关政治方面内容对比的选择题,当场答题反馈,巩固知识。

《辛亥革命》的说课稿2

  大家好!我是来自美亭学校的xx,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8课《辛亥革命》。本课教材安排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内容。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后面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作铺垫,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回顾中国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3、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⒋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辛亥革命的准备、爆发及影响。

  依据: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实质性的一步,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而教材中的每个环节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部分,无法拆分,故将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作为重点。

  ⑵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教材中的两个子目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与递进关系,孙中山的建党活动和武昌起义是作为一般了解层次提出来的,而历史意义是作为运用层次要求提出来的,这种安排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提供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前置的基础知识: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知道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救不了内外交困的中国。了解了这一背景,具备了学习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

  学生前置的基本技能: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年学习中国历史的经验,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具备了学习辛亥革命的基本技能。

  学生学习障碍:八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不强,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较大的难度。通过本课的教学,能有效的解决学生这方面的困难。

  2、教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重点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模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法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完成。

  (一)路在何方(新课引入3分钟) (二)革命道路(新课学习36分钟)

  (三)情感升华(4分钟) (四)布置作业(2分钟)

  (一)路在何方(新课引入3分钟)

  问题:在前两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习了这两课你知道了什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救不了内外交困的中国。)

  追问:到底挽救中国的道路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题:在这时的中国有一位伟人孙中山先生,他提出: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辛亥革命》(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在这种情形下,势必会发生一场革命。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二)革命道路(新课学习36分钟)

  说明:本环节是这一课的重点所在,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第一讲:辛亥革命的准备阶段

  问题1:为了革命,孙中山先生组织了哪些革命团体?(板书)

  结合图片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表。

  1905年同盟会成立

  年代事迹性质

  1894组织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

  1905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问题2:为了革命,孙中山先生提出哪些指导思想?(板书)

  同盟会革命纲领(板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板书):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思考: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有什么关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投影)

  问题3:为了革命,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结果怎样?(投影)

  如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都失败了。

  设计意图:在此我采取问题—探究的学习模式。问题的设置既考虑到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突出教学重点。

  过渡:同盟会成立后,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第二讲:辛亥革命的经过

  武昌起义:我带领学生一起观看武昌起义视频,感受革命党人为救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震撼气势,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武昌;结果: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响应(动画演示),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夯实基础,突出教学重点。

  第三讲:辛亥革命的结果

  民国建立:武昌起义成功后,不到半年时间,14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清政府土崩瓦解。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民国,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因为自1912年到今年是100年,所以提问:民国建立到今年多少年了?

  然而,民国建立不久,由于帝国主义的支持,孙中山等资产阶级的软弱,加上袁世凯的两面手段,孙中山被迫让位,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第四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渡:对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所以(引出问题4)

  问题4: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指导方法: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讨论。

  归纳:同意这种说。

  (1)因为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

  (3)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设计意图:引导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升华(4分钟)

  过渡:虽然辛亥革命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的不可磨灭的。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贡献,我们永远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

  谈谈孙中山先生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热爱祖国!坚韧不拔!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如何发扬这些精神呢?

  继承遗志,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四)布置作业(2分钟)

  1、必做题:孙中山大事记(分别展现几种表达方式:学生可能是表格法或图示法或列举法。)

  2、选做题:小明的爷爷是台湾老兵,近日他回乡探亲,小明问他多大年龄了,爷爷回答说:“我是民国18年出生的,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他爷爷的年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即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重点,更是一节课的灵魂。既是重点就不能过于繁琐;既是灵魂就不可过于平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板书设计的:

  同时,板书既可以让学生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点,也可以让老师完整的清晰的具体的反思一节课的好坏。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问题设置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注重知识有效落实,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注重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性,较为充分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时间限制,有些问题没有预设的深入,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