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本单元所选的这几首现代诗,它们的创业背景不同,风格情景不同,但都属于抒情诗其中有抒发对历经磨难而又经历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有表达了孤身居住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有讴歌了青春,讴歌了希望,倾诉童年的梦想作者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曾赴法国学画,后开始诗歌创作,回国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了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举成名这首《我爱这土地》写于风雨飘摇的1938年,那时日寇的铁蹄正肆虐着祖国诗人面对山河破碎,无法抑制内心的拳拳爱国之情,报国之心,于是拿起笔,毅然投身抗战洪流,写下这首诗
二, 说目标:(教学目标)
1, 苏霍姆林斯基: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诗歌的审美作用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特别在这首诗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思想品德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中表现的对历经磨难儿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3,知识掌握目标:了解诗歌的特点,通过朗读,背诵,拓展阅读来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
4,能力目标:能把握诗歌的意像,能体会诗歌 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欣赏诗歌
三, 学情分析:本人所教学的班级是初二年七八两班,这两个班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理解能力并不高,特别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较浓而且互相影响教学时不能只做纯粹的分析,还应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理解接受
四, 说教法:1,本问的教学重点是朗读品味诗歌,因此应先教给学生诗歌朗读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做到情感的迁移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意象的分析,即从意象入手引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3,合作探究;重视学生的参与合作,启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去探究,以此来突破:“欣赏文学做婆娘,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这一难点,从而体会诗的内涵
五, 说学法:1,重视学生的实践调查:学生从调查学习入手,调查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关的材料,在调查中形成对诗歌的自我理解
2,多朗读,朗读中体会诗歌浓郁的情感,从而体会美感
3,把握意象分析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完成请感的迁移
六, 教学设计
1, 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先由学生谈谈课前预习情况,谈谈收集到的关于诗人艾青,关于诗歌的写作背景的资料,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强调创作的时代特点
2, 听录音,指导朗读,注重分步骤朗读
A,读准字音(方法:学生读,教师指导)桂冠( ) 璀璨( )讴歌( )汹涌( )
B,读准节奏,学会断句,学会读轻重音(结合附文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讨论,读对读懂)
教师示范一例: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句中“也”“嘶哑”“歌唱”应重读,因为他们能突出抗战时期悲壮的时代气氛,也是“悲哀的诗人”(诗人自称)所具有的特殊的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因而读重音的应是最能体现诗句感情的字词根据诗句的意义来划分停顿,即断句为: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其余有学生讨论划分,教师点拨全诗的节奏如下(展示课件)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休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教师导读深入内容
提问:诗人说“我爱这土地”就是热爱祖国,诗如何讲“土地”与祖国相联系起来呢,这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象征与意象: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而所借助的具体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诗歌常借助意象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
本文意象象征义分析:
土地这个意象象征了祖国象征了中华民族,鸟这个意象象征了诗人自己,河流风这个意象象征了我们民族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了解放前象征了光明与希望,让学生理解把握意象,指出意象的使用是诗人用来表现自己,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是诗人感情的寄托
D,课外拓展:(教师展示课件材料)
以下是我写的一首浅显的小诗《纸鹤》,请同学们找出诗中使用的意象,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适当讨论)
课间时
我叠了一只纸鹤儿
它雪白雪白的
没有一些儿颜色
但它——有一对可爱的翅膀
站在阳台上
我放飞我的纸鹤
它飘飘摇摇
随风儿起起落落
终了时,却落在了污渠里
哦,我的纸鹤
我终于明白
梦其实只是一种美丽
(提示:诗歌借纸鹤这个意象,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纸鹤象征着梦想)
E,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背诵这首诗,并能准确默写
课外作业:合作探究找出郭沫若《炉中煤》诗中的意象,并能学习体会诗中蕴涵的感情(印发材料)
附文: (女郎——象征所挚爱的祖国,煤——诗人自己,我为了我的祖国身心憔悴,形容枯槁,表现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弃、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了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七,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朗读感情基调:深沉悲怆
意象 与 象征
土地 —————— 祖国大地
鸟 ——————诗人自己
河流,风 ———————反抗精神
黎明 ———————解放区(光明与希望)
说课稿 篇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给图像添文字》。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总结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为泰山版《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二单元第七课《我给图像添文字》。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给图像添加文字标题,添加人物对话,让文字更具有艺术效果,为学生今后照片的处理提供很好的帮助。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给图像添加适当的标题、人物对话等形式的文字,了解特殊效果文字的应用。
能力目标:体验如何让图像更具说服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文进行信息加工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文本、图像的不同用途,提高审美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文字信息与原有图像的和谐融合。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讲解示范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学法
本课所教学生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本课通过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部分照片资源、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ACDSee软件。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情趣,设计教学流程为如下几个环节。
1、图片导入
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思考图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否明白图片中的人物想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引出可以给图片添加文字,让图片能说话,从而揭示本课课题《我给图像添文字》。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结合发送到学生电脑上的微视频学习如何为图像添加文字,总结给图像添加文字的具体操作方法,然后完成任务一,给文件夹中的001图片添加标题。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并总结方法。
3、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1)学生观看文件夹中的微视频学习如何为图像中的人物添加对话,总结操作步骤,完成任务二,给文件夹中的001图片中的任务添加适当的对话,让图片中的信息更生动活泼的呈现出来。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运用本节课知识选择图片添加适当的标题或对话。小组选代表展示本小组的操作情况。
4、总结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中的收获,争取学以致用。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的
认识"图、梨"等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
课件(包括生字、词以及句子练习)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课文中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
2.读完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美丽的秋天来啦,想想该怎么读?
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得先过生字关。
3.熟悉生字(课件展示)。
图-图画梨-梨树笼-灯笼
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粱-高粱燃-燃烧颊-脸颊(摸摸自己的脸颊)
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4.书中有一句话把这里的好多词都装进去了(出示课文第二句)。
(1)指名读。猜猜秋姑娘带来了什么本物?
(2)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师:这多有趣呀,灯笼变成了金黄色的梨,脸颊变成了红红的苹果,波浪变成了金色的稻海,火把变成了红红的高粱,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读?
(3)指名读、齐读。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4)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师:是你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出示课件)谁使你这样美丽?梨树说:"是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写"波、浪"两个生字
四、总结全文
今天大家在山野里玩得高兴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儿了,不过我们相信明年这里会变得更美丽!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多对生活笑一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第二课《拥有好心情》中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如意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二、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新课标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快乐传递、敞开心扉、选择快乐、创造快乐等几个环节。通过师生交流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说教法
1、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交流。
2、通过情景熏陶法、游戏激趣法、师生互动法、故事引入法等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笑对烦恼、笑对人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快乐传递
通过游戏——击鼓传递快乐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快乐情绪,理解情绪的多变性。
环节二、敞开心扉
这一环节,我首先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一周的“心情晴雨表”作为重要的资源来学习,研究,让学生发现老师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再让同学们将他们这一周来的心情分小组交流并填写“心情晴雨表”,然后将有代表性的记录表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在大家畅所欲言中感受到快乐原本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环节三、选择快乐
让学生先听故事《哭婆婆变成了笑婆婆》后进行交流并体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轻松起来,快乐起来。
随后,(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以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瓶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为例,让学生明白心情自己主宰,快乐可以选择。
环节四、创造快乐
这一环节,先播入录像,让学生感受到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会更快乐。接着通过事例引导学生领悟到要乐观地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以愉快地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
环节五、播放音乐,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通过一张笑脸,形象的表达遇到烦恼,如果选择乐观的人生态度,每天都将有着成功、欢乐、自信陪伴,启发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来源于中学地理(星球地图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在这里我们只涉及到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范围和多火山、地震。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洲、地区,学习与掌握了一些学习大洲和地区的方法,各个国家的学习是对大洲与地区的深化与细化,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大洲与地区的方法来认识日本。日本学习的第一个国家,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对后面的区域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气候、河流、资源等。
②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其成因。
③学会分析一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日本自然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②通过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②通过对日本火山地震及海洋性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学习,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②日本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2)难点:
①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形成原因,培养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②学会分析一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
由于地理学科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地图,加上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意志力薄弱自控力不强,我选择多媒体教学,用PPT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必要时在黑板上用粉笔补充,这样既能直观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将抽象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变难为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或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呈现一些图片:樱花、火影忍者、千与千寻、蜡笔小新、一休??让同
学们猜猜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是什么,导入新课《日本》的学习。
(2)新授
新知识学习前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让同学们明白本节课主要学些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老师一起学习。
①日本的位置
首先,呈现一幅世界地图,让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去看日本,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和海洋,国土的大致形状。从整体上把握日本的基本概况。
随后呈现日本经纬网地图和海陆位置图,让学生结合书本及幻灯片说出日本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②领土组成
呈现日本地图,让学生结合书本,指出日本的范围。
③日本的地形及多优良港湾
让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A、日本的海岸线具有什么特点?B、日本的地形特征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观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我将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观察结果,与学生共同总结得出答案。 ④日本的气候与河流
呈现日本气候和山河分布示意图,让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分析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的原因,根据欧洲西部气候对河流的影响结合日本地形分析日本河流的的特征。谈论结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说明结果。
⑤日本多火山、地震
看一段关于日本火山、地震的报道,请同学们回答A、由此联想到了什么,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地理知识有了联系?B、那我们能够知道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了吗?然后再呈现世界板块图,得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再由老师整合补充。
⑥日本的资源
介绍日本的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资源观,保护资源。
(3)总结
以一个知识框架呈现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明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方便掌握与记忆。
六、教学反思
优点:(1)用多媒体的方式教学,直观清晰;
(2)多运用地图,体现了地图的作用与地位;
(3)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析于合作。
不足:(1)上课时间没有把握好,担心时间过少或过多,影响一些部分的教学安排;
(2)没有安排相应的课堂练习;
(3)学生回答不出来,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引导,有时直接代学生答;
(4)不能很好很到位又不干涩地给予反馈或鼓励表扬;
(5)没有真正了解学生,不了解他们的接受能力、不了解他们到底喜欢哪种方式学习。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
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
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PPT放前测图)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 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周长的本质特征。
【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完成以上的三维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版块: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主张“以学定教”。在学法上,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具体又如何操作让我们打开第三版块:说教学过程。
我们经历了多次磨课,最后我们的教学分以下四大环节进行:
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概念
环节二:活动探究,深入本质
环节三:理解巩固,升华概念
环节四:课堂总结,静思回顾
我们一起走进环节一,情境导入,理解概念。这个环节第一次磨课,我们采用绘本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围栅栏的经过,指一指栅栏的一周在哪儿。但绘本中围栅栏的过程是静态的,而且情境单一,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浮于表面。为了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几经研讨,最终采用猪猪侠跑步,蚂蚁爬树叶,照片围边框这三个用动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找一找这三幅动态图的共同点,引出“一周”。化静态、抽象为动态、形象,让学生在大量生活素材中积累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紧接着出示在周长的课前调查活动中的典型例子。通过判断对与错这样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学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周长理解的误区。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深入本质。这个环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主要分三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指一指。结合身边的物体,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哪部分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通过指一指的活动,学生不仅知道生活中有“周长”,还会在生活中找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的周长。
活动二,描一描。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找出来,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反馈时,我们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三号和四号图形上。通过三号的辨析,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4号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的`对比,发现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区别,明确了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活动三,量一量,是这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内化对周长的理解,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第一次磨课,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身边任意的三件物品进行测量。但学生提供的素材随机性比较强,测量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总结。
于是在第二次磨课中改成了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封面,等腰三角形,爱心。利用图形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但等腰三角形,爱心,数学书的封面都是对称图形,缺少了每条边都需要测量的一般图形。而且小组汇报时,数学书太大不方便展示。于是,最后商定:将等腰三角形换成了一般的三角形,将数学书换成了长方形卡片。这里所测量的物品各有使命。三角形是直边图形,爱心是曲边图形,长方形是直边图形,又隐含了简便的测量方法。在明确了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后,追问:正方形呢?五角星呢?通过以上测量方法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可以利用图形的特点来求它的周长,同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理解巩固,升华概念。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考虑到一些练习已经渗透到新课教学环节中,所以第一次磨课时,只设计了两道习题。第一题,拉动四根小棒组成的正方形,为什么形状在变,周长却不变?第二题A区和B区的周长,哪个长?但是,我们在磨课中发现,这两题趣味性不浓,习题之间的跳跃性比较强。很多学生在比较周长的时候,还是受到面积的干扰。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做了这样的调整:第一题猪猪侠和超人强跑步比赛,但是猪猪侠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操场的周长比较长!你们认为呢?第二题:他们更换了跑道,现在公平吗?第三次再换跑道,怎么样?这三道题在猪猪侠和超人强跑步比赛的情境中展开。灵活运用了周长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无论图形如何变化,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周长也就不变的道理,突破了难点,一步一步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最后,整堂课在安静地看书中结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还推荐了一本有关周长的绘本故事《栅栏栅栏围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让课堂学习延续到了课外。
【课后思考】
这堂课我们经历了一个月6次的磨课,虽然期间走了很多弯路,但我们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本着学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团队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共同成长。但是由于我们团队队伍比较年轻,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如上课过程中对于课堂生成问题的把握能力还有所欠缺。课堂评价语言稍显单一。如何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如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下一步的思考和讨论?这将成为我们团队今后继续探讨的话题。
【说课稿】相关文章:
关于说课稿 说课稿体育05-24
说课稿05-17
说课稿(精选)10-20
【经典】说课稿06-26
小学自然说课稿大自然的说课稿12-22
实用说课稿模板 通用说课稿模板02-23
比尾巴说课稿12-10
优秀的说课稿10-10
《雾凇》说课稿09-16
《燕子》说课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