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时间:2024-01-23 09:00:42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欢迎大家分享。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

  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

  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 产房与病房、与ICU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号、性别;产房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核对并双签名。

  7、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8、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填入信息准确无误,实行双人核对,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9、“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

  10、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

  一、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 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 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 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 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3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右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内镜、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确认核对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4

  一、 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 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 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 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 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 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 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相关文章: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04-05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9篇07-15

医院病人请假条07-09

病人给医院的感谢信10-22

病人写给医院的感谢信11-07

程序规章制度01-14

医院慰问病人感谢信范文10-22

医院住院病人请假条12-20

留观病人的管理制度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