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2-01-12 15:41: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

《论语》读后感1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书。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为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为丘,字仲尼。“论语”的“论”是编排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孔子师生的言谈记录下来的意思。

  今天,我翻开了《论语为政篇第二》细细的品味着这篇。这篇主要色剂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勾结但不团结,小人团结但不勾结。孔子在这一章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在社会上我们要做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的人。

《论语》读后感2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仔细揣摩此句哲言的含义,不难得出,对于古典文化经典的弘扬与传播者而言,不仅要对古典文化经典有深入研读,更要经过深度的思考与探究才能得出经典的性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奥秘。我们在深入了解古代经典文化的同时,应当积极调动身边的人去了解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对古典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实现全民知古论古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中国古代经典继续延续传承,不断发展。让崇洋媚外成为过去,让爱古通今成为风尚。将这承载着我国五千年文化精华的经典哲学带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去,是各位大学生应有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

  我们应当将这优秀传统传承下去,不能让如此辉煌神圣的中华文化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互联网技术如此先进的当今社会,人们已很难放下手机去拿起纸质书本重拾那古代文化经典。当今大学生应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灵巧地运用网络技术让国人对中华古代文化经典重拾兴趣,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弘扬中华传统服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接轨,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国人眼前。

《论语》读后感3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论语》读后感4

  据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因为《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个人对该句的理解持保留意见,见下文)。

  若子民全都仁义忠孝而又不知,自然不会犯上,不会犯上也就不会作乱,更谈不上谋反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P1)。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必须要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锁。《论语》自然是首当其冲。,所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确的。打得很好。

《论语》读后感5

  在寒假期间,我看了《论语》这本书,看完后,我有许多感想,还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是的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讲了: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一些对人有用的话。如:关于如何做人,君子的人品和性格,如何学习,如何治国,对弟子的教育……总共分为二十篇。有学而篇,为政篇,卫灵公篇,子罕篇,先进篇……

  读了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想。这本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信誉,否则没人会信任你,你什么都做不了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列子。我爸爸的朋友陈一则一点都不守信,如果你叫他帮你做什么事,他很快就会答应,可是过了三天,他肯定什么事都不会帮你做。所以长大后,没有人信任他,他什么工作都做不了。

  《论语》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终身难忘。

《论语》读后感6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论语》读后感7

  提到《新论语》时,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呃。看不懂,字不认识意思不明白。不过我今天看到了一句是这样的写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是我们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的,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学习时不思考,就会茫然糊涂,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充满疑惑。

  起初学习论语只是因为背会了,意思也明白了,而今天我再看到这句时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最近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课程,充分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第一遍听课是灌耳音,也就是有印象,不加思考,像是在看小说,听过看过也就算过了,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第二遍听是明白了意思,也学会了思考问题,能够理论、实际相结合,每听一遍课程对相同知识点都有不同的理解,思考的问题也有所变化。

  我们学习不能只是为了学习,如果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学习,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学习要带着问题,也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疑惑,不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疑惑却不愿意学习是不会进步的。有些人只知道“死学”,不会变通,就成了书呆子,脑袋不会拐弯。真正的学习是要灵活变通,不能死记硬背,活学才能活用。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识。

《论语》读后感8

  《论语》一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编传而成的,记载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书。读过这本书可以看出,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和做人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因此他在书中也总结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在学习上的主动。这一点与现在的教学方式很相似,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并且启发学生。

  《论语》虽然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一部书,但它的语言也很有特色。这本书的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悍还特别注意用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论语》还善于用修辞手法来记载孔子的言行,以此宣传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这比单纯的说教更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

  作为青少年,读了这本书,对我的学习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启发。它的教育思想和做人做事的主张也都很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论语》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

《论语》读后感9

  读了论语的《韶》与《武》,这是孔子对不同时代两首曲子的评价。他认为《韶》曲调美内容也很好,《武》曲调很美但内容差了些。

  《韶》是舜时代的乐曲,孔子非常向往那个时代,因为舜是一个宽宏大量,勤恳奋发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有事和老百姓共同商量,有问题一起解决,自己以身作则,把各种事情办理的井井有条,做到了公平公正,百姓全都十分佩服。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和谐平稳,比尧时代更好。

  《武》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孔子不太喜欢那个年代。虽然周武王很伟大,但他一直在组织军队讨伐纣王,社会上兵荒马乱,屋子房子烧了,粮食没得吃了,亲人们也都失散了,天底下乱成一片。百姓们生活在不安全中。

  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在打仗,街道、桥梁、房屋被炸毁了,死了很多无辜的百姓,有的只能躲在桥洞下面,有的逃到其他国家成了难民,还有的只能拿起枪去参加战争……我们的祖国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争才有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能够住在高楼大厦里,有充足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宽阔的教室,每天能够开开心心上学,与家人在一起不用分开。

  我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多点韶,少一些武,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论语》读后感10

  《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读后感11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中秋节就要到了,愿大家快快乐乐、合家幸福(*^_^*)

《论语》读后感12

  《论语》一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编传而成的,记载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书。读过这本书可以看出,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做人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因此他在书中也总结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在学习上的主动。这一点与现在的教学方式很相似,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并且启发学生。

  《论语》虽然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一部书,但它的语言也很有特色。这本书的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悍还特别注意用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论语》还善于用修辞手法来记载孔子的言行,以此宣传孔子的思想与主张。这比单纯的说教更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

  作为青少年,读了这本书,对我的学习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启发。它的教育思想与做人做事的主张也都很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论语》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

《论语》读后感13

  我读了论语这本书中说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尼,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要说话算数。

  就比如我家吧。有一次,我考试考了一百分,爸爸非常高兴,我说:爸爸,我考了一百分你不带我去哪玩一天,爸爸毫不忧郁的答应了,打算下星期天带我去云台山玩,我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云台山,时间过的如流水一般,转眼间到了星期天。我迫不急待的去问爸爸什么时候去,爸爸说:“今天太忙了,没有时间,改日吧!我的心霎时间由高兴到难过”。我说:“爸爸你不想去,就别说,说出去话就如泼出去的水,要说到做到。”

  妈妈下班了,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爸爸说了一顿,妈妈说爸爸做的不对,答应小孩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演而不信。

  虽然这次我没去云台山,但是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做为一名好学生,更要诚实守信,善于勤学。

《论语》读后感14

  在我背过的古诗和学过的古文中,我最喜欢的是《论语》中的“吾日三省”。

  曾子说:“我每天必定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师长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呢?”这是几千年前,曾子提出的要“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告诫人们要时时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仍要时时记着这句话,每天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时发现不足,找出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努力改进。我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与同学互帮互助,勤奋学习,认真地做好每件事,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

  我还要从自己做起,保护我们美丽家园——地球,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废报纸、牛奶盒的回收活动,尽自己的所能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论语》读后感15

  今天,我读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危险。”

  配的启蒙故事是“砍柴的学问”。讲的是古代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教学生的故事。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想都没想,就埋头开始砍柴。孙膑经过认真考虑后,专门砍了一些榆木放到一个窑洞里,把榆木烧成了木炭,然后找了一根柏树枝当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挑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虽然烧的大,但是浓烟很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

  读了这些,我觉得孔子说的真好,读书学习而不思考,表面上好象把学的东西记住了,但是同由于理解意思,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记住,只有在学习认真思考,才能知道哪些还没有弄明白,及时向别人请教,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我要象故事里的孙膑学习,不管做什么中都要多思考,特别是在学习上努力地做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好学生。

【《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1.论语读后感【精】

2.【荐】论语读后感

3.【精】论语读后感

4.论语读后感【热】

5.【热】论语读后感

6.【热门】论语读后感

7.论语读后感【荐】

8.《论语》读后感(合集15篇)

9.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