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1
根据新课程标准,这节课主要内容(1.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2.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疏密;3.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图;4分层设色地形图,地面剖面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我重点完成前面2个知识点。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通过课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由于制作的疏忽,课件制得很不理想,有的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按顺序出现,有的`是一起出现的。
其次通过新颖的形式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我觉得并没有调动所有的学生,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进来。
最后:通过板书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限于黑板的面积,所以板书很简单,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我把握不大,毕竟初一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
此外,我还准备通过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如:模型、硬币的教具演示等,但可能我忽略了一角和五角的硬币大小差不多,学生在绘画时,可能出现等高线重合的问题。
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值得改进:1.对学生引导不够,特别是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我没有引导到位,充分启发,使学生回答出来。2课堂结束语没有总结好。可能由于时间把握得不够精确,总结的时候,马上下课,所以匆匆总结了一下。
尽管如此我觉得有几点做得比较成功:1.整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形式比较新颖。
2.我采用少儿用地“握拳记忆法”帮学生理解记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图形象直观,学生也感兴趣,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比划,在形象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
通过这节课的讲述让我充分明白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我愿学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2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分层设色地形图作为教学主线,较好的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分层设色地形图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的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
但是讲到等高线的形成原因时,表述有点不理想:我说这几个水平截面像几把刀一样,把这座山体切成四垂直距离相等(即等高距相等)的几块,这每一块底部都有一个轮廓,我们将这些轮廓像盖章那样依次盖到同一水平面上,这就形成了这幅图,这幅图就讲作“等高线地形图”。
还有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讲述为:这两幅图,我们该怎么来识别它们?这两种地形部位处发生了弯曲,它们到底向哪边弯曲的呢?我们先看山谷这幅地形图,我们会发现最外边的海拔是200米,而最里面的'是800米,等高线由外向内弯曲凸出,那也就是说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所以(高处)凸高为谷;而我们来看看山脊,我们也会发现,这边的情况刚好跟山谷的相反,即是凸低为脊。好,请大家将课本上的内容做笔记……
总之,如果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还要继续努力。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12-02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教学的反思03-08
教学的反思07-30
教学反思05-22
比的教学反思08-29
经典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