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冬天的雨,像一位温柔的客人,带来了冰冷的气息。然而,它并没有消减我们语文老师培训的热情。20xx年11月19日至20日,我市部分九年级语文老师汇聚在青州旗城学校,开展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要想教会学生,学着追本溯源
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发现一些基础知识已经强调了很多次,可学生还是容易出错。这是因为他们在最初学习时没有扎实的基础和记忆。我不能仅仅通过口头强调或纠正错误来解决这个问题。相反,我需要通过回溯这些知识的源头,让学生理解这些字的演变过程和含义,并做到真正的理解性记忆。这样才能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许多学生在写“初”字时容易把左边的部首写成“视”而不是“衣”。老师可以通过《说文解字》的注释,并用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字的本义。它由“衣”和“刀”组成,表示开始用剪刀做衣服的时候,原意是“开始”的意思。在《易经》中,“初吉终乱”就是用了这个意思。后来,“初”这个字引申出“本原”、“从前”等意思。通过图片的帮助,学生就不容易把这个字记错了。还有一些学生在背诵诗词时容易把字写错成其他的字。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很多学生会写成“蝉”。老师可以强调“婵娟”这个词指的是美好的女子,这里特指月亮,与动物“蝉”无关。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楚地理解这个字的含义,也就不容易写错了。
二、要想提高成绩,一定求真务实
学生的成绩决非一日之功,而是一节课一节课一节课积累下来的结果,这尤其体现在语文学习中,语文没有大量的积累,是不会有质的提高的。如何求真务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呢?这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需要深思的事情。我个人觉得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备课和上课需要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来规划课程,确保课程内容符合标准,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这样,我们可以高效地备课和上课,让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多关注文学素养,而不仅仅是多关注考点。在上课过程中要带领学生真正去了解文本、深挖文本、感受文本,而不仅仅是从解题的角度去上课,那样学生只会觉得课堂越来越无趣。
3.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好习惯,进而学会运用。语文学科是需要大量积累的,如果学生上课没有养成及时做笔记、积累的习惯,那他们的知识是散的,不会形成体系,这就更做不到举一反三,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慢慢教会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不要让他们记得不成体系。
4.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也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学习方式,语文的各项内容也是如此。因此,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介绍学习具体内容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相信,只有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踏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我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因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研讨心得体会01-19
研讨教学心得体会08-25
教学研讨心得01-14
(荐)教育教学研讨心得体会01-15
教学研讨交流心得体会12-31
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12-24
课堂研讨教学心得体会12-28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心得体会01-23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