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

时间:2024-08-16 18:00:59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

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1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由郑莉老师主编,书中结合大量的课堂教学实例,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总结,我认为应当注重以下的几点:

  一、注重音乐学科基础,夯实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学科有其特殊的学科特征,每一节音乐课在音乐课标中都有其所要完成的音乐知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音乐知识的学习要循序渐进,教师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音乐课,认真的教授每一个音乐基础知识。对待音乐知识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待音乐知识学习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正确的做到——“因材施教”。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刚开始是有些枯燥的,学生对这些知识是完全陌生的,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把常见的事物与音乐学习联系起来,使得音乐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如可以通过读谚语的方式,模仿动物的叫声等等,只要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定能想出很多对学生学习有益的好方法。

  二、改变认知方式,重视合作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激励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的活动当中。有些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正襟危坐地上课和配合老师的表演,要知道音乐知识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传统的“老师唱,学生听”,这种传统的认知方式注重教师“教”的过程,却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和参与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要真正的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在音乐课堂当中的主体性,肯定学生在音乐学生方面的地位,只有学生“动”起来,这样的知识学习才有灵性,才会真正地被学生所吸收和掌握。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早在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合作学习就是其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时期。音乐教学强调学生的音乐体验,通过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合作的能力和沟通的能力,还可以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丰富情绪体验,进一步的积累音乐情绪情感的储备。

  三、丰富音乐教学环节,激发创新精神

  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它还是一个交往与互动的过程,教师应重视音乐教学环节的创设。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音乐课堂的教学环节,进一步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并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每个环节层层递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学习。不要把时间过多的用于教师的教,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自主创作,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以达到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四、增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音乐教学氛围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前提和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为此教师要与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知晓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喜好,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喜好指导学生的音乐发展;教师要理解和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提问并耐心得进行解答;激励和鼓励学生,把爱通过音乐课堂融进每个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音乐方面的点滴进步。

  音乐教师要综合小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注重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教授模式,不断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环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师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音乐方面不断地发展,有大的收获。

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2

  利用暑假休息时间,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著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所谓教学策略即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就是音乐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将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的调节与有效的控制,使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以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概述,“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小学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政策这八大章节。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火车头,积极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其前进的有效动力。随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的进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成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帮手。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曲欣赏、歌曲教学和乐理学习三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三方面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乐曲欣赏是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模块之一。在乐曲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音乐情境,重塑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歌曲教唱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传统的音乐教唱,多是教师教唱与学生跟唱相结合,教学中仅仅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往往难以接受,理解起来也相对较为困难,演唱时往往是机械的重复而缺乏感情。通过多媒体描绘歌曲所表现的景象,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唱,则更容易学会、唱好,读后感《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如在教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之前,通过课件播放彝族人民衣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幸福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热闹氛围之中,通过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幸福的彝家娃娃了,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开始学唱就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内涵。因此,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真正触动学生的感情世界,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唱。

  抽象的乐理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有关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要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节奏、速度、高低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信息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如在学习节奏时,可以一边播放不同节奏的歌曲片段,一边呈现与之节奏对应的乐谱,通过同步动画的演示,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各个节奏的不同特征,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可以分层次,循序渐进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低年级教学,以培训初步的音乐感知力为主要目标,以唱游律动为突破口。强调简单活泼的节奏,自发形象的动作,激发热情的冲动和心灵感应,在歌唱游戏中产生学习兴趣。小学中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突破口。强调结合器乐吹奏训练培养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在人人参与的直观教学中解决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问题,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小学高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师生讨论研究,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处理方法,教师以高水平的范唱、范奏,唤起学生追求艺术美的热情,引导他们憧憬理想和未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这本著作使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环节元素之间的关系,采取恰当的策略,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作用,协调各类关系,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所学得到的教学策略理论,认真思考、积极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断努力。

【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有感】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02-21

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心得12-08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4篇03-09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21篇03-24

小学音乐说课稿05-23

课堂教学策略培训心得11-03

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2-30

教学策略培训心得体会01-18

高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