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3-18 08:02: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三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

  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你们会越来越喜欢这首词,会用诗人般的眼光感受到这夜晚的美妙,而且也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夜行的乐趣。

  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

  3.交流学习情况。

  (1)交流学习上阙。

  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

  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

  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该句。

  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

  (2)交流学习下阙。

  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

  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

  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

  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

  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

  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

  2.齐读这首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示题目,复习学习方法

  1.以往学习古诗采用的是哪种学习方法?(学生回顾:采用的`是三步学习法——一知诗句,二抓字义,三入诗境。)

  2.继续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板书作者名)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初读。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指名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2.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1.联系生活中的荷花,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2.让学生静静地听范读,静静地想象。

  3.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碧”: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4.小结:这“无穷的碧”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6.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夏季的景象有着不同的特色,关于夏季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课后题)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

  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

  选择你喜欢的背一背。

  五、归纳总结

  学了诗词两首,本课的词与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呢?(都是写夏季的自然风光,不同点在于一首是词的形式,一首是诗的形式。)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语句:

  She’s a driver. He’s a policeman.

  单词:doctor、driver、policeman、nurse、farmer.

  2)能口头运用He’s a doctor. 这类语句说明职业。

  3)能在图片提示下整体识别单词doctor、teacher、policeman、nurse.

  2、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识别和区分不同职业的特点,在生活中介绍他人的职业,把英语运用到生活当中。

  3、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He’s a doctor.She’s a driver.

  2)难点:She/He的区分。

  4、教材的特点,问题分析:

  这部分内容不仅要识别有关职业单词,还要了解他们的职业特征,根据其特征,判断出She/He is a …….

  教学设计及依据:

  课前准备:CID课件,语文(数学)老师的照片,小贴画,录音机及磁带,红布条。

  一、Warm up

  1、展示Smart家的图片,让学生分辨。

  2、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给大家介绍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课文导入

  1、用CID课件引出生词:doctor、driver、policeman、nurse、farmer、teacher用多样化教学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用集形、声色、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听其声、能辨其职业,把生活带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

  2、出示本班语文或教学老师的'照片,提问:“Who is he/she?”学生答:He/She is …….老师问:What is he/she?学生答:He/She is a teacher.老师说:Miss Zhang is a teacher. I’m a teacher too. What’s your father?学生答:He’s a…….

  (设计意图:以老师的照片为切入点,用启发式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句型He’s a…….导入新课)。

  3、出示版书

  ·He’s a ……

  ·She’s a……

  小插曲:人称歌

  我是I、你是You、男他He、女她She、我们我们We,We,We、你们你们You,You,You、他们,他们They,They,They、It It动物它。

  抽5—7位学生,回答练习句型She/He’s a…….并给回答上的同学发小贴画给予鼓励。

  无处不在的精品-

  无处不在的精品-

  (设计意图:版书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辅助学生掌握重点,人称歌是为了让学生区分不同的人称而设计的,用儿歌的形式解决抽象的语法,其妙不可言。)

  三、课文教学

  1、听录音

  第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遍:学生带着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What are they?听第2遍→抽生回答问题.

  第三遍:学生看书,逐句跟读,画出生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目的的听录音,提高听的效果和能力)。

  2、复习生词:用他们的职业特征,让学生猜出“职业”,用英语回答:He/She’s a…….

  3、学生模仿跟读录音→全班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依靠录音到独立的方式读课文,把知识真正转化成为自己的)。

  四、任务完成

  1、游戏活动:让一生上台,蒙上眼睛,再请两位学生一远一近地站到该学生旁,尽可能改变声音给该生打招呼,让该生猜“This is …….可以判断其性别或姓名,再让这两位学生模仿职业特征,例如:policeman 的声音,可以模仿警笛声,doctor的声音可以说say Ah等,让该生猜出:He’s a ……./She’s a…….

  (设计意图:用这个游戏既检测了学生对职业名称及特征的了解情况,又运用了句型He’s a doctor.)

  2、韵律诗

  跟读录音三遍→击掌读→六人一组读(每人扮演熊猫家族的一员)

  (设计意图:这部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进行,如果不行的话,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学)

  五、课后作业

  1、听录音,读课文。

  2、给父母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并介绍其职业。

  3、搜集不同职业的亲戚朋友的照片,介绍其职业。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苏教版版数学第十一册P50《倒数的认识》

  2、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倒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观察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倒数,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分数除法计算关键,它沟通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倒数的引入是为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求一个数(包括分数、自然数)的倒数的求法,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尤其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 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学例7,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成功。

  三、 说学法

  1、 观察、比较的方法。

  倒数的意义是从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引入的,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比较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倒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识记。

  2、自学尝试的方法。

  在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的学习中,指导学生自学和尝试性的解答,最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本,进行比较,促使学生仔细认真阅读课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学刚开始的口算练习,我的目的是一方面起到练习巩固口算的目的,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知做铺垫,让学生初步感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一些特征,如乘积是1,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等等。

  口算各题: 5 18

  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交流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倒数的概念

  出示例7,提问:这8个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板书:乘积是1)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1 =1

  教师讲述,揭示倒数的概念,这里有三组数的乘积是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的两份数互为倒数,在“两个数”、“互为”下加上着重号),联系具体的题目说一说。

  教师在具体的例子中直接揭示倒数的概念,学生在联系具体题目说一说谁和谁互为倒数中能够初步感受倒数的形式。

  2、板书课题:认识倒数

  马上揭示课题直截了当,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深入理解倒数上。

  (1)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意义:倒数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的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使学生明确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增强其逻辑的严密性。

  (2) 求倒数的方法。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你能分别找出 和 的倒数吗?随机板书: =1 =1

  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5组数,他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位置是颠倒的。

  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该环节让学生寻找求倒数的方法,例7中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是对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初步感知,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能得到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是:分子分母调换了位置。

  5的倒数是多少呢,为什么?

  1的倒数呢?

  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因为5 =1所以5的倒数是 ;1 1=1所以1的倒数是1。

  5、1、0是比较特殊的三类数,学生需要回到倒数的概念中去寻找方法,使学生牢记倒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练一练,知道学生正确书写一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提高

  想想做做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择两题说说怎样想的

  第4题教师逐一板书,后一组一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给出的数是几分之几,他们的倒数是整数。 (4)非零的自然数,他们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这组题对于学生的能力又是一个理论上的提高,不仅能发现规律,而且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不是这么简单的,尤其对于第二组和第四组来说,所以对于说的不准确的老师引导者的角色要呈现出来,让学生得出真理!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倒数,“倒数” 和别的数有什么不同?

  2、怎样就能很快得到一个数的倒数?

  这两个问题涵盖了学生对倒数概念的理解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学生可以回顾之前的经验做一个总结概括。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说课稿】相关文章:

关于说课稿 说课稿体育05-24

【经典】说课稿06-26

说课稿05-17

说课稿(精选)10-20

实用说课稿模板 通用说课稿模板09-18

小学自然说课稿大自然的说课稿12-22

《狼》说课稿10-29

弹力说课稿10-09

足球说课稿10-27

《麻雀》说课稿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