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7 17:59: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1

  本次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效果一般。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混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突出加法和减法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们对于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进位和借位的运用还不太熟练,导致他们在做题时出现了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注重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进位和借位的运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数学题意和计算步骤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经常出现犯错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题意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详细地讲解计算步骤,让学生们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计算。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注重概念的讲解、进位和借位的应用以及题意和计算步骤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2

  一、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解算理。

  教材为我们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通过解决两个问题来完成含有两级运算的, 在前先算 再算加法的两步式题:含有两级运算的,且 在后需要先算 再算加法的两步式题。对于解决第一个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4×3+7)或(7+4×3)实际上,学生在前几册中已经学过含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乘加、乘减)。所以,在呈现情境图,学生搜集信息,出示问题后,提出: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便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分步解答,一小部分学生列出了综合算式,只是格式需要指导。为了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书写格式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理解算理。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两种列式的不同,揭示特征和课题。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重点要指导的,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这里主要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最后通过对两道综合算式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含有 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综合算式中,有 ,有加法或减法,都要先算 。

  二、在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三次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中揭示出运算顺序。如练习中20-8 ÷4 、7×5-3、4+4×6、81 ÷9+2等,在练习中让学生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的体验。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不同练习:1、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培养逆向思维。2、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在改错中体验混合运算的格式和运算顺序,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4、比一比,在比较中沟通联系,建立认知结构。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混合运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重复机械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的厌烦。因此我们追求形式多样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

  但整堂课下来,我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

  1.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区别同级混合运算顺序与含有两级混合运算顺序的区别,但我在复习旧知部分花费了太多时间,以致后面涉及到与生活有关的练习未能顺利进行。

  2.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的口算速度较慢,特别是在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这与我平时的训练不够有关。

  3. 学生做出回答后,我不能及时予以适当的评价,以致学生练习热情不高,学习气氛有点沉闷。

  4. 前后过渡不太自然,练习也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欠缺趣味性.

  5.在练习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让学生口答的方式,留给学生笔算的机会很少,可能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的后果。

  6.教师包办的太多,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4.把握好教学时间, 选择要尽心筛选,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3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计算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更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致。在以学生熟悉的购买商品的具体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会计算方法。学生都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突破了重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个别学生虽然能够列出算式,但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不会计算;在练习与作业中错误惊人地多,像混合运算的格式不正确、计算不准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列成综合算式对于运算顺序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今后在计算训练和习惯培养上都应下功夫。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06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2篇03-27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12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01-20

混合加减教学反思01-22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08-25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1

小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6-23

加减混合的教学反思1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