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心得

时间:2022-11-09 08:29:24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心得15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心得1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教学心得2

  一、备课。

  教学中既做到备学生,又做到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

  二、培养学习兴趣。

  我认为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利用开展课题研究——朗读课型,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三、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结合本校学生情况,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的教法,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六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效果也比较显著。

  五、采用多样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还开展写字课。让学生体会到“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全班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写字,掌握正确书写方法,有一定的速度。平时还鼓励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阅读在图书馆借来的课外书,着重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对语文科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学心得3

  说到教学语言,我觉得它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必备的首要技能。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方面,又做得如何呢?

  “汪老师,你的普通话不错,教学语言也很生动。但听的时间长了,总感到有些累!”听过课的老师都这样告诉我。教学语言生动,怎么听起来会让人累呢?后来,我让同事帮我摄录了一堂家常课,自己则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现象1:喜欢重复说话,语言不够简明、流畅。有时候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我又会赶紧重复一遍,生怕他们没听清楚。学生的思绪不断被我的糖衣炮弹所打断,思考自然也不会深入。

  现象2:语言显得浮躁,迷信一些名师的语言。如“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来”;“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只学皮毛,不解实质,学生听得也是云里雾里。

  现象3:整堂课下来,我的讲话总是慢条斯理,显得过于文绉绉的。语速、语调、音量缺乏变化。比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总会习惯性地拉长了话语说:“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读书记号,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在旁边批注,写下你的感受。”而有经验的教师或许就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换个方式说“读课文的时候,希望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从纵向看,一本语文书,二十多篇课文,似乎每一篇课文都用同样的语言在跟学生交流。课堂上,教师无味,学生亦是无趣。

  反思这些现象,我觉得自己是窄化了对教学语言的认识。之前,我总觉得:只要具备了良好的普通话水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并不成问题。事实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需要不断修炼的艺术。它不仅包括了我们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还包括了各种物化的语言,如各种板书、媒体等。而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技巧问题,如什么时候语速要快一些,什么时候语调要委婉一些等,都是我所忽视的。由此,我也逐渐意识到:课堂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生活馆,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都源于教师的熏陶与感染。

  学生永远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语言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母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不妨尝试着这样去努力。

  一、多涵养

  首先,还是要多读书、多学习。曾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一杂志上读到过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篇文章《什么样的文,还它什么样的味道》,对我的感触很深。作为语文教师,我拿到一篇说明文,能不能上出说明文的味道;拿到一篇议论文,能不能上出议论文的味道?而这的确是和我们的语言、文学方面的素养是分不开的。

  其次,潜心研究自己的课堂。如前面提到的观摩自己的录像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同时,多听“外行”课。因为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各有特色。我们不妨跳出语文看语文,多积累一些有益的营养。比如,我们可以向英语教师学习,紧紧抓住“语言实践”这个中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能力;我们也可以向数学教师学习,语言再精练一些,富有逻辑一些,做到精讲精练。或许,那时我们便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了。

  再者,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看电视的时候,可留意一些新闻、综艺类节目;读书、看报的时候,也可以关注一下各类报道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听和看,不断丰富自己的言语积累。

  二、多历练

  要珍惜各种锻炼的机会。比如各种大会上的讲话,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时的即兴发言及各种演讲比赛等。因为语言只有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历练。之前,我曾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有时都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后来,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走上了中层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言语表达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最好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活动中听到的好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

  至此,我不仅回想起进修学校的杨校长到我校授课的情景。他时而站,时而坐;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娓娓道来。整整两个小时,大家似乎还意犹未尽。当然,作为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是语言学家或演说家,但提高语言的表达艺术,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所努力追求的。

语文教学心得4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针对自己的课堂所做的和所想的:

  一、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就可以紧扣题目中的“呼声”来设计教学主线:为什么要有呼声?呼声的内容是什么?呼声的结果如何?你对呼声有何看法?像这样可以抓住课题来设计教学主线的文章还有很多,如其他年级的:《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来设计教学主线;《十里长街送总理》可以抓住“送”字来设计教学主线;《狼牙山五壮士》可以抓住“壮”字为线索开展教学。

  二、理“脉络”——由文路设计教学主线

  “作者思有路,遵路思斯真。”根据文路来设计教学主线,可以使文路、教路、学路和谐统一。例如《万年牢》的文路是:父亲做糖葫芦认真——父亲卖糖葫芦为人实在——父亲对我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益。学生的学路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袁厦里。根据文路和学路,我设计的教学主线是:通过“父亲做事”和“父亲为人”先了解爸爸,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爸爸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最后一段爸爸的心愿理解“万年牢”意思,这样“三路”和谐统一,教师、学生和作者如同共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览胜。

  三、牵“一发”——由关键句设计教学主线

  文章中往往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句子设计教学主线,能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就可以围绕这句话来组织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弄清句中两处“鸟的天堂”各指的是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感受大榕树的特点;第三步,通过作者对自己亲眼所见到的鸟儿活动场景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第四步,由鸟儿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好多课文都有这样的关键句子,如《草船借箭》中结尾一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詹天佑》中的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爱国的工程师”;《颐和园》中的开头第一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等等。

  四、抓“串联”——由过渡段设计教学主线

  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段的文字虽然不多,就一小段甚至一句话,但它在全文的结构中却绝不能少。正由于过渡段在文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设计教学主线。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就有这么两句话“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两句话在文中三个小故事中就起到穿针引线的过渡作用。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它,设计出如下的教学线索:第一步,请问,蔺相如立了什么功,分别是怎么立的?第二步,课文中为什么要有这两句话,如果删去这两句话行吗?通过学习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原来这两句话看似不起眼,其实在课文中起到连贯全文的作用。正是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的出色表现,才赢得了赵王的信任,才会让他随自己出行渑池会见泰王;也正是因为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凭借自己出众的胆识与大无畏的气概,镇服了霸气十足的秦王,为赵王挽回了一国之君的面子,才使得赵王对他赞赏有加,封他做了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使得廉颇心理失衡,从而引出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五、赏“题图”——由插图设计教学主线

  课文中的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可在教学中,它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设计教学主线,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新颖别致。例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我首先挂出放大的插图问学生:跪在小提琴前面的是什么人?当学生回答是扬科后,我又问: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到扬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但酷爱音乐,大自然的一切响声在扬科听来都是音乐声。接着我又回到了插图上,问:扬科为什么跪在小提琴前面?这把小提琴是谁的?他把双手伸向小提琴想干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学习,学生知道扬科太爱小提琴了,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他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在这强大的力量的驱使下,他情不自禁地来到地主的食具间,想摸一摸主人的小提琴,结果挨了一顿毒打。最后,我又回到了图上,问:为什么扬科仅仅摸一摸这小提琴,就挨了几次毒打?扬科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最后的难点——是剥削制度的不公造成了扬科的悲剧。可见,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能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新颖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本中有插图的课文很多,利用它来组织教学主线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语文教学心得5

  一、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识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的字的容量大、困难多。

  二、语文教学要讲究文道统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东方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篇章,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德育因素,闪耀着沁人心脾的育人光芒。

  三、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

  社会要发展,就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大批的质疑式科学家。这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我们的教师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们从小大胆质疑,向传统挑战,势必会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在思想上具备前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作文教学是要贴近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因此,教师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我们平凡的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表现生活,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

语文教学心得6

  新的学期又拉开了序幕,刚来面对熟悉的环境,不料却承接了陌生的任务。今年我带七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还兼班主任,非常忙碌。

  9月1日,作为新班主任,当别的老师把送学生的家长指向我时我有点茫然,特别是看到一些家长的怀疑目光,我和他们说话时都有点脸红,还好有一些老班主任协助我,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知道了开学第一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们的吃饭和睡觉问题。庆幸的是第一天过得有惊无险,在晚上10:30时终于安顿了这群学生。至此,我才初偿作为班主任的辛酸苦辣!

  接下来的日子,学生生活上、学习上需要找我的事一茬接一茬:有缴费的,有办卡的,有安排床铺的,有安排座位的等等,更有接待学生家长的活。我忙得脚都冒火,很后悔接下了班主任的工作,但在这过程中,我又安慰自己,做班主任我也能学到东西,比如管理班集体,比如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也许以后如果我再次担任班主任时会做得游刃有余,也许这些日的忙碌也是在为以后积累经验,所以我总是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其次在教学上,教七年级对我来说,也是挑战。经历了开学两三周的时间,我以前那种教七年级比教八年级简单的想法完全破灭了。在教学上我丝毫不能松懈,这些学生们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中学这些有点深度的课文内容不能理解,特别是他们对一些语文专业词语的陌生,让我很伤脑筋,我常常要举例子来讲解一些词语的用法。 而且小学的语文学习内容大多是注重字词的运用,初中则是更多的强调内容和语句的理解,学生们在上课时都显得很漠然,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主旨,不能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我得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说出关键词,体会文章的中心主旨,还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过程很是考验人。希望他们慢慢地习惯初中语文学习的模式。

  今天讲了第四课《紫藤萝瀑布》,再次讲授这篇课文(以前试讲时讲过),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也较为深刻,从课堂学生们的反应来看,初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环节应该是没问题,但在讲借景抒情的“情”时,学生又显得很茫然,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即使我给学生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学生们还是不能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讲完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发现这句话不能单靠介绍背景来理解,还应该结合课文内容。花的不幸是作者回忆的第8段内容交代的,但现在的紫藤萝却开得生机勃勃,我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内涵是:花虽然一时遭遇不幸,被砍掉,但它却还是努力生长,而且最终开出茂盛的紫花,它告诉我们,虽遭遇厄运、不幸,但我们应该努力向前,相信未来。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好的理解主旨句。

  学无止境!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才能不断进步!错了从新再来,我决定明天把借景抒情部分的内容在和学生们讲一次,希望大家都有收获!

语文教学心得7

  一、学情分析:

  1、所带班级七2班、七4班,共有学生100人。其中2班50人,4班50人。2、大多数学生有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一些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但学生学习成绩与语文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听课与自学能力水平良莠不齐,且有近3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会记笔记,思维比较被动而且单一表面,合作意识不强,方法欠缺,进取心缺乏,甚至有厌学情绪。比如2班的刘志刚、范开伟、张学虎、李宗焕,4班的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六个单元,大多为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样式。在六年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精读、略读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重点训练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究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注重审美情感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写作方面相应以叙述性文体练笔为主。对农村学生而言,本册教材难度较大,特别是部分所选作品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与学生的情感与阅历有不小的差距,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

  1、综合目标:学习精读、略读、比较阅读,掌握探究阅读与创新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习写叙述性文章。

  2、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三学三化课堂”改革模式,积极探究适应学生实际是高效学习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2)积极参与培训与学习,积极向课改先进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3)认真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力。

  4)积极抓好a层学生的提高,做实b层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转化与进步。

  5)积极利用现代教学资源,用好“班班通”设备,发挥好现代教学资源与设备的功能。

  6)积极研究中考方向,努力将中考信息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7)坚持反思,积极改进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8)积极合作,发挥好集体教研的优势。

  四、附:

  1、教学进度计划:

  2、学生成绩汇总表。

语文教学心得8

  新颁布的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语文教学要彻底改变那种教师独掌评价人权、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繁琐机械的状况,真正让评价成为改进教师教、学生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这是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确定的评价目的。强调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传授知识,训育人才的重任。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场域,它包含许多学习方面,诸如听、说、读、写。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的语文实践,打破以“读、写”为中心的语文评价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用现代的评价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又关注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才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部。

  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无疑是评价中的重点。独立阅读,主要立足于理解能力的培养。鉴赏阅读,旨在“注重审美体验”和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类文本中“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探究阅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要针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语文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因为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所有的重要学习结果,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局限性。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诊断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可以让具有不同情趣和经历的同学参与,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工作中来,保证充分客观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改变。无论如何,教学总是在某种情境中的教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都离不开特定的情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评价不能离开教学的情境。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合理评价,可以作为我们改进教学的参考,作为补救教与学的依据。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教师可以明了自己在教学上的缺失,判断教材的可用性,判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的结果,为我们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参考信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合理评价,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类型,可以作为教师实施补救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行为特性,以及不同认知结构缺陷的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个别需要的补救教学的策略与措施,个别辅导,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语文教学心得9

  《琥珀》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十册教材中第三单元中的11课,该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展开合理的`想象”。对于《琥珀》这课教材来说,理解“科学家是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是教学的重头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的合理想象,学生非常好理解。但是对于“琥珀的发现”,非但是学生,连一些执教多年的老教师都吃不准,把它看作是对事实的忠实描述。由于“教参”上言之甚简,一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参”把发现归为想象,是不科学的。再加上它不是教学重点所在,同时也很难于向学生说清楚,因此很多老师在公开教学时都力图回避这一问题。即使碰上了,也往往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其实,“琥珀的发现”不但不是事实,而且恰恰显示作者想象精妙之处,是作者行文最精采所在。虽然,“琥珀的发现”不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但处理好这一部分的话,却对深化学生对“合理想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以为,越是学生认识容易有误区的地方,越正是老师教学中有“戏”可挖之处。如果说,帮助学生弄清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是《琥珀》一课的教学高潮所在的话,那么,帮助学生认识“琥珀的发现”是作者合理想象则是捕捉到了《琥珀》一文的灵魂所在,能将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参加今年南昌市阅读教学竞赛(24小时封闭式设计教学,上课)时,笔者采用“自读——质疑——发现——解疑”的教学模式,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18段)的重点句,自学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正当渐趋高潮时,学生突然提出“‘琥珀的发现’不应该是想象,而是事实”时,我在课堂上随机作了这样的处理:

  “我很喜欢你这种坦率的精神,尤其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有这个问题的同学举手?吴老师可以告诉你们答案,但我希望你们自已来解决。我请你们回忆一下学过的《黄河象》这课,然后告诉我,黄河象化石的发现时,作者告诉了我们发现时的什么情况?”(生述黄河象发现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我们所说办事要讲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忠诚于事实。比如你很多年后回忆吴老师给你上《琥珀》时的情景,就得把时间地点给写清楚,对不对?再来看课文,如果谁这么了不起,最早发现了一块这么珍贵、罕见的琥珀,科学家应不应该在这为他写上一笔?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尔是一位德国作家。以德国人历来办事严谨仔细的作风,柏吉尔先生不应该漏过象发现时间和地点人物这么重要的东西,对不对?”

  “很多同学认为‘发现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课文中的这句话‘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近代的发现总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实不然。前面我们联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测’的含义,谁还记得?”

  (生述对“推测”理解)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知的总是太少,未知的总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这样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你也可能无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馆收藏进来的那件艺术珍品,最早是谁发现的。那么,怎样认识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争答:“展开合理的想象”)

  “自已读读课文,联系前面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来说说,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发现”合理吗?”

  (生经过读书,很快理出了这样一条科学家合理想象的线索:陆沉海漫——淹没泥沙——冲上岸滩——渔民父子)

  小结:“对于为我们发现这块琥珀的人,我们怀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时光变迁,已经无从考察是谁发现它的?因此,我们惟有(指黑板)依据事实,合理想象它了。科学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就是写文章时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在接下来的谈学习收获中,学生不仅指出写文章时展开合理的想象能令人信服,令文章生色生辉外,而且深刻地认识到: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象点亮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人类由有限的已知世界通向茫茫的未知世界的道路。这样处理“琥珀的发现”一部分教学,笔者以为,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读书,学会联系各种已知条件地来认识分析问题,更学会了在实践中展开合理的想象来认识世界的能力。

语文教学心得10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务必付出许多发奋,但常常收效不大。透过《语文课程》标准的领悟,加之自我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资料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我钟爱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透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资料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我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必须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我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母亲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母亲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母亲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母亲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样也睡不着,只好抱着母亲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述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一样水平的学生给予不一样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就应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刻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坚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期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务必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归纳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语文教学心得11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多数教师认为不好教。一来,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学生缺乏相应的情境感受;二来,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学生不易体会到其中的深层含义。针对这两点,我认为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学会古诗,爱上古诗。

  (一)“知人论世”。

  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所以应让学生有意识的了解诗人的生平和事迹。对于这方面,我一般采用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与课上故事接龙的方式进行。如讲到李白的诗,就让学生先去查查李白的资料,自己进行归类整理;到了上课时,就请同学用接龙的形式,一个接一个的来讲关于李白的小故事或介绍他的一些情况、诗歌风格等。这样,学生们对诗人有了充分的了解,甚至对诗歌也有了兴趣,学诗时自然事半功倍。

  (二)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

  (三)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想感情升华。

  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概括描写环境,衬托人物,精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选材详略得当。讲授时,可随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看懂画面上描绘了多少景物,确定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

  2、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

  3、弄清楚字、词、句的确切含义,体会出诗人感情爱憎的倾向;

  4、有条件的还要尽可能考查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论出作者的功过得失以印证诗作。这样既感触到了诗人苦恼与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坚决坚持自己的主张,宁折不弯,继续探索的精神。

  (四)强化改写,培养想象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的精练,可说是字字珠玑。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诗词意,明白诗词的字面意思,以达到快速背诵。因此,他们就认为象文言文一样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这一点,我认为,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很难将学生带进诗词意境,不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为您编辑]所以我花在此方面的时间是相当少的。而把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指导学生改写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用自己最喜爱得体裁的语言把诗词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改写后再对照原诗进行对照品读,且选出优秀者在全班朗读,然后再讲解诗词语言上的特点。学生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空间,容易掌握知识,同时也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古诗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力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心得12

  这个学期,一贯欠交作业或基本不交作业的赵云坤 ,国庆长假过后不仅作业次次获优,而且还连续获了几个“A”+ ,并得到老师奖励的本子。这都归功于“温馨”的作业批语!

  因为有个别学生的作业有拖拉和不交现象,我想了好多法子,但效果甚微。自从运用“温馨”的作业批语即“批改+评语+奖励”的方法,每次批改作业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差异,写出富有针对性的评语,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听,“老师批改的作业,暖人。”周思雨说;看,只要你随手翻开她的作业本,就看到这样的评语:“你的作业清洁整齐,字写得真漂亮,说明你下了一定功夫。我多想每天都能欣赏到你那清洁而又漂亮的字迹啊!” “你很聪明,什么事都做得棒,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希望你继续努力把作业做好!”、“有进步,作业做得比以前棒多了!”、“你的进步很大,老师知道只要你认真去做,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次语文课上,我发现班上有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我了解到原来是她的父母离了婚,对她的心理产生了影响。于是,我在她的作业本上写道:“你很懂事,知道为家里分担忧愁,但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要是你父母知道你现在的学习情况,会多伤心啊!”我又找她谈了一次心。后来,她摆脱了生活的阴影,学习进步很快,还当上了课代表呢。

  这种让作业本“说话”的办法,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批改办法,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单纯的学生巩固知识的作业过程变成了知识与品德并育的过程。

  “你的作业里藏着几处不该有的错误,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找出来,试试!”“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点就好了!”、“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你字迹工整、清爽,老师看你的作业犹如欣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今,像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过程指导评语,充满了学生的作业本,给予了学生一种神奇的动力。原来厌烦做作业的,现在喜欢做作业了;原来做作业粗心大意的,现在变得一丝不苟了;原来觉得做作业枯燥无味的,现在觉得不但有“趣”还会有“奖”;原来感觉做作业毫无意义的,现在觉得做作业不仅能得到老师的有益指导,还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

  [反思]:无声的关爱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谈,静静地给学生以关爱。利用批改作业之机给学生以温馨和关怀,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智慧之光和思想火花,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品性紧密结合在教师的教学常规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创新。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但要像一把尺子,使学生通过它来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教师的评价更要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语文教学心得13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然而,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的机智,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一学生在同学们质疑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它讲到了两个方面,学生说为什么它会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一位学生马上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小作者的位置不一样,再一个是受爸爸的话的影响,,由于预设没有想到前后顺序,于是自己没有将课件的使用与这个课堂实际很灵活地结合。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

语文教学心得14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语文教学反思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

  二、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脱险”在文中指什么意思?2、是从几方面来写“脱险”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险”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三、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语文论文库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航天飞机》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四)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

  如《掌声》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仅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要付出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别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五、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心得15

  一、强化课本基础

  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为例)在一年级上册课本中,将汉语拼音作为第一章。汉语拼音是汉字书写与读音、文章阅读、文章写作的基础。教师应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汉语拼音的读音、书写教学上。在学生基本掌握方法技巧后,通过课堂组词、造句、联系对话,写文章,小组讨论等形式强化知识点。也可推荐部分带有拼音的阅读文章,如专门针对小学生设计的课外读物《爱的教育》《红楼梦》《西游记》等。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课前读物分享环节,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读物,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可向学生提问一些有关课本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预习、复习、阅读中学会联系所学知识,延伸知识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及时复习、定时定量阅读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抓住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如汉语拼音的读音书写、汉字部首书写、古诗词背诵、成语释意、文章段意概括、思想情感分析等。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中,《学奕》的课后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题: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本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借助课本注释通读并理解全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在上课前做到胸中有数,在课堂上更好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同时收获到自身的阅读感受,从而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课文注释的古汉语意思为考试重点,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注释的讲解,再次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使其在后面的考试中可以从容答题。

  二、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知识是语文综合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心血的倾入。考试大纲多次强调学科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之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紧贴大纲要求,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教材编写方面,教材编写教育专家也为小学教师提供了语文素养方向的导向。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课后第二题:默读课文,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明火车爬上爬坡的方法。这道课后题不仅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细节的概括,而且另辟蹊径,用画图的形式让学生表示出开凿方法,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无疑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印象,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画图。

  教师也可借助时政热点、名人解读,以PPT或小视频的形式分享给学生。不同于语文课本上枯燥的学习。鲜明的实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像凿壁偷光这种求学精神,在视频故事的呈现下,更易启发学生勤奋学习,间接引导学生在课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培养自己的学科素养,既能使自己得到放松,也能丰富知识储备,一举两得。

  三、通过课外实践进行素质拓展

  知识不应局限于书本中,教师还应领导学生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像一些俚语、歇后语,同样具有深刻的语文教育意义。像“茶壶里倒饺子——有嘴说不出”,来源于生活,具有中国汉语最淳朴的味道。中国名著,《汉乐府》《唐诗三百首》等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高度概括。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也应走出课堂,走入生活。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以春游的形式让学生观察自然界,再以游记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发现、感受大自然中的新奇事物。教师收集学生的游记,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所想与名家大师所作的游记意境有什么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学生能够在讨论中交换所想、开拓思路,培养讨论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另外,外国文学也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增添一些外国文学的精彩内容,可通过视频展示国外的景色风貌、节日风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外大师的生活环境及创作背景、缘由,从而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的内涵。

  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紧贴课本及考纲要求的语文基础及常识的考察导向,从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外素质拓展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设定。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更加高效地吸收语文知识、开拓眼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定时记录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敏感度,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心得15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心得11-06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11-02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心得06-27

学生语文教学心得04-27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7

小学语文个人教学心得04-26

语文教学培训心得04-1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心得03-29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15篇11-06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