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迟到》教学反思(精选3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迟到》教学反思(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迟到》教学反思1
在执教《迟到》时,我主要抓住“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来组织教学。让这句中心句贯穿整堂课。
自主学习设计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浏览全文,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直奔中心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紧扣父亲的严和爱来设计,这两个问题是抓住本文的重点,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体验父亲的严和爱。
在品读过程中,学生能很快地抓住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朗读指导抓住父亲的语言,提示不仅要注意语言的特点,还要抓住标点体会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在理解和朗读课文表现父亲严厉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的小海音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体会父亲的爱。主要是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通过情景朗读孩子们给课文补白,如果你就是林海英,此刻你会说些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拓展《爸爸的花儿落了》师生对白,情感升华,紧接着让学生书写心情:写自己类似的经历。可谓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因怕学生练笔占时间,课堂上学生交流课文体现父亲严厉的内容时,学生朗读有些少,尤其是通过父亲的动作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严厉时,教师应小结一下,把课文后面的“金钥匙”引用到教学中,效果会更好。
《迟到》教学反思2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初读课文,感受不是很深刻。唯一让我感受印象深刻的内容就是“父亲打我”“父亲给我送东西”两个场景,这两个内容作者写得较为详细,是本文中的精读内容。但是这篇课文我已经思考了好几天,相关的资料和教学设计也看了近十个,但是却一直不敢走进这篇课文的教学。
因为我对于这篇课文该教给学生们什么仍然并不是很明朗。精读内容的教学倒是并不模糊,就是品文析句,借助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感受到如山的父爱。可是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错误,在教师教学用书里边,很清楚的指出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要引导学生发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都很重要。
这个单元的主题似乎还不如这篇文章的父爱主题更明显。再有就是既然是语文教学,我总要在每一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们哪怕是一点扎扎实实地语文东西。读好课文,我们班应该没问题,经历过两年多的美读训练,孩子们的语感应该说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们也会读得有声有色。在这个年级段我感觉练笔才是最主要的,可是我没想出来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小练笔,于是困惑依然还是困惑。
《迟到》教学反思3
这学期有三次机会听《迟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但是前两次机会都因为种种原因为别的事情打岔,没有认真听进去,而那两次两位老师都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的。现在想来颇有些后悔。今天在这位老师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走进她的课堂,是真正的常规课的教学。但是从整个课的情况来看,学生一贯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很不错,训练有素。
教师抓住“严厉而慈爱”来组织教学,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此处欠缺的是学生的理性分析比较多,情感的真正投入不够,语言品味与感情朗读脱节,语言品味与情感共鸣脱节。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体会,这时有个孩子的回答出乎教师的预设,教师预设的是让孩子再找父亲语言的句子去感受“严厉”。而这个孩子思维角度不一般,她抓住英子当时的表现“顿时眼泪流出来……”也看出爸爸的严厉。这个答案不是老师要的,老师未置可否,继续引导:“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其实这个孩子的思维很有特点,很有个性,这是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肯定孩子,这个孩子的思维对其他孩子,包括对我都有一种激励的作用,能引起我们的思维火花:“哦,还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呀。”“对呀,这是从侧面衬托了爸爸的严厉”这些思维的的涌动哪怕不需要语言来表达,但是这种潜藏在课堂里的思维交流,这种潜藏的对话犹如水底悄然摇曳的水草,虽未显现,但其美丽和多姿令人神往。
接下来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教师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由于课文有删节,教师把原文念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对比着体会,孩子兴趣很浓厚,但是前面相当一部分改动不大,主要改动的是课文删去了一些父亲打我时的样子和挨打后英子的心里活动,教师只需让孩子比较这一部分,这样更集中,不至于分散注意力,通过听原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慈爱”这一点教师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爸爸没说什么,父亲不像母亲,不怎么会表达爱,对我的爱是默默的。”教师在这里有个设计很精彩,让孩子们给课文补白,英子被打后哭着上学去了,坐在家里的父亲内心会想些什么,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的补充很精彩,有一定的深度。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这个如果能在读文章中融进去,就更好了。
教师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是严厉,那特别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特别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切实经历认识提升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收获到的喜悦是学习语文的幸福体验。
【《迟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9-25
教学教学反思08-3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9-20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7-18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2-17
教学的反思11-30
经典教学反思08-24
经典教学反思08-09
比的教学反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