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时间:2022-06-03 14:19: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合集15篇)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

  简述一个体现欧也妮像“一枝卓然独立于金钱之上的泥潭里的莲花”的故事。

  答案一:欧也妮和母亲正在欣赏查理寄存的梳妆匣,葛朗台进门来,举刀要撬梳妆匣上的金子。“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把刀子结果我的性命。你已经把母亲害到只剩一口气了,你还要杀死你的女儿。好吧,大家拼掉算了。”葛朗台迟疑不决时,“她会的,老爷,”她的母亲说。

  答案二:欧也妮知道查理需要钱后,拿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 “查理,您收下吧。今天上午,我还不知道钱有什么用。您教我懂得了,钱不过是一种工具。堂弟跟亲兄弟差不多。姐姐的钱,您总可以借用吧?”“哎,您答应了,是不是?”她高兴得哭了,“别担心,堂弟,您会发财的。这些金子会给您带来好运的....”

  简述葛朗台用什么方法既不花一分钱却又挽救了弟弟破产的名誉。

  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德·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格拉桑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凭葛朗台的信誉和格拉桑的银号,债权人保留了债券。葛朗台变卖了弟弟的财产,发放了47%的债务,剩下的债务,他以侄儿将全部偿还为借口,拖延了五年之久。

  《欧也妮·葛朗台》第九章写老葛朗台看见查理母亲的梳妆匣,“像饿虎”一般扑去抢夺,即便女儿拿起刀子准备拼命,也没有改变主意。但后来,他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请简述他转变态度的原因及表现。

  老葛朗台转变态度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他的妻子昏死了过去。他担心妻子去世,遗产要公开,其中一部分还要由女儿来继承。于是老葛朗台马上把梳妆匣扔在床上,与女儿“讲和”,并取消软禁女儿和只许她喝冷水、吃干面包的“处罚”。

  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临终时的情节。

  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金子,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死了。

  “永别了,哥哥。愿你为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按受的。”

  这是老葛朗台的弟弟破产自杀前给他信中的话,把儿子托给他监护。请简述老葛朗台怎样对待这个委托。

  葛朗台不愿承担他弟弟所提出的善待遗孤的委托,但又想要掩人耳目,换取虚名,就请人到巴黎,处理了弟弟的破产事件,同时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填写了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国外去。

  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查理的信告诉欧也妮,他已经发了财,为了得到侯爵头衔和社会地位,他要与奥勃里翁(或“一个贵族的”)小姐结婚,并随信寄来一张8000法郎的汇票,作为给欧也妮的回报,同时要欧也妮交驿站邮寄交还他的梳妆匣。

  简述欧也妮拥有大量钱财但并不感到幸福的原因。

  她的父亲是个守财奴,只认金钱不顾亲情;母亲在饱受惊吓后去世了;她爱上堂兄,但堂兄是个花花公子,为了追求金钱背弃了她;围绕在她周围,向她献殷勤的,都不是关心她的人,而是冲着钱来的。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2

  读一本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一点不错,书承载着文字的精华,是从古到今多少人汗水的结晶。每一本书的时代背景、作者品格不同,每一本书的内容、思想固然也就不同。获得教养,从研读世界文学开始。

  《欧叶妮·葛朗台》就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世界文学作品,文中塑造的葛朗台成为四大吝啬鬼之一。这些足见作者——巴尔扎克的水平。小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却都需由一定的社会风气奠基,所以,小说是反映真实社会现实的镜子,是批判不良风气的利器。这两点在《欧叶妮·葛朗台》中就很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欧叶妮和妈妈一点都不普通,——大财主的女儿和妻子,怎么会一般呢?而她们却过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因为老葛朗台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他不会把钱浪费在任何“无用”的事上,尽管他有着几乎用不完的钱。于是日子平常地过着,像没有涟漪的湖水。然而这平静终于还是被打破了,老葛朗台的哥哥破产了,他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儿子夏尔来葛朗台这儿借住。于是欧叶妮单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她从没有见过如此完美的人,他的相貌、他的穿着、他的气质……一切都在欧叶妮心中久久徘徊,充斥着这没有见过世面的女孩的心,她爱上了自己的堂弟!过不多久,堂弟即将去印度开辟新的生路,而他此时几乎身无分文。欧叶妮便立即将父亲让自己好好收藏的无比珍贵的金币给他,让他换钱做为路费。欧叶妮事实上冒了无比巨大的风险,为了堂弟,她没有想过这些金币在父亲心中的价值,也没有想过失去这些金币后,她会被父亲如何责罚。

  夏尔自然是万分感激,他把自己的父母画像交给堂姐保管,之后万分不舍地踏上印度的土地,做起了罪恶的生意。几年后他有了一笔钱,为了权利与地位,他娶了高官的女儿,自己便做了同样的职位,他把当年欠下的钱还给堂姐,并要求堂姐把父母画像还给他,算是他们两清了,不再亏欠了。

  因金币而被父亲囚禁的欧叶妮,已经变得无比成熟了。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父亲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欧叶妮放了出来,而此时母亲也已几乎病危。母亲死后,欧叶妮得到了一半的财产。在追悼母亲期间,葛朗台假惺惺的扶着女儿用餐,小心翼翼地伺候,想让女儿知道自己是多么爱他,并信誓旦旦地说,每个月给女儿100法郎,而出于对父亲的感激,欧叶妮让老葛朗台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所有的钱。老葛朗台不久后也死了,欧叶妮得到了全部遗产。父母离世后,她唯一在乎的就是堂弟了,而等来的却是如此的一封信。然而她却出人意料地很镇静地还回了画像,继续过起平凡的生活。

  这个故事折射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受制于利益的驱使,在对金钱的疯狂攫取中,会不顾一切地遗弃自己的家人与感情,而妇女又是如此无奈,她们没有办法改变命运,只能一味地为男性服务,而当她们真正有了财产时,她们又没有能力合理利用,几乎无法处理,只能默默活在世上。这是一出令人无奈的人间悲剧。

  痴情的欧叶妮,为了堂弟可以付出一切,倾尽所有,而换来的却是一个被利欲熏心极度虚伪的人的无情抛弃。等待堂弟的这些年,她失去过自由,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自己的青春,令人叹惋,也让人反省——利益,这究竟是何等的罪恶!

  这样的社会已成为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但愿不要再出现:年轻的女孩,失去了一切,望着自己身旁的最后一个人,凄楚却也无语——“只有你爱我”。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拜读《欧也妮·葛朗台》之后,我不仅为作者高超的人物塑造水平所折服,更为细腻的环境描写所打动。我明白了“百科全书”的含义——正如小说中写道“这里的门上记载了整部法国的历史”。

  最阴森的教堂,最萧条的旷野,最破落的废墟,一切都是如此破败、无望、没落。如此不堪的环境就是《欧也妮·葛朗台》的社会背景,作者开篇即以娓娓的描述,将故事的背景电影镜头般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背景自然只能孕育一出人间悲剧——这就是环境描写的妙用——不露声色即能展示人物性格的成因。这恐怕也是作者开篇就不厌其烦、不惜笔墨交代环境的用意吧。

  屋面上厚实的木板雕刻着稀奇古怪的图案,构成一溜黑色的浮雕;横木上覆盖着青石板,木结构的屋顶被岁月压弯,朽蚀的屋面盖板经过多年日晒雨淋也扭曲走形;发黑的窗台上面原先的精细雕纹如今模糊难辨,而且仿佛已脆弱不堪;几家大门上凸出粗壮的钉头上镌刻着家传的象形文字。夹杂着岁月的痕迹,渗透着历史的沧桑,每一处精美的建筑纹饰显示出令人赞叹的技艺,然而这些图案、标记、记号深深浸透着腐朽思想。正如原文中所述“这些象形文字本来就是老祖宗们随心所欲勾画出来的,其含义今天当然不易考证;有的或许是哪位新教徒表明信仰的记号;有的或许是反新教联盟的成员用来诅咒亨利四世的咒符。”此时的法国虽然经历了大革命的冲击,但大量的残余势力一点点死灰复燃。这些无疑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旧势力标志。正是这洋的环境不经意间被人接纳,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可以想象一个人独自漫步在路面始终清洁干爽、回声清脆的小石路上;可以联想一个人独自徘徊在街面狭窄、线路曲折、两旁蜷伏着属于老城区的房屋并安静地座落在城墙脚下的场景。陈旧不堪、庄严肃穆的景致深深地压抑着每一个行人,连呼吸的权利被都吝啬地收回。这就是十九世纪的法国内地——索缪城的生活。每个索缪市民天天如此,他们的心理受到严峻的考验。人们整天无所事事,对别人评头论足,冷漠而阴沉。这是环境造成的!它们就像魔术师手中的纸牌,忽而出现,忽而消失,不可捉摸,看似神奇,却是愚弄人的。

  小说在介绍主人公——葛朗台之后,又用大量笔墨描写了葛公馆的环境布置,“这房屋惨淡无光,阴森森,静悄悄,坐落在城区的上部,坍塌的城墙脚下……”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进行环境描写?这让我联想到《红楼梦》中黛玉进贾府时的环境描写。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眼光,给我们描述了贾府的富丽堂皇、不可一世,为红楼人物创设了一个成长环境,为人物塑造设置了凸显个性的情境。葛朗台这位发了家的精明箍桶匠,这位曾经的市长,这位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为什么如此悭吝?他节俭和温顺的妻子为什么郁郁而终?他美丽的独生女儿为什么得不到幸福?……这些人物的命运在大量的环境描写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小说恰当而精致的环境描写,也是在为人物塑造服务,在于突出人物性格,全方位刻画人物。

  “环境描写塑造人物”的意义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得到完美呈现。环境描写展示人情世故,环境描写可以塑造人物,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深入探究法兰西淳朴民风日益衰微的原因!环境描写精妙无比,是我读《欧也妮·葛朗台》的深刻感受,这恐怕也是巴尔扎克这位人间喜剧大师的魅力之一吧。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4

  巴尔扎克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巨匠之一。笔者不敢赏析他的一部作品,只想从他那里学习一点东西,通过读他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我想研究一下人物性格的塑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由两个极端的情境中逼迫出人的情感的两个极端。可以说这是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技巧。

  在人类的小说艺术史上,一开始是没有这个技巧的。人类的小说艺术家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时候,人类对精神世界的理解还是比较单纯的,常常以不变的观念来看待人的感情。往往是一见钟情,生死不渝。我国唐宋传奇故事和意大利早起的小说故事都是单色调的人物,好人与坏人、忠贞与邪恶,都是黑白分明的。互相没有瓜葛,一旦产生感情,就到死都不变。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一种诗歌化的感情。在诗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都是一种超越时空、脱离历史永恒不变的爱情。事实上人的感情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复合体。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物社会地位、贫富差距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是这一点,小说比诗歌更接地气,接近于生活实际。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把年轻的主人公,放在两个极端的环境中煎熬,所以,引出了一系列好看的故事。以极端情景去考验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情景一:查理的父亲破产自杀,并不知情的风流公子查理来到欧也妮家,闻讯父亲死去,哭得死去活来,而他的伯父老葛朗台却一毛不拔。这个极端的情景引出了感情的极端——欧也妮与查理私定终身,她把六千法郎的积蓄送给了最爱的人查理。两个人山誓海盟。巴尔扎克在此处以诗歌一样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的爱情。情景二:七年以后,查理发财了,这意味着进入另一个极端,也相应引出感情的另一个极端——欧也妮收到了查理的一封信,信上说他和另外的女人结婚了,并寄来了八千法郎的汇票算是还债!!欧也妮还沉浸在爱情里的时候,查理已经把欧也妮忘记了,用八千法郎代替了爱情。他的感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以为欧也妮是贫穷的,不配做他的妻子。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欧也妮继承了父亲和母亲的巨额财产,她帮助查理的父亲偿还了四百万法郎的债务,以免除了查理可能会因为父亲破产而造成婚姻流产的危机。欧也妮对失去的爱情极端珍视,她虽然答应与蓬风先生结婚,却以保持童身为条件。可见欧也妮对爱情是极端的珍视。而与查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巴尔扎克并不满足这样极端化的对比。在他的笔下,欧也妮此时的感情并不是像七年以前一样充满诗意,而是有某种畸形的特点:这表现在她依旧按照老葛朗台留下的老规矩过日子,虽然她很富有,但是,非要等到老葛朗台允许生火的日子,才生火。她的衣着还是那样寒酸,她住在没有阳光的屋子里,没有暖气,阴森森的。巴尔扎克力图反应她平静而枯燥地守着感情的坟墓。

  这样一来,欧也妮的形象就更加极端了,与查理的反差就更大了。欧也妮的纯真、她内心的贫困和她的财富以及查理的变化之间就更加相反了。这样一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更深了。这就是一代大师的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学习和借鉴的。

  以上是笔者的一点学习体会,权当是对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赏析一滴吧!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5

  故事讲述了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他对金钱的狂爱。葛朗台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侬一只旧表。”

  除了这些葛朗台还对自己的亲人吝啬:“不觉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儿把她的全部金币拿出来欣赏一番,欧也妮只好说金币没有了。父亲一听,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币送给了查理,大骂女儿,并决定把她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这时的葛朗台知到女儿将自己的金币送给查理,他爱钱如命的本质战胜了亲情,将自己仅有的女儿送进了阁楼,让她在那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晚上,葛朗台来到太太房间,正巧碰上母女俩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葛朗台一见金匣,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一样抱住不放。”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质在此表显得无疑。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当今社会,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版的“葛朗台”,他们有着不错的收入,却花费很少。

  近期,一则名为《80后极品葛朗台晒收入和支出》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被争相转载。帖主名叫“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称是1982年出生的白领,月收入达到1。3万,但是平均每月的支出仅1850元。该帖火起来后,很多网友争相晒收入和支出,比拼谁更像葛朗台。

  在帖子中,“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称1982年出生的,工作3年,目前在一家外资检验机构任焊接工程师。他每月纳税后到手的月薪为6000多元,由于经常出差,平均每月的出差补贴合计1500,奖金每月在3000元左右。年终奖约3万元左右。一合计,其年薪达到156000元左右,平均月薪可达13000元。

  “回眸一笑的如花”的收入在普通白领中已算是高薪,但他每月的花费却相当节约,每月的支出才1850元。“回眸一笑的如花”给自己的口号是“我节俭,我快乐。”他表示,现在有双球鞋还是大学时候买的,穿了快6年了。

  帖子发出后,引起无数白领竞相跟帖,比拼谁更节俭。

  可见,现实版的“葛朗台”也不少,不过他们并不是压榨他人劳动的资产阶级,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节约花费,将钱存起来。与某些“富二代”、“官二代”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思。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今时代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

  金钱再多,也不能买到亲情和友情,更不能买到幸福的生活。

  ——题记

  金钱不是万能的,有钱固然好,可是有好的品德比有再多的金钱还要重要!

  《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讲述了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他对金钱的狂爱。在这个故事中,老葛朗台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但他根本不明白金钱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了攒钱,老葛朗台冷酷无情。与其说他是金钱的主人,还不如说他就是金钱的奴隶。

  葛朗台老头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仆人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他一只旧表。

  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销却很节省。他从来不卖肉、蔬菜和水果,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不管春寒和秋凉。

  除了这些葛朗台还对自己的亲人吝啬: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

  在新年到来之际,葛朗台照例要女儿把自已在她生日时给她的全部金币拿出来欣赏一番,欧也妮只好说金币没有了。父亲一听,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币送给了查理,大骂自已的女儿,并决定把她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这时的葛朗台知道女儿将自己的金币送给查理,他爱钱如命的本质战胜了亲情,将自己仅有的女儿送进阁楼,让她在那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在死前当他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时候,他竟然还惦记着家里当时点着两盏煤油灯,还不忘用手示意要女儿熄灭一盏;他竟然还对女儿说,到另一个世界再和你算帐;竟然在死的最后一刻,连手中那枚金色的十字架都不肯放过。

  与父亲相比,欧也妮表现得十分善良。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1所养老院、8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

  与此同时,查理先在印度发了财,后又贩卖人口,放高利贷,倒卖海盗赃物赚了大钱,什么勾当都做过。除此之外他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便答应了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欧也妮对堂弟夏尔的爱情遭受到了背叛,之后与德·蓬风院长的婚姻又建立在巨大财产的基础之上,院长表面上尊重欧也妮,私底下却另有打算,卑鄙想得到那用尽一生都用不完的财富。然而他不久便去世了,只剩下三十三岁的欧也妮在阴森森的、忧郁凄凉的索漠老屋中守寡。

  看完这部悲剧,不难发现,金钱是主宰一切的力量,同时也是摧毁一切的缘由。

  葛朗台虽然成了大财主,但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变成了一个金钱动物,给妻子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但是从他们身上也可以找到当时社会的影子。贵族阶级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以及柔弱的妇女。

  读完此书我不得不感叹资本家的发家史,是一本糅合着血泪的屈辱史。

  原来金钱再多,也不能买到亲情、友情,更不能买到幸福的生活。

  能说千句话,不舍一文钱,葛朗台就是这样,金钱是最清白的,同时也是最肮脏的,就看你怎么去使用。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7

  读一本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一点不错,书承载着文字的精华,是从古到今多少人汗水的结晶。每一本书的时代背景、作者品格不同,每一本书的内容、思想固然也就不同。获得教养,从研读世界文学开始。

  《欧也妮·葛朗台》就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世界文学作品,文中塑造的葛朗台成为四大吝啬鬼之一。这些足见作者——巴尔扎克的水平。小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却都需由一定的社会风气奠基,所以,小说是反映真实社会现实的镜子,是批判不良风气的利器。这两点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就很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欧也妮和妈妈一点都不普通,——大财主的女儿和妻子,怎么会一般呢?而她们却过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因为老葛朗台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他不会把钱浪费在任何“无用”的事上,尽管他有着几乎用不完的钱。于是日子平常地过着,像没有涟漪的湖水。然而这平静终于还是被打破了,老葛朗台的哥哥破产了,他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儿子夏尔来葛朗台这儿借住。于是欧也妮单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她从没有见过如此完美的人,他的相貌、他的穿着、他的气质……一切都在欧也妮心中久久徘徊,充斥着这没有见过世面的女孩的心,她爱上了自己的堂弟!过不多久,堂弟即将去印度开辟新的生路,而他此时几乎身无分文。欧也妮便立即将父亲让自己好好收藏的无比珍贵的金币给他,让他换钱做为路费。欧也妮事实上冒了无比巨大的风险,为了堂弟,她没有想过这些金币在父亲心中的价值,也没有想过失去这些金币后,她会被父亲如何责罚。

  夏尔自然是万分感激,他把自己的父母画像交给堂姐保管,之后万分不舍地踏上印度的土地,做起了罪恶的生意。几年后他有了一笔钱,为了权利与地位,他娶了高官的女儿,自己便做了同样的职位,他把当年欠下的钱还给堂姐,并要求堂姐把父母画像还给他,算是他们两清了,不再亏欠了。

  因金币而被父亲囚禁的欧也妮,已经变得无比成熟了。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父亲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欧也妮放了出来,而此时母亲也已几乎病危。母亲死后,欧也妮得到了一半的财产。在追悼母亲期间,葛朗台假惺惺的扶着女儿用餐,小心翼翼地伺候,想让女儿知道自己是多么爱他,并信誓旦旦地说,每个月给女儿100法郎,而出于对父亲的感激,欧也妮让老葛朗台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所有的钱。老葛朗台不久后也死了,欧也妮得到了全部遗产。父母离世后,她唯一在乎的就是堂弟了,而等来的却是如此的一封信。然而她却出人意料地很镇静地还回了画像,继续过起平凡的生活。

  这个故事折射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受制于利益的驱使,在对金钱的疯狂攫取中,会不顾一切地遗弃自己的家人与感情,而妇女又是如此无奈,她们没有办法改变命运,只能一味地为男性服务,而当她们真正有了财产时,她们又没有能力合理利用,几乎无法处理,只能默默活在世上。这是一出令人无奈的人间悲剧。

  痴情的欧也妮,为了堂弟可以付出一切,倾尽所有,而换来的却是一个被利欲熏心极度虚伪的人的无情抛弃。等待堂弟的这些年,她失去过自由,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自己的青春,令人叹惋,也让人反省——利益,这究竟是何等的罪恶!

  这样的社会已成为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但愿不要再出现:年轻的女孩,失去了一切,望着自己身旁的最后一个人,凄楚却也无语——“只有你爱我。”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8

  整理书柜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自己读书时期写的作文,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触,那就是《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虽然过了十几年,但是一看到这篇作文,仍然可以很清晰的想起那本小说所写的内容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我想,这就是著作的魅力吧!

  一说起这本小说,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两个灵魂人物,葛朗台与欧也妮。当然,我说的肯定不仅仅是只记住这两个人物的名字,而是他们的人物形象会非常鲜明的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代表着这个现实的世界,无论是金钱还是情感,这些,离你,离我,都很近。

  先来说说这部小说吧,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主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以及故事的叙述能力,都能生动的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小说的结构紧凑、层层深入,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浓厚的情感会产生强烈的震撼。

  很多人觉得欧也妮悲剧的制造者是他的父亲葛朗台,那么,我们就先来说说葛朗台。葛朗台,作为法国索尔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却是贪婪和吝啬。他对金钱的执着,可以称得上到了“可怕”的地步。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对弟弟的破产无动于衷,对侄儿的恳求置之不理,甚至对自己的妻儿也是克扣压榨。在他的眼里,金钱才是一切,在索求金钱的欲望控制下,他不仅丧失了道德伦理,宗教信仰,还有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然而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是重点,金钱才是他唯一的追求。于是乎,我们又看到了葛朗台的另一面,不仅会守财,还很擅于“赚钱”。他能够使用各种手段吞并他人的财产,也能抓紧各种机会让自己资产膨胀。在这些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葛朗台精明能干的才能,也能看到他狡猾凶狠的本性。在这种环境氛围下,欧也妮的悲剧其实是埋下伏笔的。

  欧也妮,和她的父亲完全不一样,她不在乎金钱,在葛朗台死后,她拥有巨大的财产,但是她仍然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她把钱全部用到了慈善机构和教育上。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希望,因为金钱并不能吞噬人性美好的本质。但她是可怜的,为什么?因为爱情上,她遭到了背弃,却未怨恨和反抗,相反的,她拿出一百五十万巨款,保全了夏尔。她将自己嫁给了不爱的男人,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所认为的爱情。她在这不公平的命运中觉醒,却最终因为失去的爱情选择了向命运妥协,在绝望中孤独痛苦的完结自己的命运。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杰出的批判主义现实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小说展现了资本家的冷漠无情和无止境的贪欲,同时也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这是这部小说在当时的意义,而现在的意义,我觉得它告诉我们,不要被金钱破坏了道德品质和家族情感。像欧也妮这样的命运,让它只存在小说中。在这纷扰繁杂的世里,愿我们都能勇敢的守护心中的净土,学会主宰自己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9

  《欧也妮葛朗台》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中的一部杰出作品。 故事 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的程序却不亚于古典悲剧。

  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有位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丧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这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们并不少见,但是为什么巴尔扎克的这本小说会成为一部杰作呢?除了由于巴尔扎克为情节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行动背景外,更是由于小说作者创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据安德烈莫洛亚考证,其实巴尔扎克只去过索缪一次,而且仅仅停留了几个小时;有人还找出小说中的破绽,证明故事更像发生在图尔。这些都无碍于作品的真实性。巴尔扎克对索缪的描写,无非是为了提供一个人物活动所需的典型场所,它可以是索缪,也可以是别处,但必须是法国在那个时代的内地社会的缩影。同样,到索缪去寻访小说人物的原形也是徒劳的。他们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内地人物的典型。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艺术真实的感染力来自他对观察所得的提炼和加工,来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读者心目中获得的认同。老葛朗台的性格是显然与守财奴的传统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一译阿巴贡--编者注只知吝啬,虽然也爱财如命,但是仅仅热衷于守财,连放债都舍不得。而老葛朗台却不只是守财,更善于发财。为了赚钱,他不惜掏空自己积攒的金银。他精于计算,能审时度势,像老虎、像巨蟒,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会果断迅速地扑向猎物,万无一失地把大堆金银吞进血盆大口般的钱袋。有人发革命财,有人发复辟财,而他革命财也发,复辟财也发。索缪城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尝到过他的利爪的滋味,却没有人恨他,索缪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缪的光荣。他实际上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因为他代表了在那个社会具有无边法力的金钱。对金钱的追逐是一种顽固的意念,而小说想证明的偏偏又是这种意念的破坏力量,它摧毁了整个家庭。

  巴尔扎克的这部代表作,描写了资产阶级暴发户发家的罪恶手段,作品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塑造出葛朗台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据说,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俄国贵妇韩斯卡夫人热恋时的产物。巴尔扎克本人非常珍爱这部小说,称它为"最出色的画稿之一".一百多年来,这部作品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学美学价值对 世界文学 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因此赞誉巴尔扎克是"超群的小说家".

  雨果说:巴尔扎克所有的书仅仅组成一部书:一部生动的、闪光的、深刻的书,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在来去、走动,带着我也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掺杂在一起的惊惶与恐怖之感;一部了不起的书,诗人题作喜剧,而他本可以题作历史的……左拉说:在巴尔扎克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面前,古希腊罗马的人物变得苍白无力、浑身抖颤,中古的人物像玩具铅兵一样倒伏在地。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0

  用了一周时间,我读了《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法国著名的作家巴尔扎克的名作。

  书中葛朗台的女儿葛琴妮纯洁、善良、无忧无虑,母亲丑陋,但当初陪嫁与继承的遗产,叫葛朗台很重看,但始终诚惶诚恐,仿佛寄人篱下。我看到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省钱,很少要求买什么。

  葛朗台是索漠城的首富,谁也没有他家有钱。可是他太吝啬,葛老头就是一个狡猾又贪婪的人。把金钱看成生活的唯一目标,不惜一切手段,在他看来,人与人只存在金钱关系。

  葛琴妮对她们自己家有钱,根本不知道,宛如一只不知情的小鸟,被人标着高价当赌注,还被蒙在鼓里。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葛琴妮的生日都有很多人来送礼物,来讨好她。被别有用心的贪图钱财的追求者包围着,想成为她家的女婿,终将得到葛家的财富。

  葛琴妮对金钱既不看重,也不看轻,因为她从来不需要,不知道没有钱是什么感受,直到葛夏尔的出现,葛夏尔穿全巴黎最讲究最时髦、最漂亮,发型也是那样体面,春风满面,叫小姐一见倾心,爱上了他。

  夏尔,因父亲经营不善,一时身无分文还负债累累。葛老头不顾亲情,表面关心侄儿,心里怕侄儿连累自己的心里描写太深刻了,当夏尔知道自家的破产,父亲自尽身亡后,孤苦无依,非常痛苦。是琴妮的爱,让他得阳光般的温暖,在葛朗台不知道的时候,把自己陪嫁金钱送给了葛夏尔,叫他自己用这些钱来自谋生活,远走他乡,鼓舞他一定衣锦还乡,来娶她。

  葛朗台知道这件事后,父女反目成仇,暴跳如雷,囚禁女儿,叫女儿喝生冷的水,吃面包,一改往日小姐的身份,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把葛老头吝啬鬼和守财奴的形象暴露无疑。

  母亲逆来顺受,整日心惊胆战,才落下病根,不久去世了。葛老头不顾亲情,临死叫女儿保管好钱财,到那边交帐,成功的统治着一家人的命运,形象深刻的表现出葛老头冷酷无情的嘴脸。

  然而葛夏尔后来发财了,但没有回到琴妮的身边,决心娶有地位有家世的女人,下辈子好过些。放弃琴妮的爱,琴妮以德报怨,把叔叔欠的钱全还上,还有爱心帮助穷人,一改葛老头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形象,成鲜明的对比,叫我惊叹不已。琴妮也把保存了多年心爱的金饰卖掉,加上夏尔偿还的八十法郎,铸了一口黄金的圣体匣,献给本区的教学,在那里,她为夏尔曾向上帝祷告多年。

  她虽然很有钱,穿着也始终和她母亲当年穿得一样朴实无华。但她把所有收入积存起来,慷慨解囊地扩充善举,办了不少公益和宗教事业,包括一所养老院,几乎所有的教会小学、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索漠的几座教堂也靠她的捐款,多添了一些设备。葛琴妮成为受人尊敬的人,读了这么多天,我明白了人要善良,人在做,天在看,钱财名利都要走正路,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心。

  琴妮的手抚慰了多少家庭的悲苦,她带着一连串的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她那伟大的心灵弥补了父亲的罪,她是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儿女又无家庭,她乐善好施,属于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我的心灵得到洗礼,父母是无法选择的,到那边怎么对父亲交帐呢?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1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作品,学生时代学过,全文没有看过。记得那时老师说这个人物是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说起来看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每次读来陌生的生活年代和背景都让人昏昏欲睡,所以总是读的很慢。昨晚完结,很有感触,如同其他名著一样,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感悟,对人物的理解也不同。葛朗台是个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不是因为他好,而是因为他复杂。

  葛朗台起初不过是一个箍桶匠,这是个我不了解的行业,只能字面理解,把桶绑起来箍紧用来装酒,法国的葡萄酒,属于底层人士。他开始出场,衣着描述特别仔细,半旧陈旧,还有他的住所花园,处处都透着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虫蛀的门,破旧的帘,吱吱响的楼梯,仿佛踩重些就会坍塌。然而看他的简历便知他现在不是穷,曾经还是市长的他,在商战中积累了很多的财富,当然第一桶金必然不是那么的光彩。

  文中印象深刻的几段尤其触动:一是他的苛刻,尤其对妻女也是如此,他不享受任何东西,只在半夜里到自己的小密室里算账数钱看金子,妻女在长期的压抑下单纯善良,如同与世隔绝的人,我想他是不爱任何人的,包括他自己,只爱钱。想起当初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葛朗台看到侄儿留给女儿的金梳妆盒时,那个眼神,一纵一扑,来形容老葛朗台的贪婪。看书时,我一直在想他这种性格的渊源,是因为儿时的穷?还是缺乏安全感,生活的困苦和颠沛流离是肯定的,虽然他开始就是以老年的形象出现的,但是性格的问题一定是成长过程中赋予的。二是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他一定是有能力的人,否则阶层的跨越在任何年代都不是容易的,从底层到索寞城的富户,他是一个农业资本金、工商业企业家、高利贷资本家,比周遭的商人精明、狡猾,他懂得利用时势,顺势而为的挣钱,只不过他会以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记得书中记载他唯一的一次失利是他遇到了一个说话含糊不清,其实精明无比的人,那是他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栽跟头,然而从此后他也学到了口吃和耳聋这一招,并再也没有任何失误。三是他的无情。对妻子,在外不合适的生意他会说需要回去和妻子商量,而其实妻子在家没有任何地位;对女儿,过年和生日会给一点点

  钱,然而每年他都会查看一下钱还在不在、少不少,当得知女儿把自己的钱给了侄儿就将女儿关了禁闭,得知女儿会继承财产为了落到自己名下才将她放出来,关或放都是为了钱为了金币。对拿浓,她是个忠实的佣人,有强壮的体魄,能干好几个人的活,这是当初老葛朗台选择他的原因。他对身边人的无比吝啬,让身边人得到一点点就开心不已。刚开始看时,让我也有点疑惑,觉得他还是有一点顾忌周遭的人的,后来才惊觉不是,他只不过是为了让周遭的一切能顺利运转而已,那已是最低成本。他根本上是自私、狡猾、贪婪的,如果贴一个标签是不够的,他是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谁遇到这样的人都会是灾难,他是一八几几年的人,然而这种性格特质却不是那个年代独有的,对身边人的无情和利用才是最可怕的。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我心中的老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2

  读完了《欧也妮葛朗台》,最终明白了别人口中的“葛朗台”是什么意思了。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年轻的欧也妮自幼生活再索漠城,对父亲葛朗台百依百顺。葛朗台刻薄吝啬,靠囤集居奇,投机倒把成为当地首富,因而首人“尊敬”。索漠城有身份的人家纷纷巴结,欲娶欧也妮为妻。然而欧也妮却爱上了来自巴黎的落难公子——堂兄查理,并把自我的积蓄送给其做盘缠。因而遭到葛朗台的斥责和折磨,不久,袒护女儿的妻子也被葛朗台虐待致死。葛朗台再多年以后死去,欧也妮继承遗产,此时欧也妮心爱的查理回到巴黎,但查理却负了欧也妮,取公爵的女儿为妻,意图谋取公爵的钱财,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时欧也妮的钱财是公爵钱财的20倍……之后欧也妮与商人的儿子结为连理,但欧也妮33岁就成了寡妇,可人们还尊称她为“小姐”。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如查理的人,他们为了自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野心就像胆汁,假如不受到制止,它就是一种令人奋发的液体,但一旦它受到制止,不能顺利发展,他就会变得焦躁,充满虚假。他们缺少爱心,虚心,专心,宽心,耐心,异常是诚心和清心,他们有的只是过分的信心,虚假的哄骗而已,没有一丝道德。凡事包容,诸事忍让,虚心为人,低调做事,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平静心态,学会等待才是为人之道。

  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到达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我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一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所以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很多聚敛财物的目的,可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明白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我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朋友们,让我们从此刻起重视道德吧!不要在被金钱牵着鼻子走了!要明白道德比金钱更珍贵,更重要!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3

  重温了欧也妮葛朗台。上一次看大约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了初中课本上那场老葛朗台死前盯着蜡烛燃烧的画面,抱着好奇看完了这本书。

  这一次似乎心境也不太一样了,重新把主线定义在欧也妮上身上。作为一个富家千金,她始终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无论在父亲是否活着的时候。巴尔扎克,作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他用了欧也妮,一个最纯真的女孩子去揭露他周边人的在金钱驱使下,丑恶的嘴脸。

  首先是他的父亲,葛朗台是一个居住在法国索尔城一个颇有名望的商人,他利用局势和一次次商机是他的财产在短期内俱增。这也是小说最初用最大的篇幅去描述的内容,他投资从不失败,甚至对家里的一切精打细算,不买蔬菜和肉,准时熄灭蜡烛,并且不能使用白蜡烛,就连家里的女仆那农都是他精打细算找来的。他对钱财的贪慕摧毁了女儿欧也妮和表弟夏尔的爱情,甚至利用自己亲弟弟的死赚了一笔不义之财和注重亲情的名声。

  夏尔,欧也妮的堂弟。最初因为自己的父亲破产来到了索尔,他对欧也妮从最初的嫌弃到慢慢的接受,甚至在欧也妮拿出所有金币的时候,许诺对方爱情。夏尔带给欧也妮的不止是初恋,也是他这一辈子唯一一次内心的悸动。但在夏尔去印度经商赚钱之后,染上了葛朗台家视钱如命,而视感情如粪土的恶习,最终抛弃了等待他多年的表姐。抛弃姓氏,与贵族小姐结婚。

  公证人的侄子,德·蓬丰,多年对葛朗台一家的钱财不离不弃,终于在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死心后,与欧也妮做了形式上的夫妻,但他一生算计着钱财,算计着地位也算机着欧也妮,最终死在了欧也妮的前面。

  欧也妮这个可怜的女子,她在母亲那里得到过亲情,可惜母亲懦弱胆小为人老实,离世早。在父亲知道自己拥有母亲财产继承权的时候,在父亲那里得到过短暂的亲情,也最终因为亲情被父亲怂恿签下放弃母亲财产的保证书。她也在给出堂弟6000法郎金币的时候,得到过短暂的爱情,可是那个许诺回来娶她的男人,去了印度之后便再无音讯。也是她毕生最温暖的,是女仆那农给她的亲情,那样的亲情没有掺杂了金钱的味道。质朴无华,但小说结局,公证人侄子,欧也妮丈夫死后,公爵一家人再次包围在欧也妮财产身边时,娜农是向着公爵的,是女仆的朴实,让她没有足够的聪明,去看透这时世间的败坏。

  在被伤害践踏了无数次之后,她却依然保持童心,她一生致力于慈善,她出资建立了一个个虔诚的慈善机构,养老院,教会小学,图书馆等等。但她自己的生活,却始终简单如一,像父亲在时一样,她这一身,或许曾经为自己奋力一搏的不过是一段短暂凋零的爱情,她期盼的始终没有得到。金钱给予了她地位和荣誉,却始终束缚了她每一段感情。

  若要批判坏人,批判现实,批判世俗,文字描述就显得苍白无力了,但若夸赞一位不与世俗同流的令人动容的形象,巴尔扎克用同情和赞美的双重情绪创造了欧也妮。也许有了对比,批判才会显得如此血淋淋。

  On n’a assez d’esprit pour comprendre les corruptions du monde!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4

  巴尔扎克说:“这是一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看完整本书,我不禁反问自己:金钱到底带给了他们什么?老葛朗台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实质上他却是金钱的奴隶,作为一个守财奴,他比别的同样吝啬的人多的就是懂得如何赚钱,书中花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他强大的敛财本领,这也让他成为索漠城人人敬佩的对象——这就是金钱的能力。

  他吝啬到爱钱甚命的地步,他可以为了钱无视妻子的病,和女儿翻面,让一家人过着困苦的日子。金钱给他带来了什么呢?或许有些讽刺,我竟然从老葛朗台联想到了那些穷困潦倒的热爱艺术的人,他们因一时得不到赏识而过得落魄不堪,但内心世界却因为艺术的支撑变得富饶。因为热爱,所以追求。只不过到了老葛朗台这里,抽象的艺术变成了具体的金钱。也因此在我们读者眼中,他是一个可怜鬼,一生为了那些身外之物设计盘算,拥有的东西却又不能享受。可我觉得,金钱给老葛朗台的利大于弊。金钱成了他的追求,让他的一生没有一刻是空虚的。我们不能说老葛朗台是不幸的,因为他自己感到无比的幸福,他注定是要为自己的不满足过着不断算计的人生的,金钱正是他的目标。

  他为之奋斗一生,最后也满身成就。就这样,老葛朗台在扑向让他感到温暖的镀金十字架后,满足地去世了,留下了他一生守着的巨额财产,让原本活在父亲阴影下的欧也妮走向另一个看不到尽头的黑色深渊。这些金钱又给欧也妮带来了什么?老葛朗台在世时,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就不断大献殷勤,谁都知道,娶到了欧也妮就带到了一座金窖,谁会放弃得到金窖的机会呢?但纯洁的欧也妮怎会喜欢上那群利欲熏心之徒。这时,夏尔出现了,带来了一身债务与吸引着欧也妮的巴黎的气息。老葛朗台眼中弥漫的是为兄弟家破产而感到的悲伤,而欧也妮落下的泪中满是她那颗真挚的心对堂兄的同情。她感到夏尔是那么的美好,不能让他受丁点儿委屈。她突然变得勇敢起来,不顾父亲的命令一心想为夏尔做点儿什么。我想,只有最纯洁的爱慕才有这样果断勇敢的力量。但欧也妮错了。她还是一片棘荆中唯一的那朵百合,夏尔并不是第二朵。她为他还清了债务,他也被打发走了。欧也妮一心相信夏尔的每句话,可夏尔呢?一旦离开了索漠城,他心中还有多大的地方是想着欧也妮的呢。在我眼中,他不过是个衣冠楚楚的禽兽,是没有克罗旭格拉桑表现得露骨的另一个克罗旭另一个格拉桑。

  当老葛朗台去世,欧也妮还在索漠翘首等待时,他已成家。只是不知当他得知自己的表姐已成为个百万富翁时会是怎样的表情。金钱从未带给欧也妮好日子。她本可以从小享受好的物质待遇却在困苦中长大。如今终于继承万贯家财,却又被迫陷入一群贪婪之徒的追逐围猎中。可怜的欧也妮并不是刚毅聪慧的女子,结局的悲惨不言而喻。作为局外人,我们应当看清老葛朗台一家的悲剧。应该明白金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没有金钱的日子是困难的,但整日追求金钱也会在灵魂上得到更多的痛苦。金钱可以造福贫困的人,却也是欲望的象征。有太多的人盲目地追赶从而迷失了自我。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论金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都应记得快乐的生活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给予多少。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5

  小说以欧也妮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在叙述这一主线时,着力描绘了主人公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这个老头是一个出色的投机商,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时候通过自己的职权和手段很廉价的购买了一片十分好的葡萄园,也就是他日后发达的大本营。大革命过后他就经营着葡萄园,这个老贼投机从来没有失败过,比如他囤积木桶转了很大的一笔钱,他成为那个地方做富有的人,他的金钱也为他赢得了声誉,可见有钱就是爹的理论通用于古今中外,不知道马克思老人家是否把这个当做是一个唯一性的真理。按理说有钱就应该让自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这个怪异的老头却是个正儿八经的钢铁公鸡,对于钱时只进不出。他不择手段的去攒钱,比如他家里一年四季吃的都是蔬菜,肉都眼巴巴的等着佃户来送,破楼梯吱吱的叫也舍不得修,吃的面包都是女仆拿侬做的,还有缺德的就是想尽办法克扣给老婆闺女的零花钱,规定具体的烧暖炉的时间以及点蜡烛的时间等等琐事,只要他能想到的都本着一个扣字。

  他便变得越来越富有,大家都知道他有钱,但是具体的数目除了那个给他管账的人知道。说白了就算是管账的也未必百分之百清楚他究竟有多少钱。由于他的富有,招来了两群盯着他闺女的苍蝇: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初级裁判所所长蓬风先生一家。这个老狐狸当然读的懂这群人的心思,但并没有说穿,日后还好好的利用了一番。在给欧也妮庆祝生日那天,突然从巴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就是欧也妮的堂弟——夏尔,又是一个禽兽,那个时代的特产。原来查理的父亲,即吝啬鬼的兄弟,破产自杀,写了一封信,让葛朗台照顾儿子的前程。

  葛朗台看到兄弟的绝命书后丝毫不动声色,他当然不在乎什么亲情,他在乎的还是自己堆积如山但永不满足的金钱欲望。

  于是在当夜想好了一套诡计,借口家里有事,请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帮忙。银行家拉格桑为讨好葛朗台而毛遂自荐,到巴黎帮助处理死者遗产,他将部分债款还给债权人,所谓的部分只是特别特别小的一小部分,余下的按预定计划长期拖延。在这件事情上,葛朗台不但分文不花,还利用银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债买卖,赚了一大笔钱。

  在日后的生活中善良的欧也妮爱上了自己的堂弟,并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零花钱给他去外面闯荡,这就是悲剧的开端。作为交换,夏尔巴把镶有母亲照片的金匣子托给表姐保管,领了叔叔的逐客令独自一人去流浪。他到底和葛朗台是流着一个家族的血,尽干一些投机倒把的勾当,最后为了攀上上流社会,娶了一个长相极其丑恶的上流社会的小姐,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和欧也妮的山盟海誓,用钱赎回了放在表姐那个地方的信物,而善良的姑娘在忍痛接受背叛的同时,竟然祝福这个花花公子的幸福,甚至在日后出钱帮助他还债。

  与此同时的是,当葛朗台发现闺女把他辛辛苦苦赚的钱给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人的时候就把他囚禁在黑房子里,结果把他可怜的妻子气的一病不起。但是这个xx为了节省钱竟然没有替妻子请大夫,直到他知道妻子死了女儿会继承他一半家产的时候才勉强请了一个医生,但是妻子还是去世了,按法律规定他女儿获得了一半的继承权,他又通过装可怜骗取了女儿的继承权,他整日守着他的小金库,一直到临死的时候还严厉苛责他的女儿,把他的家产管理好,到那边向他交代。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合集15篇)】相关文章: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05-18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集锦15篇)06-02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通用15篇)05-15

古朗月行说课稿11-12

关于电视台实习报告范文合集5篇05-29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04-25

电视台年终工作总结05-14

《乌龟也上网》观后感(15篇)04-09

有关吉林仙景台的导游词04-21

幸福读后感(合集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