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17 17:05: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1

  在听了《走向世界的中国》这节课,感受到老师能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东西区域差异大,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等特点,引导到位,学生的参与度相当高,都能完成好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做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把有关知识点设计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教师的设计当中,将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还要注重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锻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促进课堂质量和效果。

  但是,对于默写知识点以后要注意分析清楚,如“南水北调”和“跨流域调水”的区别,“跨流域调水”包括“南水北调”,“南水北调”的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结合地图,学生更明了。还要注意,对于使用多媒体,利用教鞭指图或者指示灯,会更加到位和清楚,让学生看的更明白。

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2

  在开始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先把本节课要用到的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开始的第一张PPT里面我引用了四大地理区域,在复习的过程中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

  1、从景观图片中,我们能够得出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哪些有利因素?通过本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都十分活跃,在下面积极的开展讨论。我本着“博取众长”,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的教学方针,前后叫了五名同学起来回答。学生通过图片一般能够指出地形和气候对商品粮基地的影响。学生会有基本的感官想法,但缺乏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说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地势平坦,降水丰富。他的意思应该是说“地形平坦,本地区属于XX气候,气候适宜,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有利于XX的发展”。所以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意思正确的表达出来。经过讨论以后,再将有利因素呈现出来体现了从归纳到总结的'过程。

  2、以东北平原作为引子,总结出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并让学生讨论家乡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这个时候学生的话闸子被打开,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气氛非常活跃,我注意控制好时间,让讨论有效率。

  3、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这个时候就可以总结出区域和自然的关系并顺带指出三个跨区域的工程,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在三个跨区域工程中我重点讲述“三北”防护林,并从范围到影响加以描述。

  4、在讲述中国的发展这个知识点中,我多采取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述,这些图片具有代表性和时事性,既可以让学生活跃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通过一部飞机的制造,零部件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明白当今发展不是单打独斗,经济发展具有全球化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01-22

地理的教学反思04-22

地理教学反思09-09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01-26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反思03-04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04-22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教学反思10-23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01-23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