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28 11:01: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瀑布》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散文诗,作者运用准确的词、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点,描绘了鲜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讲没见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第二节讲远望瀑布所见到的样子,着重写其色彩;第三节讲仰望瀑布是什么样子,着重写其形状。

  这首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第三单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用词要准确,它比第二单元要求要高,难度要大,体现出了反复训练,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本课是单元的开篇文,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词准确,使读者闻声见形。例如一个“啊”加上感叹,把令人惊喜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座珍珠的屏”,一个“屏”字再加上“珍珠”两字使一座晶莹透明,酷似珍珠,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的壮观瀑布跃然纸上。最后的“如烟,如雾,如尘”更是把风中的瀑布写得白茫茫,轻飘飘的一片。

  【说理念】

  这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据此,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三个由远到近的观察点: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写出了瀑布“声、色、形”三个方面不同的特点。其间,作者用了确切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给人的感受,因此,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这是文中语文知识的教学要求。对于这样一篇富有节奏感,韵味十足的现代诗,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的好教材。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的手法。大多数学生对瀑布是陌生的,对比喻句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因此,讲清诗文中如何运用比喻句来写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习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理清思路。

  本课对瀑布的描写,是让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追踪作者足迹读第一节诗,边读边思考:

  ①诗的第一节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瀑布?

  ②诗的第一节写瀑布的什么?

  ③诗的第一节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写瀑布?

  从第一节的学习中,推测作者观察瀑布的过程。理清思路,了解诗的文路。

  二、欣赏比喻句。

  巧用比喻是本课语言特色,比喻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瀑布的形象。教学第一节,设计填空题: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磅礴)。

  教学第二节,设计填空题,瀑布好像(一道白银)。说明瀑布(色彩鲜明)。教学第三节设计填空题,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瀑布画面,出示填空题: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

  三、情境教学。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教学时除教师的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外,教《瀑布》我还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努力: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前让学生背一背《望庐山瀑布》,再放《瀑布》配乐朗诵,由旧知迁移到新课《瀑布》;使学生脑子里呈现诗中描绘的画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画面美。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里可播放浪涛声、松涛声让学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声音。“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里放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如烟,如雾,如尘”,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带入情境。

  (1)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叶老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

  本文可从课题入手,提挈文章中心“奇”,展示全文脉络。设问“瀑布”的“奇”表现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现在:声势磅礴、色彩明丽、形状奇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方面划出课文层次,让学生明白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作者在生动准确的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积极修辞,文中几处比喻具有特殊的审美效应。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务必“咬”住这几个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比喻句子,首先让学生掌握作者将什么比作什么,然后着重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作比?

  (3)表情朗读,入情入境。

  一首散文诗,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诗,也就是饮这杯好“酒”,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这必须要善于朗读,由“细读”到“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断、章节,读出神韵。读瀑布的声音时,指导学生读出声音的气势雄伟,这里“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吹过松林/”注重重音与停顿。让学生在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三幅画面,从而达到领会诗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诗作的内容与主题。

  四、学法指导

  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因此教学时要通过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想象的能力。

  (一)反复朗读,自学质疑。

  这首诗生字不多,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根据朗读的要求进行吟诵,并教给朗读方法:本文是首现代自由诗,呈长短句式,且抒

  情性强,指导学生掌握以意群为单位划分音步的特点,如:

  第一节: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朗读时,结合语感,考虑朗读音步,指导学生运用“意群”为单位划分二、三节的音步,反复朗读,并完成直译,试讲诗意,鼓励学生质疑,初知诗中大意。

  (二)授之以渔,教给方法。

  根据诗歌的教学要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掌握学诗的方法:

  (朗读)分词——解句——描述——欣赏——背诵

  1.分词。

  分词就是把一句句诗分解成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意群。学生得心应手地解析句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意会诗意,开动脑筋的积极思维过程,通过反复朗读,揣度上下诗句,学生对诗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并进行准确划分。

  2.解句。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如“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设问:

  (1)“这般景象”指的是什么?(瀑布的全景)

  (2)把“这”换成所指代的事物,说说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没法比喻)

  (3)读下句,想想,没法比写的是一幅什么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4)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接着又将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

  (5)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3.描述。描述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是我们教学中常常提到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诗的意思”的提法。

  4.欣赏。讲析完诗意让学生再回味全诗,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欢的地方说出来,并陈述依据。

  5.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最后一个环节是熟读成诵,学习积累。

  【课堂作业】

  作业练习的设计采取“易——难——较易——难”。

  1.培养朗读能力,训练朗读技巧。本课是一首充满画意的短诗,课堂训练以朗读为主,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朗读能力。读的形式可听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读的方式有“读出惊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动的语气读出感叹的感情”,“通过读理解作者对瀑布的壮丽景象的心情”,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感受。

  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填空,再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1)瀑布的声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诗句的意思,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瀑布》诗的内容填空。

  作者按____的顺序观察瀑布,全诗描绘了瀑布___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____的深厚感情。

  5.背诵课文。

  上面设计的作业,第一题是在通过课堂的指导,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技能训练,是“易”,通过了第一题的检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第2题则有一定的难度,需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这时,学生已得到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因此第三题填空题,仅是课文现成的词句填空。它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两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这时,胜利在望,学生会有信心向难题冲刺,整个作业设计,主要想引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把老师的作业布置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说板书】

  瀑布

  山路上    听   瀑布的声音   浪涌,风吹

  远        瀑布的全身   一道珍珠的屏

  近        伟大,壮观   如烟,如雾,如尘

  【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抓住特点,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声音、色彩、形状的特点,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绘,所以板书时要注意把作者的观察点,瀑布的声、色、形,这一比喻的本体列出,再把喻体分别突出,这样就把作者的观察点、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来,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内容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来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文本语言内敛深沉,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情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有效生成和升华。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下是我设计的本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感、动作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感受到由于“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促成老板态度的转变;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文章的两个人物是“我”和“面包店老板”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因此本课抓住两个点进行教学,一是“我”的爱国精神,二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这两个点是相互依存的。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本课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勾画读书法:

  教学时通过具体要求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画,读后思索,研读难点,思考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朗读感悟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本文叙事清晰,描写细腻,可读性强,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我”对国旗的热爱、外国老板的爱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与内心。

  3、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对比教学法

  教学时通过读句子,抓重点词,感悟老板的前后态度的不同;通过读句子,揣摩重点词,感悟“我”对国旗的真爱与老板的言行形成对比,激发学生不管何时何地都要爱国旗,维护国旗的尊严,才能得到别人理解和尊敬。

  五、说教学的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处境。

  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学生对文章已有一些了解,上课一开始以提问的方式把文章中的“我”发生的事情再回顾一次,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直奔重点,研读变化。

  教学实施时直奔重点,研读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然后顺藤摸瓜,引导学生探究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对国旗的热爱,这样的设计可以做到简洁流畅,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三)多向对话,体会情感。

  通过对文章重点的探究,品析,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由情赏文,使学生在读,思,议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四)深情引读,回归整体。

  这个片断,体现了从整体入手,局部指导,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拔,使朗读更有效,学生更能理解文本,感受情感。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课堂的最后,播放歌曲《五星红旗》,让学生在音乐中结束课文学习。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生在感人的氛围和爱的旋律中,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六、说板书

  板书我用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式设计,并用鲜红的颜色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掌声》 一课写的是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

  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题眼——掌声,以小英的来信为线索串起全文,将两次掌声的出现、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以及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并通过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说话训练,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来信导入、质疑掌声。

  从小英的来信入手,复习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第一和第五段,回忆掌声前后小英个性的变化。引出学生的质疑:小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掌声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通过第一段和第五段的对比读,无疑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第二步:对比参读,激发情感。

  在全文的教学中,多处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第二段中,老师不了解小英的情况,你们作为小英的同学了解多少?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心里想些什么?而第四段中,她微笑着走下讲台,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第一次掌声给小英带来了什么?第二次掌声又有什么含义?两次掌声之后,读小英的来信,和之前读小英的来信,理解又有了什么变化?

  通过多处对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掌声对小英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小英的那段话。

  第三步:潜心品读,换位思考。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你现在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你想对她说什么?”……去体会同学们此时的心情,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小英的自卑并不是因为同学们平时的嘲笑,而是因为小英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封闭了自己的心,感受不到同学们的关心。用“如果你就是小英,同学们都看着你,你会想些什么?”“再次听到同学们的掌声,你是怎么想的?”……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由自卑、胆怯——感动——感激——自信这样的一种内心变化。感性的音乐和生动的情境创设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四步: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对于掌声的理解,仅凭课文,学生可能只能理解到课堂中的掌声给人的力量。为了升华感情,通过残奥会运动员图片和诗歌《掌声》的欣赏,“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自信!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拓展学生的思路,并通过诗歌的仿说、仿写升华学生对掌声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掌声其实就是对别人的关爱和鼓励,从而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升华对掌声的理解以及课文最后一段更深入的体会。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中叙述的"偷枣"这件事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并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三、说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四、说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通过二年的学习,已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抓住难读的字、词进行正音即可。理解词语是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意思,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关于比较句子的练习,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定式思维,只要是文章中用的那一句,总是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后,比较出句子的不同点,一句比较简明扼要,而另一句则用比喻等手法写得具体生动。课文中显然用第二句合适,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简明扼要也是非常需要的。有了这样辨证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新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既做到分步实施,又注重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归纳。"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事例"。

  六、说教学过程。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根据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刺猬是怎样的感情?作者通过什么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在了解作者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之后,通过读句子,抓刺猬偷枣的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按先后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子的经过,使学生对课文加深了解,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让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总起句,说说刺猬偷枣高明在哪?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拓展练习,拓宽视野。

  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明白每组的第二句更适合在这篇课文中,而第一句在别的条件下,也是可用的。这样辨证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动物独到的本事,使学生能将今天的所学进行迁移,运用作者写作的方法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开启》讲述了一位妇女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用巧妙的方法教会了一个不知如何开启易拉罐的农村青年的故事。这位妇女用自己的细心与善良维护了这位男青年的自尊心,令男青年至今感动不已。本文故事虽小,但情深意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有了大量的识字量,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但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加强形近字的辨析,读准音近字、多音字。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应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以及朗读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生字的学习主要是以自主识字为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情境。而在这一点上,教师要设定能引领全文的问题,或部分关键词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1、在阅读中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并积累词语若干。

  本文的生字并不难学难记,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生字“倚、厢、奢、侈、饮、罐、颠、嘭”8个生字,其中“倚、厢、侈、饮”4个字的字形结构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可放手让学生学习识记。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罐”字的笔画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会了不少方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自然理解的方法。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等句子的含义。

  朗读应贯穿全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读初步感知课文,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眼读课文。在交流品读中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以读促感,以感促读,在朗读中促进学生感悟、体验语言文字,积累语言素材。

  本课教学应紧扣语言文字设计各教学环节,运用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在反复的朗读中体验、感悟,养成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童心灿烂 诗意飞扬”——习作课仿写儿童诗《夏天好》。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这节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小学语文的教材里,有很多情趣盎然的儿童诗,《夏天好》就是其中的一首,它是小学语文版教材第六册的课文,这首诗表现了孩子们在夏天里缤纷多彩的快乐生活,诗句简浅易懂,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他的诗就像他写的歌词一样,没有涂脂抹粉的句子,都是直来直去的大白话。我选择这首诗让孩子仿写,恰恰看中的就是这简单的语言中所蕴涵的趣味和魅力,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共鸣和快乐。

  二、学情分析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而我们的母语教学中,诗教太少太少!这节习作课就是以孩子喜欢的诗歌为“火种”,唤醒孩子的“童心”,点燃他们的“诗心”,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学生的习作就是一个从仿到创的过程,我设计仿写《夏天好》就是以“简单有趣”为切入点,降低习作的门槛,吸引孩子迈进诗歌创作的大门。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欣赏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结构美、画面美。激发仿写诗歌的兴趣。

  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画面,仿照诗歌的语言写一写,学会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习作。

  3、在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赏诗韵、想画面

  要想会写诗,首先得学会欣赏诗。我设计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1、读中欣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体现了朗读的重要性。我出示全诗,让孩子有感情得读、有节奏地朗读,读后说说诗和平常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有什么感受?再给诗句找找韵脚,感受诗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游戏欣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我设计了一个“押韵接龙”的游戏。老师快速的读出诗句中押韵的词组,学生接读,如夏天好、半山腰、一声叫等,说完诗中的词组,我又启发学生动脑筋编押韵的词组进行接龙,如吃水饺、放鞭炮、随风飘等。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押韵写法的乐趣,锻炼孩子的动脑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同时又为仿写诗歌提供了语言素材。

  3、唱中欣赏。自古以来,诗大多为歌而作,诗和歌是分不开的。我找到一首学生熟悉的曲子,带着他们把诗歌唱出来。这么一唱,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受更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4、画面欣赏。我让学生联系诗的内容发挥想象,把简短的诗句又还原成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这一设计让孩子体会到诗是这样的贴近生活,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写成诗,这样,孩子还会觉得写诗难吗?

  第二环节:说童趣、激诗兴

  每个季节,孩子的生活都留下了快乐的画面,你喜欢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快乐的回忆呢?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自由地说一说。然后以大家都喜欢的冬天堆雪人的画面为例子,师生合作,仿编出一节诗歌。如有的学生会这样说冬天:北风呼呼地吹,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全白了,我们在雪地上堆雪人真快乐……我引导学生你能仿照诗的语言把刚才的景色说得更有诗意吗?比如说成“冬天好/北风吹来雪花飘”是不是又押韵,又简练呢?你还可以用上拟人的手法写的有趣些呀,比如 “北风唱歌雪舞蹈/大地爷爷穿白袄”。经过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有了创作的灵感,一个个跃跃欲试。你一句,我一句,一节童趣盎然的小诗就诞生了。如 -----这时,学生会感受到写诗原来并不难呀,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创作的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我趁热打铁,开始了第三个环节。

  第三环节:忆生活、写童心

  这是学生动笔仿写诗歌的环节,我出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带着写诗的兴趣,带着美好的回忆,进行仿写诗歌的创作。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第四环节:评童诗、品诗味

  孩子们一篇篇稚嫩的作品完成了,他们翘首期盼的就是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和肯定。也许他们的作品不会很完美,诗意也不是那么浓,但这正如婴儿的蹒跚学步,需要充满鼓励的扶持和小心翼翼地呵护。我会充分尊重他们的语言感受,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以欣赏为主,适当修改。让孩子纯真的童心在一行行稚嫩的小诗中尽情绽放,让诗意的种子在一行行稚嫩的小诗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欣赏完后,老师即兴作一首诗,目的在于激励全体学生,让课堂在浓浓的诗意气氛中结束。如:今天好/远方的客人来我校/同学们写诗兴趣高……

  总之,以上四个环节由赏到说,由说到写,由写到评,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力求创造一节扎实而又富有诗意的习作课。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尽管不够完美,但是也算是一个大胆尝试。我相信,热爱诗歌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成为这样的人。更希望能得到在座各位评委和老师的宝贵意见,让我在诗教的路上走得更远。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我跟大家共同探讨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4个方面来细说。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站在学生角度,我觉得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喜欢上西沙群岛,会对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克,庞大的海龟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准备中国疆域图,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准备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不过学生虽然喜欢西沙群岛,但不一定能把情感上升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上。本课的生字难度不大,再加上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所以生字教学可以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本课的“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以及首位呼应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虽然不一定课上给学生点明课文的写作特点,但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

  基于以上解读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和认知特点,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我进行部分识字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全文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提纲挈领,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蠕动”等重点词句,品读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第二课时完成识字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感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重点段,积累优美词句,初步体会首尾呼应、“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激发去游西沙群岛的愿望。

  根据语文课标精神,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体,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威武”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等词语。

  2、通过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形式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初步知道课文的中心句。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抓“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成群结队”等关键词语,激发学生想去西沙群岛游玩的乐趣。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接着,我来说说第二板块: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读中感悟 以悟促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文整体初读、各段落多种形式读,有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等,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

  2.图片展示 直观激趣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感知世界,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三板块: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围绕以下5个环节来落实。

  第一环节: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并介绍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 此处的情景渲染,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步。

  第一步:“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预设: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老师适时板书)

  第二步:引导出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第三步:我们可以发现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通过三步的梳理,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明晰了叙事的顺序,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习作。 第三环节 品读句子, 欣赏海水

  第一步:那里的海水有何特点? 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指名多个学生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第二步:那么,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用……因为……和因为……所以……两种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换个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容易的内容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

  第四环节 聚焦词语 ,畅游海底

  第一步:默读海底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划划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再放声读一读。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默读能促进思考,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加到阅读中,开展个性化阅读。

  第二步:珊瑚的样子千奇百怪我们能美美地读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读来表达

  理解海参的“蠕动”,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软体动物呢? (蚯蚓.蛇.小青虫.) 配上动作来读一读。

  表演读大龙虾的“样子挺威武”

  第三步:海底的鱼多从“成群结队.数不清” 这么多好看的鱼,

  抓住“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指导读,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让读来替代老师的讲。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第五环节 美句积累 深化感悟 第一步:第2、3、4自然段写得这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吧。

  第二步:指导书写“威武”。课堂的练字时间要雷打不动,重要的事情要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完成。

  最后,我来说说第四板块:板书设计与教学评价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海水 颜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 鸟蛋 鸟粪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有助于课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活动指针,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通过图片激趣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1.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

2.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

3.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汇总六篇

4.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7篇

5.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6.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六篇

7.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

8.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五篇

9.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