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是三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爱是什么?该怎样去表达?则是我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引领孩子思考的问题。
《好汉查理》是这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课通过讲述一个自称好汉的调皮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个小女孩杰西的同时,也得到杰西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互相友好的帮助中,查理也改正了自身缺点,下决心做一个真正好汉的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这种关爱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从事件的发展中发现查理的变化。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要让大家明白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消除戴“有色眼镜”看人、给人定位的不好现象,互相关爱。
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突破
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和杰西各自的思想感情。
2、理解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
理解查理在与杰西的交往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突破
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多读多讨论,理解好汉查理从众人眼中的调皮孩子到小女孩杰西眼中的好伙伴的变化,从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白查理决心做一个真正好汉的原因。
二、教法解析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老师的问题在和同学的.讨论中读懂课文。
2、教师帮助学生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体会查理的变化及原因。
教师准备
1、仔细研读教材,整理课文内容,精心准备相关课文问题。
2、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学情解析
我班现在共有学生51人,基础都比较薄弱。尤其是阅读方面,由于平时所涉猎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之以前训练较少,阅读理解能力偏弱。
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锻炼默读能力了。为了下学期更好的教学,需要在本学期最后的时间里加紧朗读、默读能力的培养提高。本课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多读多想多思为主,教师应摆正心态,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
学生准备
预习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的人物为法布尔——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而且题目也明确了这篇文章所要记叙的事件即观察昆虫。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篇文章共分四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法布尔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记叙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两件事。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记叙法布尔在路上观察蚂蚁四个小时的事。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记叙法布尔在树上观察螳螂被误解的事。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赞扬法布尔的勤奋精神。
这篇文章是按“总分总”的思路组织材料的。
本单元以“勤奋学习”为主题,编选的课文都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和品质的。本课是单元的开篇文课文,学好本文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遵循这一要求,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
3、通过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体会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4、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语文课标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作为教学重点,把“体会法布尔勤奋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品读法”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品读结合,利用各种形式的读,如:教师范读、自由读、学生朗读、诵读和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品味、理解和感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 “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互动、交流,让学生自主的索取知识。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会从一个欣赏者的角度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我要用我的微笑、目光和语言激励孩子们有更佳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流程
(一)板题置疑,激发求知欲
一上课,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后问: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会提出很多想要知道的问题,如:法布尔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为什么观察昆虫?他是怎样观察昆虫的?观察昆虫的结果怎样?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会及时的鼓励和评价。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又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营造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氛围和学习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熟读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置疑时提出的“法布尔是谁?他是干什么的?”的问题。之后,随文识字,出示幻灯片,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这里出示两张幻灯片,第一张带拼音,第二张去掉拼音,这样由易到难认识生字,并利用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最后,用此句“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导入“边读边想课文写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几件事?”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联系学生在在上一个问题的回答,紧接着精读2自然段,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第一个故事。幻灯片出示课文:
有一次,他在路上发现许多蚂蚁正在搬运几只死苍蝇,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汗水湿透了衣服,手脚都麻木了,他一直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说一说,对红字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教师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主题图,图文结合,加深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体会法布尔的精神品质。
接着,指导学生朗读,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重读来表现法布尔勤奋的精神。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本环节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对课文的词语和句子有深一层的体会,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并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学生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感悟出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并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法布尔另一件观察昆虫的故事吧!”由此句导入第3自然段的学习。
幻灯片出示课文:
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观察螳螂的活动。他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结果,别人误把他当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从观察中惊醒过来。
在学习本自然段之前,教师归纳出刚才学习上一段的方法:“抓住重点的词句来理解课文。”明确这一方法后提出学习要求:请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标出重点的词句,体会法布尔的精神品质。
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自学能力,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坚持不懈”的意思。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深入理解法布尔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超越升华
先请同学们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意在让学生总结升华所得。接着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培养学生的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四、板书设计
17 法布尔观察昆虫
观察蚂蚁四小时
昆虫学家 { (勤奋努力) 发现秘密
观察螳螂被误解
这样设计板书体现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清晰明了。
五、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通过充分的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真正地实现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知识,思想受到教育,而且学到了技能,学会了学习。所以我相信本节课一定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这次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我的想法:对于选读课文的处理,我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课文安排在相应的单元主体课文学习之后,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来学习。二是作为期末复习的阅读训练来学习。前者,通常是结合主体课文的语言特点或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比较着学习,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阅读训练材料的学习,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在读课文前,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或兴趣提二到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今天,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在第六主题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是写景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也是写景文,而本课无论从语言特点,还是表达方法上,都是孩子们模仿写作的范本。
下面,我就简单地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环节和说教学反思,来阐述我的设计与想法。
说教材:
《五花山》是我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文章描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颜色变化,语言优美,适宜学生积累、适宜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从而让学生心中升起对美的喜爱与向往。
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初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开始学习略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读懂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结合自身语言积累,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写一写五花山冬天的景色。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说教法、学法:
写景文章重在品味语言美,体验自然美,教师富有启发性、韵味性的引导可谓是整堂课的生命线。我设计的教法:变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学法有:以读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
即聚焦关键词朗读品悟、读好关键词,想象朗读,借助关键词,积累语言,最后,在朗读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表达。
说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入走近五花山
通过填数字、填颜色词、填形容词、填动词等完成成语填空:()山()水,以“游山玩水”引出五花山。
二、初读课文走进五花山
1、激励学生带着质疑自主读文,理清文络。
2、利用质疑,变序教学。具体方法是:引读课文,了解得名原因;抓关键词,体会“五颜六色”。
三、抓重点段赏读五花山
此环节设计以下落点,并通过多元朗读、配画美读等方法实施教学:
落点一:聚焦“五颜六色”,欣赏五花山。第一步是默读课文,寻找中心句;第二步借助中心句,反复引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表达美,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落点二:聚焦春夏“绿”,欣赏五花山。这一落点的实施,主要运用对比读法、配画美读法。
四、妙笔生花描写五花山
通过展示五花山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积累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先说后写,进行小练笔,写写五花山冬天的景象。
说教学反思:
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虽然力争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相应训练,但还是疏漏不少:
1、说的`训练不够。在第四自然段的朗读品悟中,分号作用的复习与“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的说话训练还是被忘掉。
2、读的层面不够。尽管努力关注全面,还是受时间的限制,没能给更多的孩子展示读的机会。
3、教学预设不够。由于课前对学情的估计不足,在有的朗读感悟环节时间,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以时间有所拖延。导致最后,原本预设可以有一到两名学生的练笔能当堂展示而未果。抑或是,原本就该把小练笔直接安排在课后练习当中。
总之,诸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我跟大家共同探讨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4个方面来细说。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站在学生角度,我觉得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喜欢上西沙群岛,会对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克,庞大的海龟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准备中国疆域图,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准备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不过学生虽然喜欢西沙群岛,但不一定能把情感上升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上。本课的生字难度不大,再加上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所以生字教学可以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本课的“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以及首位呼应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虽然不一定课上给学生点明课文的写作特点,但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
基于以上解读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和认知特点,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我进行部分识字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全文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提纲挈领,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蠕动”等重点词句,品读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第二课时完成识字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感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重点段,积累优美词句,初步体会首尾呼应、“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激发去游西沙群岛的愿望。
根据语文课标精神,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体,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威武”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等词语。
2、通过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形式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初步知道课文的中心句。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抓“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成群结队”等关键词语,激发学生想去西沙群岛游玩的乐趣。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接着,我来说说第二板块: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读中感悟 以悟促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文整体初读、各段落多种形式读,有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等,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
2.图片展示 直观激趣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感知世界,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三板块: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围绕以下5个环节来落实。
第一环节: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并介绍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 此处的情景渲染,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步。
第一步:“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预设: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老师适时板书)
第二步:引导出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第三步:我们可以发现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通过三步的梳理,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明晰了叙事的顺序,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习作。 第三环节 品读句子, 欣赏海水
第一步:那里的海水有何特点? 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指名多个学生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第二步:那么,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用……因为……和因为……所以……两种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换个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容易的内容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
第四环节 聚焦词语 ,畅游海底
第一步:默读海底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划划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再放声读一读。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默读能促进思考,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加到阅读中,开展个性化阅读。
第二步:珊瑚的样子千奇百怪我们能美美地读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读来表达
理解海参的“蠕动”,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软体动物呢? (蚯蚓.蛇.小青虫.) 配上动作来读一读。
表演读大龙虾的“样子挺威武”
第三步:海底的鱼多从“成群结队.数不清” 这么多好看的鱼,
抓住“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指导读,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让读来替代老师的讲。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第五环节 美句积累 深化感悟 第一步:第2、3、4自然段写得这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吧。
第二步:指导书写“威武”。课堂的练字时间要雷打不动,重要的事情要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完成。
最后,我来说说第四板块:板书设计与教学评价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海水 颜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 鸟蛋 鸟粪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有助于课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活动指针,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通过图片激趣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赶海说课稿02-19
三年级语文《检阅》说课稿09-01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12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0-30
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稿06-14
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08-28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3-13
语文《观潮》说课稿12-09
语文说课稿10-12
语文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