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说课稿

时间:2021-11-10 18:04: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瀑布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瀑布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瀑布说课稿

瀑布说课稿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作者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本课是第四组课文的一篇自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会认读5个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四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一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自读课文,所以我给它确立了两个重点,一是单元训练的重点,继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二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大瀑布消失的原因和葬礼的意义,旨在激发学生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因为它是自读课文,所以不同于一般精读课文的讲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但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课前,我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学习提纲:

  1、快速地自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你认为学好本文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请提出你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在一起交流。

  4、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5、上网或者在课外书上查阅即将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准备课上交流。所以学法是以自学和小组交流讨论为主。教师主要是通过制作课件和激情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说教学程序】

  能否将《大瀑布的葬礼》上成一堂情感四溢、充满生命律动的语文课堂是我追求的境界,也是我本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基于这点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就是让学生从对大瀑布消失的深深惋惜中,体悟到人类进行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担负着发展儿童心灵的任务。苏藿母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为教育只有真正波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真挚情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所以,本堂课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恰当的教学手段和必要的教学艺术,使教学过程在学生情感、教师情感和作者文本的情感的碰撞、共鸣、交融中铺设、展开、呈现。

  一、激情导入,动情

  上课伊始,我播放大瀑布葬礼的录像,然后教师用语言描述这是在干什么,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悲伤的惋惜的情境中,然后话锋一转,如此隆重的葬礼却为一条瀑布举行这是为什么?自然转到第二个环节中。

  二、载情入文,悟情

  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是围绕重点问题,组织课堂对话,层层深入文本,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范读和训练学生对重点段的有感情朗读的手段,达到学生情感、教师情感和作者文本情感产生碰撞、共鸣交融的目的,并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激情范读,整体感知,切入的问题是:你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葬礼?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自由地说,学生说出了隆重的、特殊的、有意义的、绝无仅有的等独特的感受。这个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总体的把握,同时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敢于将自己的阅读见解和同学老师分享的阅读品质。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菲格雷特总统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特殊而又隆重的葬礼时,学生说出了葬礼的目的是要号召人们保护环境,不使大瀑布的悲剧重演。我抓住悲剧一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说说自己对悲剧的理解。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对悲剧一词让学生咬文嚼字呢?因为该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知识的盲点。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已有经验和新信息的相互作用和重组的过程。因此,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悲剧一词建立感性认识,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情感支持。学生说出了深爱的爷爷死了是悲剧,宝黛的爱情是悲剧等等。这时,我抛出鲁迅的对悲剧的名言:悲剧就是让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那么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消失是悲剧吗?当然是,因为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雄奇壮观的瀑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是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人民的骄傲。

  在这里我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学生说出了万里长城。这些都是让学生尽快地和文本作者建立感情联系,唤醒他们原有的情感体验和文本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要让他们能和作者一样发自内心地喜欢大瀑布的美,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悲作好感情铺垫。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再次感受到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壮观和今日的奄奄一息,在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更加深了对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悲痛之情,从感性上理解了大瀑布的消失的确是个悲剧。

  三、拓展延伸,移情

  当学生为大瀑布的消失深感悲痛的时候,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大瀑布为什么会消失?是谁让大瀑布消失的?当学生自学了相关段落,总结了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人为的因素之后,我很严肃地问学生:大瀑布的消失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又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用这个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

  学生交流了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由于人类不当的使用资源、毫无节制的乱砍滥伐和无尽的贪欲,造成的很多动植物灭绝和即将灭绝的例子,我用课件为学生演示一组人类破坏生存家园的图片,并列举了今年夏天,由于大气气候的平衡被破坏,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极端天气。以上的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所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都真情流露,有的说我们人类真可恶!我们一定要保护自然和动物,否则就会自取灭亡!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在是对大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因为灾难就在我们身边了!

  总之,这堂课我就是在喜和悲这两个字上做足文章,要让学生喜得热烈,这样才会悲得深刻,只有经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才会真正懂得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才会将情感意识外化成实际的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做对环保有意的事。那么这一课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也就得以实现。

瀑布说课稿2

尊敬的教研员、基地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由我代表学校备课组在这里发言,就我们对《黃果树瀑布》这一课的教材解读的过程和大家交流与探讨。我发言的题目是《一课、一议、一思 、一得》。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母语教育研究”分课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我校侧重于“阅读教材中课后习题的解读”、“阅读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解读”。明晰了研究侧重点,《黃果树瀑布》这一课的教材研读开始了。

  在备课中我们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开展“一课、一议、一思 、一得”的集体备课活动。

  首先,备课组成员自主研读教材,授课教师独立撰写教学设计。

  其次,备课组成员“群议”教学设计,形成二次教学设计。

  接着,授课教师用二次教学设计进行试讲,进行教后反思。备课组成员观课、辩课,反思教学设计。形成定稿。

  最后,授课者二次执教,收获集体备课智慧。实现“一课一得”。

  重视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成为我们备课的鲜明特点。经过这样的集体研讨,我们形成共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

  三、教学环节要简化──简化而不失实在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

  一、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黄果树瀑布》的教材解读如下:《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总课题组安排的第一课时教学特点,特定以下教学目标:1. 读准一、二类生字的字音,指导书写一类字“醉”。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1~4自然段。3.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教学重难点是:1. 紧扣课后习题4,通过品词析句等方式感悟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的壮美。2. 学习作者巧用比喻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策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一些图片资料,同时老师也收集一些录象资料,便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文。

  2.从关键词句入手,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贯穿整节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3.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4.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悟。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二)自主阅读

  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轻声读课文,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默读课文,画出表现“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写批注。

  (三)交流感悟

  读出表现“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陶行知先生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这也不失为此次解读教材活动的另一大收获。

  下面对我对执教的《黄果树的瀑布》进行教后反思。

  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读为主线,多形式、多层次朗读。

  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徐永年说过:“阅读教学是要读,宁愿让学生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读,也不要多分析,多讲一句。” 所以,这节课中我让“读”唱主角。作为第一课时,我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读书,纵观整节课,两次通读全文,一次默读全文,更有多次感情朗读、回读。特别是精读环节。以课后习题4为统领,让学生先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再说说感受,最后把感受带到文中反复体会、朗读、诵读,用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2.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明确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所以课堂上老师告诉学生,用笔画画书中的关键词句,在旁边做上批注,而圈点批注使语文课充满了源头活水般纯正的味道 ,它的的好处就在于: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

  3.目标简明,扎实有效。

  都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越是集中目标,就越容易抓住课堂的重点;越是目标简明的课,就越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实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明白、轻松起来。

  这节课,我引领学生紧紧围绕“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特点”品词析句、诵读感悟。集中教学力量,抓住教学主线,把文字、文章中所蕴涵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最大的收益和进步。正所谓“教的越少,学得越多”。

  不足之处:

  教学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因为对学生不够熟悉,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是很好,课堂的生成还可更好些。

  最后,和同行们分享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中《仰望星空》中的一节,和大家共勉:

  我们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们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们期待着专家同行们的指正,让我们思考的涓涓细流,汇成气势非凡的黄果树瀑布,谢谢!

瀑布说课稿3

  【课文原文】

  黄果树瀑布

  作者:吕游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对教材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仿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处你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重、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的壮美。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一些图片资料,同时我也收集一些录象资料,便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文。

  2、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3、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4、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运用以上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导语,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引入:同学们,瀑布你们见过吗?最大的瀑布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黄果树瀑布》,让大家饱一下眼福。借助挂图或录象,向学生简介黄果树瀑布,让学生对这一自然奇观先有个直观印象。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

  1、轻声自由读,通过自由放声读,同桌相互听读等环节,让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真的来到黄果树瀑布景区,身临其境听到瀑布的声响、看到它的雄姿,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分段联系读:让学生逐段默读,边读边找出 “进入黄果树景区”、“透过树的缝隙”、“银雨洒金街”、这些词句,达成目标三:领会作者“移步换景”的记叙方法,同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

  (三)精读感悟 理解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子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1、研读“瀑布的壮美”

  自由轻声读课文,请大家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语句,并做好记号,然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如“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象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步机上泻下来。”、“刚进入黄果树景区……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那哗哗的水声就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等等语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上一些语句,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结合实际情况相机出示板书“声响——大,形态——宽”,指名读读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读,配合看录象,让学生感受和想象瀑布激出的水化为“银雨洒金街“的奇妙景象。

  2、研读“谷底时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第五至七节,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语句,等候交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四周乐声奏鸣,人就象漂浮在一片声浪中,每个细胞中灌满了活力。”和“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生机”等语句。三个自然段,一是写“舒服极了”,二是“灌满了活力”,一是写“无限生机”。这是写实,也是写虚;写实景,也是写感受。让学生谈理解并反复诵读,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达到陶冶身心情操的目的。

  (四)质疑理解 合作探究

  1、在重点句段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呼应。重点抓住“沉醉”一词,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神奇魅力。

  2、学了本文,学生一定会对大自然的杰作——美丽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美的体验。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为什么大自然的美景能够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充满活力?你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体会。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的讨论探究中获得启发和领悟。

  (五)读写结合 运用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阅读教学顺着思路引导学生写作,由读到写。

  因此我让学生仿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处景物。

  (六)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做一下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挑选自己的最喜欢的部分介绍,要设法激起别人想去游玩的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简洁明了,提纲挈领。

  形态 宽大

  黄果树瀑布 声响 巨大 感受 舒服 活力

瀑布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紫藤罗瀑布》,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本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紫藤罗瀑布》就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色、形、态多方面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人感受到它的繁茂与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并能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说重难点

  根据学情及本课的内容,我把重点放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难点放在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五、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六、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大屏幕出示牡丹、荷花、腊梅、紫藤萝花的滚动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让学生速读全文,然后将自己预习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勾画圈点出来,共同来解决。解决的方式是查字典和根据语境推断。在正音之后对字词读一遍。对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说话。(重视语言积累,另一就是在理解和运用中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

  2、作者简介

  学生自主地介绍在课余时间搜集作者及课文的相关资料。所花的时间不要过长,指导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根据校情,学生能在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设立的环节。)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如下问题。(配乐范读时,用大屏幕出示如下问题)

  a、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补充。

  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并板书: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3、抽取两位同学朗读自选片断,老师作简要评价。

  (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与赏析

  1、自主探究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老师提示:需结合作者的简介来感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漂亮地作答,要求他们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互动平台

  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感悟出了什么?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由此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首先投影出示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在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片断时,老师要参与学生的互评活动中,进行诵读指导。

  (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重视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互动平台”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赏花、忆花、悟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谈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从而陶冶自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其健康个性。

  重点研读“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给予人的感受;“忆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生命、珍惜生活、珍爱人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3、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的写景妙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是本课的难点,再加上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特点,所以老师可先举一例子,随后同方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学生谈到花的特点时,适时板书:

  花形——犹如瀑布

  花色——热烈沉静

  花香——懵龙长久

  (此环节突破了教学难点,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感悟生命)

  (五)拓展延伸

  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花》。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延伸了教学难点)

  (六)教师总结

  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七)延伸作业

  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的作业: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并进行实地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八)板书设计

  紫藤罗瀑布

  宗璞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懵龙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

  我的整个教学流程顺畅,可操作性强,既重视了人文精神,又不忽视语文素养的提高;使语文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也使学生提高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瀑布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它是二年级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温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课文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的:

  (一)知识与能力是

  1、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是

  将学习课文与旅行相融合,通过旅途中的各种活动反复训练学习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

  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能背诵古诗。是这节课的重点,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难点。

  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在去旅游地的车上导游引导游客做各咱竞赛活动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与活动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本课内容。开展的活动有:谈论图片、我会读、书法比赛、欣赏歌曲、朗诵比赛、有奖答题、古诗文比赛等。谈论图片通过投影三幅图片激发学生想要去这个地方旅游的兴趣。然后投影火车及老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旅游车的情景中,教师变成了导游而学生成和游客。通过列车广播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庐山及庐山的相关情况。这实际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因为要去庐山旅游,这时导游也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庐山有关的字词,通过我会读,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本课生字的预习情况,二是通过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本节课要认识的字。这是检查预习部分。

  书法比赛,是通过学生读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跟教师书空,边写边说笔画/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组长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画笑脸,写的不好的画哭脸等形式让他们学会本节课要会写的字。

  欣赏歌曲,让学生在车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适时介绍这首歌的相关情况,然后引出下一个活动朗诵比赛。

  朗诵比赛通过录音的讲解及观看图片,让学生大体了解这首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试读/听录音读/跟录音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掌握本课,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内朗诵比赛,教师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这实际是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

  有奖问答实际是本节课的当堂达标测试,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学生通过凭门票参加问答赢取奖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我会读,是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看拼音写词语是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第3题是背诵本课,第4题是古诗填空,第5题是运用所学。

  最后的古诗文比赛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进行比赛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布置的课后作业。

  导入课题和检查预习是3-4-5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延伸部分,学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达标测试是课内探究部分,课后作业就是课后提升部分。

瀑布说课稿6

  设计理念: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既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成功教学的快乐境界。

  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奄奄一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而然的生发一种情感: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努力通过“塞特凯达斯瀑布,我想对你说”“模拟总统演讲”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3、在学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生动的表达方法,积累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今日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1、易错点:“塞特凯达斯”这一名字比较绕口,一开课就应强化训练,以免说错。

  2、激趣点: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怎么会给瀑布举行葬礼呢?

  3、激情点:欣赏瀑布雄伟壮观的画面。

  4、高潮点:通过朗读和“塞特凯达斯,我想对你说”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5、形成点:通过塞特凯达斯今昔的对比,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环保意识。

  6、难破点:模拟演讲,部分学生可能有思维障碍,不能活学活用。。

  教学准备:制作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瀑布)同学们,请看我身后的大瀑布,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然而,1986年9月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这条瀑布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大瀑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他们对瀑布的向往。

  二、 齐读课题,质疑梳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交流: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四、 抓住重点,研读悟情

  ⒈ 感受大瀑布昔日壮观的景象。[next](1)你喜欢这儿的瀑布吗?

  (2)自由地读一读描写瀑布雄伟壮观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 组织交流,适机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从语言文字入手,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融语言的理解、积累、及情感体验于一体。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人人都有实践的机会。

  (4)出示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画面。

  (5)感受到了课文所描写的雄伟壮观吗?

  (6)学生回答。

  (7)如果此时你就站在塞特凯达斯瀑布脚下,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8)学生发言。

  (9)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就让我们站大瀑布脚下,放声朗读,尽情为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歌唱吧!

  (10)、指名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画面等直观手段,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强烈的冲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之中,激起内心的情感波澜,与画面、文本产生共鸣。既能运用文中的好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又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1)、其实,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挥笔赞美瀑布,你能背几句相关的诗句吗?

  (12)课件出示叶圣陶的《瀑布》。

  (13)、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的美妙,同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⒉ 感受大瀑布逐渐枯竭的样子。

  (1)师:多美的瀑布啊!可几年后,有的瀑布却面目全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塞特凯达斯。

  (2)课件出示逐渐枯竭的瀑布画面。

  (3)为什么惊讶呢?

  (4)指名交流。

  (5)是啊!由于瀑布周围的环境被破坏,塞特凯达斯从一个健壮的青年一下子变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8自然段,体会人们此时的心情。

  (6)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处和前面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落差,一下子就能和作者融为一体。既为感情朗读打下了基础,又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3.理解瀑布消亡的原因。

  (1)师:忆往昔瀑布雄伟壮观,看今朝瀑布奄奄一息。什么原因使如此雄伟壮观的瀑布变得奄奄一息呢?指名说 。

  (2)大瀑布消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大瀑布消亡的直接原因文中说得很清楚,学生容易把握,但仅停留在表面原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会,修电站似乎有错,因而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根本原因。

  五、模拟演讲,深化情感

  ⒈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986年9月举行葬礼的这一天,大家想,这个仪式该是多么的神圣啊,就连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假如了这个行列,如果你是菲格雷特总统,你会怎样饱含深情地演讲?

  2.学生准备(可以自己写提纲,也可以讲给小伙伴听听。)

  3.当总统非常的光荣,谁愿意来当当这个总统?

  4.指名演讲。(师述:现在,他就是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你们就是巴西人民。)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换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大胆地上台来演讲,台下的同学也会因为自己是一个巴西人感到新鲜,从而认真倾听,积极体验。

  5.听了总统的演讲,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课件出示板书:昔日 雄伟壮观

  如今 逐渐枯竭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拓展创新,表达感受。在学生产生情感共振、不吐不快之时老师及时把握这一火候,趁势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

  7.总结全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要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只要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的山川将依然秀美,我们的家园将依然温馨!

瀑布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四册的第12单元清清的水主体课文,本课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诗歌。诗歌先写了瀑布的声音,后写了瀑布的形态,并且以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的雄伟壮丽。本文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描写生动,是一篇另人赏心悦目的诗歌,有利于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语言。学生初读这首诗,既会被那清新的语言、美妙的意境所吸引,而文中一连串生动巧妙的比喻更会使他们眼前呈现出瀑布栩栩如生的壮观场面,从而引发反复吟诵的兴趣,但学生年龄小、见识少,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可能亲眼见过瀑布,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加以点拨。本课要求学会十个词语、十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教材这样安排,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指导思想,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了字和词、词和句之间的关系和比喻的巨大作用,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2、教学要求:(1)认知要求:学会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会认10个字。 (2)技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独自识字的能力。 (3)情感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又因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设计理念

  在本堂课中,我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的学习,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体现各学科交流,语文的综合性。

  图画艺术实践是学生走进图画,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我想听”、“我想画”、“我想读”、 “我是小画家”等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胆富有激情参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师生互教互学,平等互动,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在本堂课中师生互教互学,采用师生共同绘画,教师创设情境,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改变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为达到这一目的,本课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画、读、说等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创编,分组合作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加强学科综合,突出个性,拓展视野

  新课程提倡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感受”和“综合表现”两个部分,让学生通过读、说、画等多种形式参与,这样一来,把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将音乐、美术、文学相互渗透,强化学生艺术通感,拓展了学生艺术视野。

  三、设计思路

  1、自主学习,情境感受

  感受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的开始部分,我创设优美、宁静的夜空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同时“我想听”、“我想画”、“我想读”这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先开始哪个环节的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2、探究学习,大胆表现

  表现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表演,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其自信心,使他们从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3、拓展学习,主动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介绍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来拓展其视野,想像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为太空添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创造意识。

  4、个性学习,综合展示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为学生设计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让他们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唱、演、画等来学习,表现音乐,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就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四、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课诗句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首先板书:一个“瀑”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瀑”字,它是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字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见过什么样的瀑布?这样使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师生共画瀑布,学生学会了字音,初步认识了字形,理解了字意。教师介绍瀑布是由河床突然陷落或由水从高山峭壁上飞流而下形成的,水流的很快,又叫飞瀑。接着又板书“布”,引导学生说出瀑布像什么一样?(远远看去像一条白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比喻的作用和使用比喻的方法,即抓住事物的共同点,使句子更具体生动。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瀑布画面,让学生感知瀑布。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

  (二)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读通课文句,整体感知文。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就是识字的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渗透字形字义。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有几句话。然后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课文,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动手圈出本课生字。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才能习得,让学生动手画生字,就是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渗透了字形字义。最后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字的读,二是全文的朗读情况。

  2、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今天,我准备说在教《瀑布》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重、难点教学的。这一过程主要在我的教学程序第二个环节: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中的第二个阶段: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中进行。我准备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再读这三小节,想象这三小节的意思,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如果不懂哪个字或哪个词,在旁边做上记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课堂而不主占课堂。在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感受。

  可能有学生喜欢第一句: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为什么喜欢?学生可能会说出:瀑布的声音很响很大很急。(随机放录象,看瀑布,听瀑布的声音)并告诉学生“叠叠的、阵阵的”是叠音词,比较阵的风和阵阵的风、叠的浪和叠叠的浪的区别,通过诵读对比,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阵阵、叠叠”程度更深。相机指导:第二个“阵”、“叠”读的时候要重一些,应读的急促有力,给人以风急浪涌的感觉,启发学生想象,除了这两个比喻外,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也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第二句“三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画面出示瀑布远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瀑布很白、很雄伟、很壮观。重点是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机会。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来说,这句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应让学生感受到比喻方法的重要作用。这时我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再创设情境:作者怀着对瀑布的向往来看瀑布,先在远处听见瀑布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接着山路忽然一转,瀑布映入眼帘,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瀑布的美让作者没法用语言表达,你觉得他用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来描述瀑布风景画一样的美好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会想象出青山、白银,还会感同身受的说出自己仿佛亲眼看到瀑布一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想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再通过动手绘画瀑布,训练学生的想象与绘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美。俗话说“诗情画意”,诗与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引导学生以绘画表达诗的意境,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诗句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可能也有的学生喜欢第三小节,“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小节集中体现了瀑布的美,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联想阳光照射在瀑布上发射的璀璨的光芒,体会作者对瀑布的赞叹之情,相机指导“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应读的缓慢优美、深情,给人无限的遐想。“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句是作者来到瀑布脚下近看瀑布时的感受,通过指名读,全班讨论读法、评读,总结出这句话应读的轻柔、缓慢,好象使人感到站在瀑布旁边,无数小水滴轻轻溅落在脸上,使人精神为之一爽,又使人感到无穷的回味,给整个瀑布增添了朦胧的诗意。接着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通过想象,扩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品读阶段:品读诗文句,培养语情感。诗是美的,儿童诗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的读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朗读直至背诵。

  (1)引读。二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法是引读,在这里引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法,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读,在想象中去读,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

  (2)美读。美读是一种欣赏性的读,要求以声传情。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二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唱读现象。这一个环节,通过“以读代讲、读中促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分析讲解,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真正体现了“修正版大纲”的精神: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学生字,巧识字形,乐趣横生,学会生字。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应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汇报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以帮助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同学,实现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识字任务,体现教育面向每个学生。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在巩固识字阶段,我采用了游戏识字的方法,利用书后的生字条,“什么字的前面什么字,什么字的后面什么字?”拍手游戏,师生配合,生生配合,在轻松的气氛中识记生字。激励学生结合字形字义,巧识形声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师再次出示瀑布的画面,去掉声音,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和这节课所积累的语言为画面解说。活化教材,活化课堂,巧妙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使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理解学习语文的真正价值、意义,从而乐学语文,学好语文。

瀑布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为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继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为重点;二是依据本课的重点,理解大瀑布消失的原因及葬礼的意义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更注重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通过自读来质疑、梳疑;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来解疑,也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要学法;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深入理解,使学生达到了自得。运用课件和激情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乐曲中真切的感受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奄奄一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而然的生发一种情感: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通过用概括小标题等环节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尽可能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三、说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本课开始时,让学生读课题,提质疑,导出: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呢?在这中相机与学生交流关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相关资料。通过质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引发学生强烈阅读期望,顺利成章进入教学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认识本课五个生字,画出你认为重点的词句。

  2、读完提出质疑:从课文中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再次提出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疑,提出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展示课件)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包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师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其目的性强,又激发了学生兴趣。他们会主动参与,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三)、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学习

  针对以上提出了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所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展示,不懂的问题提出,小组内共同交流探讨,并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读--画--议--说的学习方式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汇报学习,抓住重点,研读悟情

  1、感受大瀑布的惜日面貌。

  (1)、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昔日大瀑布雄伟壮观的句子,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画面,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雄伟壮观句子。达到画面与文本的相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

  (提示的问题:你喜欢这儿的瀑布吗?如果此时让你站在瀑布脚下,你最想对它说什么?))

  (3)、指导朗读。师:让我们放声朗读吧,为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歌唱吧!重点引导读文中四、五自然段的句子,个别读,师生评读,读出轻重缓急以及赞美之情来。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从语言文字入手,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融语言的理解、积累及情感体验为一体,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2、今日的大瀑布景象

  (1)、师:多美的瀑布啊!可是几年后却变得面目全非,课件出示逐渐枯竭的瀑布画面。

  (提示的问题: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面目全非呢?今日的大瀑布是怎样的景象呢?)

  (2)小组汇报:找出描写瀑布枯竭的句子,读一读,重点朗读第八自然段。

  通过声音,画面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共同参与,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之中,激起对瀑布由于周围环境被破坏,从一个青壮年一下子变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等待着最后的消亡,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手法,读出那种惋惜、悲壮、失望之情。使学生的感情与文本、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3、找找消失的原因

  (提示的问题:看今朝,亿往昔,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如此雄伟壮观的瀑布变得奄奄一息呢?)

  让学生带上问题,再读课文,找找相关句子,并用小标题式将原因概括出来:

  (1)上游建起了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严重。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4、举行葬礼

  展示课件,并配上悲伤的音乐,让全班齐读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使学生的感情共鸣,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相机提问:菲格雷特总统这种行动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交流体会,拓展延伸

  1、提供一系列环境遭破坏环境,濒临灭绝生物数目,学生发言谈体会。

瀑布说课稿9

  一、说理念

  二零一一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根据初中生个人身心发展特征,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培养中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领悟情感的提升等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总之,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读书体验,让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学生合作交流,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说教材

  1.说教材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是梁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是另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学习游记类的文章,通过记述作者的游览见闻,抒发作者的情思。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本单元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词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体现此单元目标。

  2.说学情:

  认知层面:学生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学习了光未然的《黄河颂》有一定的基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这类文章除了要求学生能对生动的语言赏析外,还要掌握一些写景的方法。八年级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

  能力层面:我们面对的是长江中下游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有限,时空的距离很难理解这篇文章,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本文语言精美,文化内涵厚重让学生难以理解,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3.说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讲解。

  知识与技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七到九年级需要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将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本文的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在教学设计中,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所以把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去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梁衡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因此,将根据文章内容,感受黄河的魄力,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作为本文的情感目标。

  4.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七到九年级需要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把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因为七年级虽然学过黄河颂,但是对于时空局限及时代因素的影响,所以把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作为难点。

  5.说教材处理

  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针对第二段内容主要讲雨季特点,第三段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体现枯水季节的特点以及作者多角度的对壶口瀑布进行描写。第五段是过渡段由水写到石,简要提一下。第六段是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需要重点讲解。

  三、说方法

  1.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结合八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2.说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文的语言特点选择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根据钱梦龙先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6个教学环节。

  1.导入3min: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导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学习了《黄河颂》这篇文章,而光未然恰好在壶口瀑布写下这篇文章,可以自然的引出《壶口瀑布》这篇文章。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导入,可以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

  2.初读,感受写景之奇12min: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起到疏通文意的作用。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壶口瀑布和正常瀑布的区别,调动学生积极性(情景教学法:使用视频,更加直观让同学们感受到黄河枯水期的气势磅礴);进而比较雨季和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从文章结构来看,第五段从水写到石,侧面写出水的力量,点明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3.细读,欣赏表达之美10min: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分析第三段的重要句子来理解重点内容,提高学生活跃度,体现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实例,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通过反复让同学们朗读课文内容和比较教学法,通过删改换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回答问题,从语言和修辞手法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此时会点明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力图达到知识与技能方面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目标。

  4.深读,感悟哲理之深10min:一层层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来突破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从壶口瀑布的特点磅礴雄壮,到黄河特点,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等等,到中华民族的特点,因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所以黄河的特征就是中华民族的特征,黄河的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有这样的民族精神。从水写到民族的高度,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齐读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后,在雄壮的旋律中再读第六段,升华情感。

  5.教师总结3min:联系时代以及学生实际,我们应该如何传承黄河蕴含的勇往直前,百折不饶,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6.作业布置2min:

  由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就布置了作业二,注重实践性,让同学们对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去写一段话。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布置作业三,文章结尾的时间究竟有何含义。综合查找各种资源,得出答案。这也符合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来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7.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是针对文章重难点内容和文章的逻辑顺序来设计的,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简单明了。由于文章的重点是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所以把枯水季节第三段中的重点句子作为板书主体。文章的难点是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所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明白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8.说教学反思

瀑布说课稿10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在拉丁美洲的巴西与阿根廷两国国境线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尤其是每年汛期,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就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泻而下,在下面撞开了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有时高达近百米。更有震耳欲聋的水声,为大瀑布壮威。据说在3o千米外,瀑布的巨响声还清晰可闻。

  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20世纪80年代初,在瀑布上游建立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国家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已经逐渐枯竭,即使是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的雄奇与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许许多多的人感到震惊和痛心。这个曾经令多少人为之骄傲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即将永远消失。这个事实,令人们震惊,同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他们痛苦地接受了现实,纷纷加入到全世界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行动中。

  1986年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大瀑布。

  这个行动立即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月下旬,巴西当时的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的骄做与欢乐,号召人何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瀑布说课稿11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及作者 宗璞),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地位及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内容是以人生为主题,抒写人生感悟,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

  这篇优美的散文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而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进取的。

  本节课我将用一课时完成。

  (二)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课安排以下目标:

  a.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b、 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c、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句。因此要完成的目标是: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一、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为培养学生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我把本文的重点定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教学中,我采用美读感知法、评析赏析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中的优美句段。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品味语句,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利用“合作研讨、理解感情”这一环节,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实破难点。

  二、说学情及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七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但刚进入中学阶段,学生有胆小、怕羞、自卑心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等不良心理,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主要运用 “美读感知法”、评析欣赏法”、“读写结合法” 三种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本节课主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美读品味法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课堂上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合作探究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互相学习,相互启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本节课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激活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怎样面对挫折、不幸。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本课教学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美读赏析———————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几个环节。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约4分钟)

  课前幻灯片配乐展示瀑布的图片,营造学习氛围,老师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话题,引发师生对话,多媒体展示紫藤萝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以此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约6—7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欣赏,使“我”浮想联翩,“我”都想到了什么?(此环节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本文看花、忆花、悟花的写作思路),此环节中融入对部分字词掌握的检查。

  (三)美读赏析,品味语言 (约14—15分钟)

  本环节为主要教学环节。在教学时,我将把“读”和“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三个教学步骤,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读:找寻美点,自由朗读。

  作者将眼前的紫藤萝花描绘得生动、形象,勾画你喜欢的写景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想想喜欢的理由。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 ,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的句式说话。

  二读:朗读展示与品析交流

  1、 指名学生朗读赏析,我将作好激励性的评价并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朗读完毕,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感情朗读的技巧: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2、 抓住美词美句,品读赏析,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时,我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3、 配上美妙的音乐,再读佳句,加深理解。

  (四)合作研讨,理解感情 (约9—10分钟)

  在本环节,围绕本课的重、难点用多媒体展示两个核心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1.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2. 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 发生了什么变化?感悟到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探究,对作者十年前后的心情进行感悟。课堂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五) 体验反思,布置作业 (约5分钟)

  用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谈收获,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引导对生命的思考,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因此我设计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为进一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因此布置作文:留心观察一种花草,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依照课文,做一次小练笔。(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观察后写出事物的形状,说出几句喜欢的理由既可。)

  (六)教师小结,提升理解 (约5分钟)

  一树蓬勃旺盛、花开如瀑的紫藤萝感染了作者,给身心疲惫的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实平淡生活中花的开落、雁的来去、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蕴蓄丰富,只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心灵会因此丰富,生命也会因此而更有滋味,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生命的长河中,在闪光的生命河流上勇敢航行。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这个板书呈现的是整堂课也是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看花 忆花 悟花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瀑布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

  《瀑布》是新世纪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渗透识字10个,会写8个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说教法

  根据这首诗特点,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带入情境。

  三 、说学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学时要通过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想象的能力,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进入正题。

  1、师板书“瀑”,问: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个字?能为它组个词、吗?板书: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小诗歌《瀑布》。齐读课题。

  [随课题识字,注意识字方法的指导,“认—想—写—用”有层次,有方法,在具体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还实现了分散识字的目标。]

  2、过瀑布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用心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己读课文,用笔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提醒注意读书姿势)

  2、同桌一人一读遍互相听读课文。如果他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哥夸夸他,读的不准的地方帮帮他。

  3、出示词语,学习词语。 自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仰望”是什么意思?做做这个动作。

  出示文中句子,自己读,指名读,指导读。

  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指导写“丈”。

  [初读课文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笔读书的习惯;词语的理解有方法,尊重低年段孩子的认知规律。]

  课中操休息。

  (三)品读课文,感悟意境。

  1、生字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再读课文,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不添字,不漏字,把句子读通顺。

  指名读课文。要求:注意听,听后评价。

  课文大家能正确又流利地读下来 ,如果能读出自己的感受那就更好了!下面我们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

  2、 读第一小节。

  (1)自己读一读,感受到了什么?交流。

  (2)课文是怎样写声音的?找一找,划下来。

  (3)指名读。“叠叠的浪”是什么样的?什么声音?谁能模仿?能读出这种声音吗?自己读,指名读。“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呢?你能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

  (4)看课件后再读这一小节,读得不够理想教师范读,配乐读。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这一段的难点,运用多媒体素材,突破难点,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读好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

  3、 读第二小节。

  远远听到瀑布这么动人的声音,走,我们加快脚步,去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好吗?这时,山路忽然一转,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问: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示图)观察: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

  指导读第2句,读出瀑布的壮观。

  指导读第1句,读出作者的赞美感叹之情。

  多么壮观的瀑布美景啊!请你自己大声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孩子对瀑布的全景缺乏感性认知,借助多媒体画面帮助孩子还原语言描绘的画面,补白孩子的脑海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接受美的熏陶。]

  4、读第3小节。

  加快脚步,我们现在站到了瀑布的脚下。又看到了什么?自己读,想想瀑布又是怎样的?指名说。

  (示图)分别指导读好这两个句子。

  男女合作读这一小节。

  [这一段的学习,先引导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想象力;再适当运用多媒体,提升孩子的感悟,升华情感,引导孩子达到学文、入情的高潮。]

  (四)以读代讲 情感升华

  瀑布多么美呀!再读,你会更加感受到它的美。下面我们随着动人的音乐,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首优美的诗歌吧!配乐齐读。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象庐山瀑布这样美丽的风景,利用空闲时间,请你走进大自然,去欣赏更多的美景吧!

  (五)作业

  1、背诵小诗。(全体都完成)

  2、如果你愿意,画一画你亲眼见到的或者从电视等其他地方看到的瀑布,为它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自主选择)

  板书设计:

  声音

  瀑布

  样子

瀑布说课稿13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自下而上所面临的大事。

  课文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既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成功教学的快乐境界。

  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奄奄一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而然的生发一种情感: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努力通过“模拟总统演讲”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学情分析:

  1、易错点:“塞特凯达斯”这一名字比较绕口,一开课就应强化训练,以免说错。

  2、激趣点: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怎么会给瀑布举行葬礼呢?

  3、激情点:欣赏瀑布雄伟壮观的画面。

  4、形成点:通过塞特凯达斯今昔的对比,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环保意识。

  5、难破点:模拟演讲,部分学生可能有思维障碍,不能活学活用。。

  这篇阅读课教学的设想:在本课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来进行教学。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来质疑、梳疑;通过自悟、小组讨论来解疑;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深入地理解,学生达到自得,同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初读质疑、梳疑

  1、导入新课从创设情境、直观形象开始,让学生充分体验瀑布的美丽,直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为读课文明确了目标。(出示课件--瀑布)同学们,请看我身后的大瀑布,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然而,1986年9月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这条瀑布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大瀑布。

  2、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再次提出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疑,确定最后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1)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瀑布的葬礼?

  (2)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3)举行瀑布葬礼的意义所在?

  师生共同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其目的性强,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参与,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解疑

  让学生主要围绕"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这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采取"读-画-议-说"的方式进行讨论,每个同学交流前,最好将自己的发言概括成几点来说。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

  1、巴西总统之所以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是为这个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因为它一直是巴西人民的骄傲。

  师引导对比朗读第4自然的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壮观;对比朗读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昔日的旅游胜景。同时展示大瀑布雄奇壮观与逐渐枯竭的图片资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使其同作者同惋惜。

  2、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得出瀑布消失的原因有三:上游建起了水电站、水资源浪费严重、破坏森林、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四、交流体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突出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1设计总统演说以及课外拓展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我巧用课文的空白点,设计一个总统演说的练习:如果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面对巴西人民,你会说些什么?现场演说,难度较大,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却是那么有力。“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这里为大瀑布举行一场葬礼,它曾经是我们巴西人民的骄傲,那汹涌的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曾让全世界为之陶醉。如今,它静静地躺着,在群山之间无奈地低下了头。是谁这么狠心,是我们,是我们人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多么精彩的演说啊。

  2课外拓展:(可选做)

  ①20年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在各方的综合治理下,又恢复了原来的雄伟壮观的景象,如果你再次站在大瀑布前,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②展开想象,试着写一首诗歌,描绘一下20年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美丽景观。

  ③请你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口气,给地球人类写一封信。

  ④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瀑布说课稿14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紫藤萝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阅读本课可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更好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根据第一单元的目标要求、本文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揣摩作者的感情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说教法】

  一、评析欣赏法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采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拨为主。点拨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拨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二、美读感知法

  通过播放《紫藤萝瀑布》朗读磁带,使学生感知、领悟本文优美的语言和蕴涵的韵味。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配乐朗读,以渲染气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精心编辑,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瀑布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外国作品,形式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单元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抓好基础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味、感情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为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生动的词汇。

  3、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4、体会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写法。

  5、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6、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描写;揣摩字里行间了;流露的思想感情。即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线,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对话为平台”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认为教与学当是相互交融的。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那么,就要求预设的环节体现一定的思维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品读悟情法、探究悟理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觉运用圈点批注、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他们透过文字,参情悟理。

  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三、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以下六个环节: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走进大自然,你定会发现她的丰富多彩、她的婀娜多姿。美丽的花、美丽的草、青山绿水会令你心旷神怡,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甚至有人由此而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今天我们就去认识这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

  由学生熟悉的花导入,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整体感知课文:

  (1)《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读一读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本文学习什么内容?(看花——忆花——思花)

  这个问题是紧扣着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出的。带着问题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作者笔下的紫藤萝美丽、蓬勃、闪烁,繁花似锦,我们齐读1——6自然段,再一次欣赏这美丽的紫藤萝,请你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你心中的紫藤萝瀑布。

  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学生从中归纳出了要点。这样形象感知全文,切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另外本篇课文背景学生不太了解,这个问题也是深入浅出,学生回答起来也比较轻松,因此课堂就会意趣横生,高潮迭起,高效低耗,充满活力。

  (3)紫藤萝花一直都是这样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吗?

  在这里通过对比,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思考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独立深究、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动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就可以解刃而解,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紫藤萝花曾遭不幸,但现在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热爱生活。

  3、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

  在这里只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没有用一定的规范来要求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的来思考这个问题,不会有太多的顾虑。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倾心于此,他们才会积极思维,热情参与,教师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才能达到高效率。

  4.拓展延伸

  以“我喜欢花,因为它”的句式来仿写句子

  写作训练要紧扣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进一步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比喻句与拟人句,模仿造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一问题的提出还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使课堂上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的原则。在人文素养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在语文工具性方面,侧重基本字词等语言知识的积累,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瀑布说课稿】相关文章:

1.壶口瀑布说课稿

2.《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3.壶口瀑布导游词

4.紫藤萝瀑布读后感

5.山西的壶口瀑布导游词

6.《紫藤萝瀑布》读后感

7.《紫藤萝瀑布》读书笔记

8.贵州黄果树瀑布的导游词

9.《莫高窟》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