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的演讲稿

时间:2023-10-30 18:18:56 演讲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天宫课堂的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当下社会,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天宫课堂的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天宫课堂的演讲稿

关于天宫课堂的演讲稿1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20xx年12月2日,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xx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谢谢大家!

关于天宫课堂的演讲稿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回望载人航天工程历程,感慨万千。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升空,我国由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在这之后,“神六”、“神七”均搭载航天员升空,“神八”则成功实施首次无人交会对接;其后,“神九”、“神十”、“神十一”也都搭载航天员升空,并完成各自任务。据统计,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已经实现了“三步走”的'宏大目标,并保持百分百的成功率。何其不易,何其让人自豪。

  3名航天员要征服的并非太空,而是困难,乃至偏见。据介绍,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0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在轨期间主要完成4项任务:一是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二是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三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四是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只有不断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才能不辱使命。

  瞩目中国大地,中国在经济、科技、航天、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彰显出泱泱大国的气魄,包容世界的胸怀!

  谢谢大家!

关于天宫课堂的演讲稿3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空间站是由我国独立建设的空间站,除了作为太空实验室以外,还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这次“天宫课堂”将打造成一项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整个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在轨运营。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次性的授课活动,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教育科普课程。

  因为中国空间站是我们自己的,未来还有更多的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工作,他们将利用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来引导和鼓励青少年学子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谢谢大家!

关于天宫课堂的演讲稿4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光辉的职业”,而翟志刚、王亚平等人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谢谢大家!

关于天宫课堂的演讲稿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xx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谢谢大家!

【天宫课堂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观后感03-04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9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3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0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3

“天宫课堂”观后感12-13

天宫课堂观后感【推荐】03-05

天宫课堂观后感【精】03-11

【荐】天宫课堂观后感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