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4-09-14 08:25: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独角鲸”。于是,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捕这个“独角鲸”。并邀请海洋学界知名人土阿龙纳斯先生一起参加。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

  在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不幸落入水中,被“独角鲸”救起,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海洋中出现的怪物“独角鲸”是一艘构造精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名子)的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冲破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为卜,下落不明。而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乘坐准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我从中学到了海底森林是能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这里能给你全新的感受,体验到另类,刺激的`人生。

  虽然文章的结尾不是很好,但我是真地沉浸在这部优秀的作品中了。其实我觉得文章中的人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包括尼摩船长。尼摩船长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自己隐瞒了全世界造成了性能非凡的“鹦鹉螺”号,并和着那么多忠心耿耿的水手们在海底探险,这并非是常人能够完成的。也许他的思想有些扭曲,他的做法有些偏激,他的行为是在逃避。但是他仍然是位勇士,是位尊重大自然的勇士。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

  小时候,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部科普书,向科学老师一样,每一种事物都要挑出来滔滔不绝一番才肯罢休。那是我最痛恨一类书,但连我周围的同伴都为之疯狂时,我的内心燃起了强烈的好奇心,就买了来读。当时已觉得颇为震撼,这本书竟然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人读了就不想放下;如今读它的时候,没有一丝厌倦,反而更多了一丝欣喜和些许期待。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了一艘驱逐艇,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虏。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跑,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两次读这本书,我一直对尼摩艇长的身份、他渊博的知识以及他那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感到好奇。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热情、冷酷、和善、危险、温和、暴躁、随和、任性……他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从没有被残酷的生活经历磨灭过: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的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我不明白,这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经历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来吧,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同走进《海底两万里》的世界,去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

  上次暑假里,爸妈带我去韩国济州岛旅游,坐潜水艇观看海底生物。

  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海下40米左右的地方,我看见了一群群可爱的鱼儿,有的身穿金色的衣服,闪闪发光,十分漂亮。有的全身银色,像一个个洁白而又美丽的公主。还有的没有银色的那么纯洁,也没有金色的那么耀眼,只是谈谈的紫色小鱼。还有弯弯曲曲的几条海带,还有一个大红色的珊瑚,形状十分奇特,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美丽的景色。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在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由于人类的长期开采,陆地上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多种矿物质和元素以经十分稀少,科学家发现,海洋里蕴藏着许多陆地上稀少的矿物质和元素以及陆地上没有的元素,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转向海洋,在海底寻找我们需要的矿藏和元素。此外,海洋还可以为我们提供高蛋白食品,而海浪和潮汐的能量可以为我们提供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今年暑假,我想进一步了解海底的情况,便打开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可是当我读完后,发现这是一本写海下历险的故事,并不是写海底美景的书,不过我却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佣人康塞儿在教授坠入大海后,不顾自己的安危,跳入水中去救教授,他为人忠诚,舍己救人,十分勇敢,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这里除了尼摩的冷静还有海底的奇特。比如说“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里面写的那珍珠,那么大,要几百年才能形成啊!“黑潮”里的中国鲻鱼多么好看!“漫步海底平原”里的平原上有两千多种海藻呢!还有好多好多的珍品都在等着我们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他两部分别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我认为,在这三部小说中,最好看的要数《海底两万里》。其原因有三:

  首先因为作者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动人心魂的海底远游。在鹦鹉螺号的陪伴下,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海——一个美丽的大海,一个奇特的大海,一个浩瀚的大海……大海拥有着陆地上没有的景观和生物,从最远的极地到最深的海沟,再到从红海到地中海的神秘隧道——阿拉伯隧道。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还耳目一新。

  其次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我喜欢读这类小说,《海底两万里》是这类小说中的名篇佳作。如果不从第一页开始阅读,而是从中间开始读的话,会发现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无法读懂,因此,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你会发现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悬念迭出,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住在海边的女孩来说,每天都能见到大海,因此大海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读了这本书,大海繁多的功能令我吃惊:大海可以提供一切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只要在船尾拖张渔网,就可以捕捉到各种美味鱼类;我们可以去海底森林捕猎野味,牛羊家畜在无边无际的海底草原上吃草;我们可以吃到鲜美的鲸奶和从大海藻中提取的甜糖;贝类的足丝可以制成衣料、香水也可用某种海草蒸馏而成、睡的'床是由最柔软的甘藻做的;我们可以用鲸鱼骨头做的笔写字,用乌贼鱼的汁制成墨水;从海里提取氯化钠,用作产生电的基本材料,又可为船提供光和热,成为船航行的动力源……总之,我们可以从大海获取一切。

  尼摩船长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只有在这里,我才是自由的,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是啊,通过探险海底两万里,我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奇特和浩瀚!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

  当初听说《海底两万里》这个名字,还以为是谁下潜到海底2万里下去了,可是捧着他仔细读了一通后才得到解答。

  作者可真厉害,开头就吸引了人的全部注意力,当你听到什么海怪啦,独角鲸了,一下子眼球就被吸引了过去。内容惊险,有趣。一看就知道是一部科幻小说。

  我,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在军舰上要去寻找并捕捉独角鲸时却被船长尼摩抓走进入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潜艇“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十分博学并且拥有超多的钱。只是性格有些阴郁。

  故事中惊险的事情可多了,比如印度采珠人要被鲨鱼吃掉时,他们与尼摩船长与鲨鱼打斗的场面。尼德·兰在用自己的'见识救了船长一命;那次与章鱼打斗,他们为那个离开的船员默哀。也有惊讶的部分,就是尼摩船长在沉船里收集金银财宝后,并没有保存在潜艇上,而是一批一批向着陆地上运去。

  其实我觉得最惊险的事就是在南极时被困于冰下氧气急缺时和土著人打斗时。先说与土著人闹的事吧,当时他们已经在船上待了2—3个月了。因为潜艇被卡在岸上,他们终于可以在陆地上活动。当他们吃着陆地上的动物时,土著人开始攻击他们,他们不得不回到潜艇上。看着土著人被电回去的场面描写时,在我的脑中也展现了这样的搞笑场面。在南极时,所有的船员一起努力打破南极冰盖,破出重围回到水面上呼吸最新鲜的氧气。

  可是这么好的环境有什么用呢?尼德兰同志野性不定,还是想要逃走。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类似尼德兰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想要逃走,潜艇上的优待难道不好吗?虽然他们是俘虏,但是一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呀。

  作者凡尔纳真是妙笔生花,写出如此精彩,吸引眼球的故事,使我整个寒假浸于其精彩的故事中。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摘抄加赏析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03-30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1-10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03-10

海底两万里的读书笔记07-03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1-17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精选]07-27

海底两万里的读书笔记06-27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1-02

【精选】《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04-02

《海底两万里》的读书笔记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