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时间:2025-09-10 07:03: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水浒传》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水浒传》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水浒传》有感1

  《水浒传》里有许多敢作敢当,不低头折节,行侠正义,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人。我有一点鲁莽,总是爱乱发脾气,这不和书中的李逵一样吗?于是,我便渐渐的称他为英雄。李奎,一个不畏强势的人,可能和我长得差不多吧!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下面是一双浓而弯的大眉毛,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倔鼻头,一个总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大嘴巴,别人看了这个相貌就害怕。

  李逵救宋江时是最令我敬佩的,他打头阵,后边跟来了几十位好汉,他拿着一把大斧头,直接跑上去,一顿乱批。有十来个“一刀流”,有十来个“扫堂腿”,打得那些士兵头破血流,屁颠屁颠跑回城,再也不敢出来。他与十几位好汉赶到河边搭上张顺的船逃走了,因此才到梁山伯做了好汉。

  虽说李逵有时鲁莽,不过他还是挺可怜的'——因为他的妈妈死了。你可以在梁山伯做了几年好汉,想去看望自己的妈妈,与十几位好汉道别。笑着栓,回到江州。斗罗屋子,可小哥哥刚好回来,他的哥哥名叫李达,看见李奎回来了,大声骂道:“你这个畜孽东西,回来做什么?”“我来接送母亲。”“你接妈妈去哪?”“去梁山伯。”说完,头也不回背着母亲就走,李逵的母亲眼睛看不见,只好拍着李逵的胸脯说:“你是李逵吗?这么久了,连看都不回来看一眼。”“妈,我是李逵,我现在带您去梁山伯。”到了一片树林,他们母子两都渴了,李逵去讨些水喝,回来时母亲已经被两只小老虎咬死了,于是他把两只小老虎打死,又来了两只大老虎,也是一顿乱劈全部砍死。

  他的正义我全都看在眼里,他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李逵。

读《水浒传》有感2

  我读过许多中国古典小说,我喜欢《西游记》的孙悟空,《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诸葛亮,但我更喜欢《水浒传》中的李逵。

  一提到李逵,大家一定都知道他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中的一员,他的绰号叫黑旋风,他能使两把板斧,又会拳棒。 《水浒传》中李逵从酒楼会宋江出场,到劫法场、上梁山、回家探母、从宋江而受招安、被毒死,李逵始终是这个李逵。在小说中,作者没有着意描写过他,至于他性格的表现,也总是交织在描写别人的故事中。 李逵从一出场,就突然地显示了他的性格特征。见宋江时的鲁莽、赌场的赖帐、江边的抢鱼、酒楼上的闯祸、生动的反映出他纯真、郭厚的性格。

  李逵毫不虚伪,即使一时:“猴急”做出不“直”的事,也正反映出他的真诚和直爽。他胸中永远燃烧着对不公平社会仇恨的'怒火,随时都付之于行动,不能忍受任何压迫和欺悔。他绝对忠实于山寨,忠实于义军的利益。为了山寨,任何事情他都走在前面,不怕困难,出生入死。他不能容忍敌人,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弟兄做违反“替天行道”的事情。在“元夜闹东京”之后,他和宋江的小误会,就生动的表现了他这方面的性格特点。 李逵是一个不娇柔造作、直爽坦诚的好汉,我喜欢他,敬佩他,更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多一些像他这样的朋友,不虚伪,不伪装,爱憎分明,肝胆相照,有一副侠义心肠。

  我喜欢这个可爱又帅气的黑旋风李逵。

读《水浒传》有感3

  四年级时,我迷上了《水浒传》,就像爸爸迷上电脑一样。这是一部记述农民起义的小说,它讲述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反抗腐败朝廷的斗争故事,表达了一百零八位好汉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极度不满,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如同一百零八座蓄势待发的火山。

  读到《七雄智取生辰纲》时,我不禁为吴用的机智而感到拍案叫绝。要不是吴用献出这条奇谋,哪来的梁山新头领,哪来的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哪来的梁山起义?哪来的梁山征伐方腊?吴用真不愧是“智多星”,他用自己的实力向世人证明了智慧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

  读到《江州劫法场》时,我为李逵的勇敢无畏而庆幸。当时,宋江和戴宗被蔡京打入死牢,并于五天后午时三刻处决。然而五天后,晃盖一行人和李逵午时三刻赶来法场,杀入官兵之中,解救宋江和戴宗。读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汉末黄巾起义和唐末黄巢起义。对比起来,李逵和勇猛的黄巾军和黄巢军有何区别?要是没有了勇猛如虎的李逵,作文/宋江和戴宗何以得救?要是没有李逵的勇猛,《水浒传》难道不会又少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忠诚勇敢,李逵,你永远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读到《三打祝家庄》时,我不禁为梁山好汉的抗争精神而兴奋。当时宋江分七队人马猛攻祝家庄,孙二娘、乐和等人在庄内接应。祝融先出战,半路发现庄上失火,想去救火,结果被石勇了结。祝太公见情况不妙,准备自杀,却被乐和杀死。这次胜利是广大梁山将士英勇机智的结果,这次胜利是广大梁山将士不怕牺牲的结果,这次胜利是广大梁山将士齐心协力的'结果。毛主席也在《矛盾论》中对这次战斗给予了高度评价。是啊,没有了梁山好汉,哪有这胜利的果实?是啊,没有了梁山好汉,哪有这威武的梁山?

  《水浒传》这本名著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智慧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了勇气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了团结的可贵。我以后我一定要一往无前,胸怀正义,做一个新时代的好汉!《水浒传》,这真是一本好书!

读《水浒传》有感4

  我对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情有独钟。《水浒传》是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巨著。它引人入胜的章节中塑造了很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些英雄豪杰的斗争中,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这108个人,每一个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的寄托。

  不必说宋江和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李逵,他一身鲁莽庄稼汉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不问青红皂白,但是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那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仗义,这更是一种英雄气概。

  李逵是一团抗争的烈火,在他身上,永远体现着性格的彻底自由与无拘无束。他是放荡不驯的人,一切的封建束缚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要用他那两把板斧砍尽天下不平事。然而,他一生追随宋江,忠仁不二,即使对宋江的招安想法不满,最终仍然选择服从,因为在他心中,宋江永远是他的大哥。

  作者把自己对于正义不得声张的不满淋漓尽致地挥洒在李逵身上,李逵体现的,更有“忠义”二字,我们现代人正缺的“忠义”。

读《水浒传》有感5

  这几个星期,我读了原著《水浒传》。

  这本书主要讲了梁山伯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英雄事迹。

  其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生动有趣的故事,我最喜欢黑旋风斩四虎那回。

  故事讲了黑旋风李逵回家看望母亲,结果发现母亲被四虎吃掉,心里十分难过与愤怒,一气之下把那四只老虎全杀死了。

  从这一回中我看出了黑旋风李逵虽然生性野蛮,但十分有孝心,是个大孝子。

  而现在的我们呢,就拿我自己来说吧。

  平时,我总是要妈妈帮我拿袜子,洗好澡叫妈妈那衣服,大概只有“三八”节和母亲节,妈妈才会开心一下,过了节日后,老样子又回来了,现在想起来,真有些羞惭。

  我爸爸是个孝子,这是我们家认可的',因为我爸爸经常会乡下去看我外婆,当然每次回去都会买些东西……

  我曾经读过一篇叫《孝心无价》的文章,我不喜欢其中的苦孩子和老母再创断然离去的游子,他们都太自私了,为了自己能读书,不顾自己的家人,他们都认为等自己成才了再回去报孝,可是她俩都忘记了时间的残酷,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不堪一击和脆弱。

  我要向我爸爸和李逵学习,做一个孝子。

读《水浒传》有感6

  读书重在有感,读书贵在能记。对杨雄、石秀等人的分析出自自己心中,真实。更为可贵的是能把江湖义气升华。

  小时候,我很爱听别人讲《水浒传》中的故事,昨天,我借来这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书中讲述杨雄的故事那段让我感触颇深。

  我特别痛恨潘巧云,因为她朝三暮四;我很佩服杨雄,因为他看起来显得窝囊透顶,其实是大丈夫的能屈能伸;我最敬重石秀的仗义,他是个能为朋友两肋插刀、敢上刀山下火海的`梁山英雄好汉。

  石秀的行为,让我明白做人应该以情义为重,“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啊,如果我们见利忘义,那么我们身边的“情”便都是虚伪的,真情真义就会远离我们,就不会有诚信可言。正所谓“千古知音最难觅”。

  读了《水浒传》后,我深深懂得:做人要仗义,更要舍哥们之“小义”而顾国家民族之“大义”。

读《水浒传》有感7

  俗话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的大朋友,可以说,我们人类每天都能见到书。对于我们正勤奋苦读的小学生而言,书,更是必不可少。书,也有好坏之分,有些书精彩,让人陶醉,因此被世人所称赞,并代代相传;可是有些书,虽然好看,但却容易被人们抛弃、遗忘。今天,我读完了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水浒传》是作者施耐庵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写成的一部著名小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宋江、林冲等人结拜为兄弟,在一生中历经千磨万炼,终于结识了一百零八个好汉,这一百零八个好汉上了梁山,可最后,都相继死亡的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故事的情节曲折复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水浒传》这部小说最后的结局并不圆满,但在一百零八将中每个读者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在这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宋江和鲁智深。

  先说说宋江吧。宋江和其他107个好汉一样,的'确也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可为什么他能稳居一百零八将中的第一呢?难道他的武功超群?不,其实,宋江的武功并不高超。既然他武功平常,为何作者要将他安排在首位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宋江虽是一名好汉,但却不像武松、李逵等人一样,性格鲁莽,而是文质彬彬,待人有礼。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宋江在朋友中讲究义气,在朋友困难时挺身而出,帮助解决问题。小说中的好汉几乎都会因某个陌生人的小恩小惠而迷失方向,对陌生人感激不尽,并被陌生人所收买。只有宋江,能识别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好是坏,分清是非。这种看清了社会上的弱点的人,是极其少见的。这也是我所欣赏宋江的原因之一。

  和宋江一样,鲁智深虽然鲁莽,却也是个讲义气的人。他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在野猪林里救了自己的兄弟——林冲。在林冲遭迫害,被流放的路上,为了兄弟的生死安危,他一路上暗中保护,阻止了差人杀害林冲的行为,而后还护送林冲到安全地方才放心离开。在那个社会里,能拥有像鲁智深这样在危急关头成为你救命恩人的朋友,实在是林冲的幸运。

  《水浒传》不仅让我们认识了北宋时期那个混乱的社会,更让我们明白:这个社会虽然美好,,但总会有些缺点,因此,社会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学生。来吧,朋友们,我们一起行动吧,一起努力学习,一起健康生长,为这个不完美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读《水浒传》有感8

  鲁智深是特别突出的一个。

  他救了流落异地的穷女子金翠莲,救了赵员外的女儿,为了朋友林冲妻子受辱,他又要打不可一世的高衙内三百禅杖。全不要报答,也压根儿不想报答,甚至不计较生命的`得失,只管"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金圣叹语)。他对待林冲的情义,尤其让人铭怀。野猪林里,从薛霸风声飒飒的水火棍下救起林冲之后,鲁达有一段向林冲叫著说出的话,话中有几个字,催人泪下——"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及至林冲问他今投何处,鲁达又是:"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一个"忧得你苦",连著三个"放你不下",其情如瀑,凿石裂空。

读《水浒传》有感9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

  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读《水浒传》有感10

  我读了水浒传第二十集《解真、解宝双双越狱》,我觉得毛太公和毛仲义他们一家阴险恶毒。他们用钱收买官府陷害解珍、解宝。多亏乐和还有顾大嫂、孙新他们出手相救,才把将恶人绳之以法。这个故事说明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

读《水浒传》有感11

  近日,我读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未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是家喻户晓。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正是抱着“天下同为一家人”的信念,共聚梁山,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吴用、晁盖、阮氏兄弟等人;兄弟团结一心,同甘共苦。兄弟之间情这么深,怎不称为英雄?而且梁山泊的英雄好汉还高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杀富济贫!英雄好汉们嫉恶如仇,除暴安良,人们个个夸赞。他们为了除暴安良,铲除了百姓们的一个又一个障碍;扫平了曾头市、三打祝家庄、二退高老贼……一部《水浒传》的英雄史诗,勇往直前。可是梁山大业毁于一旦。读到这我就不懂了,也有点遗憾。高俅为杀掉梁山好汉,让他们反动派厮杀,所以梁山好汉伤亡惨重。

  《水浒传》不仅是中国长篇史的开创者,也是此后描写历代起义的章回演义体小说都未能达到的光辉典范。

读《水浒传》有感12

  小时偶听大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懵懵懂懂不知其中何意,现在再想确有几分道理。初中时读水浒,经常和三五好友一起感叹108好汗结局“悲惨”,会埋怨林冲一开始的软弱无能,也会抱怨为什么会让宋江坐头把交椅,也可惜卢俊义最后的沉船而死,更不解宋江临死前为什么毒死了李逵,而更让人疑惑的是,108好汉我怎么就记住了这么几个?当时只道自己读书囫囵吞枣,完成“任务”即可。但也确实会被书中人物影响,于是那几年开始流行“结拜”,十几二十几个男生浩浩荡荡行结拜之礼,还记得邻居哥哥结婚时,光干爸干妈就有二十几个,那场面确实气派!凡事必有利弊,年少时也有因“结拜”捅出的篓子,我们是兄弟,兄弟是干啥的?当然是有求必应,有事必上呀!所以初中时经常会看到路边的野坡上站着“干架”的两拨人,但大多数都是围观或“撑腰”者。但他们此时的行为像不像宋江为了兄弟而三打祝家庄呢?本是两个人的矛盾,最后都搞成了“大事儿”,好在那个时候,家长的话还是有很大威信的.,及时阻止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发生。所以“少不看水浒”,是不是就害怕大家模仿里面的“兄弟义气”呢?我想也有可能吧。

  现在快30岁的年纪再来读水浒,心中的感慨有了很多变化,我好像不再能认同他们的“替天行道”,也好像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我能记住的只有那些人。文章最开始用大量的笔墨写花和尚鲁智深,写行者武松,写豹子头林冲,后来写智多星吴用,写及时雨宋江......除此之外的大多数人物都是一笔带过,为什么呢?我想作者内心也有自己的一杆秤,因为这些人有的是真英雄,有的是“正”思想。林冲被逼走投无路才上的梁山,而后所做之事也是坦坦荡荡。鲁智深,武松也是敢爱敢恨,只做行侠仗义之事。而吴用和宋江则是一心期待“招安”,做“替天行道”之事。

  其实站在作者角度“招安”也是必行之举,若不招安,哪怕梁山再强,108好汉再厉害,他们也是老百姓眼中的一群“土匪”,可能史书上也不会有对于他们过多的记载。所以为了他们的未来,为了他们的后代,招安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更何况他们的领头羊还是对于家族荣辱更加在意的“宋江”呢?若晁天王没死,他们的结局会不一样吗?站在读者的角度,辩证地来看待这本书,108好汉中,至少有一半的人不能被称之为“好汉”,就像他们为了逼卢俊义上梁山,题反诗诬陷;为了救偷鸡贼“时迁”,三打祝家庄,这些又怎能被称之为“英雄”行为呢?但是再来看,当时社会的统治者也是有些问题的,因为会踢球,高俅就做到了一人之下的位置,而他的干儿子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又怎能让众多官员服气呢?所以在后面征讨梁山时,才会有众多大将“弃暗投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梁山起义的结果没有想象中的伟大,但“招安”也是他们能为自己谋得的最大“好处”了吧,至少他们的后代不用再“落草为寇”,也有一部分人得善果结善缘,而当时的领导者,我想也会反思自己的国家治理吧!更何况历史也不会允许将一群“寇”称之为英雄,所以他们的兄弟有些可能会埋怨宋江,就像许多读者一样,但更多的人我想应该会理解宋江吧,毕竟那是他为他们所能求得的“最好的出路”。

  十年后再读,我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吗?期待......

读《水浒传》有感13

  读了《水浒传》后,那百零个栩栩如的英雄好汉的形象在我的中不断起来。

  《水浒传》以农民争宋江起义为线索,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的悲壮画卷,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盾,同时向我们展了宋代的`政治化、民情风物等社会景观,并成功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等批鲜明的梁好汉形象,是部吞河的英雄传奇,具有极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个整体。百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统连贯的前、中、后三段落组成。作者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的故事,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另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队伍由到、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3尽管这本书的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场上来写这本说的。说对宋江的招安,极尽美化渲染,对宋朝的主要当权者庇护,把切责任都归咎于蔡京、童贯、俅、杨戬这“四奸”。我们从说的字间,还是能看到封建统治的能和罪恶。试想,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并充当这“四奸”的后台,这四奸何以能如此横?我觉得,要想不再被“逼上梁”,要想改变的活命运,“招安”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推翻那种腐朽的统治制度才是农民起义的唯出路。

  《水浒传》中浓缩了乱世豪杰与昏庸奸,不见恩惠奸恶,只有忠义奸污。这也许就是《水浒传》中物的魅力所在吧。

读《水浒传》有感14

  这个暑假我又把《水浒传》来回看了几遍,因为我太喜欢看了!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历史性的小说。我知道了这本书讲的是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投奔梁山伯的故事。认识了天杀星:黑旋风-——李逵,他最擅长使斧头。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他力大无穷,可以把一棵柳树抱起来,他最擅长使禅杖。天伤星:行者——武松,他擅长赤手空拳和使用哨棒。天英星:小李广——花荣。李广射箭好,因为花荣是一个射箭能手,才给他取了个小李广的称号。天机星:智多星——吴用,他很聪明,爱动脑。这本书还讲了好汉武松景阳冈打虎,为路过的游人和当地的一些村民除了一大害呢。还有我最喜欢的人物林冲,他武功高强,统领八十万禁军,为人正直。

  读完水浒传,我被他们的勇气所震撼了,我胆小,时常被黑夜吓的裹紧了被褥,抱紧了枕头,或跑到妈妈房间,他们让我自愧不如;他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而我却时常因为困难而灰心失望,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吸取。他们也只不过是普通老百姓,然而这些零星的复仇火焰却可以结合为一股巨大的燎原之火,这一百八人是伟大的、是无畏的,是值得我们去歌颂、去传唱的,我们会永远的记住他们,这批英雄豪杰,他们是替天行道的天神,是劫富济民的好汉,是我们历史上的骄傲!

读《水浒传》有感15

  《水浒传》一书讲述了一松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打破辽军,最终消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仅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我的祖国,对自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对自我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对高球之子的侮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资料。《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助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仅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此刻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能够做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能够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只得用生命去奋斗。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

  《水浒传》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明白“忠”和“义”,期望大家都去阅读这本书。

【读《水浒传》有感】相关文章:

读水浒传的初中读书心得范文10-10

读水浒传的读后感最新01-09

水浒传读书感悟09-27

水浒传读书心得10-01

读水浒传读后感通用范文03-02

水浒传读后感08-11

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11-01

水浒传的读后感11-10

《水浒传》读后感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