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5-05-07 06:55: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1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了两大主要内容展开教学:1、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我以玩文字游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给学生灌输“倒”的想法,把游戏的现象融入到数学当中。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乘积、互为”来理解,并强调倒数不是孤立的,而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有了文字游戏的导入,学生观察到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倒换了,对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容易掌握了,因而课堂的氛围很浓,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多。但对自然数的倒数以及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还转不过弯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说出方法。对于特殊的数1和0,学生基本上能够知道他们的倒数。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乘积是1,那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倒数。如5×( )=1,括号里的数就是5的倒数。这个方法在这节课中,我没有明显强调出来,还不能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倒数的意义。因此,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不能完成达到。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2

  今年教学倒数的认识后,我的感触很多。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我是直接让学生写出结果是1的算式,再从学生说的算式中把乘积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现在想起来有一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

  通过看杂志和其他教学刊物,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我觉得这样设计才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了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并让学生举例后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说倒数的关键字词。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很高兴的自认为是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我有给学生设计了障碍:怎样求带分数、小数和整数的倒数。虽然教材新授内容没有这些知识,但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了。我把它提到前面来,大家一起研究。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样,使学生避免把带分数的倒数也用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方法来求。这样就不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误导。学生在知道了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求倒数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使学生想到0的倒数问题。以前我是直接问学生“0“有倒数吗?好像暗示学生”0“没有倒数。改换成今天这样问,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两种答案,”0“有倒数,另一种是”0“没有倒数。有了分歧意见,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了问题王国。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0“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做除数,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比以往教学有了本质的转变,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3

  学校交流课我准备讲《倒数的认识》,起因是几年前讲过一节,这次想挖掘不同的感觉。定下课题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讲出这节课的与众不同,求变出新。几年前的课堂引入是用语文中“呆”变“杏”,“吴”变“吞”,让孩子体会到上下结构的变化,进而引入倒数的知识。可是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所对应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知识基础的差异所发生的教学实践也需要调整。本班孩子在暑假里有不少已经预习过了,对倒数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有家长认为暑假学过的就应该全会的.,因此我想借此契机让孩子感觉到认识≠了解,知道≠学会。

  于是我的课堂思路就已经有了雏形,以预习为主,直接引入,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知识点。课堂将以学生的主动来挖掘知识的迷惑地带。

  9道听算是平时的常规训练,这次除了1/21+14/21,其余全部得数为1,由此学生想到倒数,引入课题:倒数的认识。

  接着,提问学生:“你预习到了倒数的什么知识?”预设的学生会回答:倒数的概念、找倒数的方法、以及关于1和0等问题,结果实际上课时令我大跌眼镜,学生并没有关注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只注重了倒数就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因此我转换引导方式,从听算题目入手,一题一题从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入手,孩子们逐渐发现原来成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乘关系,在5÷5=1这道题时,研究到了5×1/5=1,因此5和1/5互为倒数,研究完所有题目后,才发现原来倒数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这才转换了学生思想,认识到倒数的实质,不再固执的认为仅仅调换位置那么简单。

  而后进行的找一个数的倒数知识点,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从“一个数”入手,这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学生纷纷举例,得出方法,特别是有些孩子能举出特例:带分数,0、1。发现除0以外的数都能写成分数,然后用调换分子分母位置的方法找到这个数的倒数。很喜欢这期间孩子活跃的思维,但是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忘记了每一题应该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再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这节课到最后所准备的课件有一些练习还未处理,当发现时间不足时,该讲的知识点已讲解完毕,我就因时利导,直接进行总结,重新回归倒数的概念,强化检验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金标准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课后反思:很喜欢今天自己的课堂设计,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受课件的限制,充分调动学生自由发挥的扩散性思维,最大程度的开放教学。学生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知道预习应该从哪里出发,懂得了:认识≠了解,知道≠学会。很得意自己处理“求一个数的倒数”这一环节的处理方法,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学生自己想“一个数”都可以是哪些数,教会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为以后逐步自学做准备。美中不足的是:①讲找倒数的方法,没有用倒数的概念来强化,使课堂重心有所偏离。②课堂时间不充足,后面准备的小高潮没有展示出来。小组反思时我提出这个问题,梁芳老师说:因为课堂学生太多,这种开放式教学受到影响。期待小课堂的出现,能真正的将所想的素质教育,开放教学真正实施起来。也提醒亲爱的同行们,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能让课件控制课堂教学!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4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教学的重难点是倒数的意义及怎样找倒数的方法。要理解倒数的意义,我是从4个乘积是1的口算题着手,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因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从而引出倒数的定义并剖析。然后乘胜追击,怎样找倒数?学生们说出了2种方法。用1除以已知数是我课下没有预设到的。看来孩子们的'思维真是深刻。在教学中始终以倒数的意义为出发点来展开,为寻找一个数的倒数奠定基础;又将一个数扩展到整数、小数,1和0的出现强化了学生对倒数的意义的理解,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执教这节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总觉得前松后紧,纠其原因还是了解学生不够,本来挺容易的口算题拖延了时间,致使后边的列式计算没有板演。孩子们的书写格式课下我一反馈,错了一半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怠,是我这节课的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备课一定把学生备进去。使我的课堂更加完美。在幽默中追求高效是我永远的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新知是我的梦想。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快乐,在课堂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会不断在磨练中成长,在成长中找到自我。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5

  此次于老师来听课,我按照教学进度选择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知识链接教材中《倒数的认识》一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为后面单元学习分数除法知识做准备。本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几个算式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

  第一大环节: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口算练习这一素材,可以按照乘积是否是1进行分组整理,再将乘积是1的一类进行二次分类,分成分数乘法与小数乘法,先从比较直观的分数乘法入手研究因数的特征,继而过渡到小数乘法算式中因数的特征,由发现到猜想再到举例验证,继而得出倒数的概念。

  第二大环节,由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入手?引导学生交流方法,并在练习中巩固求倒数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的第一感觉是领着孩子绕着知识点走了一遍,用能力的孩子可能真的理解了倒数的意义,而大部分的孩子可能只是学会了求倒数的方法,至于是否真正理解了倒数的意义,还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结合着于老师的.点评,再回头看我这节课的设计流程,还真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概念上存在偏差

  本节课在研究分数乘法这组算式的特征之后,我引导学生用“颠倒数”这样的一个词来反复描述两个分数的特征,而忽视了乘积是1的这一个大的背景。而如果从“为什么它们的乘积是1”这一个大问题入手,学生会顺藤摸瓜,思考它们因数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

  正是因为本节课,我一直在强调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互颠倒这一点,造成学生没有真正从意义上理解倒数的意义,才会出现在+()=1这个加法算式中,有的学生填这一错误。

  二、小步引领,走马观花

  为了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在练习这一环节我分四类设计并总结出:(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反过头来再看,真如于老师所说的那样,学生根本没有深刻的记忆,只是走马观花,但是如果按照于老师的建议,利用数轴的形式,在数轴上表示,我想即方便学生直观认识,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非常感谢于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来听评课,感谢于老师的指点,借着这次听课的东风,在教学路上且思且行!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6

  在学校举行的教师“课堂大练兵”教学活动中,我上的是《倒数的认识》,现就这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做如下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但是因为学生基础太差,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所有的学生能听得懂,学得进去,尽量引导学生能在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

  1、复习题合理,紧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能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理解相互依存的概念。

  3、归纳全面,教学紧凑,由简入繁介绍了整数、小数、带分数、分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倒数的定义时,对于倒数的相互关系教学不够深入,应该让学生多说。

  2、学生活动环节不够,参与太少。

  3、在问题导入时提问不够精准,应明确分类条件。

  4、小组合作效果不佳,反响不好。

  5、知识点归纳留给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拨即可,不要讲太多。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7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解决问题。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8-08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04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22

认识倒数教学反思10-07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04

《倒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1-04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12

【经典】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19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