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10-13 11:33: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内容简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本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有关线段、角,在第一学段已经学过了,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认识,本课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本节课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既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上,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角,则着重在射线概念的基础上说明角的含义,至于角的表示法,它是一种规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射线、直线的特性。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认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通过比较,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去,本课教学设计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伴以小组合作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合作,以达到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的功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去探究发现、分析比较地构建和获取,与人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我主要从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来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 1、猜想发现法2、分析比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说学生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掌握比较容易。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观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毛线,引出线的三兄弟

  2. 复习线段的特点(两个端点,直的)

  3.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量法

  4.画线段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线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放手让学生用线表示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的简单特征。根据学生画出的各种线,按直的、曲的分成两类,巧妙的引入了本节学习的内容是认识直的一类线。

  (二)认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

  1.观察激光笔

  教师打开激光灯,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提问: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光点)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

  再问:如果把激光灯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看作什么?

  提问:如果把激光灯射出的红色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光线尽头的那个光点吗?(不能)这条光线会怎样?(这条光线会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

  追问:这条光线还能用线段表示吗?为什么?

  讲解:对!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光线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

  提问:这幅美丽的夜景图中,那五光十色的灯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线吗?为什么?

  2.学生动手画射线

  谈话:但图上只能看到这些光线的一部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画出这些射线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反馈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明确: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射线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揭示了线段的概念后,通过光线射向天空,射得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让学生初步感受无限。同时,让学生在尝试画射线的活动中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含义,感受并理解射线的特点。]

  (三)认识直线在操作中体会

  1.谈话: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

  2.学生动手画

  3.师生共同评价,并通过讨论明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4.讲解:(指学生画出的直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直线)

  5.讨论:那你会把一条射线变成一条直线吗?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把射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

  6.小结:直线有哪些特点?

  7.创造三兄弟的肢体语言

  【设计意图】: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直线,使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建立在实际操作和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射线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四)形成概念在比较中整理

  1谈话: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给定的条件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是:

  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中所要用到的铅笔、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体课件是本节的教具和学具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设疑诱导法以及直观演示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主动与我同行,我准备从学生身边寻找数学,创设了一个我们班中各小组分别有多少人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借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我准备设计一个矛盾冲突,告诉学生这样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看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怎么办?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设计,不但复习了旧知识,检查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准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2、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运用了“创设情境——操作活动——建立模型(这节课主要是建立线的模型)——实践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的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生活中哪里有线?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出课题: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有弯的,数学中同样也有直的线和弯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播放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图片,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手里的宝贝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两端分别点一个点,表示金箍棒的两头,从而认识线段,并介绍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追问学生,金箍棒有什么本领?并及时通过动态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头放在地上,让它向另一个方向延伸,从而认识射线。再在黑板上画一条线表示金箍棒,一端点上端点,让它向上变长,让学生体会它可以变得无限长,我们是画不完的,所以只画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让学

  生继续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横着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么方向延伸?让学生试着到黑板上画这样的线,并认识直线。这样,借助金箍棒的神奇变化,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三种线的特征,并加深了对“无限延伸”的理解。

  接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门、射灯、斑马线、铁路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特征,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进一步区分三种线,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表格,让他们明确这三种线的特点:端点、延伸情况、与直线的联系。我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同商讨,把商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中。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找出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三种线特点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三种线的读法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由于前面学生对这几种线的特征以及端点的概念比较明确了,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线为什么只能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本环节我先对线段的读法作以示范,然后射线和直线的读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说说为什么射线要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五)实践运用,强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过一点能画多少直线,过两点呢?

  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要求学生独立。

  另外,增加了一些练习,如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这些内容更有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其特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判断正误的练习中,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升华成认知;在“试一试”、“量一量”活动中,让学生把认识用于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技能。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既富有挑战性,又较易达到目标,这样设计,较高地达成了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说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学生汇报

  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认真观察后叙述画平行线的步骤

  学生画一组平行线,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

  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

  复习所学的平行线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8页4题

  学生讨论画法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说画长方形的步骤。

  使学生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教材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楚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出现的错误。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须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教学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教学学法:

  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在这一环节中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唤起学生对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印象。

  二、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前调查20xx年和20xx年山西省、兴县人口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出课题(人口普查——万以上数的读写)。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通过独立解决给定数的读法,由一般数到特殊数(中间有“0”)的读法探究读数的方法。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先小组解决,然后组内汇报,最后集体找出错误并改正!

  通过发现错误,找出错误,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读数的方法。

  (读数时,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亿、万级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亿”或“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适量完课后的习题,以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数的认识》,我说课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

  《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一单元2-5页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一级的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学习亿以上的数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能力目标: 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景中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阐述多位数读法的规律。

  情感目标: 1、结合实际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根据本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难点:各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法,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之所以采用这种教法学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

  最后,我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在这一环节中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先唤起学生对个级的印象,为达到这个目标,我设置了复习练习,让学生读万以内的数,然后让学生总结回顾关于万以内数的知识,为下面学习亿以内的数做好铺垫。

  (二)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20xx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当学生回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引入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这样设计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内容。

  (三)实际操作,自主学习

  A、亿以内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与数位名称:在这一环节我用计数器拨珠,一千一千地拨,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学生: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回答出: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 时,再问学生: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在此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拨、想、说,小组讨论后,然后全班交流。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法,使学生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认识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接着我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当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回答:计数单位时,我告诉学生计数单位是要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这一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统一性,理解亿以内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从而更容易的接受下面的知识。

  2.计数方法:通过第一环节的拨珠,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分级方法:由于数位如何分级是一种统一规定,所以可直接告诉学生: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就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4.数的组成:课件出示13819000让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说一说每一个数字的含义。

  5.总结:让学生说一说所学到的新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找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巩固对亿以内数的认识。

  6.练一练:是课本第四页的做一做,前三个练习是数数练习,目的让学生熟悉刚刚接触的新数位的知识。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万以上的数,课件展示身边的大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现实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B 、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这一环节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习题,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 课本第八页练习一中的.第二题,采用这个练习作为例1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照,发现万以内数与亿以内数在读法上的相似点,学会简单的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 除去旧知识的对照,让学生能够熟知简单亿以内数的读法。为例3打下基础。 总结 在例1、例2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读这些亿以内的数。目的是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例3 板书出示90080760首先让学生回顾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环节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数位名称,数的组成,哪些数是个级的数、哪些是万级的数,最后引导学生读较复杂的亿以内的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复习了第一环节的知识,同时学习第二环节的知识:弄清在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例4 课本第5页例2,进一步掌握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

  例5 通过例3、例4引导学生使用分级的方法快速读出亿以内的数。

  例6、例7 是来自身边的大数,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8 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采用竞赛的方式巩固新知。

  (五)全课总结,巩固新知

  小组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安排作业:1、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2、完成课本第9页第4题。

  在作业中及时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曲线图形的开始,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园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画圆。

  三、说教学设计

  1、情景中创造圆

  课的开始,创设情景:“正确答案离小胖右脚3米处”以右脚为点,3米长的范围上去寻找,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并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个点,逐步形成圆。

  2、比较中初步圆

  出示已认识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直线图形,让学生去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慢慢地引出圆是由一条围成的平面图形。

  3、紧紧扣住圆的特征

  通过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中的中心点到各个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让学生去寻找相等距离的条数,慢慢演变成,圆的中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处处相等,并且有无数条这一圆的本质特征,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长,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中同长是圆的本质特征,这一教学重点。

  4、画圆中感受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处处感受画圆的困惑,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感受到画圆的步骤,定点,定长,绕一圈,正确掌握圆的画法。

  5、解释生活中的圆

  汽车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的?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圆的一中同长本质特征

  6、回归情景问题,延伸突破圆

  回归情景问题,并出示篮球与圆,让学生比较认识到圆是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中同长,从而完整正确答案在以右脚为圆心,3米长为半径的球体上,圆的认识又有以重大突破。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行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练一练1处理,课本在主题图下抽象平行线,学生已有线的认识,已有一些实际生活例子。这节课安排在课件2铅笔平移后,结合练一练1,进行学生操作活动。这样组织,给学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训练,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正确建立起两条直线的内在关系,又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2、对练一练2处理,主要是整个图形的平移,关键是找斜的一组平行线。这个练习还是强调平移得到平行,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删除了这个练习。

  3、对学生实践活动处理:找立体图形中找平行线,从立体图形上寻找平行线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线要困难得多,这里有从面上找的,比较容易,也有隐藏在面的对角线上的平行线,学生找这样的平行线就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探究比较合适。因此本节课不利用这个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1、认识“平行线”

  2、判断平行线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5、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学达成

  1、精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发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认知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活动1:学生小棒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折一折创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3、感受数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发展。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2.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6篇

3.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合6篇

4.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8篇

5.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八篇

6.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

7.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锦九篇

8.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模板7篇

9.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