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时间:2022-07-25 08:31: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为大家说课。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且能判断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这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徒刑,了解对称轴,培养学生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验证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经历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教学难点为能辨别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本课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流程及媒体应用效果。

  在引入环节,学生凭空想象,难以很快感知对称的特征,进入到学习状态。所以伴随优美的音乐,一幅幅大自然中的漂亮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观察后,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是对称”。随后借助枫叶、蝴蝶平面图的动态演示,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的内涵 ——左右两侧完全重合。在语文课上经常看到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数学课上这种情感目标往往被忽略。因此,借助课件出示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的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在看到这组图片时,学生的自豪感溢于言表,爱国情激荡心胸。在学生情绪高昂之际,教师一句“让我们也来创造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吧!”将大家带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新授环节,考虑到抽象的概念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就把美术课中的手工剪纸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起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化抽象为具体,缩短了认知过程。活动前,我们先交流创作对称图形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就在剪纸“玩” 和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对称轴,并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引导学生以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辨别争论等学习方法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名称,让学生在头脑想象每种图形的形状、特征等,大胆猜测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猜测只有通过理论的推理或实验的证明才能加以证实其正确性。随后,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利用学具验证猜测。交流时,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对属于轴对称的那些图形在头脑中划分出清晰的范围。在学生探究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时,利用课件演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避免了实物对折不清晰的弊端,使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每种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其工具性。

  练习环节中,常规教学存在练习形式单一、训练容量不大、难以把握交流时间等弊端。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习题,增加训练密度,减少无效时间。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交通标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猜只出示一半的国内外著名的标志,。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课件出示汉字、英文字母,让学生继续寻找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共同感受由对称字母组成的单词“MATH”(数学)带给我们的神奇,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在提高环节中,我让学生在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添上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黑格尔曾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一切事物倘能与美相接便立即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引得主体跃跃欲试,产生追求的强烈愿望,这正是美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因此在结尾环节,我利用视频,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在形象直观的影像面前,学生感悟对称的美及不对称的美,体会正是有了对称的美和不对称的美,这个世界才变得完美。至此,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升华!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2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都玩过纸飞机吧!今天让我们再来玩一次(飞出一架好的)!现在,谁想上来和我一起做飞行表演?来,起飞了!(谢谢)诶,为什么我的飞机飞得又平又稳,而他的却飞不起来呢?仔细观察两架飞机。这,其中的奥秘,又在哪里呢?(出示另一张PPT),这就是我《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导入。(同时出示标题彩色打印)

  二、说教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今后学习正方体、圆柱等空间立体图形特征打下基础。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数学思考: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情感态度:通过开展学生亲身经历,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这些课程目标,我是这样组织教学过程的。

  1.感知特征,步步深入

  由于纸飞机是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玩具,这样的导入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细心的学生已经观察到,左面飞机的一边缺了一个角,右面飞机的左右两边却完全一样。顺着学生的思路,我顺势推出,像这种两边形状完全相同的现象,称之为“对称”。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到对称物体的特征。

  接着,我由体到面,又依次出示了以下图形,(课件和实物同时展示,彩色打印剪纸)。并让他们拿出课前发下去的图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很快,学生排出了这样的两类图形,并说这一行是对称的,而这一个则不是。在表扬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言的同时,我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对称图形”(课件在这些图形的上面出示“图形”两字)。

  但是,学生仅仅知道,对称图形“左右两边一样”是不够的。于是,我带着很大的疑问(课件出示问号)问学生:你们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你有什么方法去证明吗?此时,我大胆放手,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跃跃欲试。小组汇报时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是用尺子量的,发现两边是一样的;也有的学生说:我是用对折的方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了。对折、完全重合(出示关键字),真是个伟大的发现。我再引导学生打开对折后的图形(拿出对折过后的图形),去寻找更大的收获。学生却有点失望地发现,图形里除了一条折痕,什么也没有了。我却因势利导,指出这个折痕就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出示标题,拿走那个不是的图形)。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落实了新课标的“四基四能”,这样不仅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也促进了知识的真正内化,有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引导思考之后,全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课件和板书同时出现,记得抽走那个不是对称的图形)

  2.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概念的引导过程,能来一点点鼓励的掌声吗?谢谢,真诚的掌声停止了,而课未停止。当掌声停止时,我示意学生观察我们灵巧的双手,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双掌表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我趁机引导他们找一找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她见过剪纸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说我们双眼是对称的,还有的同学像受到启发一样,说我们的鼻子,耳朵,嘴还有小脸蛋都是对称的。我笑着对学生们说:是的,为什么生活中我们个个看起来这么帅、这么美,那就是因为我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对称。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其实,对称的物体还远不止这些,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几组不同类型的练习。

  第一类练习:包括数字、字母、汉字,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类练习:借助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两类典型的例子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对于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以及“这一行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一问题学生意见不一。我并不急着评价,而是让学生充分地折一折,辩一辩,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4、欣赏图片,延伸拓展

  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对轴对称图形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我带领学生一同走进了轴对称图形世界,走进对称美的海洋。这是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法国巴黎凯旋门、中国天安门、上海世博轴。我问学生,这些图形美吗?还没等我说完,就有的学生高呼,我们方方正正的中国文字“美”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5、说教法、学法

  纵观整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折一折、辩一辩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新课件)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转向指板书)。

  6、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也力求做到工整对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五、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对称美,数学美,生活美。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3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折纸游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 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 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 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安排的直观判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创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其他同学做个小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天安门城楼、清真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 , 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小结】 整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我摒弃了传统概念教学的板书,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将概念表述清楚。把轴对称图片作为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充分利用。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即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4

各位专家、领导、同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九章第一节《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的教材力求体现“课程标准”实质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归纳去总结,本节课刚好体验了这一点, “生活中的轴对称”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简单的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简单的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结合教材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但我觉得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发现、发展的形成,采用实验发现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倒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3.教学手段

  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通过直观演示,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分析(配课件)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

  加深认识

  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

  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观图激趣

  设疑导入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1、观图激趣

  设疑导入

  播放多媒体——教材中的导图和p67页中图9.1.1,欣赏现实中轴对称图形.观察特征(每一个图形的两部分是不是相同?有没有办法使两边的图形画的一模一样?那些图比较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目的:新课程比较注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引起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一种培养。也同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先由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表看法,图形美在哪里?再小组合作交流。然后由若干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设计目的:大胆让学生做一做,试一试,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和创新精神,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老师加以引导学生,指出那些美的图形的特点.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部分分别对应相等。

  (通过观察,学生对对称轴有了基本的感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

  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先由老师示范剪出一个图形,之后大家自由发挥想像,剪出图案.由展示的图片和同学们剪出的图案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加深理解概念.

  我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不能满足于一个现成图形的结论,而要有一种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精神,要注意问题的一般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投入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组织者的作用。这一过程中的剪拼能力煅炼,对今后学习图形是有帮助的。

  5、动手操作

  加深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让学生把学具中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后汇报结果。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进一步指导学生折圆,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它的任一直径所在的直线。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与同学们共同分析课本p68页的图形。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越多越好.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

  2.英语中的26个字母那些是轴对称图形?看谁又快又准确.那数学中的数字有没有轴对称图形?

  3. p70剪正五角星,

  思考:这种剪正五角星的方法,其中隐含着什么数学道理?

  我认为新课改并不意味着不要练习,而是要改变繁、难、偏、旧的习题,要设计一些与生活相联系的题目,设计一些有体现基础而又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观图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七.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下写一篇100字以内的报告.喜欢设计的同学设计一些轴对称图形,带来贴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新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让学生学会课后探究新的问题,尝试解决更层次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例题

  练习

  对称轴的概念:

  归纳小结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7个方面)

  1、说课内容

  新课标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A.通过折、剪、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C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⑵、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5.教学重点:

  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⑵、能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6、教学难点: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7、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⑴、多媒体课件

  ⑵、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⑴、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纸片

  ⑵、剪刀等

  二、说教法:

  ⑴.设疑诱导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多媒体教学法——把知识化难为易

  ⑶.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习变得简单明了

  三、说学法:

  ⑴、观察发现法——在情景中提出问题

  ⑵、动手操作法——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⑶、分组讨论法——在探索中理解问题

  ⑷、表演法——在实践中内化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5分钟)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4分钟)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6分钟)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0分钟)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10分钟)

  (六)课堂小结,再赏美丽(5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 (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4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注意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基本的感知,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6分钟)

  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教师板书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大胆让学生做一做,试一试,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获取新的知识。】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0分钟)

  1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分组讨论:平行四边行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学会应用新知。】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10分钟)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3、看图回答。(出示课件)

  4、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比较美?为什么?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以及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六)课堂小结。(5分钟)

  设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下面我们在一起来看一看课前的轴对称图形,好不好?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时间回顾梳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业设计师

  1、动手:用你获得的知识设计一个优美的图案

  2、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为学生布置了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生活化】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

  边的图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

  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的设计简洁明了,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它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明确重点,把握要领。】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称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材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让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对称图形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等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5.教学难点:

  制作轴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了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安排了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了较宽松的学习空间,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课始,老师一句:给你一张纸,你会怎么玩?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老师的撕纸表演,作品小衣服的亮相,更是把学生的兴趣推到了极致!你会象老师这样玩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折纸和撕纸。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争先恐后地将作品贴到黑板上。这样的新课导入,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通过撕纸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从直观上引发出对称之美,课堂教学随之直奔学习主题。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找特征,初识轴对称图形(作品)

  结合学生的撕纸作品,师一句:这些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验特征,再识轴对称图形(图片)

  出示图片,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抓住了学生好胜的特点,学生很快就想到用对折的办法验证了自己的说法;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3.辨特征,找出真假轴对称图形(课件)

  赏心悦目的练习面画,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习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1.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这是什么?(学生充满自信地猜测着,猜到最后一个,打开后居然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猜出的花瓶。)在学生的惊讶中,老师趁势启发学生:想一想,花瓶的另一半形状和大小会是怎样呢?你能想办法剪出这只完整的花瓶吗?

  2.剪一剪:小组合作完成花瓶图,全班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3.画一画:你想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画图形的窍门。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主张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翻折”在几何知识中的作用,又为学生后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2、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之美时,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区别与简单运用。 难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合作、大胆表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下面我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轴对称图形

  1、激趣导入、感受生活(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有关画面) 图片欣赏(课件):考考你的观察力,这一醒目的标题,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一设计遵循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然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是如何对称?怎样才能使对称的部分重合呢?让学生观察、猜想、探究、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发现:把一个图形的某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翻折180度后能与这个图形另一部分完全重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活动探究形成概念:实验探究: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请同学模仿老师的方法试一试。在欣赏、感知轴对称的基础上,学生肯定急于了解这些图形到底美在哪里。因此我设置了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创造美,在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后再对比上一活动中部分图案,互相交流发现它们的共同的特征“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从而合作归纳得出概念,教师板书概念。

  3、联系实际举出几个轴对称图形实例,并说出对称轴(附课件)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生活中的许多轴对称图形,他们不但体现了一种对称美,还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你们知道吗?①表盘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②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够在空中保持平衡;③人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全面;④双耳的对称能使听到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4、综合练习,发散思维: 这组习题的设计有图形、数学……挖掘了生活右多种图案,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与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寻找知识的.答案,体会学习的乐趣。

  探究活动(二):轴对称

  1、动手操作,引入新知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如图所示的图案,观察所得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再观察教材119页图14.1-3,看看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每一个图案是由几个图形构成的?因为学生已经了解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对称,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先运用动手实践,进行剪纸,借助人的各种感官认识,突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重合”这一特点。按照“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两图形重合”这条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对称点的概念。教师板书概念。

  2、巩固练习,应用提高(课件)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列举实例,展示才华 举出生活中成轴对称的例子,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活动(三):归纳总结 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你的发现。 对比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是两个 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 一个图形形本身具有的特性 对折后 两个图形完全重合 翻折后 与图形的另一半完全重合 区别: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具有的对称性质。

  联系:①都是用对折、翻折180°图形重合来定义的;

  ②两者可相互转化,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体的,那么这“一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互相对称的两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是轴对称的。这里渗透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四):识别图形、感受对称美

  (1)、欣赏图片,体会轴对称所营造的对称美。

  (2)、在计算器显示的数字0至9中,有哪些是轴对称的?许多汉字都是轴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各公司、企业的商标中有许多轴对称实例和轴对称图形,如联想,联合证券,湘财证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各品牌汽车的车标中有许多都是轴对称图形,如奥迪,韩国现代,本田,富康,欧宝,宝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强调: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不是线段、射线,而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比如学生容易认为角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可以很好达到纠正错误的功效。其次掌握角、等腰三角形各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等边三角形有三条,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而圆形是最特殊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它的对称性应用最广泛。这样可以使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性解决今后一些相关问题。

  活动(五):动手操作、积极实践、创造图形

  (1)、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由简到难,层层第进。

  (2)、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这个部分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我们所学的多边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应用。)

  (2)、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与困惑。

  (七):作业设计

  发挥你们的想象,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设计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并有一定寓意。这是一道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题,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使学生的活动由课内走向生活。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 ! 谢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在编排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现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

  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刚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出轴对称图形。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中,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其中第3题在方格纸上提供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要求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学生有机会再一次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后面,还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对称现象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对称的建筑,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感受数学的美。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出发,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准备采用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导入,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玩的过程中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先通过剪出一个“爱心”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也能比较自然地揭示这节课的课题。

  接下来,出示例题中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学生继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轴。

  然后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同样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一定难度的图形判断,让学生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实,激发学生爱动脑筋,勇于探索。

  学生学习完了“试一试”,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这时,就需要一些习题和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我安排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个环节,“找一找”就是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五题和第六题,主要是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两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做一做”就是课本中的例题2,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出轴对称图形,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猜一猜”

  是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猜出这个图形的形状。在这一题上是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认识。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欣赏图片,情感体验”的环节,用课件展示出一系列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感受美、欣赏美。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用一个轴对称的汉字——“美”来进行总结,并将课题补充完整,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全课设计,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学习情绪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9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并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主要学习线段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后续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还是今后探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预备知识和方法指导。因此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学会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的过程,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挑战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品尝发现的快乐,感受轴对称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线段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又是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加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在几何图形和实践问题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难点是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实践问题。

  突破方式:1、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我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识水平,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基本的教学程序是:由“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实践应用——课堂小结”四部分组成。在此程序中我将采用:情景与直观演示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三、提高能力说学法

  我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学生认识活动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例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以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导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讨论、分析出线段的对称轴特征,以及线段的对称轴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这一性质,以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知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四、优化组合说流程

  课前准备:透明纸片、三角板、量角器、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多媒体导入具有实际意义的轴对称现象。

  2.体验:用纸片展示线段,观察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由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二) 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全体活动)

  1.动手操作:设计方案找线段的另一条对称轴。

  2.讨论:观察对称轴与线段的位置关系。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

  引导探究: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小组活动)。

  1.动手操作(投影展示步骤):

  (1)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上任取一点P;(2)连接PA,PB。

  2.讨论:在操作过程中,比较线段PA,PB。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困难,以疑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探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这一活动中来,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三)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第一组:巩固训练

  填空:

  1.如图,若AO BO,EF AB,则直线EF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已知直线CD垂直平分AB,则 , , 。

  3.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AB=5,那么AC= 。

  (设计意图:这三道小题都是对刚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数学化语言的组织,让学生加深印象,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第二组:强化训练

  例1:如右图所示,△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变式演习:

  1.已知: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

  于点D,交 AC于点E,AC=8 cm,△ABE的周长是14 cm,

  求:AB的长.

  2.如右图所示,直线MN和DE分别是线段 AB、BC的垂直平分线,

  它们交于P点,请问PA和 PC相等吗?为什么?

  解:连接BP

  ∵ MN垂直平分线段AB( 已知 )

  ∴ AP=BP ( )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训练解题格式。)

  第三组:拓展延伸

  1.上罗中学和上罗一小计划在村公路上共同设一个心理咨询 中心,如图,A处是上罗中学,B处是上罗一小,直线L表示村公路,应在村公路L的何处设心理咨询中心,才能使心理咨询中心P到两校的长度相等?

  2.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已经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为了让小朋友们能更方便的上学,上罗镇计划以三个村为一个范围建公立幼儿园,如图,A、B、C表示三个村的地理位置,问:幼儿园建在何处,才能使得到三个村的距离相等?请你作出幼儿园的位置(用P表示)。

  (设计意图:这组题是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的,设计为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当一会设计师,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组题的教法是:组内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上台展示。)

  (总设计意图:三组题型,从三个面,全方位的覆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讨论、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教师从旁参与讨论,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鼓励他们提出疑问,鼓励他们团结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总结归纳,强化体系

  1、引导学生从这节课“学了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作业布置:练习题第2题、习题10.2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体系。)

  五、归纳总结说设计

  本节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出发,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探索,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遵循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0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一份。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1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

  (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诊断分析

  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

  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再证明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说明

  1.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3.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评价方式

  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2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是以国家颁布的中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为基本依据,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对“轴对称图形”(人教版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第三章第四单元等四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第三课时)这一节课 “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教学效果预估的评价与分析。

  本说课稿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教学程序及三点说明四个部分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是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关于教材处理从课后练习、例题、实践操作等方面作了补充说明。

  第三部分是教学程序。

  包括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加强训练,发挥现象、创造设计,效果评价与作业布置五大环节。

  第四部分是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2、时间的大体安排;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五、说课过程:

  第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两幅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幅图比较美?哪一幅图不美?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幅图不美。(教师手举不美的图画)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大小不一样? 有没有办法使两边的图形画成一模一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第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电脑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P121的枫叶、蜻蜓、天平三幅图)

  (电脑操作)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通过观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进行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学习。)

  第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1、(电脑演示)并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教师板书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电脑出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第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投影出示P122页的方格图)让学生把学具中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运用电脑演示练习1的1一6题。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第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一、)综合练习。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判断:

  生活中不仅有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所学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1)下面的数字或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2)像这样写法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口 工 用 中 由 日 直 水 清 甲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谁能举例说出哪些汉字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吗?)

  (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4、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较美?为什么?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5、观察并说出下图的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A与A'、B与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这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归纳小结。

  设问 :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新课后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

  现在能把两侧大小不同的蝴蝶图画成一模一样吗?(教师拿着新课引入时的不对称的蝴蝶图)

  (前后呼应,解答课前疑难,目的是检查学生活用知识的情况。)

  全课小结: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7-08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07-09

平面图形说课稿07-07

组合图形面积说课稿15篇07-15

《有趣的图形》教学反思06-11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篇07-11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06-17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5篇06-11

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7-11

《小池》说课稿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