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19 08:24:5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反思

  前一段时间因为准备参加一次优质课比赛,特意提前在几个班级中进行了多次试讲,结果每次讲后都大做“手术”。古语说:学无止境。从教师的角度讲,我觉得可谓教也无止境。想上出一节令人满意的课,光关起门来苦思冥想、自我揣摩还远远不够,更需反复在课堂上印证实践。下面把我试讲《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教学心得写出来,和大家做一交流,希望对诸位同行有所裨益。

  一、备教材课上课下巧取舍重点难点要突出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拿到一篇文章,有限的时间内要教给学生什么,哪些课上完成,哪些课下解决,哪些要求重点掌握,哪些需要精讲启发,都是教师备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在试讲《一碗清汤荞麦面》之前,首先搜集了大量的教学素材,诸如相关基础知识、作家作品视频及文字介绍、精彩段落分析、作品人物赏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等等。丰富的素材对于教师而言是件好事,但是具体在备课这个环节上,又是一个考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一个劲往里装,还需要拿出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这就存在一个取舍和分类的问题。在《一碗清汤荞麦面》备课时,我先把课文基础知识编成习题让学生课前和课后两部分去完成;本文的作者因为只要求常识性了解,也无需占用课上时间,我就整理出来交给学生课前浏览;小说的篇幅比较长,在课上阅读需要时间太多,所以也是课前布置学生粗读;关于寻找四次吃面的异同我第一次试讲时是把它归入课堂环节,觉得答案都在课文里,学生应该都能够很快找出来,结果因为小说篇幅较长,同学们寻找的点太分散,规定时间超了不少,学生还没有找全。所以第二次我就把四次吃面时的几个关键词设计成表格,让同学们课下去找,结果第二节课这个环节就效果好多了。

  以上几个方面按照常规教学都可能是课堂中的环节之一。但是深入教学之后,我们就会感受到,这节课真正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精彩的语言和细节描写;难点是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要坚强,要相互激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节课要做到这两个方面不容易,如果再去涉及其他内容只会造成水过地皮湿,浅尝辄止。所以我认为,教师备课莫求面面俱到,学生可以课下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要在课上去做呢?学生自己轻松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何必去越俎代庖呢?这是我的一个深切体会。

  二、备学生合作探究要灵活全体发挥是关键

  理想课堂一定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很好的体现这个特点?我觉得除了教师在学案上设计合理外,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状态,灵活掌控合作的态势。在《一碗清汤荞麦面》的第一次教学实践中,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且设置了小组竞答加分表,虽然先前设计的问题都按计划完成,但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大多被某几个小组确切地说被少数几个学生抢答完了。这是小组合作探究吗?这算是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了吗?当然不是,很明显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仍然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症结在哪里?课后我通过反思修改了课堂学生探究问题的回答方式。例如第一个环节掌握故事情节,需要同学们迅速找出小说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要人物、全文的线索、吃面的次数及相隔的时间跨度六个问题的答案,我不再采用个人抢答的形式,而是要求每个组随机抽一道题,然后由我指定小组成员答题,这种答题方式的改变,使得全体同学都紧张起来,大家都认真准备起来,生怕自己答错给本组丢掉分数;再就是找异同环节,我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寻找课文中四次吃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限定数量但要求不得少于十个,那个小组多找到一处就多加10分,这个合作探究题目分值为100分,多找到还有加分,那些前面分值较低的小组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几乎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寻找,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让我真正感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氛围。

  当然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一定要具备,我在第二次试讲中就出现了小组学生为了争高低互相指责的现象。老师有时候还要会扮演主持人、评委甚至法官。除了要答疑解惑判断对错,还要公平公正,奖优罚劣,秉持友谊至上的原则,只有这样,一节课才会其乐融融。

  我的第二个感受就是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让大家的头脑都动起来!

  三、备教法教无定法莫守旧八面来风显芳华

  怎么教?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呢?我自己的心得就是一是教得会,二是教得快,三是学生乐学。再拿《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为例,第一次试讲我根据大纲要求,把学生复述小说故事情节当做了课堂的第一个教学任务,结果连续三个同学都未能把小说故事原貌还原好,花去不少时间,最后还得我去补充完成。下来一总结,这个环节不理想的原因在于我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准:一是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还不够,印象还不深刻,就好像让你说出一个只见过一面的人的具体轮廓,恐怕没有一个能说得准确;二是小说本身篇幅较长,让学生用几句话把小说的全貌说出来,学生不知该如何下手,教学的要求明显偏高。通过这些反思,在第二次试讲的时候我就把这个环节改成了学生找线索、人物、时间、地点基本要素。然后老师把它们串起来让学生补充说明,最后形成故事梗概。这样一改就顺利的多,同学们要素找得很快,因为有老师针对性地引导,补充环节也进行得很顺利。教师教法的设计不能受控于教学大纲的条目要求,要善于联系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被学生喜欢尊敬的老师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个人课讲得好,知识渊博不再是唯一考量,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讯息和更愉悦的感受。那就需要我们现在的老师们多去借助互联网去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这次准备优质课的过程中,在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我搜集到了相当可观的关于这篇课文的各种素材。有不下十几个课堂视频实录,有《品读》栏目关于本篇的点评,还有部分网友对这篇文章人物的点评甚至相关创作。当我在课前课后将这些传递给学生的时候,看到他们更多是好奇和探寻的目光。是啊,现代的学生们,已经不仅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风趣幽默、侃侃而谈了,他们还需要我们帮他们去寻找更好的方式、更多的讯息去完成学习使命。

  好老师是具有时代性的。新时期的老师们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同学们服务,这是我的第三个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