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时间:2025-06-10 07:03: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点亮小灯泡》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重要的实验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基础, 可以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对新学知识的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

  难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得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学生刚刚学习了“欧姆定律”,第二次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在这种情况下来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能否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

  (2)能否准确的连接实验电路。

  (3)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法:思考、讨论、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2分钟)

  通过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及公式的变形,让学生考虑如何测灯泡灯丝的电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测出U、I,再根据R=U/I,即可算出灯丝电阻。

  由于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知识掌握的很好,所以这部分内容比较好引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学生已经在上节课学过公式的变形,很容易得到变形公式,为如何测电阻打下基础,很容易引入课题《测小灯泡电阻》。

  (二)设计实验方案(约10分钟)

  各实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能测灯丝电阻的电路图,可能出现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的情况。然后以此为契机讨论到底用不用滑动变阻器,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滑动变阻器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画出测电阻的电路图,大部分学生都没画滑动变阻器,让同学们想想自己所画的电路图只能测几次电阻,同学们都想到只能测一次,那么老师设疑如果要多次测量应该怎样改进你所设计的电路图呢?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改变电源电压,一种是用滑动变阻器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方便,学生很容易得出用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电路图确定之后,再给学生时间讨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设计表格较为简单,学生容易完成。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简单叙述一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成果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0分钟)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5分钟)

  由两个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填在黑板上,学生会发现随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灯丝电阻也在变化,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发生冲突,以这个冲突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三次测量得到的电阻为什么不同。可让学生重复刚才的实验,仔细观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除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电路中还有什么现象。很快学生会注意到灯泡亮度的变化。灯泡越亮,就说明灯丝温度越高,三次测得电阻不同是因为灯丝温度发生了改变。

  (五)交流和评估(5分钟)

  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代表性的一起讨论。

  (六)小结(2分钟)

  由学生小组逐一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并记录。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板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R=U/I

  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 保护电路

  (2)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六、教学反思

  学生在连完实物电路,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此时只需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减小接入电路的电阻即可,而学生却普遍认为是电路故障,不知所措。今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加强此类问题的联系。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2

  一、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节拟采用与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际进行对比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教学重点:

  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自己设计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除.

  教学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二、说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导入

  1、什么是电功率?

  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前面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参考这种方法,你能设计实验测定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如何测定呢?

  实验过程:

  1、注意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初步估计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再进行实验。

  3、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及灯泡的明暗程度进行比较。

  评估交流:

  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

  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在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五个“能让”。

  (一)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比如实验前,学生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开关的闭合情况,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学生们都观察得特别仔细。

  (二)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比如根据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思路,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如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三)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引起重视,对于这个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表述,而不是教师刻意的呈现与说教。

  (四)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功效性,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了实验,并在实验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五)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束,每个小组都推荐了代表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得出了较多合理的结论。我也适时地给予了教学评价,鼓励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探究过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观察、思考、动手、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相关文章: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11-06

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09-29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反思11-20

小螺号说课稿12-20

小闹钟说课稿12-26

小露珠说课稿09-07

《小闹钟》说课稿09-10

小麻雀说课稿08-19

《小螺号》说课稿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