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旅行的意义》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旅行的意义》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旅行的意义》有感1
《旅行的意义》是我在《儿童文学》杂志上读过的一篇文章,它优美的文笔、新颖的视角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题记
文章的主人公是高三女生苏唯,在高考前夕,成绩优异的她却毅然离家,背起轻轻的行囊,带着无畏的心踏上旅程。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自由的旅行者。于是,父母的责备、亲友的劝说、那场决定人生的考试都被她抛诸脑后,她就这样坚毅地踏上行程。或者在很多人眼里都会像初读此文的.我一样,觉得苏唯太自我了,但当你细细体味,你才会真的明白:追梦者,从不做现实的奴隶;追梦,就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要追梦,就要有“虽千万人,吾往也”的大气概!
在反复研读此文之时,我的脑海里不时地在充实苏唯的形象——干练的马尾辫,发白的牛仔裤,薄薄的双肩包。难以想象,这样稚嫩的高三女孩就完全依靠自己,走遍云贵高原,攀上布达拉宫,探寻天涯海角……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竟然还开启了国外之旅。她在日本京都采撷樱花,在香榭里舍大道漫步,在阿尔卑斯山赏雪,她写的许多游记、随笔发表在《旅行者》杂志,在为她提供旅行费用的同时,记录着她的足迹……
如果说苏唯破釜沉舟式的弃学决定给我带来的是震撼,那么她追梦路上的毅力与能力只能让我深深的折服。在旅行途中,经济的极度匮乏让她如苦行僧侣般度日,预期的稿费没有拿到使她差点饿上两天。但是,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向父母求助。是的,就像她自己说的:“做一个完全自由的旅行者,是苦是乐都要自己承受,苦行,也是旅行的一部分!”苏唯的话真让我汗颜,我一直把旅行当成是美食与舒适的代名词,觉得现代生活条件那么好,根本不必也不会吃苦了。平时的我更是一遇到困难就向自己的父母求救,总觉得自己还小,还不到自食其力的时候。却不知依赖会成为习惯,总是依赖别人的人是没有毅力的,那样的人更不可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了。
为什么特别喜欢这篇文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也有一个周游世界的梦想。为此,我闲暇之时也会阅读世界历史方面的书籍,了解异域文化风情。但有时候我会觉得知识量太大而厌烦,有时甚至会想:离那一天还早着呢,犯不着现在这么辛苦。读了这个故事我才明白,苏唯为什么在高三选择去追梦,因为她有了十二年的文学积累,可以依靠自己的积累养活自己并实现梦想。而我,如果一直像以前那样想,那我的梦想始终只能是梦想了。
追梦需要勇气:富尔顿在嘲笑声中发明出蒸汽机船;南丁格尔不顾父母反对走上学医之路;追梦更需要坚守:贝多芬双耳失聪仍作出震撼人心的乐曲;诺贝尔研究时赔上自己亲人的性命;富兰克林不顾危险捕捉闪电的轨迹……
怀揣希望的种子,以勇气为伴,坚定行走在追梦路上,不管结果如何,只为最初的梦想。我想:这是旅行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读《旅行的意义》有感2
环游世界曾是大多数人童年时期的梦想,永远对未知的世界好奇,充满求知与憧憬,王源好像也不例外。儿时的他无论是去韩国首尔或是中国台湾,嘴巴总是鼓鼓的,乐此不疲尝试当地特色小吃美食,旅程中也兴奋地带着甜甜的笑,笑弯了眼睛,像阳光一样照得人心干燥暖乎乎,又像玉石一样沁着内心凉爽温润。这样孩童时期的王源对旅行总是充满着兴奋与探索欲的。
在读完这篇《旅行的意义》,我又意识到,当环游世界的梦想融入生活工作,他已经成长为有想法的少年,是对自我有要求的大人了,比起旅行赋予他的意义,他赋予旅行的意义更让人欣喜。坦然应对行程中的不足,积极适应天气的小变化,带着对每一段旅程的包容接纳,他收获了许多旅程中的小确幸,并以一颗沉静漫赏的`心去感受旅行别样的美好。这些旅程中美丽的小惊喜,滋润着他工作中紧绷认真的身心。
所以旅行的意义是在于探索未知抑还是放松身心?我想两者都有,但都离不开回味过去这一本质,离不开海边骑行,海风拂过耳畔的微醺。离不开欲等天晴行,却喜雨雾密的恣意。哪怕很久之后,再看到相似的海,熟悉的雨,也总会回忆起曾经行走遇见过的图景、气息、声音。这些超脱于视野之外的感受,是我们期待明天的调味剂。
读《旅行的意义》有感3
旅行,是为了思考怎么重回生活的正常轨道。文中的主人公艾伦在遭遇了亲爱的妻子梅可离世,公司被迫关闭之后,决定一个人徒步行走,去自己很久以前就想去的地方。离开是旅行的意义,离开现在开始新的寻找,从而获得重生。
想起前段时间被疯狂转载的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就生活本身而言,它是一条我们把握不了的航线,我们无法按照自己既定的轨道走下去,因为总会有意外,这些意外或多或少的在改变着我们原来的航道,所以,你现在所走的路,可能已经不是你以前选择的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改变不了意外,不是吗?所以,用心的生活,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死亡也许可以解脱,但它并不是尽头。
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飞翔,首先必须接受坠落的可能性。都说,未来因为有了它的不可预知性,才觉美好,才让人期待,所以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发生在你身上的是“惊”还是“喜”。我们总是渴望美好,渴望拥有,就像伊甸园,它象征着人性的全部。
但对于所有曾经失去的人来说,它真的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它借用现实的力量,残忍地告诉你,有些东西真的只适合想想,想想就好。拥有即失去,它在让你拥有你幻想了好久的事物时,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情,担惊受怕,揣测着什么时候它会离开,我们在这种不安中拥有着它们。就像生命,你无法确定什么时候你会离开,也许连再见还来不及说出口。
以往的经历告诉我们,对时间抱有幻想是人类最愚蠢的错误之一。我们总是告诉自己还有明天,那么这件事放到明天来做就好了,可是,我们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那句台词:“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所以,现在变得弥足珍贵,我害怕一不留神,光阴的手就把走着写成了走过。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阿拉给我的恩宠和眷顾还余了多少,所以我努力地想要在自己尚且保有行走的力气和年轻的心时,让我在相遇和分离的间隔里,减少生命的遗憾。
所以,我那么渴望一个人的旅行,渴望一场放逐。我喜欢去往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与不同的人群接触。我是固执地认为世界上总归是好人多的。旅行就像一场放纵,让心与身在放纵间得到放松。不用去想近日来缠绕心头的烦心事,不用在意周围人的闲言碎语,与其被人说这是躲避现实的最佳方式,倒不如说这是回归本性的一种纯真,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变成一种慢拍音乐,在闲适中,或者说是忙里偷闲中享受慢节奏所带来的质感。不用在意,不用刻意,随性就好。
然后,漫步在夕阳下,找一个开阔视角,静静地看着夕阳晕染的天边,等待着太阳沉落天际的美妙时刻;或是随着拥挤的人群去一处景点,欣赏一座雕像的唯美,感叹一组瓷器的`精致,细看一幅字画的逼真,哪怕是别人的信手涂鸦也好;又或是远离喧嚣城市的灯红酒绿,寻一处自然之地,可以爬山,登上高处,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我相信,虽然我们用锁链将自我束缚,但在人类的心灵深处,仍然有一个原始的部分,渴望着自由漫步,就像我渴望着一个人的自由放逐一样。我渴望有一天,自己如同赤子般行走在我命中注定的路程上,放开身体去聆听城市的秘密,并且,始终愿意再回到那些温暖的故地,想象着能够再次邂逅命运的传奇。
我们每一个人都行走在路上,虽然行走只是一种状态,虽然人生的旅程往往是不能用地理上的距离来衡量。但我固执的相信着,旅行于我而言,是对长期渴望自由的一场追逐。我们那么努力的跳脱一个虚构,不成想,转身却是走到了另一个虚构中,于是,自由漫步便显得尤其珍贵。
一个人的时光最为美好,不用迁就,无需牵挂,想走就走,背起行囊就可以上路,等到想要驻足的时候,就停留玩赏。我想,这便是独立行走吧。在旅行中,相遇不同的人,结伴而行,等到旅程结束,相笑说再见。或许这个再见的含义趋向于再也不见,但更我在意的是故事的过程,所以又何须纠结相遇的结局。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的行走可以在我的血脉里留下印记,让我宠辱不惊,勇敢无畏,如入涅盘之境。
【读《旅行的意义》有感】相关文章:
生命的意义_读《活着》有感02-15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2-26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11-15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05-18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05-15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12-02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03-24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01-18
地底旅行读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