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范文1
一打开《格列佛游记》的目录,详尽有趣的内容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小人国、大人国……一看就知道一定十分的有趣。我便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和许多国外着作一样,《格列佛游记》也带着浓郁的异国风情,每一卷都反映着作者生活的时期中英国各方面的状况。幸好书中有一段译前序,介绍了一些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对理解书中内容是有所裨益的。而书中应用的反语修辞,更是处处可见。熟练又适当的讽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英国的议会和宗教政治的不满。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都紧密联系,支持着作者的主要思想。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这本书讲的是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船航行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海岸上。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已被细细的绳子捆住了,而周围都是比他小十二倍的“小人”。原来,他来到了小人国。后来,他又先后见了有二十米识了有二十米高的“大人”、能招唤鬼魂的“巫人”、丑陋自私的“耶胡”、聪明而高贵的“慧骃”……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1699年5月4日,格列佛被请去当船上的医生,可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风暴,所有船员,包括格列佛都设法逃脱。
格列佛划着小艇,可是没过多久,来了一阵狂风,把艇翻了过去,格列佛只好游到小岛上,可当走到小岛的时候,他已经有气无力了,便躺在岛上睡着了。
可当他醒来的时候,想动弹一下,可是,自己好像被什么东西弄住了一样,动弹不得。后来,格列佛才发现自己被绳子捆住了。
过了一会,奇迹发生了……几个不到六英寸书小矮人爬到了他的身上!
格列佛看到了,说:“喂!你们想干什么?”这一声,小矮人吓了一大跳,纷纷都从格列佛身上跳了下来,有的都摔断了腿。
过了一会,格列佛感到一阵刺痛,原来,那些小矮人正用箭射自己呢!
格列佛安静了下来,随后,小矮人也停止了射箭,晚上,一个矮人的头领过来了,他给了格列佛一些东西吃,随后,他就进了小人国那里,在那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他们那里最大的马和牛是4—5英寸,羊的高度为1.5英寸,那里的云雀跟一只普通的苍蝇那么大,鹅就是跟云雀一样大……
格列佛在小人国过了一段时间,就出发到其他地方,格列佛来到了大人国,他发现那里草都比他高好多,突然,他发现了一个巨人走了过来,后面还有很多。
他们是来收麦子的,当那巨人收割的时候,当快要割到自己的身旁时,就差那么一丁点,这时,格列佛大叫起来,这一声,巨人听见了,底下了头,在寻找格列佛,当巨人寻找到他的时候,格列佛很吃惊,不过,最终还是找到了,接下来,他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他还活着,他被带到了农夫家里,农夫一家人都很喜欢他……
一天,一位皇帝像买下,皇帝买了他,格列佛有时候会跟皇帝谈些话。
可是有一天,农夫的小女儿带他出去,女儿跑到其他地方玩了,格列佛觉的无聊,就睡着了,可是一只大鸟把格列佛的房子钓走了,幸好,一个船长救了他。
格列佛会到家了,不过住了几天,又叫去当船上医生了。
格列佛一路上经过了飞岛国、慧马国,格列佛在那些地方发生了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讲给你们听了,只有你们自己去看。
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人物吧!
小人国的人们他们不足6英尺,大人国他们有个子有一个教堂那么高,飞岛国的人们一只眼睛是凹下去的,还有一只是突出来的,在一飞岛国个地方,叫巴尼巴比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慧马国的人们都是马,而且他们都会讲话,就像我们人们一样。
我介绍完了,我觉的这本书是一本有趣的书。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范文2
我眼中的《格列佛游记》 读后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也许是读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缘故,第一次听到《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我总认为它是写的“格列佛”这个人出游途中的见闻,或是在作者笔下一些虚拟的地方的感受,我眼中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者写这本书不过是为了使人沉浸在书中,随主人公一起出行,领略无穷的趣味,激发人们的探索和冒险精神。可我真正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后却发现我只猜对了一半。还有另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才是这本书的灵魂。格列佛作为一个医生,四次随船出海,结果都遭遇意外。他每次都沦落到一个奇怪的国度从此开始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遭遇……这便是英国18世纪前期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四次到了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他每到一个国度,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都有不同的见闻,读起来妙趣横生。小人国在格列佛眼中“像一座连绵不断的花园,都城则像剧院里挂的布景画”。在这个国家,人的身高不到6英寸,最高大的马和牛也仅仅4~5英寸,羊则只有1.5英寸左右,那里最高大的树木约7英尺,格列佛握拳向上举起,拳头刚好碰到这些树的树梢。小人国的人也很聪明,他们的数学家计算出了格列佛要吃喝可供1728个小人国居民享用的肉类和饮料。格列佛在这里学会了小人国语言,帮小人国赢得战争胜利,被封为“那大克”,但最终受到国王迫害,逃离了这里。在大人国,一个有一座普通教堂尖塔那么高大,读后感《我眼中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在这里格列佛被主人当做赚钱的工具,卖给了皇后,在皇宫中,他受到了许多款待,也有许多危险的经历。最终,他又回到了英国。飞岛国因“飞岛”而得名,“飞岛”可到处飞行,是飞岛国的“首都”。这个国家几乎人人都迷恋于数学,连怎样耕种都不知道。格列佛见到了居民叛乱,拜访了“设计家学院”,拜访了“巫师岛”。
最终回到家乡。在慧骃国,格列佛被当做了人形动物“耶胡”,受慧马——这个国家的居民奴役。格列佛学会了这里的语言,与主人灰马交谈……最终还是结束了这段旅程。作者笔下描写的这四个国度,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然而,这本书还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讽刺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批判了英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在小人国,“高跟党”和“低跟党”的纷争实际是讽刺英国当时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小人国与邻国的连年征战实际是讽刺英法的战争。格列佛为小人国取得战争胜利,却因违背皇帝充满野心的计划而险些受到谋害。既是对小人国国王无耻嘴脸的揭露,也是对现实世界中那些充满野心的君王的批判。在大人国,格列佛的第一个主人和皇宫中的矮子,分别代表了“被金钱蒙住双眼的人”和“不怀好意的嫉妒者”。在大人国皇帝眼中,英国百余年的.历史“是一连串阴谋、造反、谋杀、屠戮、革命和流放等丑行的堆砌,是贪婪、党争、伪善、无信、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产生的最坏恶果。格列佛去“巫师国”,请会法力的总督重现历史,感叹“现代的议会不过是小贩、扒手、暴徒和恶棍们吵闹的场所”、“英国古代自由民众所具有的那些天生的纯洁品质,已被他们的子孙后代出卖换成了金钱”……在慧骃国,作者更是鞭挞了权利、战争、政府、法律、君主、首相、律师、士兵、贵族等“丑恶的事物”。停到格列佛对英国的描述,他的灰马主人“不理解”、“既吃惊又愤慨”。
这些无不体现了作者的讽刺意味。读完这本书,我有不少收获。一方面,我对书中所描绘的“慧骃国”的和谐的社会充满了向往;另一方面,又对的作者所批判的当时的英国社会感到厌恶。我们现代的社会,既不像18世纪的英国那样黑暗,也不如“慧骃国”社会那样和谐安定。我想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建设更和谐的社会,构建更美好的生活。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范文3
《格列佛游记》似乎在大众印象之中是一部儿童作品。小人国,大人国之类的让人听起来就带有着小孩子的童真色彩。当然,《格列佛游记》当中很多元素应该都是受小孩子喜欢的,神奇的想象,天马行空的遭遇,夸张到变形的技法,让人忍俊不禁的片段,这似乎都能成功构成一部儿童作品的应有的基本元素。
然而,真的,这本书就仅仅是这样吗?仅仅凭着这么一本儿童文学就能够登上世界名著之一的宝座吗?
或许,真的不仅仅是如此。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很杰出的讽刺作品。老实说,个人觉得,如果对于英国十八世纪初的那段历史不是非常了解的话,那么这本书便可以说仅仅是一部儿童作品。然而,当你结合着书下译者的'注释(译林出版社2年月第一版),结合着历史的发展,便不由得心惊起来,天,这是怎么才能够想出这么写实的想象呢?当你仔细阅读过后,合上书本,十八世纪初的英国那种腐败无能,贪婪自大又荒唐的统治阶级面貌便在你眼前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
小人国与大人国似乎是两个极端。小人国可以说就是英国的缩影,那么照这么说,整个利立浦特宫廷便也就是当时英国宫廷的写照。作者的描写手法是极其真实的写实,里面贯穿到底的讽刺辛辣而又隐晦。我个人是很喜欢英国的,英国的文学作品也看过几部,而其中我最喜爱的,便是那种冷静理智的幽默。这本书虽说是在批判英国的统治,但其中还是带有着英国人的写作风格,不动声色的,无处不在的,冷静,理性的挖苦给人带来几分莫名的幽默。
作者还是很冷静的,在他的笔下,格列佛仿佛成为了自己的写照,像个旁观者一样地叙述着小人国的政治面貌,正如同作者用辛辣的语言漠不关心地批判着英国宫廷一般。大人国无疑是个治理良好的国家,君主贤明,百姓和乐,然而,作者在这里却化身成为一名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而显得有些愤愤不平的爱国主义者——不得不说,这描写和事实也构成了一种极大的冷幽默——他向大人国国王推荐了强力火药,大人国国王拒绝了他。
他此刻已经不是那个讽刺英国腐败荒谬的人了,他站在了英国的一面,却借大人国国王之口来讽刺着英国。他如同英国的统治阶级一般小心翼翼的掩饰自己国家的荒唐,大肆赞扬夸耀其光荣事迹,国王却大为震惊,毫不留情地苛刻指出这国家的框架之腐烂:
我的小朋友格里尔特里格,你对你的祖国发表了一篇最为堂皇的颂词。你已十分清楚地证明:无知、懒散和腐化有时也许正是做一个立法者所必备的唯一条件;那些有兴趣、有能力曲解、混淆和逃避法律的人,才能最好地解释、说明和应用法律。我想你们有几条规章制度原本还说得过去,可是那一半已被废除了,剩下的全被腐败所玷污。
从你说的一切看来,在你们那儿,获取任何职位似乎都不需要有一点道德,更不用说人要有什么美德才能封爵了。教士地位升迁不是应为其虔诚或博学;军人晋级也不是因为其品行或勇武;法官高升也不是应为其廉洁公正;议会议员也不是因为其爱国,国家参政大臣也不是因为其智慧而分别得到升迁。
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从古到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虫中最有毒害的一类。
格列佛原谅了这位国王的评论之刻薄。因为他想,他要原谅这份“无知”。从他的身上,仿佛便能够看出当时统治者的自大与愚蠢。这可谓是反讽的典范了。
然而,斯威夫特却在这条讽刺之路上走得太远了。他到最后批判的似乎已经不仅仅是英国,而是整个人类。在他的眼中,人成为了他丑化的对象。我不赞成这种看法,人类的美德是深藏于心的,而且我相信是不会泯灭的。假若人类都如同作者所描写的那般丑恶,那么世界便早已毁灭了。格列佛在被放逐后回到家中,却已完全忍受不了与自己身为同类的丑恶。虽说这讽刺是最为深刻与直接的,但恕我不能接受这种类似于厌世思想的彻底批判。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11-29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5-07
【热门】《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7-11
【荐】《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7-12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优秀09-12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16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1-19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15篇12-06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06-11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