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紫藤萝瀑布》教学心得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紫藤萝瀑布》教学心得1
尽管上岗课结束了(我生命历程中第一堂语文上岗课),但我依旧沉溺在《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文的回味中,而耳边S.H.E的一曲热烈豪放的《紫藤花》更是激得我心潮澎湃。怎么评价我这次的上课呢?当说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很不尽人意的。
先说自身的缺点吧。最大缺点,我觉得是自身讲课讲太急了,唯恐一个课时不能把这个文章拿下,把一些不该省略的教学环节给省略了,导致了我的课结构思路不够清晰,显得有些混乱。比如说朗读吧,优美的散文需要多读,而我把原本设计的让A组B组两组分读竞赛,再次浏览文章的环节给省略了,而直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得出该课的写作思路。可以说在学生还没进入文本的时候,我把答案亮了出来。我犯了一个讲课的大忌。因而组长有句点评是说我这个操作是要学生预习得很好的前提下才行的,而一般要学生预习,往往是一句空话,学生大多不会去预习,鉴于此,她主张在上课时要布置学生阅读时间。要说预习,我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注重学生预习的指导与预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多数学生按我的预习要求是做好了较充沛的预习工作的。不过,我没有留给学生一个再次快速浏览阅读文章的时间,就很快让个别学生回答概括了文章思路,是我的一个较大失误。因为自身的赶时间怕时间不够用,结果反而让这堂课多了五六分钟时间,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再来齐诵文章,但课的结果布置是完全倒了个个。给人给我自身感觉很是不好,但也没方法,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能挽回,我所能做的是下次我能做得好点。
而之后的优美语句范文。当说我引用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瀑布的长度、宽度的壮观、色泽的明亮、水花形状、流动等特点角度,以和引用瀑布图片进一步增强学生形象思维来解读紫藤萝瀑布的“瀑布”喻体妙处,讲得是比较生动有趣。听课老师也一致夸赞了我这方面的优点。
而在让学生寻找与范文优美语句的过程中,我有两个缺点:一个是没有确定让学生在第一局部赏花文字中寻找优美语句,这个导致了学生把后面局部的语句也提了上来,但不是我想范文的重点,这让我的与学生一同范文的过程也显得有些凌乱,这里可改进的是可以增加学生一个朗读环节,在读的过程中来赏与;一个是让学生找得不够充沛,还有一些重点语句,我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与范文,我就匆匆把课文结束了,让听课者有意犹未尽之感。这些都是我的缺乏,需要我以后加以改进。
此外,课堂之中,我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师傅帮我指出的,由花引发人生的考虑,我讲得不够透彻,没有让学生进入文本,让学生将十年前后的花相对照,从而得出“花与人一样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倒霉,但人的生命长河是无止息的“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我觉得师傅点评得很对,自身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在这堂课中,我没能很好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而我的课的另一大亮点,组长与我师傅,以和在座的老师都大力肯定的一点,说我的课具有年轻人的激情,课上得很有活力。组长同时也提到了我很有闯劲,尝试了这样一篇她都不敢一课时就拿下的文章。能否在一课时拿下一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主要是在能否恰当地处置好教学落脚点,抓住一些重要的讲,舍弃一些次要的内容,尽可能精化自身的设计,我想一课时能搞定教科书上任何一篇文章,最关键的是你想不想讲。《紫藤萝瀑布》一文我一开始我也有很多不想舍弃的东西,想讲,但最后为了追求一课时的效果,我狠狠心,删掉了不少,这样一删,有好处也有坏处。当说我的设计还是不幼稚的,没有把这一课时发挥得尽善尽美。
经过研讨,这一课我的优秀教案可改进的地方很多。经同行尤其是组长给的一些建议,假如让我重新设计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我想会取消让学生写作顺序这一环节,在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迅速构文描绘眼前这一树茂盛的藤萝后,直接进入文章优美语句的范文。把理文章思路放到范文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适当的.时候加以点出,这样会好很多。这里我觉得组长的一个建议很好,她说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他们自身对紫藤萝的描绘与文章中作者描绘的特点的异同,一可以让他们真切寻找到自身与作家用语的差异在哪里,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无形之中学得作家的表示手法;而发现学生描绘得好的,与作家有相同之处的,又可以给学生以大力的肯定,从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乐趣。我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得好。我一开始在设计让学生口头作文的时候,曾也有此一闪而过的朦胧的想法,经组长这样一点播,我觉得可行性很大。我想以后教学中,我会加以尝试。组长可以说对我的课听得很是细心,对于我课堂中一些微小的环节,她都有独到的发现。比如一开始我要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时候,我建议学生看到这幅美丽的藤萝画面,可以从花色花香花形等角度去描绘,组长建议我一开始还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好,这样一提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她说我可以是在句子范文的时候,点出作者描绘藤萝花,选取了这些角度,从而启示学生今后自身作文的时候,可以从这些角度去写,这样来得更好。我觉得组长说得很有理。
《紫藤萝瀑布》教学心得2
《紫藤萝瀑布》是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我原本想偷懒,照前三课的套路上一下,让学生读读课文,整体把握一下,谈谈或是小组交流交流人生感受就完事了。不幸的是,这一课我在导入上就“卡壳”了。
我以黄果树瀑布导入,不想我们农村学生没有听说过。导入失败后,我索性直截了当地问学生有没有见过紫藤萝。学生先异口同声说没有,后来有一个学生突然插了一句说前面彩图有,我就让他们一起看彩图。在他们看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他们的表情,大多数人的反应告诉我:紫藤萝没什么特别,跟油菜花差不了多少。
于是我将学生引入文本:“欣赏完了照片上的紫藤萝,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先让学生将课文默读了一遍,解决了其中个别生字后,又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因为学生在周记中都说我上语文课很深情,读课文时声音很美。)读完后,我请学生比较,是照片拍出来的紫藤萝美还是写出来的紫藤萝美?学生齐声兴奋地说是写出来的美。我追问,课文中的紫藤萝美在哪里?几位学生在座位上脱口而出:“课文中的要有生命力!”我趁势提议:“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紫藤萝会比拍出来的真实的紫藤萝美?”
学生开始安静地看书。可两分钟过去了,竟无一人动笔!看来他们不懂如何研究!我及时打断了他们的阅读:“课文中万花灿烂的紫藤萝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紫藤萝花组成的。同样,美的课文也是由美的句段组成的。同学们为何不先找到那最打动你的美的句子,然后针对这个句子进行思考呢?”这样一提醒,学生果然动笔了。他们的课本上逐渐出现了线条、圆圈甚至笔记。
又过了五分钟,我请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部分学生举起了手,但举手数量比我预计的要少。我猜想是胆小的同学怕理由讲错,不敢举手,又加了一句:“这篇课文有些句子给人的直觉就是美,美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朱老师就看到了这样的句子。如果同学们和朱老师有同感,也可以把这种句子找出来,不用讲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琢磨‘花儿为什么这么美’”说完后,原先低头的学生也举起了手。
第一个学生找出了“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并简单地分析说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变生动了。我又请这位学生精确地说出比喻、拟人体现在哪里。在说到“挑逗”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时,我故作不解状:“‘挑逗’一般指不文明的行为,作者用在这里好像不大合适?”学生对“我群起而攻之”:“这说明紫藤萝花很可爱,写出了他们的生命力。”我满意地故作“茅塞顿开”状。师生笑成了一片。
或许受了这位学生的启发,其他学生也找出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其中一个学生答到“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时,我随口提了句“同学们都见过瀑布吧,让我们来想像一下紫藤萝和瀑布结合是怎样一幅画面。”谁知学生对我这句话特敏感,纷纷说没见过,个别说只在电视上看过。这也难怪,农村学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出门旅游长见识的机会。没有见过或是只在电视上看过是无法体验到瀑布的雄壮气势的.,对这个句子的审美会大打折扣。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就问学生有没有学过写瀑布的诗,部分学生说出了《望庐山瀑布》。我鼓励学生把这首小学时学过的诗试着背一遍。背完后,我让他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紫藤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几秒钟后,学生闭着眼脱口而出:“哇,雄壮”“很壮美”。通过这个用古诗创设的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活跃了一阵后,新的问题又摆在我面前: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作者对修辞手法的应用上,他们出现了思维定势!我立即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了归纳:“同学们刚才说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都属于修辞手法。可见,作者使紫藤萝变美的一个原因就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修辞手法。同学们再研究研究,看还有没有其它原因,使紫藤萝化成了如此具体、生动的文字?”我特地将“具体”两字说得很重。
这一提示很快奏效,学生马上说出了作者观察仔细这一重要原因,并以“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那最嫩最小的花苞里”为证。
这个看似平常的答案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作者将过去的紫藤萝跟现在的紫藤萝进行了比较,突出了现在的紫藤萝的美。”“这样的比较在写作方法上称为对比写法。”我补充了一句,使他的答案更科学。
“‘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也是浅紫色的’这句说明作者的联想能力很丰富。”不过,这个答案说出后,有位语文水平不高但很好学的学生举手表示反对:“这句写错了,香气怎么会有颜色呢?”其他同学纷纷举手表示反对:“作者觉得紫藤萝花紫得很美,很有生命力,紫色在她眼里就是生命力的意思,她觉得紫藤萝的香味也有生命力,所以气味就是紫色的了。”“作者看到紫藤花后心情变了,对事物的感受也就变了,她把香气写成紫色,说明她感受力强。”反对派的回答都很精彩,可为了保护那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马上打了个圆场:“小S同学思考得很仔细,如果这是一篇写紫藤萝的说明文的话,作者这样写肯定是错的。这篇文章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文学作品需要为表情达意而进行合理想象,因而这样写也是可以的。小S同学的回答很有价值,让我们明白了说明文和文学作品的重要区别。”
“‘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一句里‘万花灿烂’这个词用得好,眼前好像出现了盛大的焰火场面。”针对这个答案,我举了“推敲”的故事,以使学生明白在写作时对词句斟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下课前的五分钟,我请学生将黑板上凌乱的答案进行整理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将紫藤萝写美的原因。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造句的能力,另一方面旨在使学生由作者联系自身,发现自身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弥补、改正、提高。
最后我作了总结:“由此可见,我们平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写作时,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好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斟酌字、词、句。如果同学们这样去做了,相信不久,我们的作文水平会有长足进步。”
《紫藤萝瀑布》教学心得3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
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
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
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
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是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
我不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一(1)班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紫藤萝瀑布》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1-01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12-19
紫藤萝瀑布读书笔记01-16
《紫藤萝瀑布》的读后感02-10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12-14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04-29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5篇09-15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5-27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