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5-03-02 10:21:02 制度 我要投稿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常用15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常用15篇)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1

  体育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生必修课。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鉴于体育教学的实际和特点,为尽量避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特制定体育教学(活动)教育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关于体育课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

  1、课前备好教案,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同时在教案中体现安全措施,对体质差、技能差、纪律差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2、体育教师课前须做好充分准备,严格实行体育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制度,针对每项体育活动预先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3、上课应集合整队,记录考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同时妥善安排见习生活动。

  (1)残疾学生或有严重疾患、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课的学生,由本人凭区级及以上医院证明或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向体育组提出免修申请,体育组复核后书面通知班主任。免修学生在体育课时间应自觉在本班教室自修。

  (2)如有伤、病或女生经期,由学生本人到校卫生室开具有关证明,并主动报告体育教师,听从体育教师的见习安排。

  (3)学生请病假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应根据体育教师的要求到规定地点见习。见习的学生不能参加体育活动,也不能中途离场。凡请病假而不参加见习的,一律按旷课处理。

  (4)体育教师应及时将缺课情况书面向班主任反馈。

  4、上体育课时,学生着装要适宜运动,要求穿运动衣、运动鞋,不携带小刀、钥匙、别针等尖锐、硬质物品,不佩带徽章、胸针等饰品。

  5、体育教师对授课项目要给予正确示范,对注意事项要给予提醒,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整理活动,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6、在课堂教学和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不离学生,不离场地,对单杠、双杠、铅球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教师必须亲自负责直接对学生进行保护。

  7、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掌握自我保护的要领,不准离开教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要服从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的安排,根据规定的教学练习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练习和活动。严禁学生在课堂上打闹,教师要及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全行为。凡不按要求进行活动而造成自伤或他伤者,后果自负。

  8、讲究运动卫生,养成良好习惯。上课前后一小时不饮食,不大量喝水;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活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休息,应积极整理、放松。

  9、在进行投掷项目练习时,学生要严格按教师发出的投掷和拾拣器材信号进行练习。严禁相互对掷练习。无器材的学生应远离投掷区,拣拾器材时,应持器材返回投掷区,禁止抛掷回投掷区。

  10、初学体操动作时,必须在教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技巧练习必须在海绵垫上进行,在做组合动作时,海绵垫之间不得有间隙。在进行单、双杠、支撑跳跃练习时,也应在器械周围摆放海绵垫。

  11、下课前3分钟,体育教师应要求学生收拾器材,集合整队作简单讲评。

  二、体育课上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

  1、扭伤、挫伤、脱臼等肢体硬伤

  (1)受伤学生应及时报告体育教师;

  (2)体育教师视学生伤情采取必要的正确的处理措施;

  (3)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指派学生护送受伤学生到学校卫生室检查;伤情严重的应及时送医院。

  (4)体育教师应将学生受伤情况及时报告班主任和校领导,以便学校及时联络家长,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2、若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厥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学校领导。

  (2)校医对病(伤)学生做出初步诊断及采取必要的处置,事后要及时做好学生病(伤)及临时处置情况的记录,并上报学校。

  (3)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4)班主任(年级组长)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视具体情况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领导。

  (5)体育教师事后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

  三、课外活动、体育训练安全要求

  1、课外活动必须有组织有指导进行。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领取器材,到相应或指定的活动场地进行。凡非组织进行或不按要求进行活动而造成自伤或他伤者,后果自负。

  2、学生应认真按照各项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自觉遵守体育道德和各项体育运动规则。

  3、不到有危险的场地去活动,不用有危险的器材设施,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4、运动队训练须按教练员要求进行。

  5、所有体育活动除遵守有关规则外,学生还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如有违反由政教处严肃处理。

  四、有关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要求

  1、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学校实施体育教学、安排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总务处每学期初和期末至少两次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维修。

  3、体育组和体育教师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场地要勤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总务处,并放置警示牌(警示牌由总务处制作若干块)。总务处要及时对体育设施、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4、体育教师在实施室外教学时,要预先检查场地和器材,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和设置警戒标志。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经常平整场地,清除小石子等。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2

  一、加强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运动常识、生理卫生和运动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遵守纪律、思想集中、严肃认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二、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要使学生知道每一项运动动作的技术要领,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并多做示范动作。要加强运动安全保护,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组织。严格活动纪律,严格规定运动程序,克服体育活动中打闹、涣散的`现象。

  四、体育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合作,建立学生体格检查制度。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五、体育场地和器木才等设施应符合体育活动安全和体育卫生标准要求,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体育教师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和设置警戒标志,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运动秩序和规则。场地、设备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修理,消除隐患。

  六、进行铅球、垒球等投掷运动时,特别要加强组织、严格纪律、认真保护。

  七、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衣着应符合安全要求,一般要求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衣服要宽松,不应穿带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利或硬质物体等。

  八、课内外体育活动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体育设施必须安装牢固。学生不得攀爬有关体育设施,如:蓝球架等。

  2、学校管理学校安全监督管理奖惩制度

  1、学校对安全监督管理先进工作者应实行奖惩。

  2、年初各学校制订年度安全目标,完善各项安全监督管理细则,报请校安全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3、安全目标要层层分解,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并切实将目标落实到每个年级、每名职工。对班主任实行月考核、月奖惩制度。

  4、学校根据每月考核结果,给予有关人员一定金额奖励。

  5、学校管理层安全管理目标考核,采用年终考评结算兑现的办法,按年初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书进行奖惩。

  6、学校对举报安全事故隐患属实者,予以奖励。

  7、奖惩标准由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3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体育课教学的实际特点,为尽量避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为尽量减小因伤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学校特做如下规定:

  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上体育课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要立刻给予制止和教育,如果遇到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要及时给予救助。

  三、学生到校外参加体育考试、体育比赛或其它体育活动,视具体活动内容,必须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四、体育组每学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学校要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五、体育教师上体育课要做到:

  1、上课集合整队,记录考勤;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2、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和特体学生。不能上体育课的特质学生必须和班主任沟通。

  3、室外课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服装、鞋不符合上课要求的学生要求其予以更换。

  4、讲明动作要领,做出动作示范,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加强安全保护。

  5、发现有学生打闹或做出危险动作,要马上纠正或制止。

  6、下课集合整队,做简单讲评;若发现学生身体有强烈的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班主任。

  7、不能出现在课堂上体罚学生现象。

  六、如果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迅速通知班主任(相关领导)和学校领导,。

  2、及时对病(伤)学生做出初步诊断及必要的处置,事后要及时做好学生病(伤)情及临时处置情况的记录,并上报学校。

  3、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拨打120急救,并且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4、班主任(相关领导)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视具体情况上报教委相关部门。

  5、体育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

  七、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善后处理。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4

  一、体育场地(场馆)、器材的安全与保护

  (1)学校的运动场地(场馆)、器材是学校的财产,要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人人爱护、人人保护公有财产和设施。

  (2)增强对体育场馆、器材的保护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各运动场馆、器材室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

  (3)切实做好用电、用水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本着安全、节约、合理的.原则使用。

  (4)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器械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及时解决。

  (5)做到体育场地专人专管,保证场地、场馆器械的安全,保证器材的合理使用

  二、体育运动安全

  (1)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健康第一”为原则,必须做到安全第一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措施。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全过程,对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有前瞻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上锻炼课时年级组长、班主任应到场监督)

  (3)教学中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加强安全教育,严禁学生违规上课。

  (4)教育学生重视自我保护,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5)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保护下进行,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采取积极的安全保护措施。

  (6)对待伤病的学生和例假期间的女学生,教师应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其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对确实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要认真履行有关规定。

  (7)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检查上课所使用的场地、器材,排除安全隐患。

  (8)加强课堂组织纪律性教育,维持好课堂秩序,制止危险行为。

  (9)课后对课间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5

  松坪一贯制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护学生在安全情况下合理使用学校体育设施,特制定本制度。

  1.学生要爱护体育设施,必须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体育设施,在没有体育教师在场指导时禁止使用体育设施,否则出现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2.学校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得擅自或结伙到肋木架、单双杠、云梯、联合训练器玩耍,必须在老师带领下一起搞活动,以确保学生安全。

  3.课外活动时,学生要使用体育器械时,必须经体育教师认可而且由老师看护下才能进行,以确保学生平安。

  4.体育课时,由体育教师负责管理好学生,学生在做体育器械方面的活动,如单双杠、云梯等,必须在教师带领下进行,以确保体育课顺利进行。

  5.学生借用体育器械,必须经体育器械管理员同意、必须在有老师陪同下,才能借出器材,以确保学生活动顺利进行。

  6.学校的体育设施在没有老师的`同意、陪同下,不允许任何学生随意到体育器械上玩耍。

  松坪一贯制学校

  x年12月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6

  为保证学校财产及师生人身安全,使学校教学秩序、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进行,消除校内不安全隐患,特制定以下安全检查制度。

  一、校舍安全

  各年级,各处室在每天放学后,必须对各专用教室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电器设备是否断电,用水设备是否关好,门窗是否锁好。

  校内防护设施检查由安全领导小组每周检查一次。

  二、交通安全

  学生车辆一定要符合安全标准,要对学生进行骑车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骑车时要注意观察车况、路况是否安全。

  三、饮食卫生安全

  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吃零食及腐烂、过期的食品。搞好个人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四、消防安全

  学校要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每两周检查一次,包括用火、用电、消防器材等。

  五、体育设施安全

  由体育教师负责检查,每周至少检查一次,主要检查体育活动所用器材设备是否合乎安全标准。

  各班级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定期对所分管的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纠正,因工作不到位造成安全事故的,坚决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1、各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小学生纪律规则》的具体要求,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楼道、操场各处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游戏,不攀爬栏杆、篮球架、铁门等设施,不跳乒乓台及校园各处台阶。

  2、班主任在课间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3、分管行政、值周行政、值周教师课间巡视全校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作好记载,将情况通知班主任,并按学校“文明班”“优秀文明班”评比条例,进行扣分处理。

  4、学前班学生,统一在教学班下课前10分钟,由该节课任课教师组织上厕所,然后由该教师把学生带到指定地点活动,并负责学生活动期间的安全,直至下节课上课铃声响。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7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体育课教学的实际特点,为尽量避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为尽量减小因伤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学校特作如下规定:

  1.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要立刻给予制止和教育,如果遇到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要及时给予救助。

  3.学生到校外参加体育考试、体育比赛或其它体育活动,视具体活动内容,必须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校医、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体育组每周检查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二次,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学校要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5.体育教师上体育课要做到:

  (1)上课集合整队,记录考勤;

  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2)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特异体质学生。

  (3)室外课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对服装、鞋等不符合上课要求的学生要求其予以更换。

  (4)讲明动作要领,做出动作示范,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加强安全保护。

  (5)发现有学生打闹或做出危险动作,要马上纠正或制止。

  (6)下课集合整队,做简单讲评;

  若发现学生身体有强烈的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校医和班主任。

  6.如果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和学校领导。

  (2)校医对病(伤)学生做出初步诊断及必要的处置,事后要及时做好学生病(伤)情况及临时处置情况的记录,并上报学校。

  (3)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4)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视具体情况上报教育局相关部门。

  (5)体育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

  7.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善后处理。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8

  一、学校要对教室,运动场地,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教学实验用器材及教学场地和公共场地的桌椅,门窗,护栏,宣传橱窗,照明设施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尤其是汛期要对教室,宿舍及其他建筑进行日巡视,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严防发生事故。

  二、体育运动教学危险的运动场地和器械要有警示标志

  比赛必须向学生进行运动安全常识教育,告知具有哪些体质和疾病的学生不能参加运动。有特异体质或疾病的学生,教师视其身体状况可拒绝参加体育运动。

  三、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与保护

  (1)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是学校的财产,要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人人爱护、人人保护公有财产和设施。

  (2)增强对体育场馆、器材的保护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各运动场馆、器材室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

  (3)切实做好用电、用水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本着安全、节约、合理的原则使用。

  (4)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器械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及时解决。

  (5)做到体育场地专人专管,保证场地、场馆器械的安全,保证器材的合理使用

  四、体育运动安全

  (1)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健康第一”为原则,必须做到安全第一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措施。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全过程,对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有前瞻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3)教学中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加强安全教育,严禁学生违规上课。

  (4)教育学生重视自我保护,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5)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保护下进行,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采取积极的安全保护措施。

  (6)对待伤病的学生和例假期间的女学生,教师应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其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对确实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要认真履行有关规定。

  (7)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检查上课所使用的场地、器材,排除安全隐患。

  (8)加强课堂组织纪律性教育,维持好课堂秩序,制止危险行为。

  (9)课后对课间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

  五、教学区及教学设施安全

  1、各班要教育学生上下楼梯有秩序并右行礼让,不得拥挤起哄,不得相互推攘。

  2、各班要教育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在楼道上打闹喧哗,更不得追逐嬉戏。

  3、各班要每天检查教室内的各种教学设施及电器线路,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4、各教学设备管理人员及各学科任课教师要认真检查并及时维修教学设施,保障教学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及安全性。

  5、上学或放学时,各安全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位,认真组织学生上下楼梯和进出校门。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9

  体育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中学生必修课。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鉴于体育教学的实际和特点,为尽量避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特制定体育课(活动)教育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关于体育课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

  1、课前备好教案,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同时在教案中体现安全措施,对体质差、技能差、纪律差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2、体育教师课前须做好充分准备,严格实行体育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制度,针对每项体育活动预先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3、上课应集合整队,记录考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同时妥善安排见习生活动。

  (1)残疾学生或有严重疾患、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课的学生,由本人凭区级及以上医院证明或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向体育组提出免修申请,体育组复核后书面通知班主任。免修学生在体育课时间应自觉在本班教室自修。

  (2)如有伤、病或女生经期,由学生本人到校卫生室开具有关证明,并主动报告体育教师,听从体育教师的见习安排。学生请病假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应根据体育教师的要求到规定地点见习。见习的学生不能参加体育活动,也不能中途离场。凡请病假而不参加见习的,一律按旷课处理。

  (4)体育教师应及时将缺课情况书面向班主任反馈。

  4、上体育课时,学生着装要适宜运动,要求穿运动衣、运动鞋,不携带小刀、钥匙、别针等尖锐、硬质物品,不佩带徽章、胸针等饰品。

  5、体育教师对授课项目要给予正确示范,对注意事项要给予提醒,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整理活动,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6、在课堂教学和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不离学生,不离场地,对单杠、双杠、铅球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教师必须亲自负责直接对学生进行保护。

  7、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掌握自我保护的要领,不准离开教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要服从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的安排,根据规定的教学练习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练习和活动。严禁学生在课堂上打闹,教师要及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全行为。凡不按要求进行活动而造成自伤或他伤者,后果自负。

  8、讲究运动卫生,养成良好习惯。上课前后一小时不饮食,不大量喝水;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活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休息,应积极整理、放松。

  9、学校不提倡体育课上开展足球等项目的对抗性训练或练习,严禁体育教师无视教学常规和安全管理要求参加与学生的对抗性练习活动。体育课上教师放纵开展足球等项目的学生的对抗性练习,属于严重教学不当行为,若发生伤害事故均由该教师承担全责。

  10、在进行投掷项目练习时,学生要严格按教师发出的投掷和拾拣器材信号进行练习。严禁相互对掷练习。无器材的学生应远离投掷区,拣拾器材时,应持器材返回投掷区,禁止抛掷回投掷区。

  11、初学体操动作时,必须在教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技巧练习必须在海绵垫上进行,在做组合动作时,海绵垫之间不得有间隙。在进行单、双杠、支撑跳跃练习时,也应在器械周围摆放海绵垫。

  12、下课前3分钟,体育教师应要求学生收拾器材,集合整队作简单讲评。

  二、体育课上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

  (一)扭伤、挫伤、脱臼等肢体硬伤

  1、受伤学生应及时报告体育教师;

  2、体育教师视学生伤情采取必要的正确的处理措施;

  3、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指派学生护送受伤学生到学校卫生室检查;伤情严重的应及时拨打120救护。

  4、体育教师应将学生受伤情况及时报告班主任和校领导,以便学校及时联络家长,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二)若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厥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学校领导。

  2、校医对病(伤)学生做出初步诊断及采取必要的处置,事后要及时做好学生病(伤)及临时处置情况的记录,并上报学校。

  3、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4、班主任(年级组长)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视具体情况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领导。

  5、体育教师事后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

  三、课外活动、体育训练安全要求

  1、课外活动必须有组织有指导进行。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领取器材,到相应或指定的活动场地进行。凡非组织进行或不按要求进行活动而造成自伤或他伤者,后果自负。

  2、学生应认真按照各项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自觉遵守体育道德和各项体育运动规则。

  3、不到有危险的场地去活动,不用有危险的器材设施,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4、运动队训练须按教练员要求进行。

  5、所有体育活动除遵守有关规则外,学生还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如有违反由教导处严肃处理。

  四、有关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要求

  1、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学校实施体育教学、安排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总务处每学期初和期末至少两次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维修。

  3、体育组和体育教师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场地要勤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总务处,并放置警示牌,总务处要及时对体育设施、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4、体育教师在实施室外教学时,要预先检查场地和器材,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和设置警戒标志。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等,

  五、学校在上课期间和在操场举行重大活动期间,体育场地不对社会开放。不得允许社会车辆进入运动场地。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10

  为保证师生正常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学生体育活动,使教学和群体工作既热烈蓬勃地发展,又有条不紊、安全有序地运行,特制定如下安全管理规定:

  一、体育教师及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责任心,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

  二、教师上体育课,既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安全。如上到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教材如跳马、单双杠、铅球、跳高等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活动的要领,还要在教学场地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并安排学生干部协助。如因教师组织课堂不力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由任课体育教师负完全责任。

  三、体育教师上课时间和活动时间不得擅自离岗,因离岗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由责任者负责。

  四、学校教务处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课、安排学校运动会、冬季长跑等体育活动,统筹考虑学生人数、场地、时间、活动项目等,以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

  五、在组织学生做课间操时,德育处一定要安排专人管理,集队速度不宜要求过快,禁止学生在楼梯、过道互相追逐打闹。

  六、教师要教育学生必须遵守体育教师的指挥,服从管理,不得擅自动用各种设备和损坏体育设施,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六、学校教务处主任和体育教研组长要定期检查维修体育设施,如:铁网围栏,篮球架、健身器材、单、双杠、电器开关,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七、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教师要在报告的同时,积极组织将学生送往就近医疗点治疗。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11

  1、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商业庆典或其他商业性广告宣传活动。要按有关规定,维护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严格控制师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如个别活动确需学生参加,须报请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批,并采取有独立自主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2、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如体育运动、劳动、社会实践等)特别是组织游泳、登山、划船以及其他大型文体活动时要有领导和足够的教师带队,并指派有经验的.干部、教师事先勘察活动场所,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弄清有关情况,消除事故隐患。凡不安全的地方,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不得组织学生前往。严禁组织学生参加超越其年龄、生理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的活动(如去高层建筑物擦玻璃、到有传染病源的地方做好事等)。

  3、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学校在教育教学计划内安排的整年级、整班集体活动必须报请校长批准。若组织外出集体活动时,组织者要提前写出“集体外出活动请示报告”并上交区教育局主管部门审批。没有经过审批擅自外出活动的,要追究组织者的责任,对有关人员从严进行处理。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12

  小学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得擅自或结伙到肋木架、单双杠、高低杠玩耍,必须在老师带领下一起搞活动,以确保学生安全。

  2.课外活动时,学生要在篮球场、足球场搞活动,必须经体育教师认可而且由老师看护下才能进行,以确保学生平安。

  3.体育时,由体育教师负责管理好学生,学生在做体育器械方面的.活动,如实心球、跳高等,必须在教师带领下进行,以确保体育课顺利进行。

  4.体育训练时,运动员在教练员陪同下一起进行,教练员必须负责好学生的安全,学生在进行每一个项目时,教练员必须做到认真、谨慎、亲自指导,以确保体学生在训练时无意外发生。

  5.学生借用体育器械,必须经体育器械管理员同意、必须在有老师陪同下,才能借出器材,以确保学生活动顺利进行。

  6.学校的体育设施在没有老师的同意、陪同下,不允许任何学生随意到操场上玩耍。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13

  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上体育课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

  二、学生到校外参加体育考试,体育比赛或其它体育活动,视具体活动内容,必须有学校领导、体育老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体育老师每月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报告学校,学校要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四、体育教师上体育课要做到:

  1、上课集合整队,记录考勤,以防学生滞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2、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并妥善安排好体质较弱和特异体质学生。

  3、室外课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服装、鞋不符合上课要求的学生要求其予以更换。

  4、讲明动作要领,做出动作示范,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并加强安全保护。

  5、发现有学生打闹或做出危险动作,要马上或制止。

  6、一旦发现学生身体有强烈的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校领导,必要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14

  为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正常发育,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特制定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规定如下:

  一、每学年始,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身体状况问卷调查,并通过学生申请和调查,对不能正常参入体育活动的学生进行记录并留档。坚决禁止此类学生参入或私自参加体育活动,以免发生身体伤害事故。

  二、每学期始,体育教师要协助学校对体育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损坏和不符合规范的器材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坚决杜绝在体育活动中使用不规范的体育器材。对不合理和具有安全隐患的体育场地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维修,保证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三、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地参入群体活动(主要是两操),体育教师必须严密组织活动。班主任必须始终跟班参入活动。抓好学生出操、退操的管理,保证学生遵守秩序。在做操过程中,保证动作规范,队形整齐。跑操时,保持班与班、生与生之间的间距。严禁推搡拥挤,防止摔伤碰伤,时刻提高安全意识,确保群体活动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

  四、体育课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也是保障学生安全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上体育课必须做到:

  1、课前体育教师必须检查本节课所用的器材场地,确保学生安全进行活动。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课堂常规,按规定上课。

  2、学生在体育课时必须服从教师的安排,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按规定穿好服装,尽量做到轻装参入各项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各小组组长必须各负其责,认真组织,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其他学生必须听从小组长的指挥,严禁“放任式”行为的产生。

  3、上课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本节课参入情况,对特殊学生要个别安排,注意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严禁学生上课携带刀子、钉子等一切危险物品,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去做。

  4、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注意进行批评教育,不允许用粗暴的行为和语言对待学生。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体育活动,在进行游戏和各种活动前,必须让学生掌握好动作要领,谨防运动损伤。

  5、当多个班级同时上课时,体育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好各班活动场地和范围,

  特别是投掷项目,教师必须严密组织,严格管理,严肃纪律,排除一切隐患,教师不得随意离开课堂,离开学生。学生不得随意离开队伍。

  6、活动前必须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防止学生在剧烈的活动中受到韧带、肌肉、关节等伤害。活动结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生各器官达到正常状态。在活动中如出现意外现象,教师必须保持冷静心态,并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需要学校协调解决的要及时汇报,尽可能把一切不应发生的事情消灭在萌芽中。

  7、学生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严禁互相疯打吵闹或拿体育器材玩耍;严禁私自攀爬体育器械。不经体育教师允许,任何学生不许随便乱用体育器材,不许私自活动。

  8、加强体育器材的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和玩弄器材。上课前搬运器材,必须注意安全,听从体育教师指挥,不得抢搬抢拿,如何使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

  五、课外活动除体育小组在操场进行训练活动外,其他学生不得随意到操场,以免影响训练活动和发生不安全的事故。体育教师要严密组织,划分好场地确保活动安全。其余学生均由班主任安排自由活动,严禁打架、骂仗等不文明行为存在。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15

  一、学校要对教室、运动场地、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教学实验用器材及教学场地和公共场地的桌椅、门窗、护栏、宣传橱窗、照明设施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尤其是汛期要对教室、宿舍及其他建筑进行日巡视、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严防发生事故。

  二、体育器械、设备必须牢固安全。各类器材在使用前,需先进行安全检查,方可使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装,穿运动鞋。上课前检查服装,上、下课都必须清点人数,课后要进行登记。上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基本动作要领,做好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出现意外伤害。学生要服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活动项目,课上学生不准带有尖锐器具,防止事故发生。

  四、体育运动教学危险的'运动场地和器械要有警示标志,比赛必须向学生进行运动安全常识教育,告知具有哪些体质和疾病的学生不能参加运动,有特异体质或疾病的学生,教师视其身体状况可拒绝参加体育运动。

  五、学生在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并按体育活动项目所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要在指定场地上进行,不能乱窜乱跑,影响其他班级学生活动。严禁学生之间互相争执、吵闹甚至斗殴。

  六、出现场地或器材隐患,要及时报告学校总务后勤分管领导,待隐患排除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活动过程中,如出现意外事故,教师要及时规范处置,并及时报告学校体育卫生组负责人和学校校长。

  八、组织召开学区学生运动会,必须提前将运动会的时间、地点、项目、参加人员、活动方案、安全工作预案等报学校校长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03-02

体育器材安全管理制度11-24

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11-19

体育管理制度01-14

体育管理制度08-09

小学体育管理制度12-06

体育室管理制度01-21

体育室管理制度09-26

学校体育管理制度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