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07-23 16:31: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读后感“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

  我们沉淀 那论语学而篇

  两代之间 从弟子入则孝……” 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的歌曲——“弟子规”。相信大家一定看过“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你知道晚会这次晚会的`主题曲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这首与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优秀书籍同名歌曲《弟子规》。《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个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导大家做人处事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这本书,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们的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所谓六艺,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弟子规告诉我们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这样一本好书,怎么能不吸引人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

弟子规读后感3

  暑假里,我按照老师的推荐,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习了国学文章《弟子规》,虽然还有一些意思不太明白,但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明白了很多道理。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第一段。教育,首先是教做人,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现在我们虽然也有品德课,却只是背书、考试,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还是应该要多多学习做人的'道理。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呼唤,我们要及时答应,对于父母的吩咐,不能迟迟不去行动。

  如此良句,还有很多很多,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4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爱四周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知我们做人首先要敬重、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友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敬重父母、亲人,不能遗忘父母的哺育之恩。假如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假如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伴侣不和谐,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常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特别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今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觉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假如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盼。

弟子规读后感5

  弟子规圣人训第一孝次……自从我背着小书包走进小学课堂,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背着弟子规。

  弟子规则是一本三字半句,六字一句的书吗?当我们开始背诵《弟子规则》时,我们都这么认为。渐渐地,我意识到这不是几个字。有一个故事,一个个讲真话!

  一天放学后,我们班发生了一起失踪事件。一同学没等奶奶来接她,就和同学去她家玩。奶奶发现孙女不见了,把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找了也没找到,急得哭了。后来,所有的.老师都帮她找到了,但她没有找到。最后,同学的母亲打电话给她,让大家放下了心。第二天,我们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有多重要。

  听说老师下班回家,儿子给她换了拖鞋,还给她枕头……我知道孝入则孝;兄弟姐妹和同学不应该为小事吵架,而应该虚,互相帮助。我明白兄弟睦孝在中;约好同学去社区做好事,约好几点就应该过去,即使临时有事也要想办法信守诺言。因为我知道言信为先;看了几个洁笔砚正,每次做完作业都会收拾学习用品,整理书包。……

  现在,1080个字的弟子规藏在我的心里。我认为读《弟子规》就是读生活中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我们在读《弟子规》时慢慢长大……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很好看。让我们体会古人智慧,不仅可以学习古文,还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懂礼貌……

  这本书主要说了要关心兄弟姐妹,关心长辈,该怎么做人。

  我觉得弟子规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父母去世后,守孝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密切”。这句话让我学习到了要注意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好,袜子穿好,鞋穿好。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爱我们,或者对我们管教得过严厉的时候,我们还是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是最难能可贵的。

  这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都只不过是人们命中的河。生活似酒,人生如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编织美丽的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让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比如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类似的言简意深句子在《弟子规》中随外可见,它就像是一位老师,真诚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与父母朋友相处,怎么与其他人相处。有确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对我们以后的发民是有很大的好处。

弟子规读后感7

  学校的读书节给了我一个接触《弟子规》的机会。看完之后,我不禁佩服李玉秀能写出这样一本圣明的书。原来有同学说是因为玉秀和玉秀的发音一样,所以学校要求我们背诵。事实上,学校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包含了我们一生需要做的事情。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

  “父母呼,不要慢;父母生活,不要懒惰;父母教,一定要听;父母责任,一定要顺从。”

  要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百善孝为先。也许现在的孩子已经不能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例如,在家里,当父母打电话给我们时,他们应该立即回答,不要慢慢同意;父母让我们做事,我们应该迅速行动,不能拖延,或者不在乎,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我们,应该恭敬地听,不能随意打断他们,听心;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怪,应该服从他们,承担错误,不能反驳他们,让他们悲伤。

  如果一个人能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善良的心,有了这颗善良的心,就能让很多人受益。

  古人黄翔九岁是父母的温席;沈云英为父亲守卫道州府;谭子取鹿奶供奉父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了橘子的遗亲;王翔为母亲卧冰求鲤;杨翔救了他的父亲。

  这些例子足以看出,孝道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中国人民的后代,我们应该学习祖先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弘扬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

  我们要孝顺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8

  俗话说得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

  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以肆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讨厌自己,自己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该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可以擅为,也不要因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该以《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读后感9

  学用《弟子规》,弘扬真善美。

  我喜欢《弟子规》的一句话:“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意思是:自己有能力,就不要自私,应该用来济助天下人;别人有能力,也不要故意说人家的坏话。

  这句话教导我们:每个人应该大公无私,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社会,还要养成不说别人坏话的优良品德

  我也喜欢《弟子规》的这句话:“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意思是:不要讨好富裕人,也不要看不起贫穷人,还不要喜新厌旧。这些都是不好的品德。

  三国时期,有个人名叫全琮。父亲为官,家境富有。有一次,父亲让他带着几千斛大米到江浙一带赚钱,他却把这些大米救济了哪里的穷苦人。中原大乱时期,他又拿出所有财产救济无家可归的人。并且,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他都以礼相待,与他们同甘共苦。从此,归附他的'人数以万计,他的好名声传遍四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受到拥戴的人既要有才能,还要有美德。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贫困人家,我们要像古人那样,用自己的才能和爱心去帮助他们。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国学的瑰宝文化之一,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的,它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要孝顺自己父母,友爱兄弟之间姐妹,其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言语进行行为要诚实勤奋,小心使用谨慎。

  我读<弟子规>读得很深,尤其这些话让我很深“家长叫,不该慢下来,家长点,不能偷懒。 父母教,必须听,父母负责,必须服从。” 意思是父母打电话,应该及时接听,不允许长时间;父母有事要解释,要马上做,不要拖延和懒惰;父母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恭敬倾听;做错事,父母责备接受不能让父母生气,难过。

  有一次,妈妈让我去给老师留书法作业写,我没写,去做别的事情,结果上课的时候我突然疯了,写得不好,被老师骂了。当我今天在弟子桂里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来了。“父母命令,行不懒”只是和这件事情应该的,而我没有做父母的事情马上,马上去做。

  我们的学生要听父母的,父母应该听批评,不理性,不在于他们的父母面前,父母生气伤心。让你的'父母的孩子从一开始听父母的话。

  像《弟子规》这样一个博大文化精深的国学教育还有我们很多,我以后要多读、多记、多实践。

弟子规读后感11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读后感12

  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寒假在老父母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宽容大量,什么是亲情,友情……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想想我自己的行为,真不应该.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我要改正缺点,做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孩子. 孙宇

弟子规读后感13

  平常我有很多不足,可我今天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教育我要当一个勇敢,聪明,诚实,孝顺的`人。对照《弟子规》的教育,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为,情不自禁地低下头一阵面红耳赤,

  我经常跟父母顶嘴,不听他们的教导,他们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我没做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一次,妈妈叫我吃早饭,可我心中有一百个不愿意,所以就随便应付了一声马上到,然后继续睡觉了。等到我醒来已经是11点30了。我飞奔到客厅,见妈妈已经早早地吃完了早饭等着我起床。我愧疚地低下了头,尽管脸再红也没有用。

  还有一次,我上英语补习班晚回家了半个小时,妈妈说我是不是不会背书留了下来?可我没有一点耐心,站在那的我暴跳如雷,于是,妈妈便去找老师问一下,老师说我英语课文不会背,于是我又火冒三丈,妈妈再一次问老师,可是老师说的还是原话。我只好承认了。后来回想一下,这件事不应该欺骗妈妈,我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真对不起妈妈。

  《弟子规》是我启蒙我好老师,教会我很多,让我学会了怎么做人。

弟子规读后感14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弟子规读后感15

  窗外的北风呼啸着,昔日高大威猛的大树,也得低声求饶。独自一人坐在温暖的小屋里,在暗黄的灯光下,翻阅着《弟子规》。眼前似乎浮现出孔子老先生正吟读着那代代相传的经典名句:“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那声音如魂牵梦娆,在我耳边久久回荡。我知道,那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以无尽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我不是什么伟大的圣人,但我至少知道一个做人的根本:诚信。

  细细体会,我才发现这个世界成功的背后也有恶劣的一面:有的人为了得到丝毫的回报,两个原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互相欺骗;为了得到利润,企业利用虚假的赞美、包装过的慌言随便欺骗善良、纯朴的老百性;看着沿街乞讨的乞丐,忍不住给他们一些钱,可又有谁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利用人们同情的心理,来为自己谋财。

  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在我的身边有许多朋友,我们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其中有一个叫婷,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为她很诚实,值得我去信任。如果在你的道德观里没有“诚信”二字的话,那我相信,你的身边根本就不会有人愿意理睬你;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试想,一个政府、机关部门没有了诚信,那么社会上还有多少诚信?

  我认为,诚信甚至比孝更重要。因为一个人不会诚信,那他如何去孝?所以,请赶快乘坐诚信的地铁,开往那美好的春天!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的读后感12-09

《弟子规》读后感12-20

弟子规读后感09-24

《弟子规》读后感08-27

弟子规读后感07-15

《弟子规》教学反思08-18

弟子规读后感(15篇)01-03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01-09

《弟子规》读后感15篇10-14

弟子规读后感15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