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靠自己成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1
刘墉写给女儿的一封封家书,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充满温情与爱意,充满睿智和关怀。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万种,种种都有效,种种又都无效。决定是否有效的,是方法背后的道,即理念。在一种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合适而贴切的方法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否则,再多的方法也只能让家人无所适从,经历多重痛苦之后无奈放弃。知道与理解一条理念不难,难的是真正认可一种理念并细细致致、完完全全地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点一滴,只有在一种科学而坚定的理念统领下,才可能教而无类、教无定法、万法皆有法。
那么再进一步,教育的理念从何而来?理念不是来自书本,不是来自他人,而是且只能是来自自己的实践与方方面面的思考。教育理念也是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自我面对世界的指导自己各种实践的理念,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是也。你想以什么样的理念教育孩子,首先你必要将什么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也将让自己努力成为什么样子。孩子的成就或许超过你,但为人处世、学习上进的理念是以你为榜样。也只有教育理念与自我实践的.理念相统一的时候,教育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生活也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教而教。教育本就不应该是生活的另外部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本身。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还累吗?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教育,只有生活,何累之有?
刘墉采取的办法是,以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作启发,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给孩子讲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不急不躁,不愠不火,春风化雨,在娓娓道来的拉家常中,体会生活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从而熏陶和影响。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2
假期中我读了刘庸的《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书中告诉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坎坷,利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和克服困难并且不要抱怨世间的不公,因为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面对误解时要朝着自己正确的方向前行等道理。
作为教师的我,每天都在学校纷繁琐碎的事情中奔波、忙乱着,周而复始,有时候总觉着毫无头绪,读了《靠自己成功》让我豁然开朗起来,细细品味,它让我感到这是一本值得我花时间去看的书,拜读完刘墉所著《靠自己成功》一书后,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书中说的好:“强者不是靠别人赐予的,而是靠自己成功的细节造就的。抓住一个成功的细节,就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企业管理中,一个个细节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那么我们教师的工作细节将决定一代人的未来。
“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我在学习《靠自己成功》一书中真正体会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作为一名教师尤其需要重视细节,我们从事的既不是高新科技也不是尖端技术,每天面对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是对他们百般疼爱的父母的关切之心。有些时候当听到家长的“唠叨”、叮嘱……,我们总是不以为然,觉得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孰不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就犹如一加飞机上的几百个零部件中的一个,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飞机的飞行安全,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危机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积累的。
成功与失败往往是一步之差,如果多注意身边的小细节,就会多迈一步,这一步就决定了你的成功。我们不缺勤劳不缺智慧,我们最缺是做细节的精神,我们只有把每一件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不注意细节这是我欠缺的地方,为了使我的工作更加完美,更加出色,只有不断的完善自我,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努力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就好比盖楼房,只要稳固地基,再把每一个漏洞、裂缝进行弥补,这座大楼势必会更加的稳固。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弥补我欠缺的地方,努力使自己注意细节,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努力拨动每一孩子积极思维的琴弦,完成自己所应肩负的责任。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成功一定靠自己》。这本书用了历史上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来说明一则大道理。读过以后,我深受启发教育。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迈克加入了学校的垒球队,他很努力地练习球技,可是一点进步也没有。他失望了,想离开球队。这时教练微笑着对他说:“迈克,其实你很棒,只不过你的手套有问题,我给你这副新手套,你将成为队里最好的队员。”迈克听了十分高兴,他戴上了新手套,充满信心地重新开始了训练。结果他每天都有进步,成绩也越来越好。于是迈克问教练,手套真的有魔力吗?教练依旧微笑着对他说:“其实,这副手套和你原来的那副根本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你对自己有了信心。你要记住,想要获得成功,就只能依靠你自己!”读到这里,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若要成功,没有别的依靠与方法,而是靠自己,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做事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应该坚持不懈。
老师也告诉我毛主席的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了这篇文章,我又联想起学过的课文《第八次》,苏格兰王子布鲁斯经历了七次失败,但他从蜘蛛织网中得到了启发而并没有放弃,又组织起了第八次的抵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打败并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告诉我做事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有志者,事竟成”。
《成功一定靠自己》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我们有时候往往在遇到困难或遭到失败时就气馁了,退缩了,结果自然也就与成功失之交臂了。只有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永不退缩,才会有机会取得成功。以后,我将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失败,坚持每天做好一件事,认真过好每一天,从小事做起,注意点滴积累,通过努力,通过奋斗,我相信最后能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目标。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4
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的灯塔。”是啊!一本好书就像一轮暖阳照耀我们前进的步伐;一本好书就像一盏照明灯指引我们路的方向;一本好书就像一串风铃演奏美妙的音乐……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本书是用一个个正能量的故事给读者送去温暖和爱心,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灾难和挫折面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孩子陷入痛苦和孤独的时候,要战胜恐惧、获得力量、走向自信和自立……其中《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天,小鸡看到老鹰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它也非常想飞,于是,它开始练习飞翔,一路上很多人在取笑小鸡,他们笑小鸡痴心妄想,可是小鸡并不管,它仍然练习。最后,小鸡长成了大鸟,飞上了蓝天。从中,我明白了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记得去年暑假时,我看到我的小伙伴都在楼下快乐地玩耍,笑声、嬉戏声回荡在天空中。我听了十分羡慕,便和奶奶拿着自行车兴奋地来到楼下,刚开始,奶奶扶着我,我只需要用脚蹬,不需要关心其他的,我心里暗暗得意,想:原来骑自行车这么简单,我一下子就能会!可是当奶奶一放手,我就掌控不了车头了,马上摔了一个倒栽葱,皮也摔破了,我的心情瞬间变得阴沉沉的,这时我想到了《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个故事,里面的小鸡不也是和我一样吗?它没有被击倒,而是用自己的毅力和恒心坚持不懈。想到这,我又振作了起来,坚持练习,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会骑自行车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同时我也明白了:成功要自己争取,也要坚持不懈。
《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使我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真正含义,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5
读完了刘墉的《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就是《谈天才》——谁才是真正的天才。
这一章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天才?也许你会说:“年纪轻轻,才十五六岁就拿到哦史学伟的,不就是天才吗”。那,他们最后都怎么样了呢?他们后来多数都没能一举成名,反而被茫茫人海逐渐淹没,被人们慢慢淡忘了。这样的人,能称得上是天才吗?
我们就好比种子,先种下的种子种在温室里,到了春天再栽到外面,然后再旁边多种上几颗种子,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后种上的种子不但比先种的种子长得高,而且更强壮。
举了这两个例子,还是不知道天才是什么?其实,天才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象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人都说他们是天才,可他们小时候去看上去并不比其他人更聪明,相反,爱因斯坦还曾经被人认为是弱者!那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天才,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词,但成为天才的人却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也许就是钻牛角尖,想别人从来都不想的问题的人,他们对什么都好奇,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总希望了解“为什么”,为此,他们愿意持续的付出巨大的'热情和努力。
天才,不一定是“早慧”的,也不是最早就显露才华的,更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得来的名称。
这,也许对我们大家会有些启发吧?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6
阅读这本书,起初我还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细腻无华的文字所感动,更为作者的一颗胸怀宽广的心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意境。这也许就是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境界。其实书中并无精彩的故事和奇巧的情节,只有一个个片断,用饱含着生活哲理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某种信息,使我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仿佛在一瞬间给自己的灵魂又上了有意义的教育课,也更加懂得怎样成为一个好家长。对这本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每次读过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任何时候,翻到哪一页都可以开始,可以进入。它有福音书般的质地,令人爱不释手。
作者刘墉,生于台北,籍贯北京,是一位著名作家画家。他写的这本书真是教育后代的一本好书,同时也是子女了解家长的一本好书。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什么是尊重和爱。做为父亲,刘墉先生对子女的情感是丰富的,不苛求,不强迫,主张顺其自然的过程和正确平等的引导。他对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非常的在乎,这让所有做子女的十分感动。
《靠自己去成功》,不论在做人的方方面面,还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在艺术修养等许多方面,都贯穿了全部的真情实意,是要子女知道做人的荣辱,做人的尊严,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成功者。”《靠自己去成功》中,父亲的谆谆教诲,父亲感情的真诚流露,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和启迪。我喜欢读这本书,是因为他的朴实无华,更因为他的文字给人读后的'无限深思……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耐人寻味。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美轮美奂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是,它却有着超强的魅力吸引你,这,可能就是真实吧。
刘墉先生在书中写到:“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公平的,但有的人的时间永远不够用,但有的人不但时间够用,而且甚至还有很多剩余的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对於已经四十七岁的我来说,如何更好的运用一天之内所有的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刘墉先生提出了非常好的方法,让我们在学习上,生活和工作中来参考。做事前,先考虑好急重轻缓并排好优先顺序,以速度争取时间,这样,我们就不会在需要的时候急三火四,浪费更多的时间了,合理的安排还有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做更多的事,使时间多元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
我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时间就是生命啊!我们其实没有任何理由抱怨命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国家的培育之情——这里面透着这样一个简单的哲理: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长要自己去成长”。让他们自己逼自己,而非作个没有电瓶的车子,只等父母师长在后面推。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是的,就拿我来说吧,虽然我的眼睛残障了,但是我还有健全的体魄,聪明的大脑,敏锐的思维。我觉得成功其实就是向不公正的命运挑战,向困难挑战,向自身的残疾和不幸挑战,重在过程而非结果。一个人生目标不明确的人,如何能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坎坷?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往往是一个迷惘无为的人,就像一艘船舶,它需要一个灵敏度最好的指南针而不仅仅是合格的“体能”。而人生则好比是一片茫茫的大海,当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眼前一片迷茫。因为没了目标,就仿佛徘徊在海中央,找不到方向。我曾经彷徨也曾绝望过,觉得人生的路无比的凄凉和漫长。
其实,成功也并非难事,只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充足的信心与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终会有成功的一天。成功,只有靠自己才能争取;成功,要心存希望,有毅力,有信心才能获取。成功,这两个字,背后却饱含着无数的汗水。要成功,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钱财,劳苦,自暴自弃,都有可能成为成功路上的拦路虎,辉煌道上的绊脚石,只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充足的信心与不懈的努力勇于拼搏,你终会感觉到成功带给你的喜悦、成绩和名誉。在前行的途中,平常心很重要,不去品味道路是多么艰苦,勇往直前,那么,成功一定会向你拥抱。如果当老天对你不公,就自暴自弃,那么,成功将是一团泡影,看得见,摸不着。“逆境出英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进,成功之门将永远向你敞开。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练就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吧。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一番风雨的磨难,关键是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气馁,要坚信在风雨过后,肯定有胜利的彩虹,通过风雨的磨练,你定会更加成熟,意志更加坚定,品格更加顽强,一定会重新找到自我。
心中有不变的决心,向着志向前进,那么,成功离你就只有一步之遥!这是伟大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告诉我们的启示。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7
寒假中,有幸读了一本教育女儿成才的书——《靠自己去成功》。以写作和艺术上享誉华文世界的刘墉,培育儿女同样不乏心得和成就,儿子刘轩已经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四本书。女儿刘倚帆更是才貌双全,十四岁的年纪就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布什奖。“用一对很冷的眼辨别是非,一双很勤的手应对工作,两条很忙的腿踏平前途,一种很自由的心情感受生活。” 这里讲的是一种处世态度——客观、冷静;这里讲的是一种工作方法——努力、勤恳;这里讲的是一种奋进方式——勇往直前;…… 不论怎样去品味这段话,我都觉得哲理很深。这些话是摘自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新作《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专为写给女儿的书中,刘墉和女儿真是无所不谈,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人生、世界:《当习惯成了自然》、《恨老师》、《谁不希望睡到自然醒》、《有赢有输才是人生》……鲜活的语言、奇异的故事以及巧妙溶于其中的哲理,读来颇具兴味。而绵藏其中的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冀:不要等成功来敲你的门,要靠自己去成功。自己去主动追求成功,激发自我的潜力,这很重要。《靠自己去成功》中记录的大都是作者与女儿之间琐碎的小事,然而在这一件件事的背后,刘墉发觉出更深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这样从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奋进。 刘墉懂得“避而后谈”。 在“谈独立”这一章节中,作者列举了女儿依赖父母成性的事。在叙述中不难发现,父亲并未因此与女儿发生正面冲突,每次都是以女儿的讲“理”收场。但是在文后,作者提出了“女大应独立”的观点。作者从理论、事实着手,反驳女儿那所谓的“理”。作者的处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诫女儿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间的争端。这种先退后进,以理服人的“战术”可以说百战不殆。 刘墉懂得“换位思考”。 父女之间存在的所谓的“代沟”是由于他们人生阅历、生活背景的迥异造成的。
书里,他分了好多个章节,从如何分配睡眠时间到如何面对焦虑,只谈方法,并不代劳;没有训斥,只有建议。他的`方法有没有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儿子获哈佛博士学位,女儿以学业总的平均98分初中毕业,获布什总统奖,同时还在交响乐团中任第一小提琴手。更令人羡慕的是,这两位在成长过程中心情舒畅,充满阳光。
作者说,教育,可不就是“爱到开心”么?孔老夫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可以作点补充。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自己教育自己,挺好。
教育是一门艺术,刘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独特的处世态度诠释了这门困扰着许多家长的艺术。他也是用《靠自己去成功》一书将自己的“教育家”天赋公之于众,更是用这本书唤醒了那些为教育儿女而彷徨无助的家长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都是长有两只翅膀的天使,可以自己飞翔、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8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成功就要靠自己》,是一本短文集,由96篇短文组成。这本书很好看,因为书里举出了许多人是怎样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成功的范例。
第一篇短文叫《两棵树的命运》,短文以树为例:农夫种了两棵树,第一棵树拼命从地下吸取营养成分,储存起来,打算长成参天大树;另一棵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了这一点。但它结出的果子又小又硬、又酸又涩,很难吃。后来,第一棵树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子,农夫很欣赏它。但是,早开花结果的那棵树却被农夫砍掉做柴烧了。
还有一篇短文叫《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朋友去远方,叫李雪峰来照看家里。朋友很勤快,把院子打扫得寸草不生;而李雪峰却很懒,只是偶尔打扫一下被风吹进的树叶。有一次,李雪峰看见院子里的角落开了一株很奇怪的花,好奇心促使他找了一位植物专家来鉴别,才知道这是名贵的腊兰,每株至少值万元,李雪峰赶紧打电话给还在远方的'朋友。朋友很吃惊,深有感触的说:“要是给每棵草开花的时间,那么,我们在人生中会得到多少枝腊兰啊!”
书中还有一篇叫《播下那粒叫“总统”的种子》的短文,向我们介绍了秘鲁一个小山村的一群穷小孩,他们每天起早睡晚,干着又脏又累活的杂活,换取菲薄的收入。但他们都有一个远大的志向“长大了要当总统!”,其中的一个,恳求父亲让他读书,在读书的同时,保证完成伙伴们一样的“创收”任务——做工赚钱。18岁那年,他获得了美国旧金山大学的奖学金;后来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
矢志不渝的奋斗,让他距离当年的志向越来越近,50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在秘鲁20xx年大选中,他击败了所以对手,当选新一届秘鲁总统——他就是前任秘鲁总统托莱多。
相当总统的孩子很多,但最终成为总统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如果年幼的托莱多与其他同伴一样只有梦想而不辛勤播种耕耘,那他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平庸的孩子。
书中还举出了许多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故事:如比尔·盖茨、爱因斯坦、安徒生、巴尔扎克、匡衡、李四光、杨利伟……
是呀!成功的顶峰要靠自己攀爬,成功的漫长需要自己等待。
《成功就要靠自己》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一些道理:好书像一位睿智的导师,引导我们慢慢朝着成功的彼岸靠近。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9
读了《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我懂得了世界上有顺风便有逆风,有顺境便有逆境,不能一味地要顺风和顺境。
本书的作者是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演讲家刘墉。这本书写的是真实生活中的`励志小故事。
我喜欢《滑翔翼》这一篇中的一句话:“没有人能永远成功,所以总要做失败的打算。我们不怕失败,只怕失败之后不能再站起来。”是呀,失败了总要站起来,每个人都害怕失败,可那些失败了还能坚持做这件事的人,才会成功,才是失败者中的胜利者。
不要怕高山耸峙,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峰顶就在眼前;不要怕长夜漫漫,只要能忍耐,光明就将出现。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有许多淘金者,都在地表淘金,而有个淘金者见地表的金子越来越少,于是他往深处挖。当别人放弃时,只有他坚持到底。结果,他挖到一个绵延几百英尺的矿脉,有金又有银,而且纯度很高!他成了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富翁!
古今中外,成功的人哪一个没和逆境见过面?所以,我们不能只在顺风顺境中成长,当遇到逆境的时候,再奋斗一次,这一次很可能就会成功!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10
“任何成功都需要靠自己去努力,你就是你,坚持作你自己。”这句话便是《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由一句生动活泼的话题引发的。通俗易懂的哲理,是读者美味的心灵鸡汤。
书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一则“有输有赢才为人生——谈胜败”的文章,作者举了一个自己女儿因考试不理想,失败的例子。巧妙的衬托出这个话题。“有成功必有失败,俗话说的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但事实是这样的吗?不一定。在这个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时候你可能用的'种子不好、水土不服,再遇上坏天气,结果下了最大的功夫,反不如那些天时地利人和都对,却没有努力的人收获来得好。但值得肯定的是,耕耘较多的人总能收获较多。成功总是为耕耘较多的人准备的。”
回想起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时我认为自己努力过,但结果却令人不满意。这时的我觉得很委屈,想退缩,事情往往半途而废。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同时茅塞顿开。我明白了,我缺乏的是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人生有辉煌,有低谷。岂不更精彩吗?失败了可以重头再来,但绝对不能放弃坚持与努力!因为我们要明白失败是一时的,胜利也不是永远的。只要不回首昨天,坚持作你自己,坚持本来就是一种成功!成功往往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成功了?没成功的人为什么没有成功?而成功的人又是怎样成功的?今天,我从《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成功靠自己去创造。书中主要写了刘墉的女儿是怎样靠自己去取得的成功。刘墉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但他没有让自己的女儿在自己的名义下去靠什么关系读什么学校,什么班。刘墉说过:“靠自己去成功,就不让女儿依赖任何人。”女儿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这一切并没有靠任何人,并没有让任何人给予帮助。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11
当我拿起《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时,书名中“靠自己”这三个字深深扎进我的脑海。我是做一个乖乖牌,父母说什么是什么,好好走大人铺好的路?还是面对无际的天空,挣脱父母的怀抱,独自翱翔?
翻开这本书。
书中主要记述了作者刘墉教育女儿的故事。如何教育子女,如何与即将长大成人并将离开自己的子女交流是许多父母面临的难题。但他的教育方式和方向令人耳目一新,以“谈”为主旋律,让人放松但又紧张。
其中一章《恨老师》,讲了女儿因为体育老师丢球不合意而恨老师。刘墉举了自己因恨老师而学习退步的事例,说明敌视老师的态度,没什么好。作者又了解了女儿之所以喜欢音乐老师是因为老师对她特别好。于是,他教育女儿,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完全取决于对老师是不是有好感,不是太可悲了吗?确实,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教我的老师特别照顾我,所以我在语文上发奋学习。但到了六年级她被调走了,由教导主任教我们,他不是很负责任,我很讨厌他,所以经常上课捣蛋,渐渐对语文也不感兴趣,于是成绩一落千丈。刘墉又向女儿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学生因不喜欢英语老师所以恨英语课,导致成绩不好,孩子的父亲让他学好外语来气老师,当这名学生的英语棒极了的时候,他却不恨老师了,因为老师对他愈来愈好。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专用来“报答”老师或“报复”老师的。没错,说句实在话,你的学习好与不好,从根本上与老师没有关系,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好坏而获得多大好处或损失。学习只是为了充实自己,而受益者必然是你。
还有一章叫《离开父母的'时候》。写了女儿去“草山音乐学校”住校7个礼拜,学校不准家人去探视,同时学生住校期间既不能打电话,又不准上网,连电视都没得看,早上8点就要开始练琴。父母当然不舍但女儿硬是要去,刘墉还笑说“女大不中留”。这使我想起自己要求一个人做题思考,一个人休息睡觉,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其实何止人有走出去的冲力,任何一种生物都会想走出去。如瓜藤,你可以把它种在阴影里,但是它终将爬到阳光里。随着自己不断地成长,对独立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总想挣脱父母的怀抱,开启个人的航程,即使风再大,也拦不住我走出去的冲力。
当你独立时,也就意味着你没有人依靠,你必须自己面对狂风巨浪的挑战。《靠自己去成功》里有一章叫《坚持作你自己》,个人航程的一大挑战。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12
靠自己去成功。这是一位父亲写给自己长大的女儿的书,这是他给她人生路上的祝福。千言万语化为一句——靠自己去成功。
现在的我们,学不会磨难。身边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给我们去依赖。家长们都明白,适时的要放放手,但是又有多少次恨不得将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然而,当女儿终究要离家之际,刘墉他却真诚地告诉他的女儿,要靠自己。这一句话背后,是包含着多少的父爱,多少鼓励,多少心疼。
“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长要自己去成长”。这是刘墉告诫女儿,告诫自己,告诫我们,告诫家长的。
青春期的我们,陡然之间有了想要当家作主的感觉。但是父母要做主,孩子不听,这是否能称之为反叛。现在的反叛,是为小事。那长大以后的我们,想要反叛的是未来要走的终生之路,那时,我们是该乖乖听话,还是“靠自己去反叛”?父母是该在后面推我们一把,还是拉着孩子的手不放?
所有人都渴望着成功。也许有时的反叛,是我们开始学会靠自己了。那父母是不是也应该引导我们,而不是压制。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了,这说不定会成为我们长大后的关键。难道,家长不应该很高兴吗。这时,就应该引导孩子,让这主见也能够更接近正确的道路。
现在的家长,有多少是支持孩子搞电影,或是放弃平稳的工作去搞艺术,更或者为了梦想辍学跑去冒险?我相信很少很少。
大人总是问我们,长大后想干什么?但是,谁又真正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我们为何要把自己早早地框架在一个固定的东西里,更何况,我们还不知道这东西是否是我们想要的。
这不是一个去快速决定的'时候,这是一个去犯错的时候。不断的犯错之后,改变自己的想法,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犯错往往比做对更容易得到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什么是我们想要的。而那时,便是人生的成功之时。
靠自己去成功,告诉我们,要靠自己,不能依赖他人,因为这是真正成功的必经之路。
这是父亲给予女儿的祝福。
这是一句话的启示。
这是人生的真谛。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13
最近,我征求了爸爸和妈妈的意见买了一本叫《靠自己去成功》的书,读完之后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这本书是作者写给女儿的书。书里教给自己的女儿怎么样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怎么样靠自己去成功,还有一些怎么样做人道理和哲理。其中谈写作对我的帮助很大,里面说:“那方法不是由我发明,而是我在做电视记者时学到的,也就是掌握人、地、事、时、物的重点。”我看到时才发现自己以前写作文的时候老觉得作文难写,看完之后才发现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另外谈睡眠的帮助对我也很大,因为里面讲了干什么事都不能拖,要用时间来逼自己才行。
我读完之后发现,这里面谈的内容就是我的错误、毛病、缺点。通过看这本书,我的错误、毛病、缺点,基本上已经改掉了许多,优点也增加了许多,使我进步了许多。
通过看这本书让我征实了我爸爸对我说的一句话。“读书可以明理,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要多看一些能增长我知识的书。这样才能改变我将来的命运。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14
暑假中,妈妈给我买了著名 作 家刘墉写的一套 励志 书。刚收到这些书,我就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本《 靠自己去成功 》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大有帮助。
在《 靠自己去成功 》这本书里,刘墉通过搬运泥土的工人罗勃斯背过一万两千五百五十九个字的'圣经;"波大无脑族"女侍从哈佛那里赢得一万美金;获得艾美奖的剧作家史蒂芬·康奈尔四十多岁都完不成三年级的识字测验等好多个故事,讲述了聪明人也得下"傻功夫"的人生哲理。想想那些伟人,不论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是莎士比亚、比尔盖茨,谁不是下的傻功夫?没有人是天才,正是靠着一股傻劲才让他们实现了人生的理想,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天才。
通过读 这本 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无论什么事都一定 要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15
“用一对很冷的眼辨别是非,一双很勤的手应对工作,两条很忙的腿踏平前途,一种很自由的心情感受生活。”这里讲的是一种处世态度--客观、冷静;这里讲的是一种工作方法--努力、勤恳;这里讲的是一种奋进方式--勇往直前;……不论怎样去品味这段话,我都觉得哲理很深。这段话是摘自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新作《靠自己去成功》。
一直以来,我对读书兴趣不高的,但是我有个朋友对书是情有独钟,他经常逛书店,每次总是习惯性的买几本书,偶尔也会给我买,他总说:“书看多了,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次经他介绍我看了刘墉写的《靠自己去成功》--一本写给孩子和父母读的书,书中所写的是一个父亲关心女儿的一些小事,文中流露出的是对女儿的爱。这种爱不是溺爱,是教孩子们“成功要自己去成功”,里面没有说教,没有训斥,有的是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有的是语重心长的教诲和借鉴。
父母读了这本书,会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会引导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路;孩子读了这本书,会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母,会增长进取的'勇气,学会取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相信我们教师读后,教学的思路将更加广阔,因为会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功的方法。
《靠自己成功》是刘墉作为一位成功父亲,为女儿走今后的人生之路提的一个警醒,这是对女儿的期盼,是对女儿的鼓励,更是对女儿的谆谆教诲……我也为人女,看了这本书,我对我的人生路有了新的规划,对刘墉有了新的认识。刘墉,说他是画家,他有近三十多部中外广大读者所痴迷的文学作品;说他是作家,他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各国展出,受到世界的瞩目。于是,“作家”、“画家”、“艺术家”的头衔接踵而至。尽管如此,在我眼中,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这里所指的教育家并非是在教育机构里的精英,而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资深“家庭教育家”。
《靠自己去成功》一书正是从侧面揭开了他作为“家庭教育家”的神秘面纱……他的文章就是这样从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奋进。刘墉懂得“避而后谈”、懂得“换位思考”,从理论、事实着手,反驳女儿那所谓的“理”,“避而后谈”既起到了告诫女儿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间的争端。这种先退后进,以理服人的“战术”可以说百战不殆;站在儿女的角度分析话题,对儿女的想法表示理解、通融,他冷静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总能淡化矛盾,解决关键问题,“换位思考”帮助他了解儿女、走近儿女……
教育是一门艺术,刘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独特的处世态度诠释了这门困扰着许多家长的艺术,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教师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思考如何能像刘墉一样让孩子既能接纳老师好的建议又不会有失自己的独立思考,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地换拉思考,那么我们也许会从容的多,也会更好地处理问题,可是真正能在急躁时刻还能冷静下来,换位思考的人实在是不多,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实在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失望,我们应当学习刘墉先生那般的理智,让孩子因我们的循循善诱而真正地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相关文章:
走向成功读后感06-17
《男孩成功故事》读后感06-24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08-29
《一次成功的实验》读后感07-04
《跨一步,就成功》读后感10-09
《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读后感9篇09-02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04-06
《成功训练》教学反思03-08
《成功需自信》的教学反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