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芬芳说课稿

时间:2021-11-15 17:56: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茉莉芬芳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茉莉芬芳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茉莉芬芳说课稿

茉莉芬芳说课稿1

  说教材:《茉莉芬芳》是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茉莉芬芳”为名,重点介绍的是我国的民歌《茉莉花》,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曲调细腻优美,音乐结构均衡。“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从各个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导学生充分领略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彩的变化,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

  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音乐兴趣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主要以启发性思维为主,乐于思考,乐于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他们已经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课表的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与比较,通过对《茉莉花》及其相关音乐、文化的欣赏,深切感受茉莉花音乐的美,更加喜爱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通过歌曲的欣赏,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热爱和平,关心他人的情操。

  3、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南北《茉莉花》,了解民族音乐特征,了解不同地方的《茉莉花》在旋律和风格上的区别。。

  说重点

  根据大纲要求,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茉莉花》的社会价值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的重要条件,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通过欣赏和感受,通过美好的艺术形象以及音乐活动的激发,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

  说难点:根据教材的难以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难点是:分析、表现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婉转的旋律用歌声抒发对茉莉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纯真美好的追求,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传达中国人民善良友好的精神。

  说教法和手段音乐是美的教育,是情感的陶冶,要激发学生感受《茉莉花》的情感美,就必须先让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因此我采用“兴趣教学法”导入,用故事引出《茉莉花》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学生在兴趣与好奇中体验歌曲,同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听唱法,启发式谈话法以及活动参与贯穿其中。

  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我创造性地选择和利用了教材,形成了以下四个基本环节:故事导入——对比性教学——活动性巩固——拓展与延伸结束。

  第一个环节:“茉莉在西方”

  我采用故事进行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精彩的开课时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开课我用一个传说故事切入,图兰朵公主用三个问题对前来求婚的王公贵族进行无情的杀戮,而卡拉夫完美地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在图兰朵公主想要反悔的时候,卡拉夫却为她解围,公主渐渐被感化。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当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也对这节课充满了求知欲。接下来采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选段《东边升起月亮》的视频,由学生自己发现视频中熟悉的《茉莉花》旋律,学生在自主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对音乐的敏感度。

  第二个环节:“茉莉在中国”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理念中提出的要求有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在我的课堂上,我致力于为学生介绍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一环节中,我先是让学生们学唱地四单元的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接着欣赏了一首东北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比较这两首茉莉花在旋律和风格上的区别,通过两首乐曲在速度、情绪、歌词方面的比较,让学生对音乐从基本认知上升到理性概念,通过音乐风格了解地方人民的性格特征。紧接着再带领学生分析两首乐曲的谱例,从节奏音型、音程跳度、装饰音以及歌词中的衬词等方面对比分析,从音乐本体方面着手,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素养,在理性的分析过程中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做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真正使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里。

  第三个环节:“洁白茉莉香”

  音乐审美体验是学校音乐教育价值的体现,通过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我将进入本课最重要的环节:手语教学。运用启发式谈话引导学生思考茉莉花的象征意义,通过课件展示残奥会火炬传递到南京站,在结束仪式上演员用手语表演茉莉花的一幕,让茉莉花的音乐美上升到“关爱”这一情感主题,教学生手语表演《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通过每一个词语的手语教学,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这种表达方式,从心灵上走近了特殊人群,在手语教学过程中,同时也附带了对乐曲的熟知,然后,让学生自己边唱歌曲边表演手语,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诠释音乐。音乐的情感体验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展现。

  第四个环节:“茉莉处处芬芳”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弘扬民族音乐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情境教学发,在班级成立临时合唱团,带领大家一起欣赏飘扬在悉尼歌剧院的《茉莉花》,为宋祖英的个人独唱音乐会伴唱。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把自己放置在音乐会现场,通过自,为宋祖英的演唱添彩,为悉尼歌剧院增辉,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在这一边欣赏边表演的环节中,学生的自信心将得到提高,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这是音乐的潜移默化作用以及音乐情感的积极引导作用。当然,这一情感还将通过接下来介绍《茉莉花》在申奥、申博等各种世界性舞台的绽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通过张艺谋导演在作品中对茉莉花版本运用的“移情别恋”,用《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代替江苏版本的《茉莉花》进一步强调了茉莉花与世界的接轨,并被誉为“第二国歌”。

  总结

  本课通过故事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分析,在理性的基础上升华,并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的升华,真正领略了民族音乐的人文内涵,了解了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茉莉芬芳说课稿2

  (设计意图:演唱典型乐句、乐曲主题是欣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目的在于通过演唱进一步加深对欣赏曲目的感受。《茉莉花》是学生很熟悉的一首歌曲,让学生演唱是没有难度的,因此,我增加了低声部,将它变成了一首合唱曲,力图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感受茉莉花的美。比较演唱形式则让学生了解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时音乐的要素不变,音乐的情绪也不会变。)

  6、《茉莉花》由于它的优美、动听,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对其进行改编。我选取了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让学生进行欣赏(聆听莫文蔚《茉莉花》)。欣赏之后小结: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在伴奏、演唱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演唱时,歌曲的音乐要素没有变,所以歌曲的情绪也没有变,依然是抒情、优美的。音乐要素不变,音乐的情绪也不会变,这就是音乐要素的重要性!江苏《茉莉花》淡淡的清香飘满了全世界。(板书:清香)

  (设计意图:流行歌曲六年级的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因此我选择了改编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让学生进行聆听,目的是为了贴近学生,引起共鸣。在课上到20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慢慢开始分散了,流行歌曲的出现能适时地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重新关注课堂。通过流行歌曲的欣赏再次让学生了解《茉莉花》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反差较大的流行歌曲再次让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音乐要素不变,音乐的情绪也不会变。在这个环节的最后,我以“清香”一词来概括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江南音乐给人的感觉。)

  第二环节:聆听东北民歌《茉莉花》(预设时间12分钟)

  (1)聆听东北民歌时我这样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音乐也是这样。江苏的茉莉花透露着江南水乡的清秀,你来听听这首《茉莉花》,猜猜它是哪里的?(聆听东北《茉莉花》)学生第一次聆听歌曲,边听边猜歌曲是哪里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我逐步引导他们来说说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旋律,并进行板书(板书:东北民歌)。同样,我会出示歌曲的旋律线,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跳进的旋律特点并让学生来找一找这首歌曲里的启、承、转、合分别在哪里。接着我让学生第二次聆听歌曲,并思考:你觉得歌曲里哪些地方是最具有东北特点的?学生会找出歌曲里的下滑音、衬词等具有东北风格的音乐元素,我采用对比演唱的方式让学生唱唱下滑音,感受其特点;同时唱唱衬词,感受二人转的音乐风格。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东北二人转《茉莉花》的视频。(观看视频东北二人转)然后小结:东北的《茉莉花》热情、爽直,带给我们阵阵的浓香(板书“浓香”)。

  (设计意图:两次聆听都是有目的的,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进行欣赏,使学生在欣赏中体验歌曲的特点,进而了解东北音乐的特点。让学生找启承转合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启承转合,并再次理解小调特点。课的后半部分,学生已经疲累了,积极性也不太容易调动,东北《茉莉花》热情、爽朗的特点,独特的风格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滑音、衬词的演唱能激起学生的较大兴趣,关注课堂。我以“浓香”一词,来概括歌曲特点及东北音乐风格,它和江南音乐的“清香”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更形象、更直观。东北二人转的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扩学生音乐视野,了解东北音乐的多元化。)

  2、在理解小调的基础上,我通过板书,让学生说说:都是民歌,都是赞美《茉莉花》,为什么江苏的《茉莉花》和东北的《茉莉花》截然不同呢?学生会联系地方性进行讲述,我就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民歌通常是由口头创作、传唱,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加工、完善的。通常可分为小调、山歌、劳动号子。民歌流传到一个地方,往往会加入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具有较强的地方性,我们的《茉莉花》也不例外。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歌曲的对比,让学生发现民歌的特点——地方性,了解民歌的概念,同样是先体验、后概念,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民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下面的拓展欣赏作铺垫。)

  第三环节:拓展欣赏(预设时间3分钟)

  《茉莉花》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版本,我找到几首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聆听,并作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其它地方的《茉莉花》让学生体验民歌的地方性特点,并通过“同一题目,不同版本”这一特点激发学生探索民歌的欲望,将课堂进行延伸,使音乐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预设时间2分钟)

  在课的最后,我这样总结:无论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即将到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都以《茉莉花》代表和平、真诚、友谊,邀请全世界。(观看视频世博会宣传视频)但愿《茉莉花》能常在大家的心中飘香,但愿我们的民歌都能像《茉莉花》一样,香飘万里,永远芬芳!

  (设计意图: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学生看到了《茉莉花》在不同的重要场合出现,感受到它的份量。它不仅是一朵芬芳、美丽、纯洁的花,更是一朵代表中国人民和平、真诚、友谊的花。在这里,学生对《茉莉花》的理解就提升了。我们的民歌如此出彩,相信在此时学生是有所触动的,他们探索民歌的愿望也会被激发起来。)

  民歌是我们的瑰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在我们的引导下,学生对民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爱!

  谢谢大家!

【茉莉芬芳说课稿】相关文章:

1.芬芳观后感

2.《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3.芬芳观后感9篇

4.芬芳观后感12篇

5.芬芳观后感6篇

6.芬芳观后感4篇

7.芬芳观后感(12篇)

8.芬芳观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