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2-03-25 08:20: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昆虫记》读后感(1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虫记》读后感(14篇)

《昆虫记》读后感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净化人的心灵,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更芬芳。每当我得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废寝忘食地看着,细细品味,琢磨其中的奥秘。

  一个宁静的早晨,一缕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叶缝照在我的书桌上,显得十分柔和。树上,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欢快地唱起了婉转的歌谣。我捧起《昆虫记》这本书,像是走进了书的海洋,与书融为一体,不管时间的流逝,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我不知看了多久,最后合上了书,眼前还不断浮现出书中那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哇,原先昆虫和我们的生活这么相似啊!”那一声声惊叹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叽叽湫湫,叽叽湫湫的虫声回荡在我耳畔。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似乎有成长了许多,我从一个害怕虫子、厌恶虫子的小女孩长成了以为喜爱虫子,甚至敬佩虫子的“青年”。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我认识了一群全新的昆虫,它们不像我记忆中的那样,是富有灵性的。法布尔向我们描述了许多昆虫的觅食、劳动等,几乎包含了昆虫的一生,从中我也能深刻了解到法布尔观察昆虫时多么仔细,用心;我能想象到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一动不动地拿着放大镜在草丛旁待了一下午的艰辛;为了扑捉一只小虫,气喘吁吁地追赶着,绊倒了也不管的执着……法布尔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昆虫记》中,我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苣叶的小蟋蟀……我也明白是我误会了蜜蜂,我不该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所有的昆虫。蜜蜂早出晚归的采蜜是为了我们,是让我们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锋利的刺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是自卫;还有七星瓢虫,蝴蝶……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会有这么多姿多彩的世界吗?长久下去,我们能好好地存活下去吗?因此,我们要保护昆虫,让它们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多么有意思的《昆虫记》!我期望人们能把昆虫当作永远的朋友,保护它们,与这些小生灵渡过一个又一个完美的时光……

《昆虫记》读后感2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昆虫记》,非常精彩,不信,你听我细细道来。

  《昆虫记》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日记,在书中,法布尔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昆虫的一生,把它想象成一个一个童话故事,通俗易懂,用了许多拟人句,令人回味无穷,想象出这一个个动人的情景。

  在我以前的记忆中,苍蝇、蚊子、毛毛虫令人恶心、作呕,可在法布尔的眼中,它们却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在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把自己毕生心血都倾注于中,把昆虫写的如此神秘,如此富有色彩,让那些曾经讨厌昆虫的人都爱上了昆虫,被法布尔生动的字眼所吸引,用愉快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昆虫。有些平平常常的昆虫,被法布尔用笔一挥,成为一只可以和人类媲美的昆虫。蜘蛛在他看来,是一个超级“几何大师”,它们发出电线报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捕食猎物;石蚕编织的小鞘,居然能像人类发明的潜水艇一样,自由上升下降,虽然它们一点都不懂物理学,能靠自身造出潜水艇,是个“发明家”;樵叶蜂用嘴剪出来的叶片,盖在自己哺育后代的小巢上,不大不小正正好,它没有用仪器测量,真是比人还厉害啊!法布尔就用动人的笔触展现这样神奇的情景,大自然的一切是多么的巧妙、和谐啊!

  其实,法布尔写《昆虫记》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家庭的贫苦,父母的不支持,毒虫的危险,但法布尔不愿放弃这段传奇,他顾不上父母的责备,偷偷溜出家门,痴迷地观察昆虫,做任何事情都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奋斗,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写出这部不朽的《昆虫记》,这是一部千古流传的名著!

  有时候,我遇到挫折,感觉全身都像散架了一样,无力再去面对挫折时,想一想法布尔的精神,就充满了力量,勇敢去面对困难,最后终于能战胜了它,从此,我便一直学法布尔,自己再也不怕挫折,感谢法布尔给我的启示。

  我们在看《昆虫记》的精彩之时,也不要忘记,如果没有法布尔这种执着的精神,那《昆虫记》也不会诞生了!

《昆虫记》读后感3

  “世界上很少有人会从事这个职业的,我们也不指望从这份工作中挣钱,但是我们不必介意,因为它能获得很多有趣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比任何职业都有意思。”这是《昆虫记》中法布尔对自我工作的看法。

  亨利。法布尔,1823年生,享年92岁。他是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农家,从小生活十分贫困,但他通过自学花费20年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他将自己一生的时光都用在了对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中。《昆虫记》是他在荒石园中通过观察与研究,为昆虫写出的大部头。

  它融合了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作者法布尔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整部书所写的昆虫都令我感到有趣之极,其中有一篇文章“白蝎自杀”让我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他把一只大白蝎放在一堆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白蝎在火圈里像疯了一般,乱无章法地挥动自己的钳子开始乱蹦乱跳。

  它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又乱舞起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蝎子可能已经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自己而死去了。直到作者靠近观察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他把它重新放进沙地中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

  大白蝎装死的行为使我感受到昆虫对生命的敬畏,面对死亡它小心试探、拼死挣扎、又巧于掩饰。昆虫尚且如此,而我们不更应该珍惜生命吗?

  本书中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诠释这些昆虫世界的美好,而且在他的言语中并没有半点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可以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

  如今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了解昆虫的世界,探索昆虫世界更多的奥秘。而《昆虫记》则让我们永远记住“法布尔”。

《昆虫记》读后感4

  《昆虫记》这本书带领着我们走近有趣的昆虫世界,红蚂蚁身上有一根“磁针”,有感应作用,可以顺利找到家;金步甲残忍地要杀害同类,但它们也吃害虫,吃食物还很有讲究;蟋蟀总是慎重选址,辛辛苦苦地建造家园;狼蛛的毒性很大,但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细心地照顾孩子;蜘蛛选用蛛丝来联系,也是蜘蛛获取信号的工具......

  法布尔进行了长达30年的时间来观察千奇百怪的昆虫,收获非同小可。我们被称为高级动物,可是我们不知道没有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而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尔所赞美的——昆虫!

  本书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捕捉猎物的方法。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蝴蝶类的描写,具体写了大孔雀蝶和小条纹蝶。大孔雀蝶的翅膀是红棕色的,上面还有许多褐色和灰色的斑点,翅膀边缘还是灰白色的,闪闪发光,很是惹人喜欢,我看出作者观察是多么仔细;小条纹蝶的茧是浅黄色的,呈钝圆形,看上去很坚固。它的翅膀是浅红色的,上面有横向的条纹,前面的两片翅膀上还长着两个小白点,像人的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从描写蝴蝶的部分,我对两种蝴蝶有了详细了解,更加喜爱蝴蝶,也从中知道了生活中要留意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事物,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法布尔写出的昆虫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让我们了解到了十几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是我们大家族的一份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的有趣勾起了我们丰富的好奇心,我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满足,而残害昆虫,

  现在,我要提醒大家:动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如果站在它们的角度上想,他们是非常痛苦的!这本书更让我们知道要尊重生命, 我们不能破坏它们的家园,我们更应该团结友爱,一起创建大家族的美好家园!

  在此,我也推荐大家,有时间看一下这本书——《昆虫记》,它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看过之后,你就知道昆虫是跟我们形影不离的。

  昆虫,我们的朋友!

《昆虫记》读后感5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包涵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小动物被刻画的那样美妙。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阅读的好书。

《昆虫记》读后感6

  知道《昆虫记》还是缘于放暑假前老师的推荐。老师说,这本书是作者耗费了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并专门为虫子而写出的十卷大部头的书,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而本书的作者则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暑假中,带着些许期待,我打开了《昆虫记》。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不觉中就被它吸引了。从书中我知道了蜜蜂是如何回家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的?蟋蟀是如何盖房子的?知道了布甲会装死、萤火虫是麻醉大师,而绿头苍蝇居然是大自然的功臣,真是没想到。

  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螳螂这种种令其他昆虫闻风丧胆的“天生杀人狂 ”,在它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丧命在个头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之下;而蜘蛛织的网,即使让世界上最高明的设计师用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不可能画出如此奇妙的“八卦迷魂帐”;衰蛾则把漂亮的衣服看得比食物更重要。 在法布尔的笔下,唱歌的蝈蝈,愚笨的毛虫,漂亮的蛾,可怕的狼蛛??这些在我眼里犹如蝼蚁一样不值一提的昆虫,在这里却犹如光彩照人的明星一样粉墨登场,演绎出自己的精彩生活。圣甲虫无私的精神,泥水匠蜂不懈的坚持,蚂蚁们团结友爱的品质,让我感叹生命不分高下尊卑,小小的昆虫一样有值得人类学习的优秀品格。

  在他的生花妙笔下,一个个小虫子是那么的可爱,是那么的迷人,感觉好像是迷你版的人类世界。你看:“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为什么法布尔笔下的这些小生灵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是那样的活灵活现?

  带着疑问,我搜集了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资料,终于知道,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每天都会趴在地上静静地观察它们,在他的眼里,这些小虫子就是他最珍贵的宝贝。哪怕是家庭一贫如洗、被迫数次搬家,法布尔依然不知疲倦地研究昆虫,执着地追求真理。正是因为法布尔对昆虫如此痴迷,才会用他美术家一样的观察,文学家一样的文笔为我们打开了通向昆虫世界的大门。或许,这才是我从这本巨著中学到的最宝贵的知识。

  敬畏法布尔,敬畏生命。

《昆虫记》读后感7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到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被我因为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昆虫记》读后感8

  巴金,中国文学巨坛上的领导者,曾这样评价这本《昆虫记》:以人性观察虫性。用人类的角度来观察昆虫。在这个方面,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幅专属于昆虫世界的画卷。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他年轻时就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也正是这个目标,让他变得不同于那些成天待在仪器前,解剖昆虫的“冷血”科学家。

  法布尔笔下,描绘了昆虫世界的缤纷,可在阅读中,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心灵一次次的震撼,引起对自己一次次的反省,深思。

  绿色蝈蝈,在法布尔为我们呈现的形象中,是个矛盾的“两面派”。它们既和睦,又残暴,既宽容又怎么,既礼貌可有时又会十分贪婪,妒忌别人。

  “蝈蝈长得很漂亮。”是法布尔对其长像的评价,“身体优美,苗条匀称,轻盈如纱”,在读的过程,你会发现法布尔的描写好像在夸赞模特一般,在他心中,仿佛这蝈蝈就是一名模特,而他自己就是一名用笔记录的“摄影师”,两者互相配合,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一幅幅令人啧啧称奇的文字画像。

  蝈蝈喜欢捕杀蝉,可与别种动物不同的则是蝈蝈看上的,是体型比他庞大得多的蝉,而不是像别的动物一样欺负弱小,欺软怕硬。蝈蝈捕猎时的英勇姿态,法布尔作了细致描写,“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将蝉开膛破肚,而蝉只能无助地哀鸣踢蹬,任蝈蝈摆布,虽然过程有些残忍,但我们仍能清楚想像到那个场景,那个勇敢猎手:蝈蝈。

  蝈蝈在某种情况下会吃掉同伴,而可怕的是,吃掉同伴不是饥饿,而是内心的贪婪。在有食物时,总是有一只蝈蝈先冲上前,若有别的蝈蝈还在靠近,蝈蝈会出于心中的忌妒用脚去踢开,自己饱餐一顿后再让给别人。法布尔就是这样去描写蝈蝈的,但我们却发现,法布尔其实在借昆虫讽刺人类,人类的贪婪一面,人心的丑陋一面。

  这位被雨果誉为“科学界的荷马”的作家,这位以昆虫为琴弦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匠——法布尔。

  在我心中,总是有他自己用积蓄的买下的荒石园中,弯着腰细心地观察着虫子一举一动的身影,他值得我们敬佩。

  你们研究死亡,而我却研究生命——法布尔。

《昆虫记》读后感9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论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人们常说文学需要激情,科学需要冷静,但法布尔却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虫记》告诉我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实和真诚的。

  那就先认识一下大作家法布尔吧!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圣莱昂的一户农家,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植物、虫类。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任自然科学史老师,一次偶然的野外上课,再一次激发了他的“虫心”,他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靠自修,法布尔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达尔文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法布尔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作品。

  介绍完了法布尔,现在我们就走进他笔下的昆虫世界。

  螳螂是昆虫界最优雅的杀手,螳螂有一件绿色的外衣,它的身体纤细,生性残忍,用它硕大健壮的大钳子,杀死自己的同族与丈夫,他有时也会成为几只蚂蚁的盘中餐,这就是法布尔笔下的螳螂。

  矿蜂是一种身材细长的蜜蜂,它们十分勤劳,它们 会用水泥做巢,它们之间互相谦让,它们为家族兢兢业业,他们十分可爱,我喜欢它们的勤劳。

  我认为《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文学的`百科,也是一部文学巨作,法布尔用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为什么法布尔会描写 出这么可爱的昆虫。因为他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热爱大自然的一切,执着探索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他所热爱的科学。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保持美的心灵。热爱大自然的一切,拥有对所有生灵的热爱。

《昆虫记》读后感10

  小小的昆虫根本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同样也不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用人类的语言来说,就是即刻中断生命极端痛苦的一种表现。我读了昆虫记中白蝎自杀的一篇文章后,我才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这篇文章讲了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了一番,最后发现白蝎等其它的小昆虫不会在绝境中放弃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结束生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作者用一只大白蝎来做实验,把它放在一圈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只见它左一闪,右一闪不顾方向的乱蹦乱跳,结果被通红的木炭烫了一下又一下。这下它发疯了,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没有章法的乱舞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当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它的装死行为让我看到了昆虫的生命观,在死亡面前,它们也把生命看得无比重要,何况我们呢?

  虽然那只昆虫并没有自杀,但它却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不能一遇到拦路荆棘和烦恼琐事就把它摒弃。这正是昆虫给给予我们的它们全然不知的道理。相比之下,我们人类常常感觉有勇气和魄力从生活的苦难中自行解脱,这似乎是我们比动物高一级的标志,但这一刻,我倒觉得我们变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人类才知道生命的狂欢后会怎么去结束;只有人类才能预见自己的末日;只有人类对死才怀着崇拜之情,动物们无一能想到。但是,人虽然懂得这些,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芸芸众生渴求生命的平等,当你看到被人圈养的动物时,它们的哀嚎可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它们的沉默可是对家园的思念?我想,这些或许都有,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们,今天,我从昆虫身上看到了,它们有着比人类更强烈,更直接,更伟大的本能!

《昆虫记》读后感11

  这周我读的书依然是《昆虫记》,在我读的几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章目标题旁边标着“精读”的章节,而是那寥寥几章中未标“精读”的一章——“黄蜂”。

  在这一章中,有一段内容让我记忆犹新。那便是作者用一个玻璃罩罩住了一个土壤之下的蜂窝。里边的黄蜂想从原来的出口出去,然而却只能四处碰壁,但是就算这样,它们也没有想过从别的地方挖出去,只是一味的想要撞开玻璃罩,仍然待在里边。累了之后回去一会儿,休息一下再继续撞开那难以逾越的屏障——玻璃罩。而在外边的黄蜂原本也是一样装玻璃罩,但是之后便从另一旁挖土而进。可是这些黄蜂进去之后再想出来,仍然只会撞那玻璃罩。显然,进去的黄蜂不仅没与同伴交流,更没有吸取经验。毫无疑问,最后落得灭亡的下场。

  很显然,这些黄蜂思想死板。虽然是因为它们等级较低,学习能力不强。但我也悟出了许多道理,尤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当时,罗马帝国因为几位有为的大帝治理江山颇有成效而雄踞欧洲,许多人都想一睹帝国首都——罗马的壮美山河,故修了许多条通向罗马的公路。

  上述只是那一句古话的直译,意译则为“有许多办法解决困难”。俗话讲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大家遇到困难之时不能像书中的黄蜂一样,只会墨守成规,死板了事,而是应该随机应变。好比你做数学或者理科大题,如果用一种方法解不开就没必要死磕到底,而是换一个方法,反之则得不偿失!

  其实我发现在生活之中,一种方法用到底,也不管是否适用的情况常有。例如网上新闻中将优等生的作业题量与难度给差生,造成无法完成作业的老师。难道提高成绩只有这一种方法吗?不止,而且这种方法也是有适用人群的。上述的老师这样下去也只是揠苗助长罢了,倒不如换法而行之。

  另外,其实一本书,不仅仅只有“精读”部分精彩,其它的,也照样有哲理,作者写出来自有其之道理。最后切记——“条条大通罗马”!

《昆虫记》读后感12

  周末,我读了一本叫《昆虫记》的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还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心里感觉收获很大。《昆虫记》是本科普书,作者法布尔向我们介绍了在人们眼里看起来很渺小的昆虫。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知道了关于昆虫的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在田野里经常闪烁着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萤火虫的杰作吧!以前,我只知道萤火虫只吃树叶、草,读了《昆虫记》后,我大吃一惊——萤火虫竟然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猎物是蜗牛。萤火虫先用嘴里的两颗獠牙向蜗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种特殊消化液把肉汤液化,蜗牛就这样成了萤火虫的美食。萤火虫会发光是因为发光带上面有层白色涂层,是有一种非常细腻的颗粒构成的。然后由白色涂层供了可氧化物质,导管则输进了气流,当可氧化物质与气流相遇,便产生了光。

  在法布尔的眼里,昆虫也是有情感的,它们的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平等的,也有着自己的自信、尊严和自强。书里写了昆虫们有趣的生活。瞧,萤火虫捕食:“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一下扭的效果如何。”蟋蟀的歌声:“这时它的鞘翅发出‘利利利’的柔和的颤声,圆浑、响亮,富有节奏感。整个春天都是这样唱着,从不间断。”我看了,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有趣!

  还有一些些在人们眼里不起眼,甚至有些讨厌的昆虫,也教会了我很多知识,成了我的老师。蝎子,教会了我遇到困难我们不应该乱了手脚,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去对付它;蜘蛛,教会了我做任何事都要细心、认真;教会了我做人要热情,要知道,快乐别人,就等于快乐自己呀!

  读了《昆虫记》,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虫界里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探究昆虫界的事情吧!完成法布尔还没完成的事。这个周末我读了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啊

《昆虫记》读后感13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对它爱不释手,时不时地就拿出来看一遍。这本书向大家讲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昆虫的情况,法布尔写了昆虫们生育、劳动、狩猎与死亡的科普故事。

  《昆虫记》是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毕生的精力昆虫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真实。细微。详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特征《昆虫记》这本昆虫学巨著,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

  法布尔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不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虽然有很多的困难,但法布尔没有想困难屈服,他见坚持不懈地研究昆虫,不断地获得好的成果,发现自然界蕴涵着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才撰写《昆虫记》。

  当我第一次读《昆虫记》时,它就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了那么多的奥秘。比如说:蝉在凌晨是如何脱壳的,黑步甲是回装死的吗,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是什么东西指引红蚂蚁的方向。还有很多我以前说不出名的昆虫。

  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让我读了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接着往下看,里面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萤火虫虽然外表弱小,但它是个食肉动物,几只雌金步甲还会吃雄金步甲……丰富的故事让我浮想联翩。

  继续阅读时,我看到了法布尔不顾危险地捕捉黄蜂,坚持不懈的实验精神,如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又分析原因,准备下一次实验。

  法布尔把昆虫写的那么真实。美丽。生动。他一生都在贫困中作但他一点都不孤独,因为他有那么多的昆虫朋友。他把大自然当成了自己的实验室,葡萄架下。山坡上。田野里。他不怕太阳的暴晒,一蹲就是一天。而且,他的家中也是他的实验室,家中有很多的瓶子,那都是他实验的工具。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大,法布尔在那样的环境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巨著。我真是惭愧万分啊!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发奋图强地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祖国有作用的人。

《昆虫记》读后感14

  读完《昆虫记》后,轻轻合上书,细细回味着书中的描述,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波澜。

  《昆虫记》是一本描述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主角,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述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以往为了自我和后代们在那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一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向到此刻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我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我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我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

  我再将书中的资料与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一比较,才发现,原先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何我以前就没发现这一点,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发现了?之后我才明白,法布尔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虫的研究中去了,所以,他发现了昆虫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因为《昆虫记》在科学和文学上都很有地位,所以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为何法布尔能够坚持一生都致力于昆虫研究呢?因为它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昆虫记》读后感(14篇)】相关文章:

最新昆虫记读后感03-08

昆虫记初中读后感03-03

昆虫记的读后感03-01

名著《昆虫记》读后感02-28

昆虫记的读后感(15篇)03-05

昆虫记的读后感15篇03-04

名著昆虫记读书笔记03-07

昆虫记读书笔记范文02-23

初一昆虫记读书笔记03-08

昆虫记读书笔记 (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