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

时间:2023-01-05 13:03: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1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这则选自《雅量》篇,而雅量,意谓胸怀宽阔,气度宏大。魏晋士人崇尚玄远高迈,因此更加看重雅量。雅量者其志高远,处世淡泊宁静,蒙辱不愠,临危不惧,视财如土,为政宽仁。其最高境界是视死如归。

  从这一则可以体现出嵇康是十分重承诺的。嵇康学习《广陵散》的弹奏时曾答应过那一位高人,不会传艺于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极度渴望学习的徒弟还是知音朋友,他也一直牢记着承诺。守承诺的过程可能要忍受朋友的不理解或是金钱等的诱惑,这无疑是不好受的。试想想,对于哪些发誓就当做游戏的人,重承诺是他们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嵇康的重承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嵇康能成为“竹林七贤”之核心人物是必然事件。被判死刑,临刑时,他不仅毫无惧色,反而索琴弹奏,他所担心的不是自身将王,而是《广陵散》于今绝矣!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需要的是多大的气度与胸怀啊!而三千学生为他请命,更烘托了嵇康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人格魅力。这些都是成为“竹林七贤”之核心人物不可或缺的因素。

  为了帮朋友吕安作证,守牵连入狱,又遭钟会陷害,被判死刑,嵇康却从不后悔自己的做法,这时的嵇康是看重情义,不畏权威,正谓之雅量者。面对权威,能勇敢站出来伸张正义同时也体现嵇康的心中依然相信在那个年代是存在正义的,但结局却令我们不禁神伤,但他的那股正气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如今,社会正大力打击腐败,作为社会的主人,每个人都应该勇敢起来,一起面对那虚伪的面孔,揭示他们的真面目。

  这则充分体现了《世说新语》的特点——短小精悍。《世说新语》中所记虽多属简短的片段,但却极为生动、传神,善于通过一言一语刻画人物肖像,性格和精神面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评之曰:“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魄奇。”有些故事颇有哲理性,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意味隽永的文学作品。能阅读它且去领悟它其中的故事,无疑我们是幸运的!

世说新语读后感2

  《世说新语》是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共约两百年间的名士言行录,它描写魏晋名士的才能秉赋,道德修养,情感个性,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不但文字简约,典雅有味,而且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虽写古人古事,今天读来依然好像在看电影一般。

  譬如:其中写一个人的急躁(只有一百字不到),王蓝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捅,没有捅到,大发脾气,举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用木屐去踩,又没踩中,他更加光火,捡起蛋来放进嘴里,恨恨地咬破再恨恨地吐到地上。

  我读了忍不住要笑。三言两语描写得多生动啊。此外,还有很多的成语都由此书中来,譬如:望梅止渴,咄咄逼人,东床快婿,卿卿我我……等等,不胜枚举。此书共分三十六门,由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品藻,任诞……到仇隙。其中“贤媛”篇,记写几位女性,特有现代感,似乎女性主义思想在魏晋时代就已存在。

  譬如:许允新媳妇长得很难看,行完交拜礼后,许允根本不想留在新房,可是新娘子拉住他袖子不放。许允就说:女人应有四德,你有几德?新娘子说:除了容貌我都有。然后反问他:读书人应有的品行,你有几样?许允说:我全有。新娘说:读书人以德为先,你好色不好德,怎能算都有?从此小两口遂相敬重。

  还有一则:赵飞燕诬陷班婕妤,说她在神明前诅咒汉成帝,班婕妤答得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做好事尚且不一定蒙福,做坏事还希望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知,不会接受奸人的诅咒,如果鬼神无知,诅咒又有何用?所以我不做这种事。

  此外,相对于王戎的吝啬,在“汰侈”篇中记石崇的奢侈,令人发指之处亦叫人读之难忘。但是,我最感到惊讶的是:它对于魏晋名士的荒诞放达,着墨亦能跳出儒家教条,表现出的时代趣味竟然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嬉皮(西痞)一族颇为类似。西痞族标榜超脱,崇尚虚无,旷达任性,而魏晋名士派的个人主义作风,尤其竹林七贤那种“散发裸身饮酒纵欲”的生活态度,真的跟西痞如出一辙。原来好的文学作品,非但可以超越古今,还能中外有共识,《世说新语》真是最好的证明。

世说新语读后感3

  在《世说新语·方正第五》中,讲到了丞相王导刚到江南想结交攀附吴地人士,就向太尉陆玩提出结成儿女亲家,陆玩回复说“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我们先从它的释义入手:培塿是土丘;薰为香草;莸为臭草。小土丘是长不了大树的,香草和臭草是不可能装在同一个器皿中的。这句话也就是告诉我们正决不与邪同流合污,前句意味着环境与事物成长的关系,后句则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那我们是否可以在生活中也运用这种思考?

  设想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一个乌烟瘴气、嘈杂、每个人自私相处,另一个则是书声朗朗,遵守纪律,每个人之间充满了友爱,大家互相包容,互相帮助。那么哪一个更适合学习呢?我想应该是后者。环境对一个人很重要,特别是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我们如果还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学习,不但不可能进步,反而很可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我们应寻找适合学习又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去学习。想想“孟母三迁”,为什么孟子的母亲要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不就是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吗?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

  同类的物品常常聚放在一起,只有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才常在一起,我认为后句更深的意思应该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交友时择友的重要性。吕德胜说“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如果你有一位品性不怎么样的朋友,那么你应该远离他,因为你们朝夕相处,他的恶习很容易就会“传染”给你,但如果你有一位善良且品德良好的同学、朋友,你会被他优良的作为所影响,久而久之你也会踏上一条通往优秀的路。我们交朋友时要有自主的判断力,不能因为两人爱好相同就不看别的方面,这是“管中窥豹”。

  瞧啊,《世说新语》的句子,短短十几个字却耐人寻味,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世说新语》告诉我:环境造就人才,交友须择友。

世说新语读后感4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我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一样。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我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就应好好的发挥属于自我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一样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我,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搞笑。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5

  本想以一句“无甚意思,不读也罢”作为对这部书的评价,但细想之既然费了些气力去读,不妨多花点笔墨来谈一谈这部名气不小的《世说新语》到底讲了什么。

  《世说新语》为南朝人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按内容分类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等三十六篇,共一千一百三十则小故事,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内容涵盖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美学等诸多方面,简言之,这是一部记录魏晋清流名士的小小说,其中很多故事我们要么在中小学学过,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要么早有耳闻,如“阿堵物”等。

  那么,读此书的意义何在?私以为更倾向于研究魏晋历史文化的学术资料,或作为了解该时期文人精神的佐据,而名士思想非我等后人学习的榜样,至少大部分不是。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动荡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名士的很多思想和行为为避世之举,如过度饮酒、纵欲享乐、清谈、服药、隐逸等,看起来接近于道家的出世精神,其实与道家之内核远矣。名之为名士风度,实则是消极人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相悖。又其中人物太过繁琐,关系复杂,很多篇让人摸不到头脑,不知所云。

  以下择些篇目列之并简论之:

  德行第一、规箴第十、贤媛第十九:可读,包含慈、俭、谦、孝、义、礼,直接读译文即可。

  雅量第六、识鉴第七:可读译文概览。

  言语第二、品藻第九、捷悟第十一:除却抖机灵之语,便是拍马屁之言,巧言令色,鲜矣仁,鲜矣仁,诸君岂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乎?此中名士修为已差矣,草览即可。

  政事第三、赏誉第八:机巧偏多,实义偏少,况且过时,实无趣味,不读也罢。

  文学第四、方正第五、夙惠第十二:无甚意思,不读也罢。

  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这样评价魏晋名士:“他们的人生陷入虚幻玄想,最多是一种“艺术人生”,没有“道德人生”积极向前奋斗努力的一种坚强精神”,余深以为然。

世说新语读后感6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是适时的自嘲,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同样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简傲三,讲得是钟会请众名士拜访嵇康却被无视,当他准备离去时,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是:我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这实际就是句车轱辘话,但在钟会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后,钟会面对嵇康率性的问话,以问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时,展现了与嵇康相同的旷达的生活态度,留下了这段佳话。

  这就是自嘲的妙处。

  自嘲要用,要会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钟会面对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会为等待生气。嵇康发问何尝不是钟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次看场合、气氛等。大家都是不羁之人,钟会适时适事的侃上几句,不仅能让自己体面脱身,打破尴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达大度的胸怀,何乐不为呢?而如果不分场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能合适地运用自嘲的人绝对是一个自信的人。因为自嘲是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不羞不耻不遮掩,反而将它们放大、夸张、剖析,最后还要会引申发挥、自圆其说,所以会自嘲的人同时是一个聪明的人。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好友为张大千践行,特邀梅兰芳作陪,宴会伊始,大家请张大千坐首座。他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坐末座。”众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俗话说’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梅先生唱戏动口,我作画动手,我理该请梅先生首坐。”张大千自嘲为小人,看似自贬,却在幽默中将尊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张大千的谦逊和豁达的人格魅力。

  当然,我们必须清楚,自嘲不是自我辱骂,不是出自己的丑,一定要把握分寸。

  学会自嘲,巧用自嘲,不仅体现你的语言艺术,更是你豁达的人生态度。

世说新语读后感7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门客编纂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名人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反映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丰厚内涵与文化的中华经典著作。语文教科书中也编入了多篇该书中的片段,我却总没有时间阅读原书,而在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捧起它一览为快。

  《世说新语》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使我印象最深的则为文学篇的“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一段,讲的是一次郑玄对他的仆人做的事不称心,想要打她,此时恰有另一位仆人经过,引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问她为何站在泥中,而这位仆人也用《诗经》之句“薄言往槊,逢彼之怒”来解释她被拖拽于泥中的原因。且不说郑玄为何要大发雷霆,仆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属于下层,而郑玄家的婢女却能引经据典,娴熟地用于日常问答,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家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样反映出魏晋人士机智聪颖的,还有言语篇中的“钟毓钟会少有令誉”。这篇短文描写了十二三岁的兄弟钟毓和钟会共同面见魏文帝的事。钟毓脸上流下汗珠,魏文帝问其为何有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魏文帝又问钟会,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兄弟俩随口应对,巧妙运用同义、同韵的言语回答,字句中流露出他们广博的学识,而钟毓后来担任武将,更可见他们受到的良好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也该传承先人的良好风气,多多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吗?

  “木犹如此,情何以堪”、“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指间在书上一页页划过,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幕幕充满智慧与风度的先哲对话,我一读再读,体会着份中华经典的无穷魅力……

世说新语读后感8

  这本书是初二时老师发给我们的,班里人人一本,起初,捧着她我并不开心,我不喜欢文言文,因为每每语文考试时,最令我头疼的不是繁琐的阅读,不是麻烦的作文,恰恰就是那简短的文言文。就是这一小段文字,我却几乎看不大懂,半猜半会的勉强去写题目。

  《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一个个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这本文言文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对于这本好书,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每读一个故事我就能有心得体会。这样摘抄久了,借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译和导读,我能了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测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译,查漏补缺,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面对胡贼攻郡,“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虽然我不太相信最后的结局“遂班军而还,一军并获全”。但我想已经是对荀巨伯很大的赞美了,危难之中不弃朋友,可谓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义的意思。胡贼的撤军也展现了东汉以德为上的人物评价标准。宋刘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贼亦当入德行之选矣。”这种品德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看过《国宝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这个忠理应打上双引号,奸邪的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挠孝武帝见王徇之事可见他的阴暗心理和卑劣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错误。对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应该尊之敬之,向他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碍他为国家作贡献,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胁到自己,这是自私愚昧的行为,孝武帝亲近他,是一种可贵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对这一信任的践踏。

  《世说新语》是一本好书,对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好处,读过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世说新语读后感9

  近日,教学之余,在翻阅《世说新语》时,读得其中一个故事,觉得挺有味道,但细细品位之余,对其观点我却不敢苟同:

  郭洗马入洛,听伎人歌,言佳。石季伦问其曲,郭曰:“不知。”季伦笑曰:“卿不识曲,哪得言佳?”郭笑曰:“譬如见西施,何必知姓名,然后知美?”

  在郭洗马看来,一个人完全可以凭感觉去认识美,“不识曲”照样能言其“佳”,--就像见了西施姑娘,不必“知其姓名”,也照样可以“知美”一样。

  我感觉这是浅尝辄止的看法。美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具体可感性,或赏心悦目,或动听悦耳。审美欣赏活动首先是凭感觉和直觉来把握事物,或者说,感觉和直觉是审美欣赏活动的起点。因而,美育是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欣赏,陶冶人的思想感情,提高人生艺术化的程度。但是,审美欣赏活动仅有这个起点是远远不够的,它起码还需要知识、趣味、心境三个条件。

  知识条件指的是丰富的知识修养。郭洗马“不识曲”也能“言佳”,这里的“佳”,只是一般人说的“好听”的意思。若进一步问“佳在哪里?”“为什么佳?”他是断然回答不出所以然的。中国有句俗话:“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郭洗马所说的“佳”,充其量不过是听着热闹而已。若是要听出门道,即能讲出“佳在哪里”“为什么佳”,则不仅需要“知其曲”,而且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有人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层次:一为“知觉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悦耳的感觉;二是“情感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三为“理智的欣赏”,指听音乐而能对其结构、主题、技巧加以剖析。一个人要真正领略音乐之美,就应该努力达到“理智的欣赏”的层次。因此,感觉到东西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田园交响曲》,一个音乐修养高的人会听得如痴如醉,赞叹不已;而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却会听得莫名其妙,甚至酣然入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你已经懂得了乐理常识,又对贝多芬的时代和生平有所了解,再听《田园交响曲》,那时的情形就会完全不一样。

世说新语读后感10

  《世说新语》每章节都是简单的交代一件事或一个人,并不给出自己的评价,让读者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这是一本非常客观的书,非常尊重每一个人物原本的样子,不夸张,不渲染,谢安算是其中最受推崇的人了,《雅量》篇里几乎都是他,然而书里也收录了几篇可以看出他缺点的,这样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就使每个人都丰满·立体·现实。

  书里反差最大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德行》中,讲管宁与华歆决裂还有王朗学华歆不成的两篇了,这两篇是紧挨着的,然而前一篇中华歆还是一个不专心锄地,读书而被外物干扰的人,从而招致管宁与他绝交。后一篇就变成了在见识和气度上的楷模。一开始我甚至以为自己看错了,因为之前总认为古代的贤人们不论何时何地总是贤能的完美无缺的,现在看来并不尽然。一个人好的一面恰好是那个时代在推崇的,于是便为贤士。而华歆的不专注是管宁所厌恶的,于是他们做不成朋友。

  我非常羡慕《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当时士族们的生活,似乎总是那么悠闲,每天游山玩水,写写书法,写写文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我愿生在那样的时代的名士家中,日日品酒赏花,定能成就一身风流。然而透过士族们悠闲奢靡的生活,也可窥见当时百姓的疾苦,而名士们清闲生活的背后大多是政治上的不如意。名士们表面过着悠闲生活,内心也许非常苦闷抑郁。这样一想,清闲对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酷刑。

  最后要讲其中我最喜欢也最感到疑惑的一篇,有关小时候的晋明帝。晋明帝的父亲元帝两次问他长安和太阳孰近孰远,得到的两次答案却是截然相反的。我反复读了多遍,只能理解第一次他说太阳远过长安是为了宽慰父亲。而后一次说长安远过太阳我却始终想不通,只是这个小孩子在表达自己对长安的思念吗?

世说新语读后感11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后感12

  不好意思现在才写,是我太懒了。

  我看了一本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摘写了许多的小故事,都是一些说道德,说道理的故事。不过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故事书一样。

  我看到一篇什么管宁和华韵的故事,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子,而是将金子像泥土一般,继续翻土。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丢回地上。还有一次,两人一起在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大家都去看热闹了。华韵把书丢到一边,去看热闹了。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去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韵因为一时的有趣,为了一时的富有,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觉得华韵没有高尚的品德,而管宁就有高尚的品德。他看到金子不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他不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华韵从捡黄金的事看出他想把黄金占为己有,只是怕管宁看到。我觉得我要像管宁一样,不为金钱失去良心。不为名和利失去良心。

  孔融被别人抓了,可他一直哀求别人不要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捉了。但孔融的两个儿子却说:“父亲难道见过打反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这两个儿子也立马被抓了。”虽然这两个孩子被抓了,但他们小小年纪懂得整体既然保全不了,那么个体也不可能独存。孔融的两个孩子虽小,但懂得这个道理,应此不做没有用的哀求,从容镇定的接受厄运。我要学这两个小孩,眼望未来,知道结果以定,就不做无谓的事了。

  邓艾口吃,总是称自己“艾艾”有一天,皇帝和他开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有几个艾。”邓艾回答凤兮凤兮,本来就是一只凤。邓艾即显得子己博学多才,会用论语。又让皇帝无地自容,无话可说。婉转的挽回了自己的面子。我遇到困难时,我也要学邓艾用婉转的语言跟别人说,不会和别人大吵大闹。

  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个一个说过去了。反正我受益匪浅。作文

世说新语读后感13

  读完了《世说新语》,我不禁对书中的人物充满了敬意,他们的品质,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们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达的,是世人应歌颂赞美的。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几句却足以表达千言万语,这也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说新语》中的第二门,言语门,更是让我感受深刻,受到许多启发。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钟毓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这则文言文说的是钟毓和钟会兄弟两小时候,一次正赶上睡觉,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已经睡醒,但暂且装作睡觉看看他们想干什么。钟毓先行礼,然后在喝酒;钟会只喝不行礼。父亲问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钟毓说:“就是用来完成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而钟会则说:“偷酒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我不用行礼。”

  看完之后,我觉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绝伦。钟毓的回答很妙,钟会的回答更妙。就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喝酒却不行礼,就是一种不礼的表现。不过,偷酒本身不合乎礼仪,怎还称得上上有礼或无礼呢?他们兄弟两虽然还只是小孩,可是他们说出的话却如此深奥,正是体现了他们两个的思维敏捷。短短两句话,却可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这难道不让人赞叹吗?

  可这点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古代人能说出如此有哲理的话语,而我们却不可以?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我们学的不够多。“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拥有的知识量是多么的渺小。我们这短短几年的学习时间,才相当于在知识的大道上迈了一小步。“活到老,学到老”,后面学习的漫漫长路,还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征服。

世说新语读后感14

  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读书笔记: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殷羡做到了前两句,忽视了后一句。不过道家向来都是视名利如浮云,视仁义如粪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只要是读过点书的中国人,几乎都知道的。你如果做过这三件事情:冬日品过酒、深夜吟过诗、踏雪访过友。那么,你一定可以对子猷的情致领悟一二了。我们所缺乏的不过是子猷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顺从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罢了。我们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深不知没有结果的结果有时候是最好的结果。至少可以留个念想!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

  读书笔记:子敬之行为确实太过简傲,我想来想去,此种行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贵族,从小衣食无忧,任性放达,骨子里有一种血统、身份和学识的优越感。评点他人时,毫无顾忌;面对他人批评时,也毫不在乎。独来独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辈出身贫寒之人,自是望尘莫及。从小都是按照别人要求的样子而活,一直以来都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忙碌,为人处世情愿辱没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别人。此种境遇即使要放达也只能装装样子而已。

世说新语读后感15

  滕梓帆《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等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则,每一篇小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或获得财富,应该通过自己的诚实、努力。而华歆呢却总想着不劳而获,对于有着华丽车马的贵人非常羡慕,而把自己应该做的,努力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目标忘到了脑后。这样的人喜欢投机取巧,为达到目的,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所以,管宁看不起他,选择了和他断交。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爱贪小便宜,爱慕虚荣,总想不劳而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学生,我们上课时一定要提高效率,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能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不懂得之个道里,课堂上尽管一声不吭,但始终处于游离状态,什么也没听进去,还不得不靠课后很辛苦地花大量时间低效率地补课。

  就拿“管宁割席”一文来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两件事,其一是,三国时期的管宁和华歆在一起锄地种菜。他们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片一般,视而不见,依旧挥锄种地,而华歆却想要拿起来,据为己有。其二是,两人在一张凉席上读书,有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不予理睬继续读书,但是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出门外凑热闹。管宁于是割席和他绝交。

  “学弈”这篇文章也同样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国最会下围棋的人之一。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虽然看似在听,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两个在一起学习,效果却天差地别。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资质有差异,而是因为做事的专心程度不同。

  《世说新语》中尽管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但是都蕴含着很深的哲理,让我们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书。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1-04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12-30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08-26

经典的读后感12-07

情书的读后感12-03

坐井观天读后感12-02

《修炼》读后感12-02

乡愁读后感11-29

《养花》读后感11-27

经典诵读后感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