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钱学森读后感优秀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钱学森读后感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钱学森读后感优秀1
最近,我阅读了《钱学森》一文,深深的被他的爱国情操所折服。
文章主要讲述了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裕的生活条件和丰厚的科研待遇,克服了种。种阻挠和困难,最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毅然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并在新中国刚刚诞生的不久,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刻苦钻研,为中国的火箭和导弹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钱学森这种时刻不忘初心,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不计个人得失和荣辱的爱国情操值得我们去提倡和学习。他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儿。”就是这样一句朴实而又平凡的话语,写照出了钱学森高贵的人格品质。我们都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
如今,我们的载人飞船上天了,二炮导弹发射了,国家繁荣富强了,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学森曾经做出的贡献和奠定的科学基础。
由此我又想到了如梁思礼、詹天佑等很多这样的爱国人士,他们都拥有一颗火热般的赤子之心和励志报效祖国的决心。
因此,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时刻不忘报效祖国和人民!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
同学们,让我们在“读中国”中慢慢的品味祖国的博大精深,学习和追随那些爱国人士的精神品格,做一个为中华而崛起读书的好学生。
关于钱学森读后感优秀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钱学森》,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钱学森于19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少年的钱学森喜欢自然科学、音乐、绘画,成绩优异,于20岁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毕业,赴美国留学。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天,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到1949年钱学森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学界之一。
1955年,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指导下,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火箭,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
读完里这位篇文章,我感慨万分。钱学森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感动。想想看,是祖国养育了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美好的.国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时代,作为一位大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想到了祖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吗?我们青少年要向钱学森学习,使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于钱学森读后感优秀3
钱学森,留美博士,在美国生活了,曾任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名气和优越的生活条件,然而在祖国建设的召唤面前,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样优越的待遇,并且通过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那个年代,原子弹、氢弹、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沦为军事强国的附庸。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没有试验的数据,他们就自己计算;没有实验器材,他们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没有科技人才,他们就自己培养……
从东风二号的发射失败开始,钱学森带着愧疚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儿女,但是,他的妻子和儿女对他理解,也正是这样,他圆满地完成了东风三号的.发射。
从钱学森的身上我看出了一种中国人久违的热爱国家,为国献身,舍生取义精神。
在中国那段走向崛起的道路上有多少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献身,为中国之富强而牺牲许多的仁人志士,是他们用精神、躯体搭成走向富强的道路的地基,正是因为有了这 “地基”才使得后来人能向更高的台阶走去。
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年的“地基”才开创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中学生,要学习他们热爱国家、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在钱学森精神光环的照耀下奋勇前进!
关于钱学森读后感优秀4
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没有实验数据,他们就自己计算;没有实验器材,他们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没有科技人才。他们就自己培养,总而言之,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搞建设,团结一致创辉煌。
在导弹的研究建设当中,不仅钱学森,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张工农。军人出身的张工农,勤奋刻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张工农作为工农阶级的代表,象征着为了祖国的腾飞,无数人都在积极向上的努力着。有这样的干劲,让人对新中国的导弹事业的腾飞,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钱学森,留美博士,在美国生活二十年,曾任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名气和优越的生活,然而在祖国建设的召唤面前,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些优越的待遇,并且通过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钱学森读后感优秀】相关文章:
钱学森读后感03-30
钱学森传读后感08-21
钱学森读后感1000字05-24
《钱学森》读后感(集合15篇)11-06
《钱学森》教学简案及教后反思06-11
《钱学森》观后感11-16
钱学森观后感06-19
钱学森的观后感11-20
钱学森传的观后感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