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鼓和玩具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鼓和玩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鼓和玩具教学反思1
说明书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拿我自己来说,买了车后因为没有仔细去读说明书,结果变速箱在发生异响后怕麻烦而无所谓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决定去修理了,结果保修期超过半年了。高额的修理费真是让我悔不当初——要是早点读说明书并且认真读就好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现在教孩子学会读说明书非常重要。
可能是因为以往的课文教法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初读、重读、研读这老三样,课堂上无非就是我问学生回答,答不好,再请学生答的老套路,这节课上学生大概也没有抱什么希望的,情绪很是有点低迷。于是我在学生初读说明书,尝试自己先做课后练习后,我抛出一个问题:根据这份说明书的描述,两个台灯图到底哪个是对的?学生按照日常的习惯,就说第二幅对的。我嘿嘿一笑,很神秘的说,不对,第一幅才是对的。学生马上就来了劲,纷纷说是第二幅才对,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不就是这样的吗,不然根据反射原理…… 我说,你再读读说明书嘛,按照说明书上说的,做出来就是第一幅的样子。于是,学生就赶快去读说明书了。慢慢的,倒戈的声音出来了,有几个学生不知是趋炎附势还是真的读出来了,也说是第一幅对。我便问看来这份说明书中做法的介绍是有问题的,哪一步有问题?很快,我们都聚焦到了做法中的`第三条。到底铁丝是从乒乓球的凸面还是凹面插进来的?后来我们发现一块固定住铁丝的橡皮泥至关重要,如果是第一幅,那么橡皮泥很有可能藏进了乒乓球的凹面,图画上看不出来,而第二幅明显就是没有橡皮泥的,那么第二幅的做法根据说明书来看是错的。那么根据生活经验,这份说明书要怎么修改呢?刚好班级中的喜欢动手的同学——朱邦亮自己做了一个台灯玩具,于是我们就借助它的这个模型一边演示,一边讨论修改说明书,直到用上最准确最有序的语言描绘出了制作的过程。还用说什么呢,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说明文语言一定要准确的知识点也渗透好了。
所以说,什么样的文本要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真的挺讲究的。以文定教有时候也是以生定教的一种很好的诠释。
鼓和玩具教学反思2
本次活动是一次生成活动。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很强,尤其是对物品的占有欲望很强。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宝贝,父母和爷爷奶奶极为宠爱,致使这些幼儿形成了任性、专横、不讲道理的性格习惯。最近,班上的孩子在玩玩具、玩橡皮泥或是其他游戏时经常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为了引导幼儿合作游戏,分享玩具,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生成了此次活动。
玩具世界琳琅满目,有传统的积木玩具,有憨态可掬的布绒玩具,有五光十色的塑料玩具,还有会跑的电子玩具,尤其是声、电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玩具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许许多多会跑、会跳、会走、会爬、会飞、会游的玩具,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活动前幼儿每人都带了自己最爱玩的玩具,玩具的种类琳琅满目。活动开始时,我请每位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幼儿参与非常积极,抢着要上前来。有的幼儿还会主动演示玩具的玩法。部分幼儿知道自己的玩具怎么玩,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有时候词不达意。所以,在幼儿介绍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幼儿,重复玩具的'名称、玩法等,为后续的活动做准备。
第二环节,在请幼儿观看挂图的时候,幼儿都知道图上的小朋友在抢玩具,抢玩具是不对的。之后我让幼儿交换玩具玩,我发现大多数幼儿是很乐意的,有个别几个幼儿不太愿意,会说:“老师,这是我带来的,他抢我的等。”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形成分享玩具的意识,在交换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的语句,让幼儿用正确友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教师可以用相机记录幼儿分享的瞬间,及时表扬,对于不愿意分享的幼儿也要鼓励和引导,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在分享玩具环节中,我观察到有部分孩子只玩自己带来的玩具,没有主动要求去玩同伴的玩具,有的孩子很想玩但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引导这些孩子勇敢去表达,告诉同伴自己的意愿,这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也是很重要的。
鼓和玩具教学反思3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歌曲与形体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歌唱和形体表演中积极愉快的进行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一开始我就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节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了音乐学习。在第二部分的'节奏练习中教师抓了学生好动、好表演的特点把形体动作表演加入到了相对枯燥的节奏练习中,引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去学习,从而使得原本枯燥的节奏练习变的愉快有趣。另外让学生愉快的在音乐和肢体表现中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自然的引出了歌曲《玩具进行曲》,为学生学习歌曲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基础。
本课最后一个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表演特点,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表现力为目标,设计了创编表演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让他们主动愉快的演唱表演,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当音乐伴奏的打击乐器为《玩具进行曲》演奏表演,从而即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获得了愉快的感受与体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主动愉快的表演中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自身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和音乐素养。
一年级学生音乐表演技能,经验积累较少,能力有限,同时也缺少创编表演经验,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创编出比较好的节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学生现有的表演水平上有计划的进教学指导,引导学生欣赏学习表演,鼓励学生创编表演,同时对他们的创编作适当的指导,作出肯定的评价。把动作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确保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计划有目的的为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
本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加强。
2、有些时候还忽略了一些音乐课上的“慢步者”,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参与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
鼓和玩具教学反思4
已经有五六年不代课了,今天在这儿当着这么多专家老师上课实在是有点底气不足,对不住大家了。
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二年级下册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六单元课文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排的,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初读这篇文章时,我便被文中那个叫小兵的男孩感动了,为他小小年纪却如此懂得为妈妈和爸爸着想,为这个家庭减轻负担而感动。而身为母亲,我从心里感到心痛,他还是一个孩子,却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享受童年的快乐、纯真,如愿地拥有自己喜欢的玩具。为了给父亲治病,他要省下买玩具的钱,而自己对玩具的喜爱只能在玩具柜台前痴痴的观看中得到稍稍的满足。而售货员阿姨了解情况后要送给他玩具时,他却果断地拒绝了,这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懂事与成熟。
籍于此,我想在课堂上把我的感动传递给学生。于是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流程:
先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有多么地喜欢, 让学生自读后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把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融入到有感情地朗读中,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不买不要、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然后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后半部分,思考讨论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直入妈妈的那段话,既理解了小男孩不买自己做梦都想得到的`汽车的原因,又体会了妈妈的心情,在学生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在孩子的内心受到震撼充满感动之后,让孩子写下自己内心要说的话,既让孩子的感情再一次得到升华,又训练了学生写的能力。 这是大致的阅读流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识字教学,在识字环节中,我主要是根据小孩子识字的规律特点,先让学生识词,由带拼音的词到不带拼音的词,再到单个的生字。并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了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在识字及阅读过程中,我渗透理解一些词的意思,例如柜台啊,富裕啊,目不转睛啊,等等。 总之,在这一课上,我只想扎扎实实地让孩子学到些知识,并力争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使孩子受到一些熏陶。
上完课后,深切地体会到不经常下水讲讲课是不行的,平时在听课或指导老师讲课时,说得都一套套的,但真正上起来才知道设想的在实践中不一定就是适合的。不经常在课堂上,别的不说,就这嘴皮子都生锈了,总有说不溜说不痛快的感觉。上完课后,觉着有好多遗撼:
第一,我觉得课堂节奏没把握好。一方面是我这节课没怎么试讲,只在教学思路刚刚成形时试了一次,讲了一个小时,所以对这节课各环节时间的分配,还只是限于我的理论设想,实践中没有太大的把握。另一个就是学完生字词一看已经过去十几分钟了,怕后边完不成,就加快了后边品悟环节的速度,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了。
第二,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觉着这节课,学生对于文本、对于小兵这个男孩子所应滋生的那份感动,那份感情还没达到预期的效果。真切体会到,感动自己的不一定就能感动孩子,毕竟现在的孩子生活得太幸福了,一点苦难都不曾经历过。设计课时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想过在后文中“妈妈叹息着说”的那句话的时候,是不是插一些妈妈辛苦、劳碌的图片,配上音乐,渲染一下,但又觉着语文课上孩子真正的感动真正的感情应该来源于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在与语言文字的共鸣中产生,就打消了播放图片音乐的念头。也产生了这点遗撼。 第三,觉着课堂上,老师说的话还有些多,这就导致了学生说的有些少。再有就是学生读得如果能再充分些就好。
当然,本节课还有好多好多的缺撼,别不多说了,留给大家批判吧。
鼓和玩具教学反思5
教学中,我觉得有这几个亮点:
1、生字教学较扎实。本课生字比较有特点,如“由、丰、式”等,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学习生字,比如猜字谜记忆,“一二三、竖中间,粮油堆成山。——丰”“田字上出头——由”。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农村孩子的快乐。教学2—5自然段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来学习,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课文,效果较好。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对学生没有玩过的'、不理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来理解,比如:“打水漂”、“编花环”、“做抄网”、等,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草垛、场院”等词语也可以看课文插图来学习。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石块在水面钻进钻出时像在干什么?”“在曲曲折折的地形中你和小伙伴怎样玩打雪仗、捉迷藏”在想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文中孩子们的快乐。
3、积累词语。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积累,本文的动宾短语较多,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积累。如:“编花环、打水漂”等等,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来积累这些词语。
4、由说到写,激发表达的热情。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些户外游戏呢?交流时,我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学说,并引导说出游戏的要点,鼓励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我喜欢的游戏》,让学生尽情的体会表达的快乐!
本课教学存在如下不足:
课后思考题的交流“你自己做过玩具吗?你喜欢哪些户外游戏呢?”,学生交流的还不够充分,影响了写的效果。
改进措施:
以后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进行练笔,教师事先要做好这些方面的预设和准备工作。
【鼓和玩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05-18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06-06
(优)伯牙鼓琴教学反思06-17
(优选)《伯牙鼓琴》教学反思15篇05-24
教学反思和总结11-14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05-27
运动和力教学反思反思01-21
孔子和学生教学反思10-27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