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前几日,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很敬佩作者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英雄,恍如身临其境。
这本书记载了一百二十回的故事,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很多,如:第一回的宴桃源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十七回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四十六回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这本书有许多英雄豪杰,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英勇无畏的赵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乱世枭雄曹操等等。除了这些,大家也知道一些关于三国的成语吧!“三顾茅庐、空城计、刮骨疗毒……”
我十分喜爱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用奇谋孔明借箭。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瑜曰:“此人(诸葛亮)绝不可留!吾决意斩之!”于是就故意刁难孔明,让他十天内造箭十万支,不然按军法处置。孔明却曰:“只消三日,必造十万支箭”。瑜又命铁匠延迟。谁知孔明却向子敬要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直至第三天清晨雾起,驶向曹营,并吩咐人在上面擂鼓。却说曹营中,毛玠、于禁二人中计,命弓箭手向船上射箭,由于当时雾浓,他们不知道射的`是稻草人。半小时后,孔明便让士兵齐曰:“谢丞相箭!”便走了。曹操知后,后悔不已。就这样,孔明借了十万支箭,交付周瑜。因此免了砍头之罪。
三国还有许许多多故事呢,还等什么,一起去欣赏那些风云人物和那些十分有趣的故事吧!在这战火纷飞的三国中,一定会找到你们喜欢的故事和人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记载了一代英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如果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崭六将”闻名。关羽为见到刘备并保护好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
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历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奕棋,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明,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又不显形于色的实数罕见。
我们也要想书中的关羽所学: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这,就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感想。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虽然也有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可是,还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背信弃义,伤及无辜。当你为了一己私利而立场不坚定时,多想想关羽吧,或许你就会迷途知返,悬崖勒马。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篇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骁勇善战的军队,形象鲜明的人,神机妙算的计策……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孙权、曹操、周瑜……独具特点的英雄人物,丁若起伏的故事情节,把我带到了一个个澜壮阔的场景之中,使我欲罢不能。
其中的.故事情节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火烧赤壁″。
想必大家都知道,"火烧赤壁"能成功,是因为黄忠、周瑜用的苦肉计,和庞统用的连环计,加上诸葛亮借的东风才成功的。
在我第一次读"火烧赤壁"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时也搞不懂黄忠为什么会要投靠曹操,但是,我后来知道这个是他们用的苦肉计的时候,我这才恍然大悟。不得不说黄忠、周瑜,为了这一次的胜利来真的是煞费苦心啊!
当然,"火烧赤壁″的胜利,庞统、诸葛亮功劳也是不小的。但其实诸葛亮并没有真正借到了东风,而是预测到会有东风!但就算周瑜在努力,最后还不是得夸诸葛亮神机妙算呢!
哎呀,三国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不跟你们说了,我去看书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书,是人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读书的人非常肤浅,看东西只局限在表面;而读书的人知识必定会很渊博,待人处事总会体现出良好的素质。遨游在书海是多么幸福呀!放眼望去,在我读过的书中,就属《三国》最精彩。
三国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孔明、“义绝”关羽,就拿孔明说吧!诸葛亮6岁时丧失父亲,14岁时带领弟弟、姐姐逃往扬州避难,不巧,路途中遇到了攻伐徐州的青州军,他亲眼目睹了,那些逃难的人做了青州军的刀下鬼,那时他就决定了长大后一定要致太平,可致太平多难啊!他常常一个人坐在窗边,静静地沉思着什么。长大后,他进入了襄阳学舍,孟公威,崔州平等人士都成为了他的伙伴,诸葛亮也在这里交到了他一生最知心的朋友——徐庶。后来,与荆州牧连襟,鼎鼎大名的黄承彦,也就是他后来的岳丈,邀请众襄阳学士来府邸解谜题,这其中就包括孔明。孔明根据太一居北,天帝之所,北辰之星,众星拱卫的星象图解开了沙盘。此时,另一沙盘的庞统也完成了黄公的问题。管事将他们领到黄公屋里,黄公将礼分成两份,一为古琴,二是古剑。最终,孔明毫不犹豫地去抱了琴匣。回到草庐,徐庶问他为何选古琴而非古剑时,他答:吾从曾点耳。徐庶恍然大悟:诸葛亮之心岂能以寻常断之,他欲致太平。太平者,礼乐已至,民生之乐,无有征伐,逍遥乎安适而无为,可遨可游可歌可颂,这正是孔子之志。
我总是疑惑,为何诸葛亮要辅佐刘备?读完之后仔细回想,在徐元直(徐庶)说的'话中找到了答案:孔明要择主于幽微,造时势,行人谋,匡扶汉室。我不太喜欢刘备,纵然他有宽厚仁爱的性格,他非常优柔寡断,没有曹操勇猛,是一个只说不做的人。关云长是个重情义的人,执掌刘备半壁江山,但太骄傲自负,后封他为前将军,他却很不稀罕与年事已高的黄盖同为前后将军,还扬言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他的骄傲自满引起了刘备的反感,导致自己一意孤行的出兵北伐,彻底惹火了刘玄德,对这件事充耳未闻,不闻不问,不派兵支援,使关羽被敌军歼灭。而后,又虚情假意地打着为云长报仇的旗号,攻打魏国。热闹的三国,司马懿却是个沉默的存在,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还用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我想他的一生都在忍,他的宗旨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字:忍。所以,最后这天下才属于他。
三国中有许多英雄豪杰孔明、赵云、荀彧、关羽、张辽、鲁肃……他们都为主公死心塌地,不管结果如何。他们为历史添上了如此精彩的一笔,供后人欣赏,实在是佩服。
我想,每本书都有自身的价值,都很值得我们去阅读,相信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会增长更多见识,能使我们的灵魂日益丰富。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一个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三国演义》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由罗贯中编写的。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我在读这本书时,仿佛诸葛亮的人就出现在我面前,他们各自讲述着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
整本书讲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而在这些小故事中我最喜欢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讲述了周瑜为了除掉诸葛亮命他三日造十万只箭,而诸葛亮利用大雾弥漫让船驶向曹营,曹操担心雾中有诈,放箭射诸葛亮的草船,白白让诸葛亮得到十万只箭;而火烧赤壁讲述的是周瑜和黄盖演了苦肉计,是曹操相信黄盖真心投靠他,等黄盖的'火船驶向曹操的连环船,弄得曹操损兵折将。
这本书的小故事还蕴含许多计谋,而这些计谋不仅用于军事方面,就连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计谋。
我和我表姐都十分喜欢看书,也在书中学到不少计谋,因此我们经常为了争看一本书都会用上许多计谋,可由于我懂得的计谋太少经常输给她。也因为这样,《三国演义》成为了我的好帮手。
这天,表姐又来我家。一进屋就见到我书桌上那本书,那本书我刚刚看到最近啊刚才的部分,可没想到表姐来到,“她肯定会想计谋夺书,我一定要保护好。”我这样想。没想到表姐先去放好东西。当我感到奇怪时,表姐对我说:“快来吃饼干吧!”一般我会立即去吃,可我想到争书就想到这是调虎离山之计。于是我把那本书藏好,又拿了一本跟那本颜色大小差不多的本子放在桌子上,并在里面写着“别以为我会上当”。果然,表姐去偷书,当她得意的回房间打开本子,发现这是我的圈套。
从此,我成了常胜将军。这一切都归功于《三国演义》,因为她让我懂得了许多计谋,是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今天我又一次拜读了三国演义,这是我第五次读这本古典名著,每次读完我都有不同的感想。小的时候我只读刘备,关羽,张飞四处打仗的内容,当时只感到他们都很强悍,第二次读这本书让我又一次看到了大智大贤的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六韬三略,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神机妙算,真是让我敬佩不已,只可惜他没有统一中华,复兴蜀汉,这当是他一生的最大的憾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又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不能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
书中的刘备因东吴杀了自己的二弟,一气之下率领几十万蜀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片甲不留,那一战同时也决定了蜀国的命运,几十万大军为了赌一口气命丧黄,简直太可惜了,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又有武将五虎,又有军师卧龙帮助,就因为这一场战争,国家走向了灭亡的道路,国家打出了白旗,这是一种 “撕碎的艺术”它的悲剧结尾喜剧的结局更耐人寻味,最后司马炎统一了天下,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从此天下归了西晋,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其实做人要能屈能伸,刘备为了二弟的性命,赔上了更多兄弟的命还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这难道不是因小失大吗?让们一起记住这历史的教训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7
自从今年看完了三国演义后,使我更加的喜欢《三国演义》了。
在这本书中,我喜欢两个人物: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则是诸葛亮。
先说说曹操吧,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不太好,但是我喜欢他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曹操在公元200年的那一场三国中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这一场战役是决定着当时中国的命运。双方一边是袁绍,一边是曹操。曹操当时政治上很有优势,但兵力却远远不及袁绍。曹操却能以寡敌众、以弱胜强。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呢?我认为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他自己会重用人才,对人才十分尊重。不过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手袁绍自己没有重用自己的部下,使得许多人才不是投奔曹操,就是自己谋反。
诸葛亮呢?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不管在何时,在何地,他都会镇定面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诸葛亮镇定、勇敢。“空城计”,这次的诸葛亮,他大胆、聪明。更能表现出他的聪明之处的也就是周瑜本想找借口杀掉诸葛亮的一件事了!周瑜故意向诸葛亮提出要求:吟一首诗,如果对得上便重赏,对不上,就以杀头为罚。周瑜笑着说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有佳便是雞。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雞。”诸葛亮笑嘻嘻的说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有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接下来更令人着怒的就是周瑜吟道:“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万难千选挑一妞。分明就是在嘲笑诸葛亮的妻子。便吟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知道此话实在奚落自己的夫人,心里大怒,差点晕倒。幸好当时鲁肃在场,否则就会更糟。
你看!三国演义的人都是很聪明的,凭着自己的实力、智慧和勇气,等到了别人的尊重,让们佩服不已,同学们,你们喜欢三国吗?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8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它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等人物形象。它还长于描写战争,其中以官渡、赤壁之战最为出色,简直是精彩绝伦!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第十七回《诸葛亮草船借箭》。其中对人性的描写,对智谋的凸显,使我惊讶的同时赞叹不已。故事主要写的`是周瑜派鲁肃前去试探孔明是否知道他的这条妙计,孔明一语道出:“都督想乘机除掉我吧。”忠厚的鲁肃如实报告周瑜时,周瑜只得暗自佩服孔明的聪明。更让周瑜佩服的还在后头,孔明将计就计,成功地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最后借来东风,火烧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让我惋惜的就是周瑜了。周瑜作为吴国军队的统领,大敌当前,应该顾全大局,不能自损盟友和手下得力大将。他打听到孔明知道他的妙计后十分不服气,妒忌诸葛亮,让他立下军令状——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否则军法处治。可他又低估了孔明,也对鲁肃了解不够,才让他又一次“帮”了诸葛亮的忙,最后成功“借”到了箭,又一次被扎了心。假如孔明不是机智过人,那么东吴在短时间里根本弄不来这么多的箭,还要为此损失一位谋士,更谈不上孙刘联盟了,那样东吴早就灭了。在草船借箭的开始到结尾,周瑜的脾气决定了命运:倘若他再宽容一点儿,最后也不至于出现被孔明活活气死的下场。
在生活中,我也经常扮演着“周瑜”这个角色。有一次评选班级之星,我起先自信满满,最后却因为某种原因没有选上,而我的“对手”却评上了。我当时十分嫉妒她,气得脸都红了,下课时也懒得说话,一切写在了脸上。但是在下一次的评选中,我被评上了,而她并没有,我十分高兴,脸上堆满了笑容。看了《三国演义》后,我明白了做人不要心怀妒嫉,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善于向别人学习长处;同时也不用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做好自己,提升自己才最重要。
以后我还要多读像《三国演义》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分吸取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做一个心胸宽广、待人和善的阳光女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9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0
今年,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读了我最喜爱看的《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明朝作家罗贯中写的,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塑造了近200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双全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等人物性格尤为突出。《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它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事,构思宏伟,手法多样,读来使人惊心动魄。
足智多谋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小说中多处描写他足智多谋的事件,“诸葛亮弹琴退兵”就是其中一则。
诸葛亮刚到西城县,就听到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杀来的消息,此时他身边只有一群文官。他带的五千人马,有一半人已经去押运粮草了,城中只剩下了二千五百兵士,诸葛亮登城观望远方尘土飞扬,魏兵已经杀过来了。官军们看了个个惊慌失措,而诸葛亮则是十分镇定,他下令手下人藏起蜀军旗帜,所有士兵都躲起来,不允许高声说话,又让几十个蜀兵假扮成百姓的模样,到城门口打扫街道。诸葛亮自己则坐在城楼上弹着古琴。司马懿见城门大开,二十多个百姓在城门口旁扫地,又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的弹琴,司马昭感觉奇怪,司马懿解释道:“诸葛亮诡计多端,我们还是撤兵吧!”
读到这里,我无不被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所折服,大家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这么镇定吗?
这本书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等,《三国演义》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令我受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1
读《三国演义》有感近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本古典名著,从东汉末年到西晋起初,有一个个英雄耀武扬威。
吕布,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认丁原为父。又杀丁原,认董卓为父。最后董卓又被吕布所杀。搞得世人都不相信吕布了。最后曹操将吕布斩于白门楼,这件事就叫:白门楼斩吕布。
三国事迹还有很多,如:官渡之战、桃园结义、白门楼斩吕布、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挥泪斩马谡、空城计等,个个让人流连忘返、眼花缭乱。
三国人物可就多了,就说平常我们熟悉的,如: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徐庶、庞统、黄忠、魏延、马超、黄盖、周瑜、甘宁、诸葛均、诸葛瑾、诸葛锦、徐晃、张辽、郭嘉、袁术、袁绍、吕布、孙坚、孙策、公孙赞、赵云......
在三国人物上我学到了很多,如:曹操的善于用人、关羽的侠肝义胆,刘备的'关爱下士、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优点让我一生受用。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2
人中关羽,马中赤兔。”这描述的是一个忠将—刘备的弟弟关云长。
关羽这一人物是罗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之一,《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那么关羽就是“义绝”。
在故事中,关羽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位皇嫂,不得已投降,但对曹操有言在先:第一,我和皇叔誓保大汉江山,如今我只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第二,要按照皇叔的俸禄发给我的两个嫂嫂,闲杂人等不能到其门口;第三,一旦我知道了刘皇叔的去向,不论千里万里,我都去投奔他。关羽的衣服破了,怎样也无法补救那个大洞,曹操见了,送了关羽一件新的,但他也只把它穿在里面。
在关羽的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反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间的种种考验。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体会这个人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要有凛然之气。这,就是我通过这个人物领会的最大感想。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3
有一天,曹操请刘备一起赏梅喝酒。
酒喝到一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曹操指着天上的龙卷风说:“知道龙的.变化吗?”
刘备答不上来。曹操望着天上说道:“龙的变化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能腾云驾雾;小,能隐身蔽形。升飞时,能飞腾于宇宙之间,隐藏时,能深藏于波涛之内。龙随机而变化,就像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一样。”
曹操让刘备说说看,当今世界谁算得上英雄。刘备说了许多人物,都算不上英雄。曹操说:“所谓英雄,必定是胸怀大志,有战略眼光,能运用宇宙的规律,来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对英雄的理解,我和曹操差不多。不过,我觉得还有几项是英雄所具备的本质:尊重他人;英雄应该心胸宽广,而不是心胸狭窄;英雄不是以地位来分级别的,哪怕你是个普通人,只要具备这条件,也一样可以做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1-24
读《三国演义》有感03-30
优秀读《三国演义》有感09-20
(优秀)读《三国演义》有感12-20
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推荐]08-06
关于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范文12-26
读《三国演义》有感实用(14篇)04-22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1-12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