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合集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
今天晚上和女儿一起读了《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并将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异意的字意解释给她听。原以为这是篇古文,说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孩子不会感兴趣。但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还一下子从几件小事上记住了“孝”字。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随着时代的进步,感觉“孝”字一点点在淡化。说实在话,没看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应该孝顺老人,觉得自己能让父母高兴、即使啥也没做也算是孝顺吧。看后才恍然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来人家早写着呢,更多的是应该“孝”而没有“孝”的,虽然都是一些做起来很简单、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时立刻答应,父母让做事时不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作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更应该以“孝”为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到入则孝,必将对促进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者按:笑笑学校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弟子规》,并要求家长用稿纸、手写与孩子共读《弟子规》的感想,想必是怕大家都从网上下载吧。笑笑爸爸真有志气,虽然可以照搬网上的内容,偏偏熬了半夜,给女儿亲自写了一个。清晨起来,笑笑妈妈发现果然不同凡响啊!
弟子规读后感2
早晨,我正在睡觉,听到爸爸叫我起床,我很不情愿,心想:“今天是星期天,不上学,也不让我睡个懒觉。”我慢慢腾腾地穿上衣服,去洗手间洗脸。爸爸听到我半天没有动静,就大声叫我:“盈盈,干啥呢?”我没回答。一会儿,爸爸又喊我:“盈盈,出来!”我赶紧跑出去,这时,爸爸拿给我一本书,说:“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好学一学。”我接过书,是一本《弟子规》,我认真地读起来。
这真是一本好书!它是教我们怎么生活、怎么学习、怎么做人的书。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段时,我感到自己做得很不好,父母招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不要让他们伤心。这是多好的教导啊,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总是让他们生气!
我今后要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做个听话的好学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3
今天我听了《弟子规》里的《黄香温席》,讲的是冬天黄香给他的爸爸用自己的'体温给爸爸暖床,爸爸睡觉就不冷了,夏天给爸爸用扇子扇枕席,爸爸睡觉就不热了,黄香真孝敬自己的爸爸。
我也要向黄香学习,也要孝敬我的爸爸妈妈,爸爸下班我要向爸爸说辛苦了,妈妈累了我要帮妈妈,还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他们的我自己能做的事。我爱爸爸妈妈,我以后要很好地孝敬他们。
弟子规读后感
所谓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规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实践,真干,处处力行弟子规,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学而不习,等于无学。“不力行但学问,长浮华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末学要感恩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帮助老师们成长,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最好体现。末学更要知难而进,好好学习和领悟教育的真谛。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能为每位孩子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末学现在最大的目标和志向。
弟子规读后感4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5
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有讲信用的宋濂、有孝敬父母的王祥、有尊敬师长的孔子、还有为他人着想的孙叔敖……从他们身上,我又得到了许多知识。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孙叔敖杀蛇的小故事吧。
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相,他从小就非常勇敢,心怀民众。
小的时候,有一次孙叔敖到外面游玩,突然他看见一条两头蛇,他很害怕,刚转身想跑时,又心想如果这两头蛇去害别人怎么办?于是他就拿砖头把那两头蛇砸死了并把蛇给埋了,然后才哭着回家。
回家后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了它我肯定会死的。母亲又问蛇现在在哪儿?孙叔敖又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他的`母亲说:“好孩子,你这是替别人做好事,上天会给你福气保佑你的。”
等到孙叔敖当了楚国的国相,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楚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读了孙叔敖杀蛇这个小故事,我想赞扬一下孙叔敖:孙叔敖,你真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呀!我要向你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教我们: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在我身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让我深刻体会了弟子规中这两句话的意义。
有一次,我到姐姐家玩,一不小心,打碎了放在姐姐钢琴上的陶瓷小狗。顿时,我六神无主,心怦怦直跳,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几秒钟,我回过神来,四处张望了一下,还好没有人,一个歪主意便油然而生。我悄悄地拾起碎片,小心翼翼得将碎片包在了一张报纸里,拿到门口的大垃圾桶里扔掉。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又回到了钢琴边,看看好像不会被轻易察觉,就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跑到后花园中继续玩耍,但是我已经心不在焉。
在过去的几天里,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过,姐姐家钢琴上的“小狗”仿佛对我说:“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啊!”终于有一天,姐姐打来了电话问起了小狗的事情,我迫不及待地将整件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姐姐,等待着姐姐的审讯。但是令我惊讶的是,姐姐竟然没有生我的`气,反而安慰我说:“没关系,我可以再去买一个新的。”我终于如释重负。
这件事情教育我要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千万不要去想方设法掩藏你的错误,那么将会犯下更大的错。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我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都能做勇敢的人,做正确的事。
弟子规读后感7
在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感到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原名为《训蒙文》。正如名字所说,它是能告诉我们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信》篇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因为这几句话说明了凡是开口说话,就首先要讲信用,那些欺诈不实的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比如说,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与别人约好的事,要时刻记在心中,一定要做到。我们在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中还学过宋庆龄奶奶的一个小故事“我不能失信”,介绍的是宋庆龄奶奶小的`时候因为答应了下午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她最想去的伯伯家,没有去看她最喜爱的鸽子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诚实守信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失信于他人,那么别人就不会信任你,你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碰钉子”、“摔跟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而如果你诚实守信,那么恰好相反,你做什么事情都会顺利,哪怕做错了也会有人来指引你成功的方向。
《弟子规》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所以,我以后要多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懂它,还要按照书中的礼节做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很好看。让我们体会古人智慧,不仅可以学习古文,还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懂礼貌……
这本书主要说了要关心兄弟姐妹,关心长辈,该怎么做人。
我觉得弟子规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父母去世后,守孝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密切”。这句话让我学习到了要注意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好,袜子穿好,鞋穿好。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爱我们,或者对我们管教得过严厉的时候,我们还是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是最难能可贵的。
这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都只不过是人们命中的河。生活似酒,人生如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编织美丽的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让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比如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类似的言简意深句子在《弟子规》中随外可见,它就像是一位老师,真诚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与父母朋友相处,怎么与其他人相处。有确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对我们以后的发民是有很大的好处。
弟子规读后感9
对于一个整天研究外文文献,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崇拜美国自由的人而言,国学意味着八股文、之乎者也这些令人费解的文章,各种不人道的条条框框、心理折磨,是古代统治者用来驯服民众的工具。是的,在未了解之前,它已经被我贴上了“腐朽”、“霸道”、“落后”的标签,真是应了那句“主观臆断、妄下定论”,现在想来有些无知。
20xx年6月,从南京风尘仆仆的.返回石家庄,想在石家庄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也是那个时候,在正奥医药接触到了弟子规,每天晨读,语速超快,第一次都跟不下来,由此可想,正奥员工对弟子规的熟悉程度。通过了解,正奥的董事长秦总对国学甚是痴迷,不惜拿出重金鼓励员工背诵弟子规,只是因为自己受益匪浅,通过背诵将大家领入门,每日践行,有机会接受中国国学带来的好处。
出身传统家庭的我,从小至今,出门前总会告诉家里人,“我上学去了”或者“我去***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妈,我回来了”,这似乎是一个规矩一样,也许这就是家庭教育。现在我在《弟子规》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才知道原来这条规矩出自此处,原来我一直在践行《弟子规》,只是由于无知而未知。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读后感:我觉得《弟子规》真能把孩子们的坏习惯改为好习惯。
放假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里面有一项背弟子规的作业,我在放假的第七天,我背会了,说实话其实很难被,后来,妈妈给我把下面的解释,读了一遍,我才一点儿一点儿背下来的,妈妈说;"背《弟子规》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认真,再把低下的解释读了,基本就能背下来了。"
这时,我按妈妈的方法去背,这背了七天,我背完之后,我决定把以前的坏毛病都改掉,要把坏毛病改称好习惯。
第二天早上,我八点多起床了,一看妈妈去上班了,我想:我今天可以给妈妈一个惊喜,我起来穿好了衣服,梳完头,我就开始干活了,等妈妈回来我就打扫到一半,这时,妈妈要干活,我说:"妈妈,不用你,我来就可以了。"
妈妈说:"你今天怎么这么听话呢?"
我说:"我以后天天都会这么听话的。"
我觉得《弟子规》真能把孩子们的坏习惯改为好习惯。
所以,我希望将来我一定要我的孩子也背。
弟子规读后感11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终于发现我做错了什么,当即用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认错短信。以前父母责斥我们,我都会去反驳,让亲心伤,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不应该去顶撞,不可以让父母伤心,就才是孝道!
第二次净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许多孩子在课上管不住自己,这时教师用体罚,用责骂是不起丝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还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惩罚不如去给孩子讲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课上我尝试着用这种办法教导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净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能让父母担心,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样是教导学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诉学生,回学校也要和老师见一面,这样才不会让老师担心。
许多事情,可以用经典给大家讲明白,不需要老师批评指责或当面惩罚。用真心去感化学生,才会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人才。
弟子规读后感12
四年级的我吃完饭总把碗筷一推,就去找小伙伴们玩开了;巴不得一天换三套衣服,殊不知我是潇洒了,可爸妈跟在我身后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一把一把地清洗我玩耍时留下的污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偶尔还会耍个小性子,却从没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我想这正所谓“德有伤、亲心伤”吧。
每当我作业遇到难题时,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题思路,教给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我养成静心思考的习惯;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妈妈总是静悄悄地出现在我的身边,聆听我的烦恼,给我出谋划策,帮助我克服成长路途中的一个个小麻烦,而我却时常觉得妈妈是天下无敌最唠叨的妈妈,想来真是惭愧;我在爸妈的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中从失败走向成功,或者根本算不上成功,但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天下无敌最棒女儿更加无敌了。我知道他们疼爱我,但并不娇惯我,我之前怎么可以想不到呢?爸妈一直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很自责,连父母我都不能好好地孝顺,我怎么能算是懂事的孩子呢?
爸爸、妈妈,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还要多读书,不仅是《弟子规》。我会从孝顺你们开始,善待奶奶,善待同学,以良好的德行作为目标,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分担压在你们身上的生活重担,作为你们的女儿,我很幸福,但你们笑了,我会觉得更加幸福!
弟子规读后感13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是学生必读名著。至此,读《弟子规》半个学期了,感受尤为深刻。
我感悟最深的是“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意思是: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于衣服的昂贵华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着,也要依照家里经济状况。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懂得“节俭”。我们学生崇尚的应该是节俭,而不是奢侈。我非常赞同学校的做法:每天都要穿整洁的校服。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之间对昂贵华丽衣着攀比。我们要注重衣服的整洁,而不是价值昂贵外表华丽。穿着校服,要注意卫生,保持校服干净,并且穿校服要是穿一套。我们同学之间可以攀比衣着,可比的'是谁的衣服更整洁,更朴实。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更有素质修养,更显得校风严谨。
假期时间,不在校,不穿校服,我们也不能过分打扮自己。如穿华丽的衣服,跟随潮流买流行衣服,吵着使父母给你买“牌子”衣服。其实,穿着一件朴实的衣裳,只要一身洁白整齐,也能穿出不一样的美感,穿出自身内心的美丽。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会向这方面努力,也希望大家学习《弟子规》,多多了解《弟子规》。它对内心素质升华有着很大作用。
弟子规读后感15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入则孝》细致而全面的阐述了孝道的各个方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有孝心、懂孝仪、守孝道。
对于父母,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成人,寸草心难报三春晖啊!我们该做什么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内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让他们得到安慰。但总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时常给父母脸色,干活回来还得为我们烧饭……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自问。在今天的社会,诸此种种,或许习以为常,但这不应得到发扬。与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确实大为衰弱,还有人叫嚣着人人平等、全盘西化,殊不知东西方文化有别,西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如今,求学于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照顾好,以免父母担忧,记得多和家人联系,体谅父母。
对于孝的行为,应由内及外,真正从心里感恩父母,并将行动落实到点滴之中,如和父母说话柔和一点,父母的愿望多满足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多爱护一点……如此才能避免出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参加了读书会,感觉蛮好的。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后感12-20
弟子规读后感07-15
弟子规的教学反思11-21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01-09
弟子规读后感(15篇)01-03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15篇07-23
弟子规读后感集锦15篇06-29
《弟子规》读后感15篇(推荐)02-22
(精)弟子规读后感1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