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14:59: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画》教学反思[优]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教学反思[优]

《画》教学反思1

  《装饰画》是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里的一节课,由于他是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所以课本选择的是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装饰画与写实的绘画不同,他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的光影效果,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给人强烈的美感。具有简洁、鲜明、和谐统一的风格,也具有秩序化、夸张变形等艺术个性。

  根据以上装饰画的特点,在上课时我才用了对比的方法,出示一幅装饰画,一幅写实绘画,让学生自己发现装饰画的的特点,学生基本上可以看出简洁、夸张、变形的特征,看着他们说的'挺像那么回事,我觉得应该是掌握住了装饰画的特点及表象方法了,我告诉孩子们创作的空间很大,但是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有的孩子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仔细想一想,装饰画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可以看见的,但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更别说孩子了,所以说如果孩子没有创作的思路应该是我在引导方面做得不够,有孩子说正是因为可以画的面太广了,所以不知道该画什么,再多做一些引导,在创作前要准备多一些的直观的范画,学生可能会觉得难度低一些,这是我在下一次行课时要改进的地方。

《画》教学反思2

  今天开展了美术活动《蔬菜印画》,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认识蔬菜的切面形态,用蔬菜来印画;通过印画活动让幼儿感知不同蔬菜的印画效果,体验印画带来的快乐。考虑到色彩、蔬菜花样的.多样化,再加上幼儿之前有过拓印的经验,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采用了“自助餐”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任务。

  在第一环节,让幼儿猜一猜“这张漂亮的画是谁画出来的?”一张样画成功引起幼儿的注意。孩子们都很好奇是谁很么东西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有几个小朋友说使用蔬菜画的,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第二个环节,我采用了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蔬菜印画的步骤,而后介绍作画的材料。在示范的时候加上儿歌,鼓励幼儿在操作时边说边做。在第三个环节,也是重点环节,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因为我选择的是“自助餐”式的操作方式,孩子们比较自由,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和蔬菜,在自己的操作纸上印上一颗颗蔬菜的切面,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圆形……孩子们边印边交流,自由自主。每位幼儿都非常投入。

  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细节没考虑到,比如供印画的纸是普通的纸,吸收性不够,个别幼儿作品上的颜料滴下来,影响了效果。在教学活动设计时,细节上还需再考虑周到一些。

《画》教学反思3

  思考问题:

  1、如何在旧有教育模式的不断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

  2、如何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途径和方式?

  案例描述:

  一、背景:

  刚加入美术教师行列的我经常抱怨学生上美术课不带齐美术用具,也为此多次教育甚至批评学生,我一向认为学生不带工具,课就没法上了,可是自从上了那一节课以后,我的观点改变了。

  二、实录: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第二课,课程内容是以刺孔的瓶为笔,滴水连线,洒水成画,愉快体验用其它工具作画的乐趣,我提前来到教室,准备组织学生排队到操场上课。

  “老师,我没带水瓶。”

  “我也没带,”几个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叫喊着。

  “老师,我俩能不能共用一个水瓶?”——————

  我眼见全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工具来,心里着急而且生气,“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这节课一定要带一个瓶子来,我们要用瓶子做一支特别的笔来画画,现在那么多同学没带‘笔’来,那么我们就不用上课了。”我责备道。

  课室一片沉默。

  “老师,我有一支毛笔。”

  “除了毛笔,铅笔、圆珠笔,你们现在还能找到什么东西来当笔画画呢?”

  又是一片沉默。

  “拖把。”学生的声音很小,可是我听到了。

  “真聪明的学生,”我马上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心里暗暗地感谢学生提醒了我。

  似乎有人开了个头,学生们马上就热闹起来。

  “老师,我想到了,我用扫把做笔。”

  “抹布也可以。”

  “浇花的水壶也可以。”

  “我的鞋子。我用鞋印画画。”

  在我和学生仍在讨论着可用什么东西来上课的时候,这节课开始了。

  或许,我应该感谢这次没按要求带东西来上课的学生。就是他们使这一节课不仅仅局限于人手一个瓶子洒水成画,而是呈现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自由地创作的空间。由于学生的工具多样,手法不一,因而得出了丰富有趣的效果:

  有的学生用水瓶滴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还不时用脚涂抹一下。

  有的学生拉着地拖在操场跑,画出了长城,甚至以自己圆心,以拖把为半径画圆。

  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鞋印、手印合作创作。

  有学生把湿抹布展平或弄皱在地面上印出各种肌理,而这些好看的纹理又成为她画的小女孩的花裙子。

  有的学生用圆桶底印月亮,利用从天而降的一阵小雨点作星星——————

  反思与研究:

  应该说这是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一节很有启发的课,使我在课后有深刻的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升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整个社会所认识,原有的美术教育课程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需要改革,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课程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偏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例如上文提到的这一节课,整节课学生的纪律很“松散”,有的学生拿着湿拖把到处跑;有的学生拿着水瓶向天射水;有的`学生把湿抹布向墙壁掷去;有的学生把一大桶水全倒在地上,留下汪洋一片,甚至所有的学生根本来不及听老师想提出的一些建议。可是,最后我发现,那湿拖把经过的地面出现了长城;那向天射的水就是地面的星星雨点;那湿抹布在墙上留下了斑驳的水痕;那一片汪洋上面出现了一只小帆船—————我想要求学生做的,虽然没说出来,但学生都做到了;我所想不到的学生却想到了。像这种课改的新课,学生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在自由自在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节课,不仅仅学到了用各种能携水的水工具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美术不单纯是一支笔和一本图画本里的事,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普遍得像自己的鞋印、屋顶的漏水痕迹,周围地面的任何纹理等等,都是美术。美术就在每个学生自己拥有的生活里,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会因此而觉得自己与美术没有距离。久而久之,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继而再升华为学生终生对美术的热爱。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这节课的课前,学生没带指定工具,教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其它同样可以携水的东西代替,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这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这一节可以说原本没准备而成了最好的准备的课,使得学生懂得其实美术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受教育者,上课只是要求学生按老师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的文明与进步,要求美术教育趋于综合和整体,希望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美术教育具有的审美价值、智力价值、专业价值和创造价值,在对现代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着其巨大的育人潜力。

  通过这一节课,我作为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在旧有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思想,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充分展现美术教育对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职能。

《画》教学反思4

  活动开始时,我先做了示范,让孩子清晰地看到了石头滚画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为孩子的操作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我示范讲解这一环节讲的很慢很清晰;最后的一个环节又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了展示作品的空间,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创作的成功感。这个活动是建立在小班上学期“弹珠滚画”的基础上的,而弹珠和石头的外形有较大的区别,即弹珠圆整,容易滚动产生痕迹,而石头不圆整,不容易滚动,为此,我在课前就思考了如何在示范讲解时让这些不容易滚动的石头滚动,并滚动出不同的轨迹,并在课前做了多次试验,课上幼儿滚出来的画虽然没有我预想的效果好,但孩子们在展示时还是那么的开心。

  幼儿创作的过程和每一幅作品,都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的一种自我表达,因此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除了技能上的评估以外,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关注“画什么”、“怎么样画”等问题,更多地转向关注幼儿的行为过程、体验、态度、情感等问题,倾听幼儿的谈论、判断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引导幼儿不断发展进步。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的作品。一幅作品完成后,很多幼儿往往会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或者讲给老师听、或者讲给同伴听,又或者自言自语讲给自己听!幼儿的“说”不仅是画的补充,也是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评价,更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但是很多幼儿的“说”基本上是无意识的自评,更多带有感性和主观的色彩,想到什么说什么,因此在鼓励幼儿大胆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自评,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常常有一些不合常规的现象发生。如果教师能稍加注意,给予关注,就能有目的地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变为我们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美术课是我比较喜欢的活动课之一,虽然要上一节小班的美术课老师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比如要给每个孩子准备一张打好轮廓的稿纸,还要给孩子发作画工具,事后还要给粗心的顽皮的孩子整理作画工具等等,但是我总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孩子幼稚画笔中所散发出的奇特想法。

《画》教学反思5

  这是我第一次教二年级,到底应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对于我来说还有点模糊。但有一点我很明确,那就是低年级应该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二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读抓住重点词感悟分析课文。这样就做到了逐层深入,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本课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如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能激起学生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一开始,我问学生: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此时,如果让你画一幅秋天的图画送给爸爸妈妈,你最想画什么呢?孩子们马上被激发起了兴趣,滔滔不绝的说起来。那么,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文中小伙伴准备送给爸爸妈妈怎样的图画?老师话锋一转,把他们的思维拉回了课文中。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找好伙伴商量,还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习惯培养,重在点滴

  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用直线划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在了解课文写作顺序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圈注出相关词语;在感悟课文内容时,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重点词语。这样的过程虽然一开始很缓慢,但是我坚信:这些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素质,对学生扎实有效的学习大有裨益,不可忽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我在教室里巡视,看着一只只小手在书上认真地画着,我说不出的高兴。同学们画完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细读感悟同时积累词语,我说:“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老师说课文中一个词的前一部分,你们接下一部分好吗?游戏开始了。“金灿灿的──”“桂花──”“透红的──”“落叶──”……“真好,现在这样,男同学说前边的',女同学说后边的。”一声声稚嫩、欣喜的童音欢快地飞出教室。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着,意犹未尽地说:“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此时,充满感情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三、谈话结束,提升能力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讨论:要是让你也画一画秋天,你还想画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都说喜欢,但却说不出秋天都有什么景色。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天空、菜园、田野、菊花、节日等多个角度观察,学生的表现还不错。

  这节课也让我摸索出很多二年级孩子的现状,提醒我,今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还显得不够到位,只会粗略地评价“他读的声音很响亮”,“他读的很有感情”等,但不会更细致的评价,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画》教学反思6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一、教学效果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像这样的课文,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让人感觉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使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成功之处:

  1、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后再书写生字。

  3、紧紧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不足之处:

  1、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2、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没有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显得被动,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3、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4、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在关注教师的教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要圆滑些。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画》教学反思7

  1.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过程,突出重难点。

  手指印画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我带领幼儿手指印过毛毛虫,在区域游戏时与幼儿一起印过小鸡,因此幼儿有一些用颜料作画的经验。因此,在示范作画时重点向幼儿介绍了长颈鹿和螃蟹的画法。这样活动开展起来就有侧重点,便于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出示范例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范例的美感,让幼儿充分的欣赏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产生作画的兴趣。范例中选择的.画我也是有针对性的,如印一个圆可以变出小鸡和螃蟹、印两个圆变成长颈鹿,印多个圆点可以变出毛毛虫。这样幼儿在向幼儿介绍作品时让幼儿感受到递进性,幼儿从而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作画,便于幼儿操作。

  2.把握细节扎实开展活动。

  细节的把握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我也注意一些细节的把握,如:请个别幼儿到前面示范作画时,我请2名幼儿分别尝试绘画两种动物,这样在他们绘画中我会去捕捉优点进行放大,并捕捉缺点对全体幼儿进行及时教育,这样为后面的幼儿分散去作画做好铺垫。再如:幼儿作画时,我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老师的范例来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大胆想象的进行作画。还有在幼儿的作画纸上我事先画好了一些小草,这样幼儿印完动物以后,作品的效果很美。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每组提供的颜料太多,因为活动的重点并不是感受色彩的变化,因此,可以每组提供一种颜料,小组之间可以不一样。个别幼儿作画时的动物方向不一样,我利用讲评的时候进行了教育。

《画》教学反思8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五课《中国山水画》这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在这堂课上我严格地遵循《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点,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采取让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提高审美水平,提高欣赏水平。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提问导入新课,问学生到过的自然风光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告知老师,他们到过庐山、黄山、九寨沟、桃花潭等等自然风光旖旎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美丽的山水风光,让学生产生乐于游山玩水,乐于欣赏大自然山水的愿望,从而导出新课,山水之美是我们非常喜爱并且憧憬的。接着,我问学生们想不想把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来给爸爸妈妈欣赏,显然学生们特别渴望表现出一幅幅美丽的记忆中的风景画,然后导出山水画这一主题。

  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浓厚兴趣,从而揭示课题——学画山水画。接着我讲授了山水画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是在隋朝独立成科,当时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展子虔,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之中的山水画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的国粹——中国画有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介绍隋朝著名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这一幅青绿山水画,讲解了山水画的一些表现形式,介绍了山水画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同西方的油画风景有很大区别,为此我精心绘制了一副仿清代画家王原祁的《云山图》,并用油画描绘了一幅山村风景。通过对比这两幅画,让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及油画风景,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到了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之中的山水画的特点,即意境高远,博大精深,注重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接着指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接着我又现场示范山水画之中的石头的技法,讲述了画山石所要用到的各种皴法,但是在讲皴法的`时候,我只是用专业的术语来界定披麻皴、斧劈皴、卷云皴,而学生对这些皴法可能不很容易真正的掌握,在下一次的《学画山水画》这一课上,我就会告诉学生披麻皴主要描绘的是江南一带的山,因为江南比较湿润,所以山上的泥土质地比较柔软,所以用披麻皴能表现山石柔软的质地,而北方比较干旱,山石多高大的岩石组成,所以质地比较坚硬,多用大斧劈皴来描绘,这样不仅仅能够更明确、更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披麻皴和斧劈皴的不同用法,还能使学生们了解到一些中国的地理知识,这样就能体现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这堂课上,我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做到完美,在导入的时候时间没有把握好,讲授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即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以及中国画的魅力的时候花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迫了,在拿出国画和油画两幅作品让学生们欣赏比较的时间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这在下一次一定要改进,在接下来的教师当堂示范山水画中的石头的画法的时候,时间就显得有点紧了,以至于没能够一边仔细的示范,一边讲解,而是用很快的速度就把石头画完了,导致学生们在下面跟着练习画山石就显得有点找不着北了,这是由于前面在时间上的一个延误造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将会在美术课堂教学上逐步改进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不断地提高自身美术教学能力,争取高质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充分地发挥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画》教学反思9

  以前开课,总喜欢“挑”,挑语言优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觉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觉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实。现在开课呢,也不自觉地“挑”,但挑的标准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学进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点自我折磨的嫌疑。确实,挑了《玲玲的画》一课,回想这一路的备课历程,真是犹如炼狱。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在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目标定位准,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 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努力吧!

《画》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创设喜羊羊的故事情境,播放汉字演变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汉字王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好办法,在教授“日”与“月”后,适时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试着编小口决记住字形,接着老师慢慢放手让孩子带着学习到的方法自学“水”、“火”,同时通过字与画对照识字,学习“看图识字”、“先观察再编小口诀”的.方法在生动活泼的儿歌中体会字与画的关系,利用闯关小游戏来巩固新知,到达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然而在执教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播放汉字演变的视频后,教师没能及时引导孩子观看后的感受以及在影片中看到哪些认识的象形字。

  2.在自学环节,教学不敢大胆放手,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所以在教授“水”、“火”时,教师的引导过多。

  3.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热情高涨,第一、二组同学非常积极,教师对第三、四组学生关注度不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后及时反思,“思,再思”,相信对课堂的二次思考将会是成长中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两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识字教学结合实际理解,如“端详”一词挖掘出来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动作理解,学生接受快。

  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没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跟文中的玲玲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教师还是很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的。我觉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具有生成性的,教师是很难预设的,它需要教师灵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这一教学环节,起初学生并没有很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在画上画上小狗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玲玲在遇到困难后,认真思考,动脑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教学反思12

  《画》是一年级上册的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就是我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方向。这一课是谜语诗。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设疑解疑,引导学生观察我的画,理解诗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前,多媒体不通电,老师课前临时发挥,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启迪他们识字的兴趣,既解决了课前空白的尴尬,也为古诗学习生字作了铺垫。

  教学时,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画—根据古诗作的画。并让学生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并通过实际生活中山、水、花、鸟的对比,以及体验对比所产生的'差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诗句,进而达到理解诗句的目的,突破难点。如:站在远处看生活中的山,模模糊糊,看不清颜色;老师的画上的山青兰葱郁,站在远处看,却有颜色,得出诗句“远看山有色”……是因为山在画上,不是真实的,一句一句剖析诗句,孩子们的探索欲浓烈,最后明白这不仅仅古人智慧的结晶,还把山水花鸟描写的生动有趣,还是一个谜语。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熏陶上,借助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写诗”,并把识字总结成方法,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们喜欢接受新事物,识字方法的引入,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总之,这节课我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今天的课上,我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但同时又有许多遗憾:从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苍白上看,识字方法的渗入不够有力;没有很好的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的拓展是空白的。我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课堂的拓展能力急需加强。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课堂是不可预见的。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今后还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反思13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方面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研究与探索的。通过《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的教学以及平时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首先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老师要变魔术,便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观看欲望。魔术很简单:蓝色的水倒入五杯同量的黄色水中。学生目不转睛,兴趣浓厚。从魔术中很快便发现颜色产生了变化,并观察到由于加入蓝色水的量的不同,颜色还有了深浅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绿色”这个概念。

  2、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

  小学美术学习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给学生单纯地讲解几幅画,看几张图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小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成人世界眼里的那种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感受。只有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世界,带领他们逐步感受到身边的美。

  例如在课中,学生认识了绿色后,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对绿色的感受,他们是没有任何情感来源的。对绿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在学校里,家里,电视中,书中的所看所想。找找身边的绿色的东西及场景。学生才非常愿意去回忆,去寻找,去发现,很快地想到了自己的衣服,家里的各种东西,夏天的树林等等一系列的绿色东西及场景。然后再带领学生观看各种绿色图片,有他们喜爱的绿色玩具美丽的绿色树林等等。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了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绿色东西和场景就在自己的周围,感受多亲切啊!学生的这些体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采用合适的`开放式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画》教学反思14

  《添画》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风景画中的情境进行大胆地想象,并添加相关的内容,使画面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情趣。因此,一上课,我便兴致勃勃地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兴奋,我准备乘热打铁,让学生紧接着观察画面中有些什么景物,再进行想像添物。 “你想到画里去玩吗?”、“那你想怎么去呢?” “我骑自行车去。”根据学生的想像,我快速地用彩纸剪了一个小朋友骑车的形象贴到画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可以展示在美丽的风景画上,学生们格外激动。他们争先恐后举起了小手: “我要乘汽车到画里去。” “我要乘热气球。” “我坐船去。” “我想乘飞机去。” “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你最想干什么呢?” 这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别出心裁的想法喷涌而出。 “我想去小河边钓鱼。” “我想去草地上散散步,再采些美丽的野花。” “我想在小河里种满荷花,这样小鱼可以在水里捉迷藏了。” “我们还可以在小河边吟诗一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要带小白兔和小山羊到草地上去吃新鲜的青草。” “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划船。” “我要去爬山,从高处看风景。” ?? 望着班级里林立的小手,我抑不住满腔的欣喜,笑着对大家说:“你们想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添到美丽的风景画里去吧。比一比,谁能把画添得更有趣,更漂亮!”学生们听了,一个个地忙开了。 而在另一个班上这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画面,看看有些什么景物,再想想可以添加什么。

  学生的反应也比较活跃,有的说可以添上小朋友,也有的说可以添上小鸟、汽车、飞机??但由于教师地牵制,学生的`观察、想像,学生的体验难免比较肤浅、模糊,想像也略显生涩、呆板,缺少灵性。而“你想到画里去玩吗?”就截然不同,通过这一语,道出了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像一次有趣的心灵旅行,它给了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那学生就能在教师地引导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自己的充分体验、自由畅想,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美术学习的轻松和愉快。

《画》教学反思15

  两天的备课,短暂而又漫长,从课本外闯进课本内,再从课本里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凤凰涅磐的超越感。然后,课堂究竟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更何况面对的是自己很不熟悉的50张小面孔呢?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对孩子们来说,一个陌生的老师让他们既新奇又有些胆怯,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卞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赛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教学反思09-29

《画》教学反思12-08

画教学反思03-24

《画杨桃》教学反思09-07

《画垂线》教学反思10-29

苏珊的画教学反思05-11

“画角”教学反思05-12

《画角》教学反思05-12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9-09

画水果教学反思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