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杯好茶,只要你细细品味书中的字句,你就能明白一些道理。初读这本书,仿佛陷入一个复古的相册,在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里,寻找童年一丝的回忆。
童年是美好的,但又是短暂的,童年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充满了童真和快乐。书的'作者林海音用细腻笔触,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来窥探身边成个眼中的世界,刻画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旧事”仿佛呈现在了眼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纷纷出场:充满威严具思想进步却早逝的父亲;做奶水和帮工一年四个月来换取一个月四块钱、两副银手饰、四季衣裳、一床新铺盖的宋妈;被感情挫折导致变成“疯子”的秀贞;充满柔媚风情而双善解人意的兰姨娘,因生活所迫而去偷盗的小伙子。有的人物反复出现,有的则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但这些人物却让我过目不忘。作者铺陈了一幅生活画卷,让人读到了旧日风土的老北京。
通过英子这个孩子的眼光看大人的世界,在她眼里,无论哪一个人都是善良的,如果哪些人有困难,英子都会毫不苛刻地帮助他们,这正切合一个孩子善良的本性,和对世界最初的认知:人知初,性本善。
提及童年,眼前渐渐浮现自己和朋友们的玩耍,母亲的批评和父亲的鼓励,脑海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
童年如梦,它是轻飘飘的、快乐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但双是短暂的。梦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像林海音一样,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那个世界和生命,便是一场梦,一场不会累的梦,一场快乐的梦,一场纯净如水、挥之不去的梦。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2
童年犹如一颗绿油油的小芽儿,每当我们大一点,它就会长出一片小嫩叶,当它开出花朵的时候,我们的童年就结束了。 ——题记
暑假里,我在许久未翻的家庭读书阁看见了它——《城南旧事》,我安奈不住好奇心,翻开了它。渐渐地,我走进了书里看着英子的童年,它们犹如一条条清澈的溪流,慢慢的推搡着我……
20世纪末,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一切都让英子为之新奇,为之着迷。惠安馆门前的疯子秀贞母女、蹲荒草丛中的厚嘴唇、日夜相伴的小脚宋妈、肺癌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
当书翻到最后一页时,我的两滴泪珠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英子她的童年可真坎坷,虽然她家里比较丰衣足食,但是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有一个爱她的人离她而去。
甚至最后连英子的爸爸也走了,英子还要和妈妈一起撑起这个家,照顾她的'弟弟妹妹。这些事是给英子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也让英子比其他同龄人提前明白了许多事,悟出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英子以后的生活更精彩,更美丽!
愕然回首,回望今天。如今的你,是否还在因一点小事与朋友吵架呢?是否还在因早饭不和胃口跟父母赌气呢?是否善待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呢?是否……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吧,也许就在明天,也许是几个月后,也许是在不久的将来等等……其中一个人就会离你而去。我也要三年级了,我也应该渐渐走出自己的童年。
再见!我亲爱的童年!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3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读过许多书,最近经过老师推荐,我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讲述自己无忧无虑童年生活的一本书,文章主要分为四大章节:住在北京时帮秀贞找女儿;无意中认识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偷东西的男人;陪伴自己多年的奶妈宋妈被丈夫接走;爸爸的花儿落了,慈爱的爸爸也离开了人世……
读完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章节是第二章了。我觉得林海音是一个有爱心、看重友谊的好孩子。她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因为秀贞脑子有一点问题而不去和她玩儿,而是耐心地听秀贞说那些乱七八糟、没有条理的话,从那些没有条理的话中知道了她的悲惨身世,也踏入了帮秀贞找女儿的队伍中。找到女儿后,林海音又拿出金镯子给秀贞。从这些事中,都可以看出林海音是一个有爱心、看重友谊、乐于助人的孩子。
我喜欢林海音,喜欢她看重友谊、有爱心的好品质。在生活中,我没有做到这些,这令我惭愧不己。
在生活中,虽然同学们都说我有爱心,把友谊放到前面。但我和林海音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记得有一次,同学来我家里找我一起写作业,我们有说有笑地讨论着书上的难题。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难题还是解出来了。难题写完,简单的题也是要写的'。我们说好各自写各自的,但在写的过程中,她有好多问题一直要问我。刚开始我还耐心地回答她,可问题多了,我也不想回答了。现在想起来,这点问题算什么,比起林海音帮秀贞找女儿,这太小菜一碟了。今后,我要像林海音学习,多帮助朋友。
书就像广阔无垠的天空,《城南旧事》就像数不清的白云中的一朵,我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尽情遨游!看重友谊、乐于助人,是我努力到达的目标。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
《城南旧事》依然属于短篇小说。因为其中每一个小章节所叙述的人物重点不一样。不一样章节故事所发生的背景相同也有必须的关联,颇有点像此刻的漫威电影的宇宙世界。
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最主要区别个人感觉在于情节铺设和人物塑造的精细度和集中度的差别。多个相同人物的不一样角度的短篇就是长篇。长篇的叙事线索更长,时间跨度更大,同一人物的层次更多。吕叔湘先生以往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自我的语文本事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新课标”(20xx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以上信息都能够充分说明课外阅读不论长篇还是短篇都是对于课内很好地补充。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能被课内篇目所替代,学生阅读的思考和感受需要很大的独立空间。
在导读中,提到《城南旧事》的艺术魅力有五个方面:1独特的儿童视角。2真挚细腻的情感。3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4成长与离别的潜在主题。5京俗画卷和平民韵味。
作品语言流畅是读者流畅阅读的前提。本书作者十分善用儿童懵懂新奇又充满热情的视角来制造情节上的刻意模糊,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学味道。秀珍和妞儿的相认就是在不断清晰的朦胧气氛中最终汇聚。但最终母女被火车撞死的结局又借助童年英子发烧记不清具体情节而刻意模糊。故事中的`宋妈的孩子们、秀珍和妞儿、偷儿、父亲去世、兰姨娘和德先叔的离开都具有成长和离别的主题,让人读过之后充满忧伤。
从作者的写作文本来看,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要具备三个要素:丰富的生活、趣味的思索和充沛的情感。这也是目前写作困难的学生多面临的最大困难。需要教师和家长去慢慢引导。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5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故事结束了,小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林海音以自己七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自己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景、物、人、事。本书讲述了六个故事,分别为:《冬日.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主人公英子跟着爸妈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古老的北京城。那年她刚好七岁,住在一个老胡同里,故事从这里开始了。老北京的一切让英子着迷:半疯不傻的秀贞、伤痕累累的伴妞儿、“唠叨婆”宋妈、爱笑的兰姨娘、最疼英子的父亲。书中一个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他们都是英子童年中最重要的人物,但他们最终还是在英子童年结束后烟消云散了。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得是第二章节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她因为极其想找到自己的孩子,使得人们都远离她。唯独小英子和她成了无微不致的好朋友。后来英子被英子的母爱震撼了,她发现:秀贞并不是疯子,而是因为寻子心切导致神精错乱,会把所有小孩都认为是她的小孩——小桂子,英子也不例外。可是英子发现了自己的好伙伴妞儿是英子的小桂子后,不禁泪如雨下,悲喜交加,悲得是妞儿竟在自己亲生母亲的`眼下被继父抽打了六年,喜得是妞儿可以结束皮肉之苦。在英子的帮助下,母女俩相认了,秀贞立刻带着妞儿去寻找她的父亲,可俩人最终在深夜惨死在火车轮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子她非常善良,在朋友需要帮助下挺身而出,为朋友分担忧愁。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现实生活中就要像英子一样乐于助人。有一次,我放学后看见了一位老人在草坪上在寻找着什么。看他着急的表情,我放下书包决定和他一起找,找的过程中得知老人在草坪上带着孙子玩耍时,不小心弄丢了钥匙。最后我找到了钥匙,递给了他,他高兴得笑了。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且盲人可感之,聋人可闻之。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6
《城南旧事》是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魔力的文笔,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城南旧事》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的融入了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个中深意,它仿佛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深意,更是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己,沉浸在那丰富的文字当中,深深的被人世的复杂所吸引。
《城南旧事》记录了小英子丰富多彩的童年故事,童越中带着伤感和离别,这本书讲述了英子小时候在北京胡同里发生的的故事,如忆及童年时代的骆驼队,儿时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以及父亲生命凋谢的痛楚。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梦的符号,英子的童年,在我们看到的是快乐和自由的,可在字里行间的深处,我们则能感受到英子童年里淡淡的哀伤,与离别之痛,但这一件件故事都是如此的真实,纯朴,纯净。
在这本书中《惠安馆》让我感受最深,小英子不仅不害怕秀贞,还帮助秀贞妞儿母女重逢,并顷其所有去寻找思康叔,一个六岁的孩子竟如此懂得友谊与奉献,懂得爱,这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成长,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真的心,正因为她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她的童年才会如此快乐,在欢乐中,我也感到了隐含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英子的童年是真正无忧无虑的,因为她的心灵无比纯净,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剔透,像牡丹一样鲜艳,《城南旧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缕清风,让我知道别错过童年。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升起,我的童年则像一片雪花,落下来,便消逝了,英子的童年那样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却无半点追逐名利。
童年,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7
读完了《城南旧事》,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对我来说世间的事物我们小孩还看得不够透彻,引用书中的“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是别离多。”但是在我们小孩眼中快乐要比忧伤要多得多。
小说是主人公小英子在老北京的生活经历组成,由五个没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构成的:英子跟随爸爸妈妈从日本漂洋过海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里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会馆前的“疯”女人秀贞,常被打骂的小伙伴妞儿,隐藏在荒野里的小偷儿,敢于冲破家庭的束缚追求新生活的兰姨娘,丢下自己孩子来做奶妈的宋妈,她们都曾与英子朝夕相伴,但最后却有一一离去。直到最后,严厉又慈爱的父亲离去,小英子背上长女的家庭责任,童年就远去了,孩子时的梦想都远去了。肩负家庭的责任,童年就这样结束了!
五个故事中《惠安馆》篇幅最重,也最为感人。英子初次尝到友情的甜蜜,又初次尝到世事的苦涩。秀贞和妞儿让英子摆脱了大人的束缚,英子又让她们母女俩相认了,而等待着她们的是死亡,而不是快乐,从单纯快乐到惆怅,其中凝聚了多少人间悲喜呀!
我们享受着父母的`疼爱,要爱护身边的人!书中描写当身边的人与英子一个个的离去时,英子是有多么的伤心啊。可能你觉得这不太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但当你真的失去她们的时候,会怎么样?世事难料。多照顾照顾,关心关心身边的人吧,小时候父母关心我们,长大以后我们要回报他们,这是必然的,你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的。
《城南旧事》像一幅童年的风景画,像一幅老北京风俗画,但是我们的童年是一首幸福的歌曲,和小英子比起来天差地别。我们在快乐中成长,在幸福中长大。追忆着童年的梦想都是那么美好,校园、学习、劳动都是难忘的。在伟大祖国爱护下,我们小孩子快乐的成长,感谢祖国!像妈妈一样爱护我们!让我们的梦想飘扬起来吧!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8
在这本书中有四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他们分别是:英子、秀珍、妞儿和一个小偷。他们在书中角色分明,个性突出,让我难以忘怀。
这本书中的英子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接受过好的教育。但她没有以富有为借口而骄傲,也没有看不起周围人,而且她经常帮助那些贫苦和可怜的人,并主动和他们交朋友。比如:她热情帮助她的好朋友妞儿找到妈妈。她不歧视“疯女”秀珍,主动接近她,陪她聊天,也因此了解了秀珍的故事,和秀珍做了好朋友,得到了秀珍的信任。秀珍是个劳苦大众家的苦孩子,因为父母的不健全,从小被扔在齐化门下的城墙边,被人收养后又饱受磨难,但妞儿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小心翼翼的过日子,还是经常遭到养父母的打骂。她自卑,不主动同人讲话,但她却有英子这样的好朋友,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心和友谊。她向往温暖的家,像英子一样。但她的命运坎坷,虽然找到了妈妈,但却还是以悲剧告终。秀珍是个疯子,大家都害怕她,但其实她很善良,她内心的'苦痛无人倾诉,因此常常郁郁寡欢。英子带着同情和好奇接近她,并常常看望她,是她生前得到的唯一的关心和理解。书中还有一个小偷,但我却不憎恶他,他很穷,甚至要偷别人的东西来供弟弟上学,他的弟弟学习很优秀,却不知道哥哥的无奈,看到他被抓住,我的内心感到一丝丝的酸楚。我不认为他是可耻的。
这本书中让我感到了一股力量,让我学会了要乐于助人。而且最近我也学会了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比如,我看到一个衣衫有些脏的小孩,不在躲避他们,我试着和他们玩耍,会发现他们的本性十分质朴,他们从不吝啬和我分享,当我和他们分享时,他们总是羞涩的说谢谢,那笑容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就像课文的主人公英子看待妞一样。文中的每个人物都会是一本书。每个人的人生都蕴含了一个道理,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我要把它推荐给你们大家,你们会喜欢吗?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9
这个周末,烟雨连绵不断,闲在家里没事,儿子推荐我一本他刚看完的书——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作品是分了五个片断,以回忆的方式讲述的。
六岁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她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疯女人秀贞。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恋,并生下一个女儿,但女儿刚生下就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一直帮她寻找女儿。可就在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的当晚,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来英子一家搬去新帘子胡同。英子又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两人还相约要一起去看海。可不久年轻人因为偷窃被警察抓走。接着,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对兰姨娘的一切都很着迷。同时英子也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劲。于是英子想了办法,让德先叔和兰姨娘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一直照顾英子的奶妈宋妈也是英子很喜欢的一个人。可宋妈也有悲惨的身世。她的儿子淹死、女儿又被丈夫送人。宋妈对她的丈夫一再隐忍,小小的英子很是同情她。英子就这样以充满童真的眼光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并且一天天长大。更不幸的是爸爸在她小学毕业之际也因病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妈妈又是那么软弱,英子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合上书,心情沉重。儿子问怎么了。我说:“英子好可怜啊,她遇到的也尽是些可怜人。”儿子说:“是啊,那是在过去,现在,谁会为了生活而去行窃,去卖女儿啊?”我说:“你看你现在也六年级了,马上也快告别童年了,我希望你好好珍惜你拥有的一切。”儿子重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
搂着懂事的儿子,看着窗外浙止的雨,笑容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漾开来。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0
在这本书中有四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他们分别是:英子、秀珍、妞儿和一个小偷。他们在书中主角分明,个性突出,让我难以忘怀。
这本书中的英子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都理解过好的教育。但她没有以富有为借口而骄傲,也没有看不起周围人,并且她经常帮忙那些贫苦和可怜的人,并主动和他们交朋友。比如:她热情帮忙她的好朋友妞儿找到妈妈。她不歧视“疯女”秀珍,主动接近她,陪她聊天,也所以了解了秀珍的故事,和秀珍做了好朋友,得到了秀珍的信任。秀珍是个劳苦大众家的苦孩子,因为父母的`不健全,从小被扔在齐化门下的城墙边,被人收养后又饱受磨难,但妞儿是个懂事的孩子,她细心翼翼的过日子,还是经常遭到养父母的打骂。她自卑,不主动同人讲话,但她却有英子这样的好朋友,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心和友谊。她向往温暖的家,像英子一样。但她的命运坎坷,虽然找到了妈妈,但却还是以杯具告终。秀珍是个疯子,大家都害怕她,但其实她很善良,她内心的苦痛无人倾诉,所以常常郁郁寡欢。英子带着同情和好奇接近她,并常常看望她,是她生前得到的唯一的关心和理解。书中还有一个小偷,但我却不憎恶他,他很穷,甚至要偷别人的东西来供弟弟上学,他的弟弟学习很优秀,却不明白哥哥的无奈,看到他被抓住,我的内心感到一丝丝的酸楚。我不认为他是可耻的。
这本书中让我感到了一股力量,让我学会了要乐于助人。并且最近我也学会了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比如,我看到一个衣衫有些脏的小孩,不在躲避他们,我试着和他们玩耍,会发现他们的本性十分质朴,他们从不吝啬和我分享,当我和他们分享时,他们总是羞涩的说多谢,那笑容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就像课文的主人公英子看待妞一样。文中的每个人物都会是一本书。每个人的人生都蕴含了一个道理,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我要把它推荐给你们大家,你们会喜欢吗?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1
《城南旧事》是我看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写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双眼,观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惠安馆”“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些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完这部书,我好像长大了。
拿起《城南旧事》的时候,书中的一切是那么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和缓缓而逝的岁月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读书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文字之间荡漾着的一种淡泊与纯洁。在半个世纪的离别中,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飘零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看罢,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朴素的东西,因为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我一样,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醇和,那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
全文的最终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我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带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就明白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仅仅以一朵夹竹桃衬托女儿渴望父亲去看的心境。作者一向以来都把父亲的话铭记在心里,努力拼搏。文章写英子父亲病危,以花暗示了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现实,她镇定地理解了事实,决定担负起帮忙家人的职责。文中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结尾。是呀,长大了就得负职责,长大就意味着不再让人担忧。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幼小生命的肩上,可是人的心灵已经长大,不再任性。
蓦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儿,诉说着盛夏的情怀......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份缅怀。落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朴婉转的音乐仍在耳畔萦绕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2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童年就像花海里的花儿,是五彩缤纷的;像整天打闹的小娃娃,是无忧无虑的;像山间清澈的溪流,是纯洁美好的。
翻开《城南旧事》,小英子的“老北京童年”,如一卷画卷展现在我面前。朴素的生词文字,在林海音的笔下,却变得熠熠生辉,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学骆驼咀嚼的小女孩,就是我,仿佛毕业典礼的演出,就发生在昨日,仿佛“黄板牙儿”的驴,就停在我们面前。斜嘴笑的兰姨娘,骑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小孩儿的德先叔,使我倍感亲切。书中有悲伤,有自豪,有忧虑,有怨恨,但最吸引我的,是小英子那善良、纯真的心灵。
童年,可以撒娇、打抱不平,还可以嚎啕大哭。面对即将逝去的童年,我醒悟了,在我看电视时、睡觉时,童年都在“滴滴答答”地流逝,一去不复返了。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不等人,失去才显得可贵,我更应该珍惜时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至今都记得,在乡下玩的时候,院子里养了几只鸡。它们踏着步子,“咕—咕—”地叫了,它们要吃饭了!我手里攥着从大人那边讨来的喂鸡的.一小捧米粒儿,趴在篱笆边上,天女散花似的撒,米粒儿在空中划了个优美的弧度,径直落入鸡窝。“咕咕!咕咕!”鸡群伸长脖颈,埋头啄食米粒,我则饶有兴趣地看着。
家中院子里有棵柿子树,一到秋天柿子树的枝条上就挂满了饱满又鲜美的大柿子,令人垂涎久之。爸爸找来把梯子在柿子树旁找个合适的位置架起来,我则屁颠屁颠跑来扶梯子。“咔嚓咔嚓”,爸爸剪下一个个红灯笼似的大柿子递给我,我又把柿子装在篮子中,配合默契。我们俩忙前忙后,转眼就摘了二三袋柿子,不亦乐乎。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有趣的童年。”童年是最快乐的,也是幸福的,我要珍惜童年。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3
《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回忆童年的作品。作者的童年丰富多彩,但是其中也五味杂陈,有着许多灰暗的记忆,展现了旧社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作者小时候叫英子,跟随大人从台湾来到北京,在惠安馆结识了别人避之不及的“疯子”秀贞,还帮秀贞找到了她丢失的女儿小桂子,让她们一家团聚。可是,当小桂子刚逃离后爸的虐待,被秀贞带着去赶火车时,却被火车撞死了。看到这里我又悲又气,她的后爸真是不应该虐待她啊!
英子还在草地中无意间认识了一个贼,这个贼生活穷苦,为了供弟弟上大学,走上了盗窃的道路。英子觉得他不坏,但是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最后英子无意中把他暴露给了警察。唉,英子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呢?
作者还讲述了宋妈这样的下层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宋妈为了生活所迫,丢下自己的孩子忍受着思念之苦给人做保姆,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了,最后自己的孩子小栓子却在放牛时淹死了。以前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苦啊!
我读着作者回忆的童年,感觉就像自己穿越到了旧中国的`北京胡同,和英子一起吃着八珍梅,一起去上学,一起朗读《我们去看海》,一起唱“长亭外,古道边……”,还和英子一起在草丛中跟一个贼谈话,疑惑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傻傻地分不清海和天。
小英子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但是,她身边的人还是一个个悲惨地离去了,这也是旧中国的悲哀。我很高兴能生活在新社会,我们不用因为贫穷而去做贼,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有警察和许多好人的关心呵护,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怕被拐卖,不怕被虐待。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童年,更要感恩新社会让我们快乐地成长。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看了第一句词相信很多人就可以哼出那熟悉的旋律,虽然未必知道这是奥德维的名曲。歌名叫《送别》,但我更愿意叫它《骊歌》。同是李叔同填的词,不知道为什么和我们小时候唱的《送别》不同,但《城南旧事》的开头就是抱笙加竖琴的《骊歌》……
音乐是有穿透力的,一段插曲把"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点染开去,翻开一张发旧、珍贵而无法重拍的`老照片。僻巷的驼铃、挑担剃头的情景,沿街的卖唱,井台的打水,小学生放学的画面,丝丝入扣,一路下来使人陷入无言的哀伤。影片寻着林海音的心里情绪,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勾画出淡淡的的并不面目狰狞的悲剧场景。黑沉沉、雾蒙蒙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单调而复沓的街口的井槽,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在悲剧氛围中弥散着纤美的忧伤与诗意。
故事的终结,所有的人物都离小英子而去,包括父亲,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如同我们的成长一样,一再地失去东西,不管是朋友、玩伴、记忆、时间或亲人。原以为痛心不过如此!可是,当我漫步在林海音论坛上,看到88年她回国时大喊的那一声:"我的城墙呢!"不由得再次陪她心碎,陪她落泪。失去的痛仍然迷漫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上……
永远不要因为一时的浅见做美的破坏者,那是不可原谅的。
《城南旧事》,一个小女孩用清澈的眼眸看世界,不得不让心沉浸在她心灵的童年里,也一直沉浸在自己心灵中的童年中……唤醒了那五光十色、朦胧而又耀眼的斑斓。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5
失去的不会再回来,但心中仍要充满光。——题记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每个人童年必读的一本名著吧。《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所著,本书里面有一个童年。随着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作者的童年也结束了。我一开始其实并不懂这句话,我的童年结束后也懂了,你失去那个最爱你的人,也要成为那些需要你爱的人的大人了。
在作者的童年里,作者遇见过许多爱着自己的人,后来他们全部从作者身边离开了。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个悲剧,又不是个悲剧。作者接受了爱,也失去了爱。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口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那些人都离去了,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落了》,作者亲爱的爸爸也去了。作者的童年结束了,那时候作者13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一切。作者曾经爱好一切,如今一切都结束了,但一切都又没有结束。
很喜欢书中的这样一句话“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上升起来的,还是从蓝色的天空上升起来的呢?”在英子幼小而纯洁的内心里,没有对错之分。当人们只知道一个小偷的.可恨,不知道小偷为何要走上全然犯罪的道路时,只有英子愿意去听一个小偷的故事,愿意帮助小偷定下一起去看海的约定。
成长往往会伴随着数不尽的烦恼,我们会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后发现,我们的童年天真已经褪去,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多了一份对未来的责任。对于英子来说,是父亲去世后,可对于我来说,不知是哪个傍晚和黄昏,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才褪去了稚气。
窗外的流星飞逝,亦如时光无法停留。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1-28
城南旧事的读书笔记01-21
(优)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7-07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01-11
关于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1-04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精选15篇)02-26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篇)01-27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4篇)02-15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4篇02-11
《城南旧事》读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