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1-09-17 08:20:1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幼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批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2

  一、不要随意吓唬孩子

  幼儿正处在身体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对各种各样的事件产生恐惧,精神带来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内心冲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记得放学时有这么一幕:孩子不知为了什么拼命地哭,母亲在旁边哄他,无济于事。母亲显然用了不少办法:说好话;给他东西吃,但是都不管用。最后,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叫你哭!再哭我就走!让拐孩子的把你抱去!”这一下,孩子哭得更加厉害了。那位母亲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孩子见状,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别走,不要扔下我------”我看了这场面,心酸酸地。作为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对待孩子非要来恐吓他吗?父母是孩子最最可信赖得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有一种安全感。那位母亲的恐吓话,殊不知给她的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所有的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要再胡乱吓唬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评价,还给他们一片晴朗的天空吧!

  二、《发现闪光点》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张子浩小朋友活动时,总喜欢影响周围的小朋友,没办法,我把他视为特别关注对象,让他跟随左右。

  一次活动课,我想让小朋友帮我拿体操垫子,于是,我说:“谁乐意帮老师的忙?”于是不约而同的都举起了小手,我一眼就看见了张子浩小朋友渴望的眼神,踮起脚尖高举着手,生怕我看不见他似的。于是,我说:“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帮忙,排队一、二、三!”机灵的子浩动作迅速,排在第三位,我决定请他帮忙时,说:“等一会游戏结束后我请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小朋友帮忙。”很爱做事的他牢记着这句话。在整个活动中,他没有惹别的小朋友,并且还帮助跌倒的小朋友爬起来,我及时表扬了他。孩子满脸的喜悦、兴奋。

  教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留心观察、发现孩子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应该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引导,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客观公正,随时表扬,让孩子的心田里既有阳光、也有雨露,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3

  《幼儿教育》这一杂志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从“研究与探索”中学习到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从“经验荟萃”中吸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从“保育与健康”中体会如何使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更是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也许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书中蕴涵着多么强大丰富的营养,滋补着你的精神世界,让你的知识层次渐渐增高,总之,我会诊视我读的每一本书。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4

  暑期时,我阅读了《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读后我受益多多。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从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游戏和手工六个方面讲述了幼儿教师所要掌握的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根本保证。《语言》这部分内容。通过仔细阅读,我深深地了解到:

  第一,语言口齿清晰、鲜明、准确。

  教师语言的表达,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言不在多而在于精,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

  第二,语言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

  特别是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平铺直叙的讲下去,根本就提不起孩子的兴趣,孩子也无法领悟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在讲故事时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利用肢体语言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故事讲完时,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孩子说出故事中的主人公,理出故事的线索,总结故事的主题。最后还可以让孩子创编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语言具有多层次和多适应性。

  每个幼儿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因此幼儿的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多层次和多适应性。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针对幼儿现有语言基础而定。对不同的幼儿应采用不同的语言:

  对性格敏感、容易紧张、心理及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语言应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

  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

  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急躁的情绪得以缓和。这样才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使教师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书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去更好的装备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还是那句老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5

  昨日,我读了《儿童美术教育》一文后,感触很大。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我们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所以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机械模仿成分过多,创造成分不足。

  我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还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利用多种美术手段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活动时间一味的拉长,活动内容如大拼盘,而且是事先准备好各种活动的拼凑表演,看不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真、善、美的理解与表现。

  文中提到,任何幼儿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以幼儿尚未成熟为借口,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仅仅是因为幼儿需要帮助,而不是因为幼儿无知无能。控制也并不是意味着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命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主要需要表现的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情感和感受。教师应该真正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认识并表现出周围生活中的真善美。

  传统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端,在教育观念上,过多的注重技能的培养,强调幼儿绘画色彩、造型及其结果,以像与不像、是与非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及运用有限的工具;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通常采用临摹范例的方法,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幼儿对美术的个性表现,抑制了幼儿创造才能的发挥。

  我们教师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内容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应用,忽略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在活动中是否自由、大胆地表达其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幼儿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使他们常常把现实与想象、认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而这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而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该注重的不只是技能技法,而是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情趣与丰富的想象力。

  在欣赏幼儿的作品时一定要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幼儿作品的理解,避免对幼儿作品的不理解和忽视幼儿内心世界的表露。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6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

  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好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就应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因此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就应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此刻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好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就应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就应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一天都在寻找别人的明白,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但是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向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爱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个性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爱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正因大家都不跟他玩因此心里很难受。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7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8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五个领域、三个阶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介绍。五个领域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三个阶段包括3—4岁、4—5岁、5—6岁。每个领域的各个阶段全面的讲解了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并给出了详细具体的教育建议。读完本篇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师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启发幼儿的智力,还要引导幼儿在3—6岁阶段建立对这个世界万物的初步认知,让幼儿在这个阶段活得健康、快乐、有自信。那么我们作为教师更要学习科学的幼儿教育方式,以便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指南》在健康领域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身心健康、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对三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体发展、动作发展、习惯与能力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合理详细的分析。对幼儿来说身体正处于生长发展迅速的阶段,身体素质固然是重中之重。《指南》中对于健康领域的要求除了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发展正常外,还提到了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的发展。当今社会大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奶奶爷爷对孩子百依百顺,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都是需要幼师长期对孩子进行耐心引导才能养成的。

  《指南》中提到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幼师在教育活动中创设轻松良好的语言环境,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入手,鼓励孩子自信大胆的表达思想。同时也要求幼师认真的倾听孩子的表达,积极给予回应,并引导孩子在表达上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对于内向型的孩子积极给予鼓励,对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大加鼓励。孩子在学习语言最直接地途径就是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文明用语,做好榜样。

  在社会领域主要是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在教学上没有要求孩子掌握多少文化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包括爱国情怀、集体感、归属感、关心爱护他人等等。同时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社会学习也应渗透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多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与别的孩子做游戏等等,这是说教的教育方式所达不到的。

  《指南》中讲到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想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这个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是神奇的,他们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对于什么都想要摸摸碰碰。很多时候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大人看来是孩子调皮、捣蛋,限制孩子的行为甚至批评孩子。那么作为幼师,应多鼓励孩子的探究周围的新鲜事物,引导孩子思考,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触碰未知的世界,当然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作为一名艺术课程的教师,通过《指南》的学习,在艺术领域产生了共鸣同时也值得我深思。我肤浅的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是孩子解放天性的过程。追求美的感受以及孩子的涂涂画画都同样是幼儿天性的表现。有人甚至认为孩子涂涂画画的本能是源自于还在襁褓中时涂抹大便带来的享受。

  那么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改如何引导孩子的美育呢?

  第一,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的审美和认识和成人的理性思维不同,试着理解和欣赏孩子的画作,孩子在生活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和欣赏的眼睛。这让我想到以前一个孩子,在我上课的时候将苹果画成一串一串的,成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呢?孩子的答案是:因为多。

  第二:不吝啬赞美。老师的鼓励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能够给孩子带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他们表达创作的热情。

  第四,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欲。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的真正艺术在于使孩子快乐幸福。我们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创作成果。

  第五,我认为最重要一点,艺术教育目的在于让孩子快乐成长,建立自信。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9

  小班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找位置,拿玩具。家长爱孩子,我们都能理解,但爱孩子,要有度,过分包办,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机会,适时放手,孩子才会成长。

  选位置。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而不是家长认为好的位置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3篇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3篇。

  拿玩具。孩子没有玩具时,他会和同伴去交流,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玩具。孩子很聪明,如果从同伴那里得不到,他会想另一个办法,到玩具架去拿其他的玩具,同样玩得很高兴。在孩子拿玩具这一行为中,他学会了人际交往,学会了解决问题

  也有不会解决问题的孩子,一类孩子没有玩具就抢,这时需要老师介入,教给孩子与别人正确交流的方式,请给我一个玩具,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如果别人不同意,我们还可以选择去拿其他玩具,孩子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也是一种成长。另一类孩子,没有玩具就不玩,不去拿,也不去交流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3篇读后感。这时老师会引导孩子去玩,还会为这类孩子安排一些活泼的孩子在身边,帮助他们成长。

  找位置,拿玩具,在家长觉得为孩子做了没什么,但却关乎孩子的自主性,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爱孩子,就请你放手。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0

  今天看了《你很特别》这篇文章,我在想,什么才叫特别呢?特别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我特别吗?班上的孩子,他们谁是特别的呢?聪明漂亮的叫特别,还是聪明有才的叫特别?走在下班的路上我不断的在寻找这个所谓的“特别”。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天使,我能对谁有“特别”吗?当我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面对班中的三十几位孩子时,她(他)们在我面前都是那么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是我要用爱心呵护的。如果我对这个“特别”太过于注重,后果会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会在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受到打击,这是多么的残忍。而这个“特别”意味着,老师对漂亮的幼儿、聪明的幼儿、让人看的顺眼的幼儿贴金星星,而对剩下的那些幼儿贴灰星星。没有了公平,没有了平等,对偶尔做错事,偶尔调皮的孩子给了一个否定,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这样的教育还有意义吗?

  同样很多家长,为了在老师地方给自己的孩子搞一个“特别”千方百计的去讨好老师、取悦老师,希望老师给自家的宝贝多点的“特别”,这样的行为有意义吗?老师是教育者,处的就是教育,平等公平严格的对孩子,是对孩子负责,家长还要什么特别呢?我们也希望家长们更不要用“特别”看每一位老师,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自己的个性,那是独一无二的,相信我们能给宝宝最好的最美的。我只想说:宝贝们,无论你是美是丑,聪明还是笨笨,你都是特别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任何条件。

  这个特别无意的让我感到社会上存在的太多的有色眼镜,也就是书里说的“特别”。就因为有这个特别,让很多和睦离我们远去,让许多人开始逃避,失去信心。不管是对待孩子还是成人都要保持一视同仁态度,保护好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保护好成人的自尊。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抛去别人会怎么看的顾虑、抛去世俗的标准,那些来自别人给出的记号有什么意义吗?你就是你,做你自己就好。即使你再普通,你也永远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如果你够自信,如果你够坚强,那么别人给你贴灰点也好,星星也罢,都不能左右得到你。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跟行为变得随波逐流是非常可悲的,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则明”说明正确的,客观的看待自己是一门艺术,不要被俗世的态度摧毁自己的价值。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1

  《慢教育》为你打开的,是一种慢慢氤氲心灵、慢慢丰富生命、慢慢滋养职业的教育之美。我们现在需要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找寻一个生命的原点,一个思想的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面对那些可能熟悉得厌倦的教育场景和各种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

  《慢教育》这本书既有理论色彩,又有人文风采。朴实平和的内容中充盈着深刻的哲理,从而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也决定了她特有的“行走姿态”——慢一些,平稳一些。

  “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陶行知语)。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老师的交往中能体会到快乐,有自己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需要放慢教育的脚步。

  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尤其是那些淘气的孩子、接受新事物迟钝的孩子,教师就如一个母亲面对蹒跚学步的婴儿,站在他的对面,微笑着耐心地看着他,等待着他迈出第一步,哪怕是摇摆的,哪怕是瞬间的跌倒,允许他失败,给他鼓励,给他目标,吸引他向前,一步,两步,从摇摆到平稳,从磕绊到连续,从害怕到从容。在不可预知中,慢慢地感受成长的喜悦,慢慢地等待着孩子成长,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我们现在需要把自己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解放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性。“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任何功利和浮躁只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想,放慢自己教育的脚步,少一些浮躁与功利,多一些耐心与平和,这也是教育成功的途径之一!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2

  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也按老师意图基本固定,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封闭式的技法训练。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这种封闭性之绘画教学显然是应摒气的,必须加以改革。那么,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者到底应做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到底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呢?

  一、更新绘画教育活动观念

  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突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的束缚,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的培养,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不一定从技能开始,也不一定从临摹开始,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教师要将选择内容之出发点由以老师为主的“我要他画什么”转到以孩子为主的“孩子想要画什么”上来。……

  二、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受年龄之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在这学期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以及“涂色”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2、在教学中运用趣味形象语言提高幼儿时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之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

  三、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之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教师要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肯定,如对小班小孩子说“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千万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总之,一堂成功的绘画教育活动,应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画画中得到智力、个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满足。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3

  读书心得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心得: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4

  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中的第一编中,作者针对教师的语言运用方面给我们列举了八个细节,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或许都不陌生,这些细节或许曾经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或许正发生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但希望阅读和思考之后再也不会发生。

  一、对“把你送到小班去”的思考

  类似在这一细节描述中所提到的鑫鑫这样的孩子,或许在我们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当幼儿违反规则或顽皮淘气时,很多保教人员就会用“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来警告幼儿,期望幼儿不再犯错误,当幼儿再次犯错 “忍无可忍”时就真的把幼儿送到小班作为一种惩罚。对于老师,可能是因为气急了做出这样一种惩罚的选择,觉得送到小班就清净了,就可以以此警示其他幼儿了,似乎可以很快地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正如书中所分析的,“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可以造成幼儿强烈的内心冲突,并可引发幼儿强烈的反感、抵触乃至怨恨等负面情绪与消极心理。这样的一句话说的轻松,但却给幼儿造成了严重的不安全感,损害了保教人员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而同时也并没有完全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那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何不寻找其他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呢?当幼儿出现捣乱行为时,教师应慎用“行为改变技术”,尤其是不能以他喜欢的活动作为条件来“制止”他的行为,相反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成人忽视他,或在他自己出现良好行为时再让他玩喜欢的游戏,慢慢会巩固、强化他的良好行为。这将比“把你送到小班去”的惩罚显得明智而有效。我们给孩子的教育不能采用简单而粗暴的做法,只要老师耐心加用心地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对“正话反说”的思考

  正话反说在语言运用中其实是一种强调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话语的力度和效果而表达的一种口语形式。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不具备反语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会从老师的表情、语调、手势、动作中感知到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如果老师经常把这种语言运用在与幼儿对话中,无疑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细节七中的王老师随着调皮军军的表现不断地说出了一些挖苦、讽刺的反语,不但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了整个班级的混乱,给师幼关系造成了紧张的气氛,可想而知,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多么的重要。当遇到幼儿问题行为时,我们需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要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到底应该怎么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通过一些鼓励的、激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明确努力的方向,还可以辅助一些动作去提醒幼儿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修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追求一种积极向上、文雅适宜的语言风格,一定不能养成“正话反说”的语言习惯。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

  杜威在《艺术经验》一书中谈到了“经验”的概念,定义为“我们经验过的物质完成了历史,有了经验”。这个定义表明“一个经验”至少有两个意义。一是完整性,即“完成历史”。二是圆满性,即“完成”。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经验”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求。例如,给幼儿讲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歌,帮助幼儿完全体验科学的探索活动等。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的完整性的同时,忽视了幼儿经验的完整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断催促幼儿完成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答案,教师会缩短探索时间,给幼儿很多直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教育活动完整,教师引导幼儿获得完成某种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肤浅,没有积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任务,在关注幼儿经验的完整性的同时,往往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完整圆满?

  一是分解。分解是将原来巨大的“经验”分解为小的“经验”。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他们可以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浮动等不同特性。一首歌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习歌唱、歌唱和表演、音乐游戏和创造等几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次都获得比较完整的“经验”,小“经验”的积累构成了完整圆满的大“经验”。这就像我们大人读长篇小说,看电视剧时的经验模式。

  第二,留下空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构图方法,接受虚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空白是在教育活动的设计时间歇地预约一部分不安排教育的时间。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空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可能脱离紧急教育任务,可能用更多的心力观察、分析幼儿: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可以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想让幼儿经验完整圆满,老师就要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脚步去探索。有了丰富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不急于给幼儿一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体验挫折和成功,感受到困惑、兴奋、喜悦、失落、悲伤等各种感情,幼儿获得的经验丰富、充实,在与原有经验的集合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幼儿园读书笔记

2.《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4.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5.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6.幼儿园教师培训总结

7.幼儿园教师实习报告

8.幼儿园教师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