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4-04-12 15:30:16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1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20xx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20xx]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xx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

(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

(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

(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xx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xx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xx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xx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2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加强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到位,组织落实:

  1、认识到位:学校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

  2、组织落实: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是严密的。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3、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二)培养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落实:

  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教育培训,今年张译纯老师完成了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初级)培训。优秀青年教师的加入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活力。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集体教育:学校积极想办法保证四年级每班每周一节心理课,使心理教育成为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学年,我校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心理健康月《我的国·我的家,我的“心‘晴’故事》征文活动,校胡希瑶同学获得了嘉定区三等奖。

  (2)个别教育:学校心理咨询室,每周定期开放,使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单独找谈话,对谈话内容还进行了记录,跟踪。直至问题的解决。

  (3)通过心理测试,开辟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育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表等进行测验。这对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4)为家长开展心理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

  我校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个载体,在家长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专题讲座活动使各年级的家长们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为家庭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越来越受到家长、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经验还是不足的,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还将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争取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来年有一个更大的进步!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心理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因此,它主要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许多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模式显然对心理教育是不恰当的。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实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的目的,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无法达到的。唯一的解决途径主是: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直接地与受教育者的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为此,利用活动教学的形式是必须的。我通过班会课让学生讨论、表演、游戏、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将生活中富于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教育;通过讨论、交流、学习有关知识,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讨论、模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

  二、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特殊需求为主。

  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是与受教育者现实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的,要从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殊需求出发来选择、安排教育内容,建立自己的逻辑系统。这个逻辑系统所针对的是学生个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什么因素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最具影响力,就应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教育内容,而不应当是某种学科知识的体系。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心理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

  今天,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工作及思想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练轻心理保健的误区。个别家庭,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

  当然,在教育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足够的耐心、情绪左右自己的言行、知识的贫乏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正。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抓好心理健康。

  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日常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资源,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心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2.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契机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今年,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种植在学生心中。每次活动之后,作为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我都会进行适时教育,让学生将这种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3.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伙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亲密友谊。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

  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成为强制行为,变得毫无意义。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的做法:第一是利用学校各项宣传,使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甚至是心理变态的人,所以难免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我们利用心理橱窗、心理小报等途径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课堂上加大力度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些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科学了解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来强化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来优化自身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第二是针对学生需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是如此,同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一样。我始终本着“心理健康教育要蹲下来看孩子的需要”为原则对学生时时进行心理谈话。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力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每课教学只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大胆进行尝试。

  四、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和保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

  在学校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更容易遭到侵害,包括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家庭条件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有亲属患有精神病或正在服刑的学生,以及那些性格内向、怯懦、寡言少语的学生等等。这些少年儿童因生活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学生的歧视,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学生大得多。女生虽受到各种惩罚的经历比男生少一些,但却对惩罚怀有更多的恐惧,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更大。对这类学生群体,做为心理老师,我努力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己的自信,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对社会和自己丧失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具体做法是:1.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学期初,都从学生自卑、自悲、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在普查基础上根据其结果设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并在各个班级设立“知心姐姐”信箱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及有关班级任课教师就能够依据不同情况,协同进行引导、教育。力争将心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是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工作总结

  3.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在教育中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获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五、在行动研究中探索教育之路。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而且各地情况都不一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起到更好的作用,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新的事业,这样,就更加需要有科研意识,在摸索中探索成功之路。在当前情况下,在我校开展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对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等等,无不渗透着行动研究的理念。我觉得,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发挥其作用,在行动研究中积极探索心育之路也是一条可行的方式。本学期,我还和各位班主任老师交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特殊学生以及棘手事件,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大家群策群力,获得了一定的启示。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下学期,我将进一步挖掘、优化自身的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4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法制教育,加强遵规守纪的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开展好“五讲五做”及“两个远离”主题教育。“五讲五做”即讲礼貌,做言行文明的青少年;讲友善,做关爱他人的青少年;讲诚信,做表里如一的青少年;讲卫生,做身心健康的青少年;讲自立,

  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两个远离”,即远离网吧,远离乱花钱,远离不良嗜好。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5

  一学年来,我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阶段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我通过讲故事,组织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在家长会上,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6

  本学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常规工作为主,贯彻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以学校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抓好学校心理教学工作及营造学校良好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落实既定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建立学生相关档案。

  二、拓宽渠道,扎实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学校强调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县、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利用“升旗仪式讲话”、“学生团体心理教育培训”对学生的心理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利用每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集体晨会、班(队)活动、大课间活动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3、个案分析与总结交流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建立一份咨询记录本和特殊学生追踪记录表。班主任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找到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教师的教育技巧和策略。

  4、面谈与书信交流相结合。学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一是面谈。学校对心理咨询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完善了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咨询室找老师谈心交流。二是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便采用书面交流,通过“开心”信箱联系沟通。

  5、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学生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心理教育培训,举办了“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具体工作成效:

  1、学科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会学习的人轻松愉快富有成效。

  2、维和求异思维,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班主任工作方面,精心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以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为基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协作、竞争的同学关系,营造创造教育氛围。

  4、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形成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参加黑板报、团队活动、文体活动、校园建设等,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创造教育氛围,教育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权威挑战,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

  5、在个性教育方面,通过心理咨询活动等个性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在学校与社会结合方面,通过与家长及时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

  总之,逸夫小学20xx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提高,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踏实地加强了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心理教育培训,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0xx年,我们将与时俱进,继续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7

  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工作,肯定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一)专职教师缺乏,严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当前,各个市级学校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心理辅导员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背景千差万别,辅导队伍中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人员少,跨专业人员多。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瓶颈。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严重缺乏,大部分都是由政治课教师或班主任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毕竟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它们从属于两个学科门类,笼而统之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不合理的。因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纳入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心理咨询场所简陋,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咨询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相对而言还相当简单,缺少基础的设施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工具、场所。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大多数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都下设在“德育处”或“政教处”,但实际也就是一间房子和几张沙发、凳子。心理咨询机构设施简陋,布置缺少主题,最关键的是没有专门值班教师,部分有值班教师的也是安排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值班,而他们的大多时间又忙于上课和管理班级,所以心理咨询室大多时间都是关闭状态。此外,中小学教学任务和学业任务以考试或升学为主要导向,因而更多的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很多中小学校尽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和机构,但心理咨询机构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较为具体和实际的工作,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见到许多的原始资料,比如,学生填写的SCL-90测验量表、行为测试的量表以及很多活动的照片、手工制作、心得体会等。但这些工作之后的经验总结很少,没有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就很难有后面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因而在这个方面高校要帮助中小学多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促进后期的工作开展。

  二、高校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进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以及甘肃省心理学会下发的相关文件,甘肃省各个市级中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与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取得沟通和联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确定中,高校的多名专家教授对此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规划的制定更加规范、科学和可行。同时,各中小学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立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案,制定每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管理全校学生心理档案,指导各年级、班级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负责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收集教育论文、经验总结和优秀个案等资料;安排“知心屋”的值日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撰写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严密的机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是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师范教育中,都接触和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讲座和继续教育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努力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互相作为实践基地,使得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方法多样化

  心理辅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团体辅导,也可以是个体辅导。在校校联合的`过程中,中小学给高校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使得多种心理辅导方式都得到了实践。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给中小学的学生定期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是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规划,结合学校学生在某一个时期或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高校可以组织这些方面的专家、教师专门去中小学做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获得成长的经验。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有一项具体的工作是“成长快乐营”,这项工作主要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合作中,高校自然成为了中小学生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高校的实验室、标本室、心理咨询中心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探究生命的兴趣和对高等院校的向往,这些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和内心世界,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

  (四)完善了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8

  1、镇有健康教育机构和与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经费、工作条件和设备(市二院防保科、镇文化中心和镇广播电视站)。基层单位有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形成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2、全镇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中小学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定期更换,资料齐全。

  3、医院健康教育组织健全,有健康教育画廊,定期更换,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资料规范、齐全。

  4、社区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反映良好。社区内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

  5、各单位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6、定期编印健康教育入户宣传资料,每季至少2期。广播电视台有卫生与健康节目,每周至少一次。

  7、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画廊。城区主要道路、广场等设有固定的健康公益广告。

  8、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有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识,有足够的排气装置,未发现随地乱丢烟蒂现象。

  二、职责分工

  1、医院健康教育机构应能独立承担全镇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职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研指导、人员培训、专业考核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政府应支持和督促医院即使配备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办公用房、办公和宣教设备,并落实好相应的办公和活动经费。其它部门及各基层单位、社区、街道应设置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在镇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2、教育部门应要求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各学校应有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初中、小学各个年级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教案规范,课时安排合理,每周不得少于0.5课时,并认真组织考核,合格率≥90%。高中(职业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或选修课。各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控制吸烟、保护环境、远离、预防艾滋、意外伤害等多种内容的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和卫生防病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75%。所有健康教育业务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积极组织学校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从年起,每年要有两所学校通过市级验收,一所学校通过省级验收。

  3、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医院门诊和病房有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廊,内容每2月更新一次。候诊场所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医院应为就诊者提供多种健康处方和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宣传材料,有禁烟标志和控烟措施。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地知识宣传和康复指导。能为就诊病人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或心理门诊、闭路电视等。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对其它部门和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给予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4、社区应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及网络,并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长期规划,年度有计划、措施、总结。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和必要的宣传设备、材料。居民健康档案、培训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材料等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社区应结合实际,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健身、文化娱乐、科普知识讲座以及举办社区健康促进学校等活动;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宣传栏总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应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4次;社区活动室有卫生报刊、资料,种类不少于4种。每年核心信息宣传应达到80%的目标人群,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其他部门、单位应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负责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各单位应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并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专题讲座、宣传橱窗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同时,应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引导所有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健康的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

  6、宣传、文化、卫生、广电部门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对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同时要优先、及时宣传全镇健康教育活动,努力在全镇营造浓烈的健康教育宣传氛围。

  7、城管部门负责城镇区(含广场)健康教育工作,要有组织,有网络,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应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画廊和公益广告。公共场所设置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志。设有吸烟室的公共场所设置控烟标识,并安装排气装置。

  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将市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与治理环境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市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健全网络。

  镇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事物。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应成立相应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并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确保组织落实、网络健全、指挥有力、运转正常。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健康教育工作是创建省级卫生镇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全镇所有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要对照创建标准,制定健康教育工作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逐步推进。镇创建办会同卫生、文化、广电等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对全镇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与指导。

  3、严格奖惩,强化考核。

  镇创建领导小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制定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奖惩措施,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

  四、时间安排

  1、建立组织(年4月——年5月)。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根据镇创卫工作总体目标和本方案要求,建立相应组织、网络,并于年6月5日前报镇创建办。

  2、人员培训(年6月——年8月)。由县镇创建办、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对相关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为其培养一批掌握一定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知识的专门人才,以指导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9

  1.1南疆地区中小学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表4结果显示,在涉及健康状况的18项条目中,被调查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在6.00~6.44之间,汉族教师最低6.00,维吾尔族教师略高6.44,依次为塔吉克族6.42,柯尔克孜族6.27.结果显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均处在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视力减弱、食欲差、睡眠不好、易感疲劳、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等方面.

  1.2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心理健康状况有16项条目,教师根据自身状况评价,统计结果发现(见表4),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值在6.11~6.84之间,柯尔克孜族教师最低6.11,汉族教师最高6.84,依次为维吾尔族6.68,塔吉克族6.35.根据心理健康评估的综合判断,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的心里健康状况均处在向负向情绪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精神紧张、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心情、情绪不高、自信心差、安全感、幸福感不足、思考或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等.

  1.3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社会适应状况调查问卷中社会适应状况有13项条目,教师根据自身状况评价,统计结果发现(见表4),被调查教师社会适应状况的平均值在6.31~6.86之间,柯尔克孜族教师最低6.31,汉族教师最高6.86,依次为维吾尔族6.83,塔吉克族6.71.根据健康评估社会适应综合判断,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均有社会适应困难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的能力减弱,与亲戚、好友联系减少,参加社会、集体活动减少,妥善地处理事情的能力下降等.

  1.4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总体健康状况有4项条目,教师根据自身状况评价,统计结果发现(见表4),被调查教师总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在6.48~6.88之间,维吾尔族教师最低6.48,塔吉克族教师最高6.88,依次为汉族6.59,柯尔克孜族6.52.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健康状况也均处在亚健康状态.四个民族中小学教师总体健康状况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与不同民族教师的工作、生活地域、环境,民族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学校教师的民族构成及学校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1.5南疆四地州中小学男、女教师的健康状况从表5明显反映出不同民族男、女教师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存在着差异,各民族男教师的各项平均值都大于女教师.男教师总体健康状况平均最高值是6.98,最低值是6.71,女教师最高值是6.51,最低值是6.02.说明各民族男教师的健康状都略好于女教师.这与女教师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所处的地位、角色和承担的工作(劳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1.6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也存在着差异,小学教师的各项平均值都大于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总体健康状况平均最高值是7.49,最低值是6.53,中学教师最高值是7.06,最低值是6.17.说明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均好于中学教师.这与中、小学对教师的总体工作要求、工作压力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1.7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情况我们从教师在学校的正常工作时间、周课时量、课外用于备课批改作业等加班时间三个方面调查了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情况.

  1.7.1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从表7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较长(除中午休息时间外),8小时以下的仅占5.7%,8~9小时占43.6%,9~10小时的占45.9%,10小时的占4.8%.在学校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教师比例最高的是中学教师,占20.1%.这与中考、高考和中学工作量大尤其是高中部的教师工作量大有直接的关系.

  1.7.2中、小学教师周课时量大教师的周课时量普遍较大,10节课以下的占10.1%,10~15节课的占63%,16节课以上的占26.8%.在统计调查数据中发现,中学教师10~15节课的比例最高,占77.9%,小学教师16节课的比例最高,占38%.这与我们教师座谈会、访谈了解的情况基本相符.这些与师生比差较大、学生人数多、教室容量有限、教师严重缺编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1.7.3中、小学教师课外加班时间多中、小学教师除了正常的上课、辅导以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教研组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学生思想工作、家访、在职进修、职称论文、优质课评选、基本功大赛等,这些工作基本上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加班时间在0.5小时的教师比例占5%,0.5~1小时的占26.5%,1~1.5小时的占30.8%,1.5~2小时的是占37.8%.中学教师1.5~2小时的比例最高,占47%,小学教师占31.6%.

  2影响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健康的主要原因

  2.1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心理负担重从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期望来看,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基础教育受到各民族家长的高度关注.面对着社会竞争、人才培养需要而赋予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术知识,精深的专业修养,高超的教学技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教师们承受着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从中小学内部管理来看,每年的“中考”、“高考”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许多学校将学生的升学率与教师的考评挂钩,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及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学生的成绩排名、班级排名、年级排名,都是变相的对教师施压.迫使教师陪着学生起早贪黑,有53.7%的中学教师、38.6%的小学教师每天要工作9~10小时以上,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其它行业.教师们除了正常的上课、辅导、学生思想工作以外,业余时间要按时完成批改作业、备课等多项工作,还要应付各种培训、考试.从教师的工作强度来讲,一是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滞后,造成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二是按教育部对教师工作量(师生比)的规定,普通中学为1:13.5,小学为1:19.我们调查的'城市中小学的师生比均在1:20以上,县乡中小学师生比均在1:25以上,这无疑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从心理学角度说,有的教师抗焦虑程度低,不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有的教师人际关系不和谐,适应环境能力不强,不能接受新事物等,使自己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长期积压的心理压力,正吞噬着教师们的健康.

  2.2南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地域环境特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高速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尤其是新疆南、北部的发展差距也开始拉大,区域性的不平衡在新疆境内加速显现.占新疆面积1/3、人口42%以上的新疆南疆四地州,其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南疆四地州地处天山以南,呈“C”字型环绕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部、北部和南部,跨越了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三大山系,绵延数千公里,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气候,水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天然植物稀少,并处在严酷的干早环境中,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风、沙(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在经济相对落后、工资待遇滞后、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的影响下,使南疆四地州中小学各族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

  2.3中小学教师的饮食时间、质量得不到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南疆少数民族人口占80%以上,本次调研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占调查教师的77%.民以食为天,营养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和重要因素.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基本相似,多年生活在南疆地区的汉族教师也基本习惯了少数民族的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鸡蛋,饮茯茶(砖茶),蔬菜品种较少,水果(干果)丰富.以上所述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从营养学来说,各种营养素都不缺乏.但是,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因工作时间、性质、压力和家务负担等因素的影响,根本保证不了一日做三餐的时间,饮食结构和质量就无从谈起.在座谈和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为了完成学校安排和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几乎没有时间在家做饭,多数情况下是在饭店或学校食堂吃快餐.根据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工作情况调查显示,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较长(出中午休息时间外),8小时以下的仅占5.7%,8~9小时占43.6%,9~10小时的占45.9%,10小时的占4.8%.在学校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教师比例最高的是中学教师,占20.1%.加班时间在0.5~1小时的占教师比例的26.5%,1~1.5小时的占30.8%,1.5~2小时的是占37.8%.中学教师每天加班1.5~2小时的比例最高,占47%,小学教师占31.6%.

  2.4中小学教师的保健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健身运动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们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常常是勤勤恳恳,忘我地工作,使教师们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一是自身缺乏保健意识和基本的保健措施,膳食不合理,生活没有规律,经常加班熬夜,过度工作,过度透支,缺乏(睡眠)休息,缺乏运动和体力活动,不善于调节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二是缺乏锻炼意识和有效的健身运动,多因忙于工作、家务没时间运动,由于工作累而不想锻炼,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运动,也不知道如何选择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教师基本没有锻炼的意识和行为,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3提高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健康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3.1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目前南疆四地州中小学教师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教师健康状况的严重性,把关心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舒适、宽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调整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更有效地引导教师注重提高教学效率.要把教师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考核项目和继续教育的内容,在中小学校开辟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教师健康保健咨询热线,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要严格按照《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坚持1~2年定期为教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联合社会有关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营造有利于确保教师健康的内部、外部环境.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强教职工体育、娱乐场地与设施建设.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积极推行人性化“弹性”管理,保证中小学教师自由支配时间,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

  3.2中小学校领导应以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中小学校领导应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信任教师,确立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要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要科学地制定和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校竞争环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教师.同时,要创设和谐宽松的校园心理氛围,帮助教师将心理压力转化为激励性动力,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3重视教师身体健康,强化健身意识,提供健身条件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缩短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尽可能不占用教师的下班时间,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对教师进行身体锻炼和保健类知识的讲座及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自我保健和锻炼意识.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和提供身体锻炼、健身娱乐场所和必要的运动器材,方便教师随时健身,以供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娱乐.要逐步健全教师健身的机制,明确固定的健身时间,开展健身竞赛活动,为教师展示健身成果和特长搭建平台,增加教师健身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逐步形成教师自觉健身的良好习惯.要有计划、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为教师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和条件.

  3.4重视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校领导要高度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在政治、学习、职称、体现自我价值、生活等的需要.学校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直接管理者,各中小学校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学校任何制度的制定、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健康”这一问题,考虑到教师也会出现“心理危机”这一现实,并且把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

  3.5教师自身应注重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首先,教师自身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注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质量,建立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和科学的饮食习惯.其次,教师要学会妥善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要努力增强自我保健和锻炼意识,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第三,教师要学习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采取适当手段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保持良好的心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主动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提高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10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开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开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开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一、心理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开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开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开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无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个别咨询与辅导。

  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根底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1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工作目标:

  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三、工作原则:

  1、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

  2、面向全体学生。

  3、学生主体性原则。

  4、预防矫治与发展养成相结合。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师心理培训工作。

  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二)继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四)阅读整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

  集中教师学习;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

  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七)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

  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八)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12

  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近两年,我校不断加强对心理健康学科的建设工作。本学期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同时,本着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健康地发展,我们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入手,完善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网络,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继续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统、全面、有效地展开。回顾总结本学期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首先,保证每班一位心理健康教师,由班主任兼职。每班两周一次心理健康课,纳入课程表,配套教材到位。

  其次,从规范课堂教学着手,保证上课的质量。一是加强集备。在开学初,我们就集中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而且规范了上课的内容和上课的进度,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有序化,避免了心理健康课的无序化和随意化。二是和学生制定课堂契约,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二、积极参加片区心理学科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能力。

  本学期,我校教师积极参加金北片区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会按时参加,并积极准备教研时要用到的.各项材料。个案分享、沙盘游戏等活动中,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发言,学习兄弟学校、教师好的经验,并把在活动中所得带回本校,在教师群中资源共享。

  三、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每周五中午为面对面咨询时间,有什么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向本班心理老师咨询。

  四、群策群力,打造心理健康精品课例。

  本学期,我校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心理健康希望杯、金硕杯教学活动,张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了心理学科的课堂比赛。在本校内进行了三次试讲,每一次讲,老师们都积极参与,为张老师提出修改建议,张老师也是一次又一次进行改进。最后,张艳琴老师的心理健康课《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本学期的心理健康学科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和本学科相关的学生互动组织得太少了。要想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必须多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心理健康板报,可以加强本学科的宣传,使学生更生动地了解心理学科;心理健康漫画、手抄报评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的积极性。

  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13

  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家长,这本该承当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主要责任的第一人却少有精力或少有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于是,有关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开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这学期,我们学校致力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此而制订了具体的方案。为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现状,现总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决定对低、中、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卷收上来以后,我对测试卷进行了认真地阅读与分析。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低、中、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拟

  1、低、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拟

  从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分析,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中年级学生差,高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忧虑、焦虑等方面与低、中年级学生已构成显著差异,尤其是在中年级阶段就已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表现的更明显。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拟

  为了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对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进行比拟。结果说明,高年级中女生在人际关系、恐怖和忧郁方面问题比男生更突出,而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等方面男生问题比女生突出。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分析说明,小学生心理异常者占15%,有心理疾病者占2.3%,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年级多于低、中年级,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学校开展防患于未然的根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甚至还可能影响危及到社会。许多研究说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

  〔二〕引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

  针对引发问题的根源不同,所采用的解决手段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以便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帮助。调查说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小学生缺少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使小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小学生一时难以选择。

  2、个体原因: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13岁,大多数属于“青春前期〞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也会产生异常或病态的行为。

  3、家庭原因: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开展。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

  4、学校原因:由于课业负担很重,加上教师教育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三〕心理健康与年龄的关系〔生理发育阶段〕:

  每个人在各个年龄阶段,生理发育与心理健康有着相对应的关系,不同年龄阶段具有其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假设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那么: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脾气乖僻,有些单亲子女成人化,还有些学生与同学不合群,妒忌别人,或偏低自己,人际关系较差所有这些现象都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应对措施

  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根底上,我们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有针对性而又持续不断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1、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校曾在此进行过屡次尝试,如:新生刚入学,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个初中阶段的高尚目标,我充分利用新生入学前的教育,进行一些小学生的常规教育与训练,针对高年级那些厌学的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等教育潜移默化中摆正了对学习人生等问题的认识。

  2、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健康心理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高年级学生碍于面子,怕人说“出风头〞而又羞于表现自己。为帮助学生冲破这一层心理障碍,我校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学名人.做名人〞活动。先是带着学生回忆了姚明、濮存昕等十位“感动中国〞的名人事迹,使学生明白: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而表现,并非“个人主义〞,相反响该大力提倡。这项活动,既消除了学生怕遭非议的顾虑,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表现欲望〞,很得学生好评。在这种健康心理的驱使下高年级各项活动中,能自己主持、排练节目,每年的毕业生汇报演出时,我校毕生班学生都能成功地向家长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晨会课,健康教育课,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各班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纠正那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对学习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爱,帮助他们学习,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减少由于学习差而出现的种种不健康心理。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14

  本学期,我校以《无锡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一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郁舒雅执教了《扬起自信的风帆》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心理咨询”的有效开放我校的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周一中午开放,采取预约咨询制度,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八礼四仪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每月每班产生4位八礼四仪之星,在班内表彰,期末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备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15

  教育是人与人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品德、学识和心理素养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家庭幸福与工作状态,还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区域教育的质量与发展。目前,因教师心理问题引发的教育事件频发,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启动为期三年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采取科学测评―分层反馈―整体规划―分层改进―效果验证的推进模式,建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监测与促进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建立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发展数据库,基于标准化测评和科学诊断,从区域、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一、构建教师心理监测与促进机制,为学生成长提供和谐人际环境

  1. 监测、提升教师心理品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复杂而艰巨,教师时时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和个人发展的压力,心理负担重,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从1994年~20xx年的18年间,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尤其体现在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上。海淀区作为首都教育大区和教育强区,必须基于科学分析,全面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才能全面设计、部署区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稳步提升师资水平。

  2.监测、分析教师心理动态是科学决策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反映的.是个体心理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关系态势。因此,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周围环境和个人特点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

  海淀区中小学约有两万名教师。总体来看,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但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他们在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职业幸福感等方面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影响教师职业压力以及倦怠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教师保持工作热情和职业幸福感?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监测,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严谨的数据分析,才可以探索现象与问题背后的原因,为相关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监测、干预教师心理是预防教师突发事件的需要

  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发展监测,建立全面的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档案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实时了解、有效干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师生的心理需求,促进教师心理发展与潜能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有潜在或现实心理问题的教师,及时给予关怀和辅导,通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避免出现严重教育突发事件。

  二、科学论证监测指标,保证教师心理监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通过心理健康的定期测评了解教师心理发展状况,帮助教师始终保持最佳心身状态,是减少师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国际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教师心理健康监测指标可以参照,使教师心理健康监测的探索过程充满挑战和困难。为保证海淀区教师心理健康监测系统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协调北京市大学和教科研院所的研究资源成立专家组,综合分析心理健康内涵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党和国家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政策与国家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领域的探索,从教师心理健康主要问题入手,根据海淀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需求,从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和相关促进因素两大方面选取十个测评指标,开展标准化心理测评,为区域教育政策决策和教师自我提升提供客观支持。

  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主要通过教师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感受和行为表现来评估,本项目主要关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压力程度、压力来源、职业认同感和倦怠感等指标。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因素主要从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遭遇困境时的复原力(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来评估,这些促进因素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保护因素。一个具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心理弹性和良好社会支持的教师,即使遇到压力,处于困境,也能很好地调节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因此,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量来考察教师的心理促进因素,既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又可以为开展各种教师心理干预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三、 网络测评、分层反馈,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

  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远程登录的电子化测评平台,教师可依据自己意愿参加测评,项目组依据教师测评结果,分别撰写、生成不同层级心理健康反馈报告,提供给不同阅读对象。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心理测评反馈报告可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区域总报告、学校报告和个人报告。区域总报告提供对全区教师群体的分析,包括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群体教师的对比分析和特殊群体的具体分析;学校报告批量生成,每个参评学校都可以获得本校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群体状况的对比分析和后续工作建议;教师个人报告也是批量生成,每个参评教师都可以获得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报告,跟体检报告类似,心理报告中会客观呈现、分析教师的各项测评结果,并依据测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三类报告依据阅读群体的需求各有分析侧重点,互相印证、配合,供教委各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阅读、分析,为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及个人心理调适服务。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极其重视保密原则,相关工作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不随意泄露和使用测评结果。反馈报告设置阅读权限,避免测评信息泄露。三种层级报告分别设置不同的阅读权限,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报告只能教师本人登录、下载,其他人无权查看;学校报告只能学校领导及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登录、查看,且只呈现学校教师总体信息,不涉及教师个体测评结果;区域反馈报告只呈现区级层面的分析信息,不显示教师个人和学校具体信息,不给学校排名。

  坚守保密原则可以保护教师个人隐私,在全区营造安全、可靠的测评环境和测评文化,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培养教师通过参加心理测评,了解自我、关爱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种安全、和谐的测评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作答的真实性、有效性,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全方位了解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决策服务。20xx年,海淀区中小学教师首次组织全区规模的心理测评,80%以上的教师登录网上测评系统完成测试,项目组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分析教师测评结果,撰写区域反馈报告、学校报告和教师个人报告,供不同部门和教师阅读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区域联动,协同改进,全面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区校两级共同探索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区域双层载体,点、面结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采取这种工作模式,加入个人因素,既自上而下,加大区域引领力度,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又发挥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不同层级协同发展,共同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在区级层面,项目组协同不同部门,共同参与教师心理素养提升工作。一是分别召开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反馈会,深入解读、分析测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各教育行政处室依据测评结果和海淀教育发展特点,将教师心理素养提升工作融入教委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为重点学校提供实地指导,帮助学校解读测评报告,结合观察、访谈等研究手段,具体分析学校教师心理需求,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指导。三是为每位教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同时统计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教师个案,开展个别化的调研、访谈,评估其心理健康程度与风险,整理归类,制定干预及转介计划,进行及时性的跟进与辅导,防患于未然。四是协调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等三个区级心理平台资源,通过心理讲座、团队训练、个体辅导、入校实地指导等心理服务、支持工作,拓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目前,海淀区在区级层面已经系统形成了测评、分析、反馈、改进的闭合化网络,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海淀区教师的心理状况,完善教师心理维护及预警工作,为区域教师素养提升和专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持续推动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在校级层面,项目组鼓励学校通过仔细阅读学校反馈报告,结合学校测评结果和具体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开展行动研究和管理创新,通过科学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升教师心理调节能力的校本培训、关注压力较大的特殊群体等活动,为教师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

  在个人层面,教师心理测评和结果反馈过程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信息,帮助教师了解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域、学校、社会机构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心理素养,提高生活质量。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总结11-13

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总结05-3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07-12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05-11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05-18

心理健康教学总结07-0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7-1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8-07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15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