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

时间:2025-03-20 08:39:5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范文集合五篇

  时间稍纵即逝,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范文集合五篇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 篇1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万以的加法和减法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五: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耐心细致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尖子生吃饱,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聚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优中求精;中等生吃好,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中难的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差生回答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与灵活。采取好待差的做法,让尖子生带学困生,培养尖子生的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六、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春天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热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学目的要求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度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三、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四、爱国主义教学结合点

  1、《日月潭》、《难忘的泼水节》、《葡萄沟》等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迷人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倡导动脑动手。

  3、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4、《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主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知识,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

  五、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5、知道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坚持写日记,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 篇3

  一、教学内容:

  1.数与运算

  (1) 表内乘法(课本第10~30,课本第41~54,课本第73~79)

  (2) 用乘法口诀计算商和除数都是一位数的除法(课本第31~39,课本第41~48,课本第55~60)

  在这些章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现实情景引入、建构最简单最典型的几种乘法、除法的数学模型。乘除法的引入都经历行为阶段、图的阶段和符号语言阶段。在行为与图的阶段,学生通过对实物进行连续地添加,及利用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是:①份数与一份量相乘;②面积(如:长方形面积=长×宽);③倍。知道乘法是重复添加。通过对实物进行连续地取走、分发,及利用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含义:①等量划分(包含);②度量;③平均分。知道除法是重复取走。将乘法作为同数连加的简化式而引入,而除法是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简化。在符号语言阶段,则是利用几个几、几的几倍构建乘除法的含义,利用乘法口诀、乘除法逆运算关系进行求解。

  现在,乘法口诀由师生共同编制已成共识。根据重视语言优先的原则,通过具体操作等活动,探究、编制乘法口诀。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推,并通过乘法表,探究表中相邻各项之间的关系,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2.方程与代数

  求□中的数——“吃掉”的是几(课本第8页)

  在通过把适当的数填到算式的□中,进一步渗透使用符号表示数的同时,初步感受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解下列类型的方程:

  a+□= b,□-a=b, a-□=b

  3.图形与几何

  (1) 角与直角(课本第62~63页)

  (2) 正方体、长方体(课本第64~68)

  (3) 长方形、正方形(课本第69~70页)

  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物体、模型的观察、操作、制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最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游乐场统计图(课本第16~17页)

  借助儿童熟悉的情景和场面中,通过对参加各种游戏的人数进行整理、分类及统计,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与方法。

  5.拓展内容

  幻方(课本第80~83页)

  简单了解幻方的历史,通过填龟背上空格中的数,初步感受尝试、推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

  2. 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3.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4. 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学会口算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5.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6.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7.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题等活动过程,积累乘法、除法运算的感性认识。

  2. 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学习并掌握乘法口诀。

  3. 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4. 鼓励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初步培养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了解算法的多样性,提高计算的能力。

  5. 在探究和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培养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及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够说出简单的推理思路。

  6. 获得对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进行计算、检验的经历,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表示生活情景中的事物,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简单数字运算和图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

  1. 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 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究的欲望。

  4.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及数学的美。

  5. 培养学生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

  三、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

  一、复习与提高 (5课时)

  二、乘法、除法(一) (16课时)

  三、乘法、除法(二) (12课时)

  四、几何小实践 (6课时)

  五、整理与提高 (10课时)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 篇4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做好班级工作,我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学生常规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基本上已适应, 但经过一个假期可能都已淡忘,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 这就要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再次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通过小组长的`汇报,及时的表扬.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3.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4.对于学生的书写读的姿势,我将在课堂上随时提醒与帮助。

  二、班级纪律

  1.课堂纪律: 再次强调班规班纪和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使学生可以自觉的遵守纪律。

  2.课间纪律: 配合学校做好大课间活动课间是学生休息的时间,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可以使学生有秩序的活动。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跳绳,做游戏”,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

  3.路队纪律:进一步强调路队纪律,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自觉排好队,由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三、卫生方面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桌箱勤清,物品勤摆,体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 分派值日生清扫,由班长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是不够的,而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作干部的快乐,使孩子们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我相信,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多关爱和宽容他们,他们会快乐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改进以上措施,争取把工作做到更好。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 篇5

  一、全册教学内容

  1、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包括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有余数的除法;乘除两步计算式题。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4、直线和线段。

  5、万以内的加法。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数的笔算。

  二、教材分析

  1、表内乘法和除法(二)。主要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有余数的除法,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是一切整数、小数、分数乘除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之一。学会解答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有助于理解分数、百分数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可为寻求解答有关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的捷经创造条件。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主要学习计数单位百、千、万数位顺序表,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法和写法。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四则运算就有了基础。学习多位数的读写也就不会有困难。算盘的认识,主要使学生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从而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3、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主要教学这些单位的具体大小,单位间的进率和化聚。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运用数和量的工具,去进一步认识周围事物,解决实际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4、直线和线段。主要教学直线和线段的直观认识。介绍直线和线段的特征。指导学生量线段的长度和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

  5、万以内的加法。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万以内的笔算加法及连加的计算。用调换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加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口算和笔算打下基础。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位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

  5、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6、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化聚。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02-16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1-04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0-2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0-28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计划09-27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11-17

小学二年级教学计划优秀09-27

小学二年级下教学计划05-30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11-11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