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02 09:59:27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

  读《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落冲小学:郭江

  读了《有效教学,小学教师数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后,深有体会,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2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还明白了要深入多方位了解所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得到了专家的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下面是我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提高有效教学: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提高课效应着力做到: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不仅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课堂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罗国群老师与我们谈了,实施小学有效教学必须读懂三大点,一要读懂教材二要读懂教法学法三要读懂学生和课堂。要实现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的备课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不能死抱着教学设计,亦步亦趋,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这时的他追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有效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课堂教学中不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和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着学生,同时,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还有听了几名校长的报告,我真是大开眼界,打心眼的佩服他们。像冯家茂校长所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其实许多教师都知道这些现状,就是不说出来,而我们的冯校长批评指出了,也认真的思考了课堂要做到“三实”“三声”“六个度”,确实说得好。陈传荣校长不仅与我们说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水平与内在学习要求,要关注数学的现实性还与我们谈了他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我真想到陈校长的学校去走进他的课堂倾听。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会学好专家的教学理论,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自身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再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1、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2、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通过培训,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通过培训,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加倍努力不断进步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4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 “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1、少而精。2、具备典型性。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5

  一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通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6

  3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桂林体育馆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有效教学艺术暨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成果展示会”观摩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刘延革、唐彩斌、柏继明等几位名师的观摩课和报告以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成果的展示,欣赏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他们以鲜活的课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不仅感受到了授课教师对学生、对生活、对教育那份深情而纯真的爱;更嗅到了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深厚知识储备气息;尤其是整个课堂中渗透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提升数学兴趣化教学让我记忆深刻,也唤起了我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一、精湛的教学艺术,睿智的快乐课堂

  虽然这次的学习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这几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这让我充分体会到“一切以孩子为本”的宗旨,细细回味下来,各位老师尽管风格迥异,但无一不是将这一宗旨贯穿课堂始终,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倾注了她的感情、兴趣和幽默,学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情感共鸣,使干巴巴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完《商不变的规律》后,学生们都不愿意下课,学生们都在呼吁“要上1个小时”“一直上,永远不要下课”等等,有的孩子还说“下次还要上吴老师的课”。名师们精妙的教学设计、高尚的素养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精彩场面,无不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具有影响力的人格魅力。每一节课上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真正做回学习的主人,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如黄晶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与公平》设计了一个转盘,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骆奇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设计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运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各位老师都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魅力。

  三、学习感悟,自我反思

  走近名师,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几位名师精彩的现场教学和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和柏继明老师的学术报告,更是贴切的反映了部分老师的真实教学现状。这样巧妙的设计,源于教师对数学知识、数学教材的认知高度,而认知高度奠定了她们设计的思路。从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来看,不管是从课程的指向,还是他们教学的技术等方面,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之所需,发展学生之发展。

  两天的学习,不仅让我感受到大师的魅力,更让我进一步地领悟到数学教学的意义。而大师对教学的传授,更是让我明白,数学不光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数学教学这条路,它蕴涵的内在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细心琢磨、仔细体会。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7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必须从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激发;兴趣;有效;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性课堂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要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好感,被教师幽默风趣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契机,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恰当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孕育产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龄儿童,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持久性比较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几》这一课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一边叙述故事,一边贴出图片):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着,八戒口渴了,去找西瓜吃,八戒吃了一块还渴,又吃了一块还渴,直到吃到第五块,才觉得不渴了。他拍拍胖肚皮,满足地说:“嗯,早知道吃到第五块才解渴,那我先吃第五块该多好啊!”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不对!不对!他吃了五块才解渴,要是只吃第五块,它只吃了一块,是不会解渴的。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第几”和“几个”,把握了教学起点,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学习。

  二、教师要少讲解,学生要多参与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设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五个“多一点”提醒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时间、空间,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想一想”……对于一个问题要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补充?”等等,尽量让学生张口说、动脑想,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第几》这一课时,在拓展部分,我组织了活动:五个学生面向全班同学站成一排,首先学生从左往右报数,知道这一队共有五个人;然后每个队员说出自己是从左往右第几个;再次,由其他学生提出某生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最后,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提出‘请谁下来,我要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学生非常高兴地互换位置,在玩中巩固应用了‘第几和几个’的知识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观察与记忆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延伸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第几》这一课时,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贴图,初步感知“第几和几个”,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最后在活动中应用知识,组织学生五人一队,根据不同的方向说出自己是第几个,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高尚。”老师爱全班的孩子,和学生成为像家人一样的关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想法。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尽可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能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五、评价作业多样化,能引导鼓励学生

  在评价作业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的正确情况,用打分的形式告诉学生;二是作业书写的情况,其中包括字体工整、作业面干净、书写规范,用画三个笑脸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作业书写得特别好,就再奖励一个笑脸。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时,学生都在看自己有几个笑脸。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得了三个,有的自豪地说又奖励了一个,还有的说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也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业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数笑脸的过程中,锻炼了一年级学生数数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加法的口算能力。有时在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鼓起学习的风帆。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8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在海门市通源小学举行,我认为这次活动中所展示的数学课的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的小组合作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以往的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个问题学生无人举手,赶紧小组合作,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堂的“避难所”。这次展示的几堂课不仅仅是几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是老师们都注意把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真正需要合作学习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恰当,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几节观摩课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在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认识几分之一》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的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丁冬梅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4个桃的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桃的,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分一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桃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桃子的总数不同,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都占总数的?通过组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应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分,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8个桃的、12个桃的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曹晓丹老师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中,对“人民币可以怎样分类”这一问题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发现可以有三种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币和纸币;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按数字分,把数字相同的分为一类。

  三、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自主推导出新知识。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徐凤坤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单进行了预习,但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展示、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一些“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刘耀兵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蓝花的朵数是1份,但朵数未知,红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刘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蓝花是几朵,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蓝花的朵数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红花的朵数依次是蓝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上,教师设计了“如果有6个桃子,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发现有3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共享智慧、互相启迪,有效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9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则不能。而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整除。究竟是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

  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习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习,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高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

  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0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在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学生取得成功时,便会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出问题:⑴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⑵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成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⑶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圆》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⑴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⑵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来来。③画图时,应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⑶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⑷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地掌握了垂径定理。

  这样,就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了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也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新课标为标准。

  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数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和空间关系,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例如:商品买卖、储蓄贷款等都要用到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

  2、应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他们的自主性、主体性和独立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交往互动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只作听众,而应自觉地动起来,操作数学,通过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发展个性中,要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则是独特的、独立的和发展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而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所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都要心中有数。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1

  有效教学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出现了,有效性教学可以使得老师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做到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首先要把教材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对于老师而言要关注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要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对于学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行,并不是说上课的内容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针对学生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对课标、大纲有一定的研究,还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对于课堂的效率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钻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里的数学教科书。

  二、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及其讲解的结构等都是由老师来进行设计指导的,所以教师本身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了解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断地完善,才能给学生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可能忽视课下学习的时间,知识注重课上和课前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进行相应的反思和再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课下的时间,同时还要做到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学生在数学有效性教学中是主体

  对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学生是最最直接的反应,随意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在课堂形式上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单一的进行灌注,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自学提问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能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体的学生更好的参与的课堂的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新的课堂新式不能使为了热闹而热闹的,要发挥每一种课堂形式的作用价值,不能让课堂教学知识流于一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考虑的药全面才行,找到一个合理的课堂形式才是关键。只有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领悟课堂内容更深的内涵。

  (二)其次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是时刻集中的,经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这一点,在内容的讲解安排上要做到灵活的处理,不需要满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对于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有时候少说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幽默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甚至在必要时做一些小游戏来调节一些课堂的气氛。

  (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时候会了一道题目的方法,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同时问题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进步。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脑高速运转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进行分层,特别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有的学生总是善于挑战自我,善于做一些难题,所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针对课堂上的所有听课学生而言的,而选做题则是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至于有什么压力了,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挑战自我中进行学习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心得体会的探讨,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总过才行,教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寻求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反思,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2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测树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

  (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

  (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习中要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3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 20xx-11-15 10:10:00 | By: axiang ]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读《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结合现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实践中的一些反思,自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结合此书的一些读后感,也许还有许多地方不成熟,但毕竟朝着某种方向开始迈出了步伐。

  无论是前一阶段的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还是最近省教育厅的“五言禁令”的颁布都在某种程度上给教育指出了一丝方向,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过程中一切又渐渐回去老路上,要么教学质量在下降,矛盾依然很突出,比如时间矛盾,总体来说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我所知道的高中学生依然很辛苦,而教师无论如何也还是轻松不起来,这就涉及一个教学效益问题,我想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课堂效益的高低,当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基础素质,文化底子,教师教的是否认真,学生的努力程度等等,但其中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所以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更要树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之。只有如此,教师的教的效益、学生的学的效益才会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时衡量教学有无效益和效益高低的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阶段均应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各项措施,以便在“教师在轻松的交、学生愉快得学”的教学氛围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和上佳的教学效益。而要真正达到或收获这种效益,我们教师除了必须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以及掌握其行动策略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因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点是我以前基本忽略忽视的,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因为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离开了科学性,艺术性便无从谈起;但科学性也不能脱离艺术性,否则便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很难收到上佳的效果。即使一阶段看似有效果了,那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教师的“硬压策略”,强灌强压强练,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不会长久有效。一个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固然为其在课堂教学中胜任某学科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如何将教材内容很好地教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还必须有较为娴熟的教学艺术。这点往往是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视的,也是做得最不够的。课堂教学艺术没有一种固定的公式,不固定某一种模式,不采用单一的方法,不拘泥于陈规老框,而应是因课而异因情而异,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所有学生都全身心投入的多层次、网络化的结构,已达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比较完美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起点在于教师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上好一节课取决于多种因素,仅仅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没有备好课肯定上不好课是无容置疑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备好了,老师上课就会感到踏实,备课到位上课时教师就能避免尴尬的境地,并且能够真正进行课堂的某些创造教学、应付各种突然情况或者说对付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就能够将学生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引领。教师通过备课活动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且还能增强合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备课最主要的要注意那些问题呢?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有没有什么提升备课技能的好的途径和方法?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看这本书。

  一、新教师如何备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当然是最基础的,这涉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备教学内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原来有三点要注意:其一:应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其思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做到融会贯通,了然于胸。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构成,有教材作为中介联系起来,而钻研“标准”的一般步骤是:(1)先通览一遍,对其基本内容和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2)重点阅读“学科课程标准”部分,从目标、课时建议、教学内容和要求到教学评价和核定,全面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这点往往被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忽略,经常有新教师问,这节课或者不分内容讲什么内容啊?与以前一样么?这些方法还介绍么?讲到什么程度?等等问题,事实上“标准”有相应的要求的。(3)这种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因为它更具体,理解透彻有利于备教材时向学生提出较为具体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4)吧“要求”和“标准”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等级,根据教材所属的年级“对号入座”

  其次,应该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引导下,理清讲课的思路,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突出重难点。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的,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解,并且要求学生特别关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是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虽不是教材重点但要老师着重讲解的内容,教材重点是由其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教学重点除了应关注是否是教材重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而定,所以说分清重难点是新教师要做的重要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教参上标注一下,或在教案中写一下而已,新教师是要去思考辨明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的,抓住了这点我想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同样所谓难点:是指那些大部分学生难以较快较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比较复杂的技能或比较生疏的技巧。这对教师而言往往有定位不清的问题,实际教学中,难点往往来自以下几点:

  一、来自教材。教材上那些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以及表面容易实则容易混淆的内容;

  二、来自教师,这容易被忽而略,教师受思想水平、教学业务水平、对教材专研的深度、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合理的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准确地发现和把握难点,或不能巧妙地化难为易;

  三、来自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去考虑,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备学生”。

  3、教师应该在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组织。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有较强的理解、处理教材的能力

  (3)有较强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能力,这很重要,我有切身体会,当你对学生比较了解时,你会感到教学比较轻松,课堂气氛会较好,自己也会觉得课比较成功。

  (4)有较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参》

  教参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用书,仅供参考而已。而决不能将教案写成教参的翻版,具体要求有:

  应该在教学大纲理解透彻及对教学内容初步熟悉后再参阅教参

  应该在理清教学思路及搭好讲课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再参阅教参,比如你的课

  你想讲什么内容,重难点是什么,怎么讲,怎么引导,如何组织,重点例题是什么,练习如何安排等等,最好默念几遍课,不断发现问题、调整,差不多后再看看教参,合理取舍,再调整。

  (3)应该带着审视的目光去阅读、借鉴和利用教参,同时加以认真分析,不盲信书,不唯书,特别对新教师我觉得这点更重要,要敢想,敢提疑问,书也是会错的。也就是有质疑精神,只有这样。新教师才能更快地提高。

  再次,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应注意,这点更容易被新教师忽视,因为教材都是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什么还用优化呢?用一位专家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很多教参、教科书是以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各种各样的教材揭示教学大纲原理的”所以“还应系统地更新陈旧性例证教材,时刻考虑当前的迫切任务,不能不注意到由于教师的能力、专业水平不同,他们对教材大纲的同一部分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想对新教师而言,要关注这点,具体办法不妨放在听课、问老教师和集体备课中解决。

  然后,关于课型。一般而言,数学课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根据不同的课型,备课也应分为不同的类型,现今到处流行自主学习,没错自主引导探究是好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在于效率能否得到保证?比如,对高一的函数而言,我个人觉得预期盲目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不如以讲授引导为主,为什么?因为对学生而言,高中函数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本身并没有什么概念,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新教师而言,基本功的训练很重要,包括“讲功”。所以如果是新授课,新授的知识与前面内容有联系,备课时应把两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果是复习课,备课时应多补充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例题。

  另外还要注意通览教材,这是备教材的首要程序,要把整册书的教学内容无一遗漏地重看一遍,这很必要,一些新教师还根据自己以前高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备课,素不知很多内容、技巧、方法已经更新或改变了,所以往往新教师看一遍还是不够的,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摸清编者的总体意图,准确把握整册书(或整章、整节)总的教学目的和基本教学要求;(2)应弄清每一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区别重点与非重点;(3)应关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前后的有关内容,即注意“问题引入”与“思考练习”,我觉得新教师首先应该将教材上的所有习题提前,在备课前通做一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4)在阅读教学内容时,新教师最好要同时考虑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哪方面能力。

  关于教学设计,我们知道备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化,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因此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一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的: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通常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点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被简化为唯一的知识目标,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新教师如果能多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结合教参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2、处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尤其要注意那些重难点兼顾之处,同时注意兼顾一般,对于非重点内容也要适当关注。

  3、安排教学程序:要研究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既要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又要使各个环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4、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以能否较快地讲清知识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标准加以选择。

  5、选择和编制练习:练习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使学生巩固知识;二是使学生在练习后能将知识迁移,在运用过程中提高能力。对新教师除了课本对应的习题外还得精选,包括选做题。以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

  关于课时备课,即写教案,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教案写起来是以课时为单位的,要写清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需要两堂课以上时间完成的教学内容,备课适应十分注意上下堂课之间的过度和巧妙衔接。教案的主要格式应包括:

  1、章节课题

  2、教学目的

  3、课的结构、类型(是单一课还是综合课)

  4、教具和板书准备

  5、教学重点和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

  8、作业要求

  9、效果检查(包括口头提问和书面测试等)

  10、教后记(上完课后对本节课的综合反思)

  教后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记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其重点应放在实际教学效果及简要的原因分析上;二是教学的心得体会,应紧扣自己在执教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某一点交易阐述。

  二、教师如何备教学对象?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只注重教材而忽视教学对象,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专研得再透,还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矛盾的,特别在现今教育环境下,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都知道备课有备学生这一环节,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备学生的什么?如何与备内容结合起来?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管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智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就整个班级来说,这种差异只是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而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状况的差异就不太一样,有着性质和根本的区别。新教师更要考虑这点。

  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恰当地向学生提出过高或过低的学习要求,那么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最后,一定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只有从原有的基础出发,略微超前一些也可,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其他应注意的方面还包括,学习兴趣,这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备课的着眼点应在全班的大多数学生上,丢掉大多数学生的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但同时还应关注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多准备一些低层次、难度较小的材料。以引导他们较快的跟上一般学生的学习速度。而对于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相应地应多准备一些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材料,有选择性地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选做。

  总之,备学生的关键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的实际水平,新教师新接手班级时最好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向前任教师或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不应局限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还应包括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等;二是分别开一些座谈会,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多提些教学建议,还应不定期地经常了解,这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课的改进有很大的好处。

  上课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学生听课的表情是教师讲授是否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晴雨表”,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有倾向性问题的当堂练习,以测定学生的某方面实际水平。另外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仔细分析其中的错误,尤其要关注那些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最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统计错误比例。这对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改作业或试卷将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有时要超过上一节课。

  三、如何备教学方法?

  备教法就是指解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门路和程序。一般来说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种方法交替使用,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听课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应根据课的性质,每堂课以一种方法为主(如新授课一系统讲述为主,复习课以学生练习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方法。备方法很重要的一项原则是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授方法。备课时要注尽量做到选用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

  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要考虑学生是否会通过亲身经历感悟知识,学习的激情是否会得到提高等问题。这点新教师很容易忽视,要引起关注。

  四、如何备教学问题?

  书中认为备问题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确实,问题既能连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又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这对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备课过程是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思路畅通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过程的一条思维路线一般是相同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的由此得到贯穿。而问题备得好,教学思路就会变得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流畅,然而要真正做到备好问题,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不假思索地随意提出几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专透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这样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重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怎样提问才能使学生较快消除疑问?二是必须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准确地把握教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考虑提出哪些问题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学深学透这部分内容?三是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准备的问题当然会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更受学生的欢迎。备问题不仅要备具体的问题,还要安排好提出这些问题的方式、时机和先后次序,要备好思考如何回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且教师要那个预先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作出相应的解答。另外备课时还应备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备课时除了以上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和备问题外,还要特别注意团队合作和谦虚请教,通过同事间的探讨、反思能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疑虑,提高备课效率。我觉得除了以上这些之外,对新教师而言,还应增加一条,备自己,就是教师考虑自己的情况,对新教师而言包括自己对这块知识的理解程度,自己的习惯、态度、心情、优点长处、不足等等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才能最终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备课上课技能。加快发展和成长。读书使人进步,学习使人充实,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明白了许多是是而非的东西,而且明显激励了我对课题的思考,对新教师而言,这些内容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4

  xx年4月11日至4月13日,我有幸参加xx“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天津市新华中学李庆老师、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杨如群老师上同课异构研究课及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分别展示一节“MS—EEPO”有效教育学生学习方式训练课、一节初中数学“MS—EEPO”有效教育平台互动方式研究课,收益颇多。

  通过南宁市邕武路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的说课,上课和议课等展示“MS—EEPO”有效教育校本教研新文化,知道有效教育最常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两种。根据这两种课型,教师能否交出主动权,是传统课型和新课型的分水岭,只有交得出主动权,才可能形成互动—主动—能动的局面。基于这样的理念,评课有多种方法,但传统的评课方法由于要面面俱到,虽然评课者和被评者都很累,却往往评不到点子上。有效教育的项目性评价和经典性评价两种方法。前一种评价是从知识点或关键点的强化次数、流程、梯度,以及听看讲想做和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的水平、主体互动的水平几方面进行评价,后一种评价是以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六个指标进行点评,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多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处理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师与生、生与生、教材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一节课。”这些问题困惑着许多教师,参加xx“绿城之春”全国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在许多方面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参加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理念

  传统的教学更多的强调时间加汗水的.收益,作为教师要有国际视野,有科学的教育观,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科学,具有先进性和大众化。要大胆创新,要改变落后的现象,继承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学会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条线上耕耘。博采众长,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我所用。

  二、功能化操作

  为期两天的观摩研讨中,章建跃教授是对其中几节课进行了互动对话释疑中点评,其中提到了教育的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流程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如经典性评价“第六种教学方式”(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前瞻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的体现。而这六点也是教师做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既以“第六种教学方式”(知1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的六个指标备课,也可以以这六个指标评课,为教师指明目标,而这样的目标是适应与任何学科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型的特点选择任何一种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灵活运用。

  三、有效调控

  在两天的观摩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约定”。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个“约定”是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每天都用的教学要求。说它陌生是因为在MS教学方式中,师生对约定运用更广阔,学生们在与教师的约定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例如,认为他说得对请伸直拇指和食指表示赞,错就把两个食指交叉举起来;掌心向着老师表示同意,反之表示反对;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要尽量的地面向更多的同学等等。因为有了有效的调控,就可以更全面、高效、快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可以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避免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的能放不能收的吵闹现象。

  总之,在MS—EEPO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专家引领和理论指导,更要强调一线工作经验的交流分享,选择MS—EEPO实验的教师代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避免“花架子”、走形式,以使教育实践更具实效。通过聆听讲座,使我们体会到“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互动、主动、能动)”教育思想的前瞻性;通过教学观摩,让我感受到MS—EEPO的引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灵气以及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学生们在互动中,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激发。MS-EEPO给与会教师许多新鲜的名词、崭新的理念、值得深思的方法与策略,而这些不是一两天培训能领悟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5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篇文章,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最后再说课堂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0-18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2-22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1-19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6-08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2-05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5篇01-23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课堂心得体会02-04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5篇)02-28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