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

时间:2023-07-14 17:58: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教师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说课稿(汇编15篇)

教师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如茉莉》。本文是一篇以情感人的叙事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爱如茉莉》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一组课文主要反映如何正确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课文《爱如茉莉》讲述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小事,告诉读者,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本班学情,教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这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设计了“整体感知——精读感悟——升华感情——深化理解”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完成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上课,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的爸爸爱你的妈妈吗?你的妈妈爱你的爸爸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语文源于生活,这样的导入既自然、得体,引人思考,又靠近课文内容和主题。此问一出,自然会引发学生议论的冲动,产生急于交流的兴奋,达到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抢占阅读制高点的目的。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关于爸爸妈妈的故事。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接着,教师要求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最感人的地方,仔细体会,并在空白处做旁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而向学生指出了精读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做旁批的要求,意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随堂巡视。在充分的自读自悟自得后,组织交流。学生找到的细节不外乎以下几处:

  *妈妈生病仍念念不忘要给爸爸包饺子;*爸爸得知妈妈生病住院顾不上吃饺子便直奔医院;*病房里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爸爸怕妈妈半夜醒来不敢睡;*妈妈怕惊动爸爸整夜不敢动,手脚都麻木了。

  组织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阅读体会,珍视学生的感悟,及时进行点拨和朗读指导。当然,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教师选择了课文中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语段,课堂上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驻足鉴赏。

  当学生读到“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边睡着了”一处时,教师围绕“紧握”一词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对妈妈的担心、关爱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爸爸到底想要紧握住什么?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到: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是希望给妈妈一股力量,战胜病魔;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是怕自己睡得沉,半夜妈妈醒来无法照顾她。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无法理解,教师将进行以下引导: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会紧握着别人的手?学生会想到:害怕时我会紧握妈妈的手;激动时我会紧握朋友的.手。调动了学生这样的体验,再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问题就化难为易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平台,帮助学生联系生活。

  又如学生读到“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一处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妈妈手脚刚开始麻木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妈妈手脚麻木僵硬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在一次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感悟到:妈妈为了让爸爸多睡上一会,默默的忍受着,这种爱是平淡无奇的,是真真切切的,也是实实在在的。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曾经说过:“现在的孩子感情太粗糙。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品读感悟,使孩子的感情细腻起来。”一篇课文,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扎扎实实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远比面面俱到要有效得多。

  此时,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此深情地关爱着对方,作者的心中不由得发出赞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妈妈和女儿都说出这样的比喻,你觉得妥当吗?爱和茉莉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似点?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茉莉的句子,体会“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等词语的内涵,发现爱和茉莉的共同点:爸爸妈妈的爱是用行动表达的,他们的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爸爸妈妈都为对方着想,不求回报,他们之间的爱就像茉莉一样洁白纯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板书:爱如茉莉,平淡无奇;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出示图片,教师谈话引导: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爱。在你心里爱像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写下你对爱的理解。从读到写,是仿造积累,文本内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发展。

  在音乐中,师生共同分享对爱的感受:爱是什么?爱是伤心时的一个拥抱,爱是哭泣时的一条手帕,爱是口渴时端上的一杯水,爱是寒冷时送来的一件衣。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幽香缕缕。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把文章有感情地读给爸爸或者妈妈听,观察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把你观察到的或者爸爸妈妈诉说的爱故事写下来。这样的作业体现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孩子的声音把文章中如茉莉般洁白纯净的爱传播得更远。

  本课的板书,教师抓住爱和茉莉两条线索,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章的主题,起到了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作用。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敬畏生命》是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单元在前三个单元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经过第八课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生命是不能永恒的,从而为本课敬畏生命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下一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绽放生命之花做铺垫。所以此课在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树立生命至上的情感,自觉珍爱他人生命。

  2.学会谨慎的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3.懂得为什么敬畏生命、如何敬畏生命。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懂得为什么敬畏生命、如何敬畏生命。难点是树立生命至上的情感,自觉珍爱他人生命。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是一个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会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因此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产生偏差,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至关重要。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融合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设置情景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四、说学法

  我确定如下学法:案例分析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情景教学法,探究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在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机长》的节选片段—-面对面生死迫降,并请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从机长的行为当中,你看出他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机长敬畏生命,他认为生命是高于一切的,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敬畏生命》。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这个视频可以很好的帮助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原因

  对于为什么敬畏生命这个知识点,我会继续播放《中国机长》的节选片段,请学生结合视频思考,面对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高空缺氧,机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可能消失,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悟?最终在危机关头,机长过硬的技术和超强的意志力,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最终安全返航,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有什么感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是人为灾害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因此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之后继续提出问题:在危难关头各航空部门相互配合,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这样做值吗?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高于一切。

  这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个视频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生命既脆弱又坚强,但是生命对于金钱、权势等来说,生命又是高于一切的。

教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的老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叙述了几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生动、感人,完全符合刚刚踏出儿童年龄的七年级学生对往事回忆时的心理和感情尺度。此文与《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王几何》、《<论语>十二章》构成相应系列,切合本单元“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题。尤其是此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将此文放置于本单元之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一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方法,学习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法。2、能力目标: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教师、尊敬教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品味传神、细腻的描写,体会浓浓的师生感情。

  二、说学情

  我校地处偏远农村,生源来自附近十几个村庄及外来打工者家庭,较城区而言,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较弱,阅读量较少。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更多的习练。学生刚从小学来到初中,升了学段,换了学校,新鲜、好奇之余,又会对小学时候的老师产生依恋、思念之情。这时候,适时地学习《我的老师》一课,会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热爱自己的老师,热爱眼下的生活,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三、说教法

  1、先学后教,课前,让学生进行比较充分的预习,这样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默读,配合单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默读能力。

  3、朗读,情动于中,发乎于声,朗读,更好地走进文本,贴近作者的内心。

  4、讨论分析,思维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班级上课的优势。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我国有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如果我问9月10日是什么节,大家马上会说是教师节;如果我问20xx年的9月10日是第几个教师节,大家马上会说是第30个教师节;如果我再问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作什么,相信大家也能答出来——

  生:园丁、春蚕、蜡烛、一桶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这些美丽的比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这些比喻中,我最喜欢的是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境界很高,一般的教师难以企及,可是,细化到一个人,有时候,他的一生中或许就有这么一位老师影响着他鼓舞着他温暖着他,成为他记忆中的珍宝。著名作家魏巍就遇上了这样一位好老师,他的老师蔡芸芝先生对他心灵的影响是多么地美好而深远,二十多年后,他提笔写下了《我的老师》。让我们走进文本,身同感受其中浓浓的师生情。(板书课题:我的老师 魏巍)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大家已经下过功夫,你的功夫深不深,我用习题量一量。(屏示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选词填空 3、文学常识 作家魏巍的代表作)

  三、梳理情节

  师:作者魏巍自己说,在动笔之前,我确实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我的童年世界,对那时的童年世界作了一番遨游。这样,童年时遇到的`几个老师,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那位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我的感情。我们可以想见,作者一定会想起许许多多师生朝夕相处时发生的事情,那么流诸笔端的有哪些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文本,待会儿交流,开始。如何默读呢?请看课本P28页,单元提示语第二段,第一句话,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生读)请同学们开始走进文本,默读课文(生默读后交流)

  生(预设):蔡老师上课时假装打我。

  师: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很好,老师在板书的时候择要而记,我用四个字来记:假打真爱(板书,下同)

  生:蔡老师教我们跳舞。(板书:扮女跳舞)蔡老师教我们观察蜜蜂。(观察蜜蜂)蔡老师教我们读诗。(教生读诗)我们学习模仿蔡老师写字。(模仿写字)蔡老师解决学生的小纠纷。(排解纠纷)我梦里去寻找蔡老师。(梦里寻师)

  师:我有一个疑问:作者肯定想起了很多事,为什么就写下这些事儿呢?这其中肯定有一条线把它们串起来的。那么,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呢?

  生:感情线。这些事情都能表明师生间浓浓的感情。

  师:有没有隐约其间的关键词或关键句表明作者感情的变化?

  生(预设):“最使我难忘的……”“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多么依恋……”“想念我的蔡老师……”(师板书:回忆——依恋——思念)

  师:作者以感情为线索,写了这样七件事,这七件事的顺序有讲究吗?

  生: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由平时到假期,师生感情层层加深。

  四、感情朗读

  师: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这些内容,是随着对蔡老师的深切回忆自然地流泻出来的,字里行间处处饱含着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想要悉心领会其中深情,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高声朗读。情动于中,发乎于声,让我们尽情地读一读吧,读出依恋,读出思念,读出对老师崇高的敬意!等大家有了自己深深的体会后,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学习。(生读,读后交流)

  生(预设):1、开头直抒胸臆:“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难忘”一词,先声夺人,直奔主题,令人印象深刻。

  2、嘴角有一块榆钱大黑痣,按说也不美,可作者说蔡老师温柔又美丽,让我想起一句话:人因可爱而美丽,不是因美丽才可爱,孩子们爱蔡老师,爱蔡老师的一切,包括她的外貌。

  3、假打真爱这个细节,很能体现出浓浓师生情。“仅仅有一次”、“好像”、“轻轻”可以感觉到蔡老师富有爱心,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因为心里装着的是宽厚和慈爱。“我用石板一迎”、“大家笑了”、“她也笑了”,形象地写出师生之间友善、亲切、融洽。

  4、当我读到“教我们跳舞”时,我就会想像出当时蔡老师和小朋友们唱啊跳啊的情景,那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师生快乐图啊!

  5、蔡老师教的诗几十年后还能背,是因为蔡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老师教的,都不会忘记。

  6、“我”受小“反对派”们侮辱时,蔡老师援助我,还劝慰我,甚至郑重其事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蔡老师真是无微不至地呵护着一颗小小的童心啊!

  7、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蔡老师旁边,喜爱、依恋之情无须用语言来表达。此时无声胜有声,蔡老师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

  8、梦中寻师,可谓是这篇的最高潮,母亲一“拉”一“劝”,更显出当时我的神游程度之深。夜有所梦,是因为日有所思,我们可以想到,白天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地想念蔡老师啊!

  9、作者对蔡老师的赞美不光体现在叙事中,有时候情不能自己,直接用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仿佛非直抒胸臆无以表达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

  10、“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使用第二人称,更便于直接抒情。这里的“我”,是写时已经几十年后的我,是前面的记忆唤醒了“我”对蔡老师的强烈的思念,一个“你”字,把作者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师:教学无小事,就在这一件件看似琐碎的事件里,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在学生眼里伟大的教师形象,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生:温柔、美丽、慈溪、公正、伟大。

  五、联系自己

  师:蔡老师真好!作者魏巍真幸福!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幕后花絮,就是魏巍1956年9月10为《教师报》写这篇的时候,已经与蔡老师失联二十多年了,当这篇发表后,蔡老师与魏巍重新联系上了,这可真是一件人生美事。

  我们在为别人感动的同时,可别漏了自己,因为,我们也很幸福,我们也有自己的老师,哪一位老师对你的印象最深刻呢?你和你的老师经历了很多的事,有哪些事值得一写呢?列一个题纲,打一个腹稿,为下节课的写作作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有关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老师》,说了读了谈了,意犹未尽,还可以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学习。在进行新的内容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交流一下上次作业的情况。

  二、第一课时作业反馈

  三、探讨写作特色

  师:写得如此感人,必有其写作上的特色,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争取为我所用。

  1、按中心选材,排列有序。

  2、叙事有详有略,疏密有致。

  3、语言质朴,词语富于表现力,将情感表现得真切感人。

  4、传神的细节描写。

  四、当堂写作

  师: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准备写我们自己的老师,大家已经准备好了,材料有了,现在呢,我们又学习了本文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拿起我们的笔,也来一篇《我的老师》吧。字数至少200字。(视情况在课堂上交流)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假打真爱

  教生跳舞

  教生读诗 温柔、美丽、慈爱、公平、伟大

  看师写字

  排除纠纷

  梦里寻师

  回忆——依恋——思念

  六、说说设计的理由

  本文朴实无华、感情真挚。从文法上来讲,不是很讲究,但从情感角度看,感人肺腑!成年后的作者,沉浸于童年时代的生活,胸中充溢着对蔡老师的无限感激,情不能自己,畅快地把对蔡老师的思念化为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倾泻于笔端,一气呵成。写作中,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或陈述或排比或反问,唯以能表情达意为要,甚至最后改换人称,用第二人称表达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读来令人心暖肠热,对蔡老师的尊敬之心油然而生,很好地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基于此,本人设计教学时,倚重于两点,一是通过朗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师生情;二是学习其写作特色,联系生活,写一写自己的老师。充分给学生以习练。

  导入语精要务实,板书简洁扼要。

教师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立方根"。这一节课是第十章数的开方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求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是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在根式运算、解方程及几何图形解法等问题中经常要用到。学习立方根的意义在于:(1)它有着广泛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关于有关体积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2)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样,立方根对进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具有典型意义。

  教学目标:1、能说出开立方、立方根的定义,记住正数、零、负数的立方根的不同结论;能用符号表示a的立方根,并指出被开方数、根指数,会正确读出符号,知道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2、能依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完全立方数的立方根。教学重点是:立方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求法。在教学中突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对比,弄清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平方根的概念,又便于加深对立方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

  在课堂的引入上采用了一个求立方根的实际应用问题,已知体积,求正方体的棱长。由实际应用问题是学生易于接受。再对已学过的相似运算---平方根进行复习,为接下来与立方根进行比较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为他们布置了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看书。自己找出立方根的基本概念。关于立方根的个数的讨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考虑到这个结论与平方根的相应结论不同,采用了先启发学生思考的办法,用“想一想”提出有关正数、0、负数立方根个数的思考题,接着安排一个例题,求一些具体数的立方根,在学生经过思考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后,自己总结出结论。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强调:用根号式子表示立方根时,根指数不能省略;以及立方根的唯一性。考虑到如果教学计划提前完成,我在练习卷之外,还准备了一些易混淆的命题让学生判断、区分,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内容设计了两课时完成,在第二课时进一步深入学习立方根在解方程,以及与平方根部分的综合应用。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指教!

教师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选自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比喻和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词语、课文。

  (五)、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二、说教法:

  1、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使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运用入情入境的.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学法:

  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会“渔”比会“鱼”更来得重要。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得法的学习方法指导,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把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根据课文分别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我运用了“读课文——找特点——说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的方法导读“千姿百态”的内容,然后学法迁移,学习“瞬息万变”的内容。这样,学生有法可循,乐于去学,既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学会了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庐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尤其是,更给它。

  2、总体概括了对庐山总的感受怎样?

  【通过学生的回答,反馈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信息,了解学生在学新知识前所具备的前提。】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②、为了介绍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从那些方位具体的来进行描写的呢?

  ③、此时的作者身在庐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说说你最喜欢此时庐山上那个方位上的景色?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读出你的喜爱来?(个别读,评比读,集体读。)

  ④、小组合作探究,引领学生领会作者描绘庐山云雾时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总——分”的段落结构,比喻、拟人的运用。)

  ⑤、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背诵。

  ⑥、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的方法:读课文——找特点——谈感受——感情朗读——写法指导——尝试背诵。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4、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师生共同对全文“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行总结。)

  5、正因为庐山云雾的如此秀丽!所以,古往今来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赏。诗人李白和苏轼就分别留下了《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的千古绝句。(师生共同欣赏)

  四、作业延伸:其实在咱们的祖国,像“庐山云雾”这样美丽的景色,就如同撒满夜空的星星一样多。说说你见到的美丽景色,并仿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下来。

  五、说教学评价: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总分

教师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美化教师节贺卡》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它以前面学过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使幻灯片更加的美观。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学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学们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利用图片设置背景。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探究”等。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选美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提供背景图片,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首先出示两张幻灯片(一个是有背景 ,一个没有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选美比赛,请从教师给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选出最美和最丑的幻灯片,并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观察放映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言。

  通过选美比赛可激发学生兴趣。讨论时,应引导学生找出以下内容:有的幻灯片有背景,有的没有;有背景的漂亮,无背景的不漂亮; 引出问题:

  什么样的命令能设置背景让幻灯片变美?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打开格式菜单,找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键菜单出可找到)

  1、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使用“背景”命令设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灯片的背景,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学会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种选择?(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用激励性的语言请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协作精神。)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探索情况,注意学生出错的地方,这些问题用演示系统投出。

  2、请学生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学生演示时,注意表扬学生,鼓励自学行为)。

  3、教师演示(突出重点)

  教师重点演示下列三个方面:

  (1)是选择不同的颜色作为背景;

  (2)是选择用图片作为背景;

  (3)是选择过渡填充效果作为背景;

  4、请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5、教师用演示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学生能力,灵活处理本处教学:

  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由教师引导完成这个教学点。

  教师演示时,对“用图片作为背景”命令要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找到图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难点))

  (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请学生为学校的一名老师的幻灯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颜色、过渡、图片、这三个选项,然后相互比较,看谁做得好。

  要求用颜色、过渡、图片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全面掌握的情况,学生设置背景后,教师机通过演示投出,请全班同学比较,找优点和缺点。(集体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帮助老师做事,是小学生都喜欢做的事,学生们都能做得非常认真。最后通过相互比较,集体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命令?这些命令有什么用?

  2、“背景”命令中各个选项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总体的思路是:

  1、由选美比赛引出:“背景”命令

  2、学生自主探索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师演示这个命令的使用。

  4、以帮助老师做事,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较,采用集体评价,以比美的方式调动学生情绪,激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怎样设置背景。

教师说课稿7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实践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翻滚是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身体柔韧性,是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项目。同时也是生活中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方法,碰到危险能及时地、灵敏地进行翻滚则能有效的保护自己避免伤害。前滚翻动作重点是翻滚时低头、含胸、团身、难点是动作协调,滚动圆滑。

  三、学情分析

  本堂课授课年级为三年级。根据小学生体育课程标准,三年级学生属于水平二的范畴,因此对于前滚翻还是第一次接触新鲜感较强但对于前滚翻这一技巧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本堂课的内容应是使学生建立基本概念能基本进行前滚翻的内容。三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很强,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组织教学。但同时三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教师在授课时对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挫折和自卑心理要正确引导和鼓励。对调皮不守纪律的学生在教育时要注意语言和方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学习前滚翻,使学生了解完整的过程,知道翻滚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80%的同学基本能完成前滚翻的完整动作;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和控制身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感受互助合作的快乐,充分展示自我。

  五、教学方法

  教法:

  1、设疑激趣法

  上课时提问学生如果走路不小心拌到石头或凹凸不平的路面等向前摔跤时怎么办?下楼梯时不小心踩空台阶向下摔怎么办?如同学间开玩笑向后推你怎么办?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教师介绍翻滚的作用,引出本堂课学习重点:前滚翻。

  1、示范讲解法

  教师示范标准动作,讲解动作要点。教师标准、完整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小学生具有超常的模仿力,教师示范,对于其学习标准动作有很大帮助。

  学生示范,同学标准的动作能激发自身好胜心,而示范同学动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经过老师指出纠正后,也会引起其它学生的重视,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另外,示范的同学也能从老师、学生的建议中吸取经验,改进动作。

  3、观察评价法

  学生在示范动作或自由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及时给予指正,并将一些典型错误在所有同学面前提出,以引起同学的注意,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学好动作的信心。

  4 、启发法

  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发现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学翻不过去,有的同学翻过去后站不起来等一些问题可以启发同学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在教学时可以提问学生,一个砖块和一个球进行赛跑,让学生思考谁跑的快?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肯定能说出球跑的快,这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为什么球跑的快呢?最后得出结论,因为球是圆的,所以我们在滚动的时候也要把身体团成一个球才能滚动,这样就解决了“团身”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牢牢的记住这一动作要点,团身紧后蹬充分那就不会出现站不起来这样的问题了。另外,对于低头这一教学重点,也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可能会想到在下颚夹一个东西,那样就不得不低头了,这时教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海绵让学生夹在下颚进行翻滚,以强化“低头”这一动作要领。

  学法:

  1、尝试学习法

  在一次次的尝试改进中提高动作正确性、连贯性。

  1、观察法

  学生观察老师及同学的动作,从观察中领会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生活的观察能力。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分小组后让学生自由练习,组员间可相互学习并相互指正对方动作中的缺陷,有助于动作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六、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上课铃响后,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学生成四列横队排列。教师检查课堂常规执行情况,体育委员整队完毕后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整个部分要求学生动作迅速、整齐、安静、精神饱满。

  2、热身部分

  按人体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应下面的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前滚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技巧。如在练习过程中身体没有充分打开,不但可能对学习技巧造成障碍,还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特别是颈部、腰腹部容易造成伤害。因此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安排了六节准备操,分别是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下肢运动、手腕脚腕运动。通过这部分低强度的运动,使学生身体充分打开,以适应下成课的学习。教师在安排好本节课内容后,学生在原有队型基础上,向两边散开,适当调节前后距离,左右对齐,教师在队伍前方讲解示范,提出动作要求并喊口令,每节四个八拍,学生随教师一起练习,完成后恢复到原队形。

  1、学习技能部分

  设疑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本课技能学习的兴趣。

  尝试练习

  在学生思考或找到解决的方法之后,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给学生自由学习空间,让师生、同学之间互动学习。因此我安排4人为一组每组分配一个课前安放在指定位置的垫子,进行自由练习,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动作,组员之间也可相互观察、评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示范

  在学生自由练习,对于动作有所熟悉后,由教师示范标准动作,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心,而后讲解动作要点,即低头、含胸、团身、动作协调,滚动圆滚。并提出学生在自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没有低头、蹬腿不充分、蹬腿后没有及时团身等引起学生重视,并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示范后由学生练习巩固。

  学生示范

  小学生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示范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充分展示其学习成果,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予以适当表扬或鼓励。

  翻滚比赛

  分四组进行比赛,每组分配一个垫子,要求动作标准、迅速,队员间衔接连贯,教师裁判,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动作进行比赛,通过学习和比赛,使学生从中获取掌握动作技能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障碍接力赛

  接力赛一直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团结精神,竞争意识有很好的帮助,本堂课安排的障碍接力赛规则如下:学生分成四路纵队站同一起跑线后,每队间隔2.5米,距每队队首5米处放置一个垫子,15米处放置一个栏架(高50厘米),25米处立一个木桩,以教师哨声为令,学生出发,前滚翻通过垫子,跨过栏架饶过木桩后,钻过栏架后再以前滚翻通过垫子回到起点,第二位同学在与第一位同学击掌后出发,完成相同动作返回,依次类推,直至所有队员完成,以每队最后一名队员完成的先后顺序为依据,进行排名,在组织好学生分组后,教师先讲解接力规则,然后指导一名学生示范接力过程,使所有学生明白接力规则,最后开始游戏,教师裁判,共进行两次,使学生在接力过程中,巩固所学技巧,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

  恢复身心部分

  学生经过上面的练习,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心肺功能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我安排以下放松练习

  1、原地小跳20次

  2、原地甩手甩脚15秒

  3、深呼吸5次

  在教师示范动作后,学生自由练习

  最后简要小结本课学习过程,感谢同学与老师积极配合完成一堂丰富的体育课,希望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到今天所学的技能。

  七、场地器材:

  垫子15张 木桩4个 栏架4个 小海绵快若干

教师说课稿8

  一、说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学生实际,让学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学生关注现实,热爱学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学生习作必须回归学生活。本次主题单元习作的话题“礼物”,贴近学学生的学生活,是学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说教材

  《礼物》是北老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的第三单元习作,本主题单元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礼物的内涵:机场服务员把一束鲜花献给暗淡无光的失败者,鼓励她重新站起来;父亲在学生活极为困难,但女儿又非常需要的情况下给女儿买了一辆自行车做礼物;《奇怪的圣诞包裹》中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选择一袋故乡的泥土作为圣诞礼物;口语交际中的民间故事《千里送鹅毛》揭示了礼轻情意重的道理。每篇课文都是用独特的礼物表达了独特的心意。而鼓励学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也是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因而我在这堂习作课上,也试图拓宽学学生的思维,引导学学生选择独特、有个性的习作材料。

  三、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学生以“礼物”为话题猜、听、说、结合起来愉快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心理活动。

  四、说训练重难点

  抓住礼物的特别之处,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真情实感。

  五、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学生的写作激,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猜物激趣法。通过赠送礼物、猜礼物活动给学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老师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学生的创造激情。

  2、汇报交流点拨法。学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引导学学生抓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一系列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3、当堂评定法。对当堂积极发言者当众给予表扬,尤其发言者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

  六、说教学过程

  (一)、互赠礼物、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从我进教室到现在,你们的一言一行让老老师感受到咱们某某班同学习惯养成很好,能不能背一下课堂习惯儿歌展示一下咱们班的精神风貌。

  2、学生背诵习惯儿歌

  3、老老师鼓掌叫好。同学们你们不仅儿歌背得好,习惯养成做得早,好习惯会让你们受益终学生,真棒!

  4、同学们,你们收到老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了吗?是什么?(板书:礼物)(学生猜-----赞扬的话甜甜的微笑竖起的大拇指、鼓励的掌声)

  (二)、猜“礼物”、抓细节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结合单元课文指导(指四、五名学学生说说)鼓励、祝福、友情、亲情、思念......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

  2、猜一猜

  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同学们,老老师为你们各组准备了一份礼物,准备马上送给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看看哪位同学神机妙算,能够猜出我送给你的会是什么样的礼物呢?(指导学学生观察同学的表情、动作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板书:猜)

  学学生纷纷猜测(每个小组的礼物各不相同)

  这么多同学都没有猜出来,我想问问大家,现在心里是什么感受?

  3、看一看

  老师:眼见为实,请各小组长把礼物领回去。心动了吧?但还不能动。老老师想知道你们此刻的心情?

  学生:激动、兴奋、迫不及待

  老师:小心拆包装,可以吃、可以看、可以摸、可以用,小组讨论一下,老老师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给你们。

  礼物一:抹布。礼物二:一首歌(大家最喜欢听的并同唱)。礼物三:一本书。礼物四:福娃(储蓄罐)。礼物五:糖果。

  各组纷纷交流老老师所送礼物的意义。

  老师:看到别组的礼物,你们有什么想法?

  老师学生交流略。

  老师:老老师送给大家的每一份礼物都代表我的一番心意。如果大家能把拆礼物前后的想法和拆后的心理活动完整地说一遍,就是送给老老师最好的礼物。

  学生入情入境跃跃欲试

  (老师强调在这交流过程中,要抓住某个同学的表情或动作呢?整个班级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变化?)

  1、提出写作要求:

  (1)、抓住礼物的特别之处,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真情实感。

  (2)、题目自拟,看谁的题目更贴题,更漂亮。

  2、学学生起草,教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说课稿9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之一—方向、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两种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活动、比较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结合鼓励性语言、课堂活动等、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学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2、【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和技能;为突破难点、教学过程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本节内容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学以致用”为主、讲授法相结合、并设置教学情境与课堂活动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分析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

  基于本节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合作讨论法: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

  2、图片演示法: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图片演示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问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学过程分析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导入新课。由创设情境设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是从同学们的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了解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2)重点使学生掌握如何在地图上判别方向的两种方法

  首先、分别强调两种定向法定向的方法和步骤。

  其次、让学生动手上黑板画、以加深印象。再根据学

  生动手画的情况、强调注意事项。

  最后、再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角色扮演等、学以致用。

  (3)让学生了解如何在野外判别方向、重点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和用指南针定方向。

  3、课堂训练、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引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教师说课稿10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课)。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结合远程,说应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觉到树叶的不同,从而心里面也产生了疑问,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特点,即孩子已初步具备的识字能力的特点,我放手让孩子运用“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给生字编儿歌”等方法自主识字,在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写字时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再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按笔顺一笔一画教学生认真地写下来,并且同时提醒学生写字时注意姿势,做到足安、肩平、身正和三个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谢谢!

教师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____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评价反思这样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的讲解我的这节课的安排。 首先,是教材分析 根据教育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分析:《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___组第__篇课文,本单元以“ ”为主题展开,主要写了___________。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和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利,作为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2.初读课文,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____个字,会写___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讨论、探究,体会____________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_______,教学难点确定为________.

  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分析: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定了以下教学原则。 1.识字教学与阅读训练相结合,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

  2.识字方法上的读与思相结合,坚持整体提高的原则。

  3.学生能力上的读与说相结合,坚持合作探究的原则。

  4.课程整合上的语文与科学,语文与艺术,语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学科整合的原则. 二 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动画激趣法。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较浅显,在结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应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此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编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通过猜字谜,摘果子,开火车等游戏,让孩子们在自评互评中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得教学效果。

  3.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1. 2. 3. 4.积累运用 拓展延伸

  交流关于_________的知识,在新课标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积累词语

  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四 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主要坚持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的原则。

  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脉络。 五,课后评价反思

  本节课,我坚持贯彻执行,德育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重心这样一个原则。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教师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动物吃什么》是省编教材大班上册主题五:有趣的动物中的活动内容。本活动是在了解了动物的外形之后,继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选取《动物吃什么》作为活动素材是因为:

  (1)幼儿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他们眼中的动物是他们的好朋友。能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内容易激发幼儿兴趣。

  (2)幼儿的知识水平。进入大班,幼儿对一些动物吃什么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动物种类繁多,他们了解还很肤浅,而对草食,肉食,杂食知道的应该更少。《纲要》中说:教育内容的选择即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即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

  (3)灵活性强。本活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执教者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去准备。有足够的空间收集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只要本活动留着,什么时候都可以执教。

  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本活动就是为达到目标1、2,这也是教材提出的目标要求。为什么我又加上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目标呢?因为我有时感觉到虽然实施素质教育了,也启发了,也探索了,然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却没有同步发展。半句话,一个字,一个词的说,我觉得利用本次活动在充分完成目标1、2的基础上还有很大空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动物小狗,开始小狗来动物园了——我想给小狗送骨头——我的好朋友是小狗,它喜欢吃骨头——我的好朋友是小狗,我把它放在3号桌上,因为它喜欢吃骨头。《纲要》中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兴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本活动就为幼儿提供了语言交往的平台。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

  难点: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

  为了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1.动物卡片。20多种动物卡片。

  青草、竹子、桃子、骨头、玉米等图片

  2.动物聚餐餐桌图三幅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本活动把幼儿带入动物园参观动物为情景,了解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与幼儿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思维碰撞或思维发散,本活动中讨论的内容是由教师发起的,动物园还有许多动物,它们喜欢吃什么呢?这样运用已有的经验,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对于吃杂食的动物也逐渐认识起来。

  3.示范法。

  即有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为幼儿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也有能力强的幼儿为其它幼儿提供的范例。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效果会更好。

  当然教学中还灵活运用了其它教学法:如:提问法、观察法、操作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通了幼儿多种感知通道。这也正象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

  三、说学法

  浅显的谜语,逼真的动物叫声,引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幼儿听的习惯和说的习惯。活动情景的设计把幼儿带入一个动物世界。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动物,精练的提问:你想给谁送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在这样有梯度的提问中,幼儿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呈螺旋上升,表达能力自然提高。听的习惯、说的习惯也在培养。小动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儿的分类能力。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即得到乐趣,又活跃了思维,即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过程

  《动物吃什么》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其基本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活动流程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找朋友感知发现——组织讨论。扩散思维——动物分类。提升经验——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一半。动物园又来了新朋友。谁来动物园了?紧紧吸引了幼儿,通过听声音,看动作,猜谜语把动物们引出来,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到了动物世界,激起他们的兴趣。

  2.找朋友,感知发现。

  (1)饲养员叔叔给动物准备了好多吃的,它们是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食物图片,鼓励幼儿说出这是什么。

  (2)你给谁送什么?

  幼儿说出给谁送什么,并动手操作。然后扮演动物的老师说谢谢小朋友。送给我……引导幼儿说出不用谢。这里的师幼互动,即为下面的语言训练提供了示范,也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也为下面幼儿之间的互动打下了基础。

  (3)你的朋友是谁,它喜欢吃什么?

  部分能力差的幼儿,有了前面的语言示范,也能试着说出来。这里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即了解动物吃什么又发展了语言。

  3.组织讨论,扩散思维。

  动物的种类繁多,前面几种只是代表。经过幼儿讨论想象,会说出更多的动物,能激发幼儿探索动物食物奥秘的兴趣,使本活动重点得到突破。还有许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呢?它又吃什么呢?当老师问讨论结果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有些动物只吃草,有些动物只吃肉,这样就为下一步动物分类打下基础。

  4.动物分类,提升经验。

  如果简单的让小朋友给动物分类,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动物联欢、共进午餐的场景。你的朋友是谁?它应该在几号餐桌上,为什么?为了减少盲目性,每号餐桌上先送上两个小动物。老师简单总结,幼儿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放置其它小动物。每位幼儿都非常兴奋和愉快。兴奋和愉快是幼儿活动的最佳背景。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幼儿都敢说,敢做,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积极性比较高。在这里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认识了许多动物,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物,落实化解了难点。

  5.活动延伸,扩展视野。

  动物范围的广大,让探索没有止境。如果就此结束。刚激起的兴趣也持续不了多久。本活动的生成、延伸也是一定的了。动物不同,喜欢吃的食物也不同。请小朋友注意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和图片,带到幼儿园来,大家互相交流。

教师说课稿1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花之圆舞曲》,接下来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花之圆舞曲》是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四个主题,全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乐曲为D大调,3/4拍,情绪轻快、活泼,旋律抒情、幽默。舞剧《胡桃夹子》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是作为欢迎和歌颂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玛丽的热烈气氛达到高潮时演奏的。这首圆舞曲不仅是这部舞剧中的重要乐曲,而且在柴可夫斯基许多圆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通过对《花之圆舞曲》的聆听与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圆舞曲音乐风格特点,并能够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赏析音乐作品。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我会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我会通过教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欣赏作品《花之圆舞曲》,了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并且从中体会作品所表达对善良勇敢的女孩的歌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之圆舞曲》的聆听与赏析,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学生能充分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并通过对竖琴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以及圆舞曲音乐特点的了解,体会作品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与画面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聆听欣赏《花之圆舞曲》,了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难点是通过对乐曲分主题的聆听,正确把握对乐曲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别有创设情境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播放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选段,请学生聆听感受,随之引出其中第二幕音乐《花之圆舞曲》,顺势引出新课。

  运用视频导入,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听到所传达的内容,感受芭蕾舞剧,与课前做好过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快的引出新课,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课下到课上形成更好的衔接。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播放乐曲,请学生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这首歌采用什么乐器进行演奏?

  学生经过认真聆听后得出,歌曲情绪活泼、轻快,带给我们抒情而优美的感受;乐曲采用了管弦乐演奏,以竖琴圆号、单簧管为主。我会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之后我会简单介绍竖琴的相关知识:竖琴是一种大型弹弦乐器。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据埃及古图记载,此种乐器出现于公元前三、四千年,当时的形状犹如一个有弦之弓。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紧接着再次播放乐曲,设问:乐曲属于什么音乐形式?是怎样的曲式结构?

  学生通过乐曲三拍子的音乐特点以及乐曲轻快优美的主题中得知圆舞曲以及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我会补充总结,简单介绍歌曲背景以及圆舞曲:舞剧《胡桃夹子》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是《花之圆舞曲》,选自舞剧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

  圆舞曲,又称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德勒舞,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歌曲的情绪以及速度,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对乐曲进行分主题的聆听,首先播放引子与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提问:在这一主题中采用了哪些乐器进行演奏,表现出怎样的一种意境?

  学生积极发言,补充总结出乐器有竖琴、提琴、圆号、单簧管;音乐情绪清新优美,犹如清晨花仙子从树林里慢慢苏醒的画面感。

  其次我会再次播放第二主题音乐,并设问:在这一主题中又是采用了哪些乐器的演奏?音乐主题有何变化?

  学生自由交流发言,我进行引导总结。

  第二主题由弦乐演奏,明朗轻快,长笛用活泼、短促的五连音断音与之相对答,音乐主题慢慢由第二主题变得活泼明亮。

  随后播放第三主题与第四主题,请学生以音乐小组的形式自行欣赏聆听,并对比整个乐曲的旋律发展,总结特点。

  最后完整聆听整个乐曲,感受圆舞曲的韵律特点,并加入肢体动作感受音乐;轻声哼唱乐曲第一二主题旋律。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赏析作品的思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更全面地掌握歌曲情感以及所传达的精神,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把握作品。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欣赏观看《花之圆舞曲》视频选段,再次深入感受乐曲表达欢迎和歌颂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玛丽的热烈气氛。

  通过以上这样的环节设计,根据新课标能够更加体现学生主体性,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完成已学知识建构的补充,再次巩固本次课堂内容

  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聆听《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进行对比赏析,下节课进行分享。

  这样一个开放性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师说课稿14

  说教材。

  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这主要包括:

  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课中教者首先要阐述所备、所上的数学课在整个的一节、一章乃至整个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这是由数学教材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

  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

  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俗配,按计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说教学程序。

  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数学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教案过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写出来,而说课中不谈清楚,别人不一定都了解,详略、繁简不同;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而说课介绍重视教学环节的次序和方式。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还要说说为什么,让别人接受信服,内容构成不同。说教学程序,还得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说教法。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选择目标教学的方法,尝试教学的方法,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选用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实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指导学法方面,有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有组织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图形式花哨。

  说课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犹如工业生产中的“产后服务”。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当然有些数学课的板书并不都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说。一般数学说课材料都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准备,但也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得有详有略,有的部分突出一些,篇幅多点,多说几句。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评价标准各要素的含义及比分

  ㈠教材分析15%

  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涵义:阐明本节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或本册教材或本章中的地位。学生在刚刚学到哪些知识的基础上讲解这段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5分

  ⑵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涵义:确立教学目标,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思维能力目标及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遵重大纲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目标的依据要具体阐述。5分

  ⑶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

  涵义:重点、难点确定准确。确定重点要联系教学目标,确定难点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5分

  ㈡教材处理10%

  ⑷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涵义:针对本节内容,阐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哪些不利因素,重点应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5分

  ⑸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涵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在处理本节内容时,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教学材料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的调整,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体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特别是对材料的`安排,内容结构上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意见。5分

  ㈢教学方法分15%

  ⑹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涵义:阐明本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5分

  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

  涵义: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内容、学生实际,要灵活、实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立足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脱离教学实际,体现用性特点。5分

  ⑻学法指导

  涵义: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5分

  ㈣教学手段10%

  ⑼教学手段新颖

  涵义:教学手段一般包括:图表、模型、投影、录相、计算机等。提倡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本节课上课时所用教学手段,说课时所用教学手段。5分

  ⑽实验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演义是恰当的应用这些手段,明确这些手段的作用及见解。5分

  ㈤教学程序30%

  ⑾新课导入

  涵义: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能积极思维,配合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教学。5分

  ⑿新课讲解

  涵义:阐明教师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讲的内容按怎样的程序进行处理,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怎样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的任务重在“导”字上,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10分

  ⒀反馈练习

  涵义:练习可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阐述练习题的来源,练习题的功能,练习题的操作,练习题的变化。练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所选练习题要体现出层次性、系统性、联系性、针对性。5分

  ⒁归纳总结

  涵义:本节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5分

  ⒂板书设计

  涵义:这里的板书是指就这节内容,如果是在上课时,你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板书设计布局要合理,能反映一堂课的梗概和黑板上所出现的主要内容。5分

  ㈥教学基本功20%

  ⒃语言

  涵义:语言要清晰、简练、确切,讲话的速度要适中。5分

  ⒅板书

  涵义:这里的板书是指教师在说课时所写的板书,字数一般不得少于30个字。板书要醒目,字迹要工整、美观、大方,设计要合理。5分

  ⒅教态

  涵义:教师在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动作协调。5分

  ⒆教案

  涵义:这里的教案是指说课的教案,说课的教案要体现说课的原则,集说课内容,上课内容于一体,项目要全,重点要突出,说理要简明扼要,设计合理。5分

教师说课稿15

  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52页“发新书。”

  一、教学简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前面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又适当为学生学习这节课进行有效的学法渗透和迁移。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切实学好本节课内容会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教材为此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本节课通过一个班的同学发新书的场景,创设了加法情境,所以在教学初,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懂图意,根据“40本书够不够?”这一问题列出“19+18”这一加法算式,但不要求学生们算出结果,而是让他们先估计一下书的数量够不够,学生们可能会说出“19+18等于30多,所以够了。”还可能会说“不够。”这正为下面学生去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埋下伏笔,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遇事先估一估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研究、总结并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方面实效显著,很快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在我的课堂中也毫不例外地应用了合作学习。估算结束后,我会把19+18等于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把计算过程记录在纸上,4号同学组织,并记录,老师适当参与、指导。学生会出现多种算法如:摆小棒、凑十法、利用上节学过的知识先把它转化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再算、竖式计算等。汇报时,我不准备采取老师写,学生说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到黑板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因为学生自己研究出的东西本应自己讲给同学们听,本组的同学可以直接站起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针对他的发言可以发表自己见解。既吸引同学注意,又锻炼了他自己,发展了数学语言,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举三得。当黑板上写满学生研究出的方法后,我会给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研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够熟练计算,也就是说,在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这道题有多种算法的同时,还应把最普遍、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扎实,所以我会先告诉学生们,黑板上列出你们这么多想法,你们真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们喜欢哪一种,用哪一种算得快,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竖式,所以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竖式好吗?这样即夯实了双基,又没有使学生产生只要会竖式就行了的错觉。最后我要求学生把“发新书”这一题目换一换,用数学语言说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上节课换题目作为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说出:把“发新书”换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在练习题中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解决问题。

  练习是验证一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如何的必要补充,学生会在练习中再次体验算法并加深记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抓住练习这一重要环节,对孩子进行最好的训练,本节课52页的练习中为我们准备了4道题,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前两道题用竖式解答,后两道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让学生再次体会到竖式是应该掌握的方法,但其他方法也可以同时应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学目标的落实也水到渠成。

  教师对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觉悟,就在于改变以往大量的、机械的强化灌输,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句、具有敏锐的审视问题的数学眼光,从而提高整体把握问题的能力,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本节课,乃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收获。

【教师说课稿】相关文章:

教师说课稿11-26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12-01

教师说课稿(15篇)12-14

教师说课稿精选15篇03-13

教师说课稿15篇12-08

小学教师说课稿11-03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11-02

《我老师》说课稿12-31

《老师您好》说课稿02-07

《我的老师》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