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说课稿

时间:2024-10-19 13:03: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优选】书法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法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书法说课稿

书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依托的教材是教育局配发的《诵经典的书法》教材,又结合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小学阶段书法课的兴趣,培养扎实基础的特点进行了备课。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温故知新”这句名言的诵读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基本笔画“提”、“点”的'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提”和“点”的写法,难点是掌握以后的实际运用。

  二、说学生:

  我校学生在软笔字上以前基本没有任何基础,自然教育贯彻执行了书法进课堂的教学导向以后,学生才开始接触毛笔字,虽然学生兴趣浓厚可众所周知,毛笔字不是很快能看到效果的还需要好好打基础,所以总体基础薄弱。

  三、说教学法与学法:

  书法课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老师讲解、引导,直接示范是最主要的教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最要以看帖和临摹为主。

  本节课主要用了多媒体设备放大“提”和“点”的双勾笔画,让学生清楚的明白用笔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老师的示范。

  老师引领大家欣赏学习书法家的经典作品,展示书写完成的成品书法作品,让学生感知,并以奖励激趣。

  学习书写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讲解和示范,以及单个指导和示范。学生之间采用互相学习、互相品评的方法。

  四、说流程:

  1、导入:通过诵读温故知新,引出基本笔画“提”和“点”。运用经典名句诵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新知:

  (1)展示双勾“提”和“点”,讲解、示范、练习。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提”和“点”的用笔方法

  (2)选出正反例子展示2—3幅展示。进一步的让学生加深“提”和“点”的书写方法。

  (3)再练习“提”和“点”。熟练掌握“提”和“点”的写法。

  (4)欣赏沈尹墨作品。教育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向大书法家汲取营养。

  (5)展示教师示范的完整作品,让学生感知。奖励表现好学生。激趣。

  3、老师示范引导学生一起书写“温故知新”。实际操作和运用。

  4、展示学生作品(师评、生评)运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欣赏多幅经典书法作品,小结本课。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更多层面的了解书法,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五、说板书

  温故知新

  1、提2、点

  六、说反思

  书法课贵在培养学生兴趣,重在教给学生练习书法的方法。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通过看帖、临摹、欣赏书法内在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注重课堂实际,老师示范。做到示范准确,讲解清楚,同时指导学生练、写,扎实、有效。

书法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的执笔方法,注意写字笔顺。

  2、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钢笔

  教学过程:

  一、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二、细观察、找规律

  1、出示例字。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笔顺规则。言字旁的点位侧点,横着提的横要稍向右上斜,竖要略带弧度向左凸出。点与横折提中的竖在一条直线上。

  3、学生交流,不足之处教师及时进行总结。

  4、师生进行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

  三、出示练写的字,自己观察找一找规律。

  四、学生按照要求临写以上字。

  五、练习,学生根据所写字的规律来练习书写以上钢笔字,教师要巡视指导。

书法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你觉得什么是参差互济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讲解参差互济的写法

  (1)什么叫参差互济?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参差互济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范字,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书法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掌握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培养对书法的热爱及简单的审美。

  教学重点:

  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教学难点:

  1.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练习纸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示《坐姿要求》。

  1、学生自由读;齐读。

  2、按《坐姿要求》要求坐端正。

  二、新课指导。

  出示田字格中的示字旁和衣字旁。

  今天,我们一起来一起认识两个新的朋友——示字旁和衣字旁。

  1、“写写偏旁”。

  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

  1)示字旁:这个偏旁分四笔写成。书写时首笔为侧点。第二笔为横撇,与点拉开距离。第三笔写垂露竖,与侧点对齐。末点靠近竖画起笔处,并注意与首点的变化。

  2)衣字旁:与示字旁同理,撇点和末点的位置稍低,并注意呼应。学习书写示字旁和衣字旁,可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相似之处和细微区别,力寻求教学突破口。

  2、讲“穿插”

  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左右两部分之间的距离要恰当,太紧太松都不行。为了更好地使左右两部分融为一体,“穿插”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边空间有余,而另一边又有长笔画不得舒展,就可很自然地“穿插”,让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咬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如“祝”右边撇的可适当插入示字旁末点的下面。

  三例字指导

  1、学习示字旁及含有示字旁的字

  1)学写“示字旁”:首笔写右点,俯点启下;第二笔写横撇,横宜短,左低右高,夹角莫大;第三笔垂露竖写在点的正下方;最后在撇和竖的交叉点处写右点。横撇可张扬一些,以显神采。

  礻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示字旁,教师巡视,相机知道。

  2)学写“祝”“福”两个字

  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示字旁的字,你还记得吗?指名回答。

  示字旁的`字具有祝福、祈祷的意思。出示“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如何写好“祝”和“福”这两个字。请你观察观察我们如何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指名回答。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学生书空。

  祝

  “祝”,左右结构,左小右略大。右边撇的可适当插入示字旁末点的下面。

  “福”,左右结构,左小右大。“福”右部要写得宽一些。

  福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展示评议

  指名回答:这幅作品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鼓励学生多发现同学作品的优点。

  5)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及时修改。

  2、学习衣字旁及含有衣字旁的字

  1)学写“衣字旁”:俯点启下,横撇的夹角莫大,折角对点。在撇和竖的交叉点处写撇点和右点。

  衣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示字旁,教师巡视,相机知道。

  2)学写“衬”“衫”两个字

  “衬”,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寸”字,横短,竖钩长,点偏上,靠近短横,“寸”的横可穿插衣字旁最后两笔撇点的上面。

  衬

  “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三撇的最后一笔撇的撇尖可穿插到衣字旁末点得下面,三笔撇由短到长,间距相等。

  衫

  3)同桌互评,看看谁得的红星多。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书法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是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艺术,是国粹。

  2、让学生正确掌握毛笔书法的用笔方法——中锋行笔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在学习毛笔书法时怎样掌握最基本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其中中锋行笔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师演示,方法指导等教会学生掌握好这个难点。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要通过介绍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入“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请同学们欣赏古代书法家的作品,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是民族的象征。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美的艺术”。

  二、新授:主要教学生学会毛笔书法的用笔方法。

  1、做好书写前的准备。

  (1)执笔:五指执笔法是几种执笔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执笔方法,也是从唐以后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2)坐姿:学生较易掌握,要注意两臂之间要开阔。

  (3)蘸墨:笔毫全部浸泡在墨汁里,然后在砚台或瓷碟边缘将笔里多余的墨汁宕出并理直笔毫。蘸墨不易过多也不易过少,再次蘸墨要等笔毫里的墨汁写干,蘸一次可写多个字。

  2、运笔方法:

  中锋行笔:令笔锋在笔画中行,这是千古以来不变的规律,是书法的根本_。中锋行笔写出来的笔画圆润、浑厚、充实饱满,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像一个健康的人充满生命活力。

  要中锋行笔,首先要逆锋起笔,回锋收笔。逆锋和回锋是起收的两个呼应动作,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中锋行笔,使线条更加圆润、饱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用笔方法,通过课件反复示范,然后学生对照练习。

  三、运笔练习:课件演示

  1、线的练习:横向线纵向线、斜向线(左右)

  2、点的练习:点是线的浓缩,包括:横点、竖点、左斜点、右斜点。

  3、折的练习:两笔对起为折。

  四、对贴习字

  1、让学生了解传统书法书写的规律是:从右向左竖着写。

  2、学生对贴习字练习。教师指导,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式及错误的'运笔方法。让学生对字体结构的布白规律有初步的了解,为今后学习埋下伏笔。

  3、小组自评,教师点评,展示作品

  目的让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正确地掌握运笔方法,书写出圆润、饱满有立体感的线条和简单的结字。为今后的书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五、小结:本节课重点地学习了传统书法的基本运笔规律: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同学们依据本节的重点,回去多做练习。要了解更多更深的书法知识,有待于今后教学中继续探讨。

  六、作业:对贴练习3遍。巩固本节重点。

书法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学习木字底的写法,并能很好的运用在结字当中。

  2.继续培养学生认真读帖,端正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赏析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将本课的例字写美观。

  教学难点:木字底的写法。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学生的'作品)这是我们班___同学的作品,她在书法特长班刻苦练习,有很大的进步,只要你能专心、恒心、都会取得显著的进步,我们今天与___同学比比看谁进步,老师把这些字模奖励给他。

  二、出示例字

  师:我们先来看屏幕上的字:“集”,你们发现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回答

  三、概括规律

  师:边引导学生概括边板书

  左右结构,这两个字的左偏旁都比较窄。

  四、指导

  (一)教师边范写边讲解“集、梁”的书写方法。

  “集”字写法提示:

  1.木字底第一笔撇折,撇稍长,折后提稍短;

  2.第二笔撇折起笔的位置在第一笔起笔处的右下方,折后提的收笔处在撇的起笔下方的一条直线上;

  3.第三笔提画略平,有点像右夹横,宽度同上面等同。

  4.右边“合”字第一笔撇画注意与左边的穿插与避让,捺画可以写得舒展一些;

  5.最后的“口”字写小一些。

  6.整个字右边位置比左边低一些。

  “梁”字写法提示:

  1.左右结构,左部窄短,右部宽长。

  2.右部上方紧缩,下方宽松舒展,竖弯钩长大突出,是全字的主笔,应当全力写好。

  五、练习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六、欣赏讲评

  师:下面老师把这些字模奖励给有进步的同学。八个圈以上的同学上来,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书法家把作品举起来,其他同学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鼓励。我想问你们写好这些字的秘诀是什么?

  生:主笔放开,横画多的字要有长短变化、重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七、课堂总结

书法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

  2。通过练习,把不同结构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

  (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画面。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新课

  本学期我们的写字课和上学期一样,间周上钢笔字课和毛笔字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上钢笔字课。

  三、学习新课

  1、打开书第1页,指名读字。

  2(出示课件“确”“悟”)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确”“悟”为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些,右边较舒展。“石”字在字的左边做字的部件时,下面的口横折及下面短横都要向右上斜一点。竖心旁的左右点不同:左为“左点”,下部稍向左斜;右为侧点。左点略低,右点略高。

  (3)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四、学生练习

  1、学生描描、临写。

  2、请学生上黑板写。

  五、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我们在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不仅要注意左中右和上中下的宽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将笔画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书法说课稿8

  教学目的:

  1、掌握字的'书写规律—整齐平正。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写有名人名言的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2、边看边想:这一段话写得漂亮吗?为什么?

  3、小结并板书:整齐平正。

  二、指导书写:

  1、指导写“卫”字。

  〈1〉横向笔画较平,竖画要直。

  〈2〉范写:卫

  〈3〉生试写一个。

  2、指导写“不”字。

  〈1〉横较平,竖宜直。撇、点相称。

  〈2〉范写:不

  〈3〉生试写。

  3、生自学自悟。

  〈1〉学生看书P9—10。

  〈2〉讨论如何写好“革、寻、歪”这三个字。

  〈3〉指名谈并演示:

  革横向笔画上下对正,长竖居中。

  寻长横较平,上下部对正。

  歪横较平,上下两竖对正。

  〈4〉学生试写“里、至、目、墨”。

  三、名人名言练习。

  1、读、想含义。

  2、讨论:如何写好名人名言?

  3、学生试写。

  四、同桌之间互相欣赏、指正。

  五、生边听音乐边练习P9—10的字各两个以及第二条名人名言。

书法说课稿9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

  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

  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

  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书法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

  【教学难点】: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毛笔书法的教学

  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

  用利器刻在甲骨上,

  用树枝写在沙上,

  用毛笔写在布帛上。

  二、介绍文房四宝的基本常识

  1、书写用具主要有:笔、墨、纸、砚,即“文房四宝”。

  教学:班班通展示图片,分别指出笔、墨、纸、砚的位置,了解文房四宝的样子。师简单介绍除文房四宝外的常用书写工用具。

  2、如何挑选毛笔:

  (1)、好的毛笔具备四个优点:圆、尖、齐、健。

  圆:指笔头周围丰满;

  尖:指笔毫聚拢后尖锐不秃;

  齐:指笔毫捏扁后顶端整齐;

  健:指笔毫富有弹性,铺开后容易恢复原状。

  提示:选择毛笔的大小要根据所写字的大小而定,我们学习时可以选择一支羊毫或兼毫的中楷或大楷来练习。

  3、墨的选择与使用:

  (1)、墨主要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漆烟最黑,油烟次之。

  (2)、墨锭(dìng):须在砚台中加水研磨。研磨时要重按缓推,保持墨锭平正。所磨墨汁的浓淡根据需要而定。

  (3)提示:平时练习时用瓶装墨汁,少倒多添,用完再添,比较方便。

  4、纸的选择与使用:

  (1)、宣纸:常用的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吸水性强,适宜写行草。

  熟宣:经矾水处理后水墨不易渗开,适宜写小楷。

  半生半熟宣:吸墨在生宣与熟宣之间,适宜写楷书。

  (2)、提示:平时练习可选用手边纸、元书纸、废旧报纸。

  5、砚的选择与使用:

  (1)砚的选择:选用有盖的,以免染尘。

  (2)提示:如果用瓶装墨汁,可以用小碟子来代替砚台。

  四、布置作业

  1、准备笔、墨、纸、砚

  2、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文房四宝”

  五、收拾整理

  第二课执笔与姿势

  【教学目的】:执笔姿势教案培养孩子的静、定。

  【教学重点】:执笔和姿势执笔的目的是书写,因此要从是否便于灵活书写来看执笔姿势。

  基本功的练习:(横、竖线条)

  知识与技能:掌握横线条和竖线条的画法,就可以找到中锋用笔的技巧。

  【学具预备】:毛笔、墨盒、练习纸

  【教学课时】:(1课时)

  过程与方法:看视频、示范法、纠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回复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是必不可少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综合素质。

  2、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坚持

  【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

  1、静坐5-8分钟;搓热双手捂眼睛,再撮热双手干洗脸,拍拍脑袋和肩膀放松。

  2、复习导入:

  (1)、上节课内容: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培养综合素质的`“五力”伏羲教育理念。

  (2)、今天我们学习,吴教授视频,如何执笔(5分钟)。

  二、如何执笔

  (1)、执笔的各种方法

  如何执笔,有很多说法,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还有据说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

  学习执笔首先要记住苏东坡说的“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无定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字的大小不同,书写的姿式不同,纸的位置不同,执笔的方法也不同。“虚”是指手掌要“虚”,如果“实”(握死了)就无法运笔了。“宽”是指运笔的范围要。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要根据字的大小来看运笔的范围是不是够“宽”。

  学习执笔最重要的是看怎样执笔才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毛笔。毛笔是个圆锥体,顶端尖,逐渐粗,我们用毛笔写字时不仅要用笔尖,还要充分运用毛笔的各个侧面。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毛笔,能够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怎么执笔都可以,只要你自己觉得自然、舒服、能够达到书写的目的(效果)就行了。

  注意笔杆与纸面的角度。不同的字体,笔杆与纸面角度不同。一般来说,静止时笔杆与纸面垂直成九十度角,写静态的书体,如楷书、篆书、隶书时基本保持这个角度,而动态的书体,如行书、草书,在运笔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变化多端,没有定则。

  (2)、执笔位置要低。

  (3)、注意指实掌虚。有的孩子握笔很紧,无名指、小指握进了手掌里。这个时候要注意,先解决掌虚的问题。让孩子轻轻捏笔,不用力,手掌自然就虚了。

  三、姿势

  1、坐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

  两腋打开,不要夹着。

  有条件的,可以盘腿坐着写、跪着写。

  坐着书写的时候,纸要摆正。

  2、站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

  特别要注意时时提醒、纠正书写姿势。

  四、练习:画线条。

  五、课堂作业

  1、画出来的线条要有质感。

  2、粗细大小一致。

  3、(轻音乐伴写,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执笔正确、画的有好的学生奖励)

  4、画线条好的人临摹字帖,(曰、)临摹就向比着靶心打靶,临摹好的人可以写少字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习的是基本功,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吗?

  2、评出本次课堂的优秀和需要努力的作品。

书法说课稿11

  一、学情分析:

  书法是中小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的一个门类,九年义务教育中对书法的涉及也很少,有些也只是普通的写字课而已。因此导致学生们对书法概念、书法范畴、书法特点的认识不够。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已经让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美术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我们学校是老区中学,学生特点:学习态度认真,性格活泼、开朗,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书法技法学习基础,每年学校举办“百人现场书法比赛”为其创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节课参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书法课本教材。“书法概论”这一课是书法模块第一课,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总的概述。有助于初中学生对日后的书法鉴赏与技法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整合内容,突出书法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书法的本质特征与价值,我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书法的主要特点重点讲解书法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体现出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书法艺术”的相关概念以及中国书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书家作品分析,名言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概括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掘书法艺术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难点重点:

  重点:理清“中国书法”的相关概念,掌握中国书法的特点。难点:在中国书法的特点中充分发掘文化与精神内涵。

  三、教学、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播放视频故事和图片展示,引发学生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读讲结合,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欣赏书法作品,让学生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

  3、比较分析、加深体会。通过书法名词的对比,东、西书法发展对比,让学生认识其发展现状。

  四、教学过程

  1、视频叙事,激趣引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个环节播放一段纪录片中的片段,故事讲述的是:“20xx年四月,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为了这件宝物,上海博物馆历尽艰辛,矢志不渝,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出资450万美元,把它从美国购回,其实这件令人牵挂不舍的稀世之宝,仅仅是几卷薄薄的纸,纸上也仅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国汉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淳化阁帖》。”

  问题:为什么这几卷薄薄的纸会令这么多人如此牵挂呢?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件,诱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猜想,带着学习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进入第二节阶段的学习。

  2、名词对比,了解现状

  简介: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书家以笔墨来抒发感情,以独特的书写形式,表现自己的审美意趣。

  名词解释:

  (1)中国书法,书法艺术,法书

  重点讲解“书法”这个词

  书:书本、书写、汉字书体、字体等。

  法:方法、规矩、规律

  书法———广义:从古到今,那些显示在各种载体材料上的汉字书迹。

  狭义:有一定审美追求的汉字表现形式。

  (2)书道(日本),书艺(韩国)

  (3)西方英语词典中书法的专有名词:

  Calligraphy:is the art of beautiful writing

  设计意图:通过书法名词的对比,东、西书法发展对比,让学生认识其发展现状

  3、实例对比分析、归纳书法特点:

  (1)实用价值

  汉字的起源体现在一个“用”字文字最早出现的作用即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是最好的例子。

  (2)艺术性质

  人们在实用的过程中,就会不断的“好看”,为了把字写好中国古代文人一生花费了很多精力与时间来提高书法技艺。书法经典作品比较,引导学生从书法作品的比较中认识到包含书家审美意趣而富有美感的书法作品能充分体现艺术性质。从抽象的线条中表现出“有意味的形式”,在实用中追求艺术美,通过艺术美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是书法展示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书法的使用价值与艺术魅力。

  (3)文化与精神内涵

  提出问题: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艺术发展至今,留给我们的`难道只是我们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笔墨宝卷吗?难道它的价值仅此而已吗?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之久,至今还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支撑它艺术价值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在书法艺术、实用特点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齐朗读书家名句,加深体会:《清。刘熙载》:“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柳公权说过“字如其人”。通过对书家名言分析与讲解,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认识到书法与人的各方面的素质是紧密联系的。

  指导学生解读《明傅山》写给他子孙家训:“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估,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此文中体现了“心正则笔正”思想,传统文人们自觉地把书法纳入了“正人心”的轨道。书法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与人格完善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用名句,加深理解。

  4、归纳小结,深化认识

  最后归纳小结,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用《千年书法》中的一段话的朗诵来当作本节课的结尾:千年书法,它蕴藏着千年的文人情怀和文化修养,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幽雅意境,它占据了华夏文明在古典艺术领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有人这样说道: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中核心的核心。

  总之,在整堂课中我始终贯彻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引导者,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地游览与传统文化的殿堂中,使学生在头脑中描绘出一个大概的书法轮廓,让学生认识到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学生日后的书法鉴赏与书法技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意图:最后归纳小结,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引发学生的思考。

  作业布置:收集一幅自己喜爱的书法佳作,了解其风格特点与背景故事。这样设计作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地去探究。

  板书设计:“书法艺术”

  1、名词解释:中国书法,书法艺术,法书,书道,书艺

  2、书法的特点:

  实用性价值(体现“用”)

  艺术性性质(追求美,体现书家审美情趣)

  文化性(相关学科: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紧密联系)精神性(身心修养与人格完善的过程)

  3、作业:收集一幅自己喜爱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了解其风格特点与背景故事。

书法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点。通过观察分析形态以及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模仿能力。2、学习书写含有笔画点的字。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巩固学生的坐姿和执笔方法。2、了解基本笔画点的特点和运笔方法,掌握写法。

  课前准备

  坐姿,头正、肩直、臂开、足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基本笔画“点”。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点”书写要领。1、老师示范书写4种不同形式的点(右点、左点、撇点和挑点)。2、学生练写,观察自己写的“点”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3、教师具体分析讲解: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要有轻重变化。详细讲解: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撇点和挑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左点.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撇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挑点,是在左点的基础上像右上方出钩,速度要快但不能细。4、老师领读笔画名称。5、指名说一说右点、左点、撇点、挑点书写要点。

  (二)学生再次练习书写,老师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点的字。1、出示范字。右点例字:良、云、求、永、宋。左点例字:小、心、必、尘、乐。撇点例字:首、半、兰、前、兴。挑点例字:冻、海、洗、状、壮。2、指名认读。3、指名说笔顺,书空。4、演示书写过程。5、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字进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四)讲解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小故事,让学生在休息的同时明白练字必须刻苦、坚持,不能着急。

  (五)作品展评(师生共评,边评边适当修改)

  三、课堂小结。

  希望这一节课能让你们如沐春风,让自己美起来更让自己的字美起来!

书法说课稿13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字的占位比例的写法。

  教学准备:

  范字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写内容。

  二、引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1、出示范字,学生观察。

  2观、察找出规律,小组讨论总结。

  “循、徐、屋、届”书写时,要调整平衡,避免出现重心偏离的现象。

  3、打开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照一照字的规律,先进行临写。

  4、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书法说课稿14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书法》的第一课内容,在学习当中,介绍书法的五种书体:篆,隶,行,楷,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篆书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目标

  ① 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 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4.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自己的书法作品。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高中生对书法的审美认识,采用图片演示,范本讲解以及作品欣赏等,激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 说学法

  教学相统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老师的教学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获得知识,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的保持兴趣,与老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始终在积极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识,让学生得到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学习篆书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流派,了解篆书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是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书体?每种书体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展示我书写的几幅书法作品,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堂课程的学习目标,导出课题——篆书鉴赏,并板书之。

  2 结合范本和作品,体验篆书学习之旅

  向学生展示篆书作品,让学生轮流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

  引入教学内容,结合作品向学生讲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① 篆书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有助于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从篆入手,可二者皆得,从篆书入手易获得中锋和腕力,善提锋。

  ② 篆书的发展脉络

  篆书是最早的书体,其余四种书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汉代,篆书参入隶书体势,后慢慢的被隶书代替,鸟虫篆,蛇龙篆属于装饰性篆书。唐朝,李阳冰创造“玉著篆”,宋元明几乎没有篆书大家,清代碑学大兴,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

  ③ 篆书的风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阳小屯村殷商遗址出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孙冶让,王国维,搜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称殷墟卜辞。时代大约在商代后半期,从盘庚迁都到商纣灭亡,历时273年。15万片,5000多,1000多,论著3万余人,有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贝冢茂树,岛邦男等甲骨文专家,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万余字,重要研究资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铁线篆”。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

  秦篆比较含蓄,平静。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④范本代表

  大篆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⑤结束语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学感悟与总结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经典的代表——书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大有帮助,同时对与我们老师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书法说课稿15

  活动目标:

  xxx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横画的写法。

  2、学习悬针竖的写法。

  3、练习“十”“干”“丰”。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学习。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认识了田字格的作用及用途,学习了横画的写法,练习了“一、二、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基本笔画“竖”。坚画与横画一样也有态势问题。古人称竖画为“努”笔。“努”即弓弩的意思。竖画不可太直,直则无力,要像弓那样有点弯曲,这样就显得富有弹性,有一种反弹欲回复到挺直状态的态势,这就叫努势。

  二、写法指导

  我们写字时,首先要求作到“横平竖直”,所谓的竖直,就是要求把坚画写得笔挺有力,不能歪,不能弯,这是写竖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把竖画写更美观大方。下面我们就仔细地研究。

  (一)、悬针竖、垂露竖的写法

  竖分为两种,一种是悬针竖,(教师示范),这各竖末尾很尖,恰似针尖悬在空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是不是,给人一种像一把利剑从空中直插下来的感觉。因此,悬针竖尖的写法最关键。收笔出锋的称为“悬针竖”,其写法:?向左上逆锋起笔;?提笔圆转;?中锋向下行笔;?逐渐提笔;?出锋收笔

  一种是垂露竖,但收笔却不一样,竖的收笔是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故称垂露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悬针竖的写法。(教师示范)想想看,把一根竖画写的田字格中,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竖中线)把笔在竖中线一点顿笔后,沿竖中线向下行笔,到末尾要出尖时,把笔轻轻地提起来,边向下写边提,最后提出。这样悬针竖的'尖就定好了。(教师再示范,学生模仿在方格中书写)

  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1、顿笔太明显。竖画的起笔部分太大,有明显的转折。原因:顿笔太重。修改方法:笔尖接触纸面,轻轻用力不要动,只把笔尖的方向转而向下,就能解决。

  2、末尾出尖部分不直。原因是出尖时速度太快,方向把握不好。修改方法:出尖时速度可稍微加快,但不能太快,尖是写出来的,不是快速“飘”出来的。

  刚才,我们把竖画的错误写法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正确的写法。19

  (教师再正确地示范,在学生易错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仔细观察字帖的基础上临写三遍,教师具体指导,及时纠正。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不同的笔画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汉字。下面,我们把学过的横画同悬针竖进行组合。

  “十”的写法。同学们想想看,按照前面我们学习的排列规律,“十”应该在田字格中怎样排列,字才匀称,(横画在横中线,竖画在竖中线。)先把长横写在横中线上,再从竖中线上起笔,写竖。(教师示范)。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汉字中有横有竖,要注意把横写得细一些,竖写得粗一些,也就是说,写横是用力要轻一些,写竖时要稍微用力。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这个字临三遍。要(教师具体观察指导,及时纠正)

  “干”的写法。前面我们是把“一”和悬针竖进行了组合。现在要把“二”同悬针竖进行组合,我们首先来看,单独“二”在书写时,以横中线为界,一上一下,但加入竖画后,要把竖画的空间留出,这样我们就要把两根横画进行上移。(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练习本上临写三遍。

  “丰”的写法。下面我们乘胜追击,把“三”同竖组合。同样的道理,也要把竖的空间留出来,要求我们把三根横的间距适当缩小,再把竖写好。(教师示范,学生观察体会)临写三遍。

  (二)垂露竖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不同,特别是:垂露竖画的收笔在圆转时有个方向问题。许多书中仅指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其实还应该有另一种收笔方法,即“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

  小结、回想一下,悬针竖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

  “十”是基础,只有在“十”训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把后面的两个字写好。因此,“十”在活动时,所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把前面学习的横画和竖画进行复习,并把它们的特点记清楚,这样利于学生把笔画写准确。

  板书设计

  悬针竖

  垂露竖

【书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书法说课稿10-18

关于说课稿 说课稿体育05-24

(经典)书法的教学反思06-07

书法的教学反思06-07

书法教学反思05-17

书法教学反思11-04

书法教学总结07-06

书法获奖感言07-02

书法教学总结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