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23 06:57: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喜怒哀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喜怒哀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喜怒哀乐教学反思

喜怒哀乐教学反思1

  《喜怒哀乐》是五年级人教版的一节绘画课,教学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的表情变化及规律,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表现开心、快乐的心情比较多,而对表现哀愁、愤怒的情绪缺乏经验,为了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的表情变化规律,我在整堂课中正确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解到位。整堂课从猜表情到看眼神猜表情;从玩一玩、讲一讲、贴一贴到读一读;从色彩感知到作品欣赏;从课堂练习到作业讲评,无不体现课堂结构的严密性,营造情境自然流畅,环节设计有创意,体现了很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中采用了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完整、美观,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回顾一下,自己感到本课教学的成功,离不开下面几点做法:

  1.激趣导入、循序渐进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听一首欢快的音乐,让学生猜表情;接着再给学生听一首伤感的音乐,再猜表情,进行比较,并出示学生照片对比,让学生明白心情的变化与表情的联系,由于听音乐猜表情难不倒学生,我就说来一个难度大一些的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看眼神猜表情,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面具中的眼神深深地吸引,大家争先恐后地猜表情,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有创意,为本课的教学开好头。

  2.乐中激学、学中找乐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教育应该回归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我在第二环节课题出示之后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通过观察和同桌讨论后,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把黑板上分割出来的五官分别贴在相对应的四个空白脸形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个游戏的设计相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还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游戏教学,开启学生的`智慧,激起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3.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在激趣导入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听音乐猜表情和看眼神猜表情的情境,每次让学生猜表情后,出示的照片都会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很强的吸引力,有时还惹得学生哈哈大笑,因为在课件中我选择的照片都是本班的学生个人风采,他们看了之后感到很熟悉、很亲切,好象所有快乐、开心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倍加浓烈。

  4. 表情讲解、加深感知

  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运用夸张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是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所以,我在四种表情讲解和分析时非常有针对性,学生平时习惯了表现喜乐的表情,而对哀怒的表情不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哀和怒的表情及脸部五官的变化上,并做好课堂演示,深入讲解、详细到位,每讲一个脸部表情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后采用儿歌教学加深对脸部表情的印象,同时,也充分提供给学生观察、发现和探究的机会,在我的鼓励下,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喜怒哀乐教学反思2

  《喜怒哀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节造型表现课,在上上周的周三,我和汇才学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们一起上了这节快乐的美术课,董校、徐主任和综合教研组的老师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与我们一起感受了人物心情引起的人物表情的各种有趣变化。课后,我对本次教研课进行了反思,反思如下。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及规律,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通过绘画掌握人物头像造型,理解不同的心情和表情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一、备课准备

  1.分析教材。

  《喜怒哀乐》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致用线进行表现的造型技巧,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细致的去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是缺乏经验的,课前了解到他们平时画开心、快乐的表情比较多,但大都只会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开心的表情,而却不知道如何画哀愁、愤怒的表情。为了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的表情的变化规律,我在备课中明确教学目标,备课突出重点,设计中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到各种表情引起的人物面部的各种变化。(课前尝试写板书,喜与乐区分不大,改。)

  2.搜集资料。

  分析教材后,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分析了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人物情绪的描绘技巧和所表达的艺术情感。在制作课件时,我引用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家的各种漫画表情和其他造型艺术中的表情表现。

  3.了解学生。

  分析教材后,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分析了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人物情绪的描绘技巧和所表达的艺术情感。在制作课件时,我引用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家的各种漫画表情和其他造型艺术中的表情表现。

  3.了解学生。

  备教材的同时,我询问了很多同学的想法,了解了他们具备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喜欢的表现形式。

  4.备自己。

  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充分锻炼自己灵活处理课堂环节的能力。

  二、课堂环节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环节从猜表情到看眼神猜表情;从玩一玩、讲一讲、贴一贴到读一读;从色彩感知到作品欣赏;从课堂练习到作业讲评,我努力实现课堂结构的严密性,营造情境自然流畅,环节设计有创意,体现了很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中采用了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许是因为有很多老师听课的原因,五年级三班的孩子们缺少思考,出现顺着我说的课堂状况,我想尽了各种办法激励他们大胆的回答,甚至故意反着说,刺激他们积极的思考,我运用倒计时或者寻求帮助等方法引导他们多表述。

  教研课后,领导和老师们给我了最大的鼓励和肯定,也

  给了我宝贵的指导。谢谢大家,这次教研课对我是一个促进。针对本课,我在课后将与同学们进行一次作品的小型展览

  会,然后运用一节课的时间创作一幅表情图

  课后反思

  一、教学重点把握错位。

  对“学习用泥塑的形式表现人物动态,提高观察力”这个重点把握错位。

  我单一的从课题入手,本能的理解为由泥塑人物的动态入手,主要去从人物的动作、服饰两方面表现泥人的'生动,特别注重用包泥法等技法表现泥人的服饰、无关。其实本课重点是要表现人物的动态,从欣赏大师的作品,汲取养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因为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导致整节课的方向错误。

  二、教学设计只重形式。

  对教学环节中每一步设计都要清楚的知道“这步教学要达成什么目标,取得怎样的效果”,否则容易遗漏或重复。

  以实质的目标为本,进行教学形式或方法的设计,这样才能在大方向不错误的情况下,用最短的路前进,事半功倍。而事实上,每次的教学设计,我都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总是会拘泥于某一部的教学设计的琢磨,丢了真正的要追寻的目的。只要目标达成,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虽然知道,可在实际的操作中,总是把握不好。正因为这样,在教学中无法理顺教学的顺序,有很多的地方有反复,重复,如前面用尝试教学法解决人物动态的教学,而后是感受泥人文化,再从服饰、表情等方面使人物更生动,在第三步的欣赏教学中,又涉及到人物的动态,这和第一步就是重复。

  其实本课该改为从尝试教学发开始,泥塑课

  三、教学节奏尚可。

  根据学生的心理,动静结合的组织教学。在这点上,我的考虑是,学生喜欢泥塑,因为玩泥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让孩子们听老师将或欣赏,不让他们先玩玩,这不符合学生正常心里的需求。比较理想的方法是让学生先尝试的捏一个泥人,让他动起来,这以来满足了学生心理需求,再者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教师要像医生一样,从学生的初次尝试中把握学生现有的水平,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就是增量,教学的意义。在这点上,我原先的想法就是这样,但问题是我没有真正发挥好学生尝试的作用,没有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及时的引导提高。应该是尝试完之后,组织教学让学生对动态造型更多一点感受,从而提高动态造型的能力,把这个作为重点,可以用欣赏、模仿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后让学生在此对作品进行修改,使作品的动态更生动。最后学习一些简单的技法,在服饰上装饰一下,一笔带过,进一步使作品更生动,这样的教学设计,无论从节奏感合适科学性来说都更合理些。

  看到泥巴,我们都会想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摔个“响窝

  窝”,捏个小泥娃娃,做个小泥壶,我们的童年因为捏泥巴的快乐变得更加的甜美,我们尽情的玩着可塑的泥巴,一个个美丽的泥塑让我们尽情享受创造的快乐。如今生活在混凝土建筑林立的大都市的孩子们却找不到一块散发泥土芬芳的地方得以挖块泥巴尽情摔个“响窝窝”,为了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快乐精彩,我辅导了泥塑制作,泥塑是艺术加上兴趣的动手创造,经过四节课的制作,我们创作出很多有艺术感染力的泥塑作品。下面对第一节泥塑课进行如下反思:1、课前准备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塑造夸张的泥塑人物形象,在这节课之前,我让孩子们搜集喜怒哀乐的图片,了解每种表情牵动脸上哪些结构。并做各种泥巴的性能的调查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泥来创作。

  2、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夸张的艺术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表现形式,学生们对五官进行大胆夸张的创作。了解面部的表情特征,运用捏的方法进行表情塑造,进行夸张变形的运用,运用抹的方法做出面部的细腻肌理。学生从一开始的拘谨到慢慢敢放手去做,能够掌握夸张的塑造方法,虽然结构的处理不太到位,但因为夸张的艺术感染力,作品显得很有趣味性。

  3、在导入时应展示多种形式的泥塑作品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丰富评价的语言,这样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作品到底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再改进。做有效的评价。

  在创作中,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首先是所有老师会碰到的问题,那就是材料的准备不充分。总会有几位孩子不能带来,原因有买不到的、有家长不支持的、有买了忘记带了的,我采用了不批评法,让他自己去弥补大意造成的课堂学习损失。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准备不充分,就失去了快乐实践的机会。

  2、艺术创作形式的选择。在小组一起合作时,创作形式不定,你觉得这样好,他认为那样不错,因为这样的原因解体的小组有两个。我下次上课一定注意提醒先设计好创作形式,不同意见的可以自己灵活组合。这样,应该会更有效率。

  3、作品的保存。大家做的泥塑率真可爱,充分的运用了夸张的方法,眼睛、鼻子、嘴巴的处理非常大胆有分寸。我拍了一些课堂照片,把泥塑作品放在了三楼的阅览室,孩子们兴奋的比试着,都争着展示自己小组做的艺术。干透后,有同学一不小心碰坏了一件可爱的艺术品。目前只能随时照照片进行图片资料的保存。

  泥塑,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贴近大自然,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它不仅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还能发展其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性,使孩子健康活泼地成长,在玩泥巴中寻求到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内容的导入中,我就以“秦始皇兵马俑”这一世界第八大奇迹进行导入,唤起学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要想把人物塑造生动,示范教学在本堂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掌握了表现人物的手法,才能制作出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先让学生感受泥塑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只有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才能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然后通过图片的欣赏,探讨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可以抓住眼、口、发型来表现神态;抓住基本的姿态,手脚的摆放表现人物的动态。接着让学生尝试的性的创作,人物头部的制作,并进行对比,讨论。在这好这一系列的层层导入工作,教师的示范就显得简单、有效多了。当学生将制作好的人物头部放到实物投影上时,让学生评价哪个做得最好,为什么?在学生的评价声中,我进行纠正,指导。就这样,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中,我的人物头部就这样示范完了,因为学生会的老师不用示范,学生不会的才需要老师的示范。在身体的动态制作方式上,我就很简单的出示一个制作好的身体部分,让学生直接点评一下,让学生体验到整体的人物姿态,以及手脚的摆放位置对人物表现的重要性。然后简单的用多媒体出示一下整体制作的过程,让学生心中清楚制作的步骤。人物泥塑的稳定性又是这堂课的重点之一。所以,我在头部和身体的衔接的时候,故意让作品放不稳,让学生想办法,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示范。示范应有重点,有系统的思考。整堂课,我在示范方面应该是做得比较到位,但在点的取舍上,定得过于大,所以也严重影响了制作的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不断学习,相信我们会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己。

喜怒哀乐教学反思3

  核心提示:小学生表现各种人物时,大多表现开心、活泼、顽皮、欢乐的一面,较少表现愤怒、悲哀等神态,因而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时有较大的局限性。...

  小学生表现各种人物时,大多表现开心、活泼、顽皮、欢乐的一面,较少表现愤怒、悲哀等神态,因而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时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单纯的人物表现方式,较全面地认识、理解和正确表达人物的心情世界,在教材中安排了《我的喜怒哀乐》一课。本课特别强调对人物表情神态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把人物眉毛、眼睛和嘴巴等主要表情特征加以夸张,运用多种形式加以造型表现,增添人物的艺术光彩。

  《我的喜怒哀乐》一课是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教学时间为两课时:一课以线描写生为主,一课以色彩表现为主。第一课时学生都能对着镜子或照片用线描的的方式画自己。在第二课时的作业要求学生用一种合适的色调画自己的一种心情。在作画时,学生就说:“为什么要涂上那么多的颜色?”学生马上在座位上唧唧呱呱地议论开了……于是,各种答案出来了:“涂上那么多的颜色。就看起来漂亮啊!”“我看那是乱涂。”……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能注意到作品表现的'细节,这是可喜的。那么需要对学生解释这是环境色、固有色、光源色等概念吗?我犹豫了一下,对学生说:“那么我们就来互相观察同桌的脸,看看你能找到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学生们又开始激动起来:“我找到了肉色。”“我找到了粉红色。”“我还找到了青色。”“我找到了有点像咖啡的颜色。”“我找到了黄色。”“她的脸上有很多颜色呢。”……

  经过观察,学生敢大胆地运用色彩进行表现了。

  课后,我想:今天我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不错,可是在备课时我有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过“为什么要涂上那么多的颜色?”这个问题呢?显然我是没有想过的。所以虽然我用很好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就让学生欣赏自画像系列作品,如凡高的作品等。通过欣赏讨论评述研究,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用各种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原理。创作时非常自然地运用多种颜色来表现了。

【喜怒哀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喜怒哀乐说课稿07-19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比的教学反思08-29

教学的反思03-08

经典教学反思04-21

物理教学教学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