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06 10:40: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集合15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第12课。本组教材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发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真理。本文是一则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笔调清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对话便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一共分为4个部分:

  (1)故事激趣,引入课文

  (2)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3)指导写字,评价展示

  (4)课后作业

  二年级学生属于低学段,学生们识好字、写好字、读好文是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每节课都要有识字环节。本课的重点是以读文识字为主,通过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并能读懂、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从而明白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文识字,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从整体上看,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都很顺利,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时,通过自我评价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写好汉字的信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同时也是学生态度、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流畅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课堂上的精彩无处不在。在识字时能够借助多种方法识字,如:借助拼音、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组词……尤其学习“答”字时,学生很快能想到做数学题时经常见到这个字,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指导朗读对话时,让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学生们分角色朗读时,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入情入境。同桌练习后,当我让小组上台表演时,有几个小组的学生争着要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但能够大胆地分角色朗读,有的还边读边做动作!真是有声有色,情境再现课堂之上。在指导书写第二个字“沿”时,我鼓励孩子学着第一个字的指导方法当“小老师”来讲给大家听,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能做到从结构特点、字形特点、易错笔画一步一步讲解,观察地非常仔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把生字学透。唯一不足的地方是,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有点小,这就要求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少不了教师即时、有效的评价。我在本课中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评价有些单一,如果再多一些肯定孩子们会更自信,如果再多一些启发孩子们的表现或许会更出色。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多注意这一点,在平时就锻炼自己,更好的利用评价这一法宝。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写好和说好。如何积累语言、积累方法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反思整节课,我意识到了不能只单纯地为了什么而做什么,而是以教材为例来学习语言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理解教材,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学习、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地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成功之处: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站的高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本课课文短小精悍,学生读起来道理也容易懂,但是,如何落实好本文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指导的。

  “渴”和“喝”两个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际、沿”: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沿”:第五笔是横折弯。“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像这样容易记混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通过我的对比、引导,学生掌握的较好。

  二、通过分角色朗读,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本文的朗读,学生对小鸟的话不难理解,但是对青蛙的话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的学生在朗读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青蛙是从生下来,就在井里吗?”显然,学生是在怀疑,因为他们看到过池塘里的青蛙,看到过田野里的青蛙,但是,他们想不到井里也会有青蛙,尤其是,学生更没有坐在井底看天的经验,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看窗户外的天空,再用卷好的纸筒看外面的天空,学生就能体会,井中的青蛙原来看到的天真是井口那么大,他们也就能进入角色进行朗读、体会了。

  三、续说故事

  这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有了对井底之蛙的理解,那么,他们对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空有多大、青蛙会看到什么景象也就会言之有物了,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青蛙的跳出井口是感受,以及看到的美丽景象。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补充相应的知识,比如,这是个寓言故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以寓言故事导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更好。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一篇短小且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一个简短的故事表达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堂课我以板画“井和天”导入,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从而引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效果较好,在板书中体现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如“井沿”无边无际等等,在讲解三次对话时,先帮助学生找到第一次对话,让学生明白“对话”的含义,再提示学生第二次对话,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到第三次对话,从而体现帮扶放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人物的特点,从语气方面加以指导,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当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些什么,学生非常的感兴趣,积极的发言,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通过这一环节,寓意渐渐清晰,学生也就更容易地说出了本节课的寓意了。

  作为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许多的不足,在听了各位老师的评课之后,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总结出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善的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先创设出情境,尽量让学生自己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角色的性格和语气,尽量少加生硬的指导,可以多范读,体现出轻重缓急,让学生去揣摩去模仿,如果再让学生加上手势、动作等朗读的效果会更好。如青蛙问小鸟:“你从哪来啊?”就可以从青蛙所处的情境出发,青蛙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也不经常见到外面的事物,创设这样的情情境之后,学生就会知道要用用好奇的语气来问了。而小鸟因为飞得很高很远就应该有一种神气的语气。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因此而更浓厚。

  二、识字环节要作为重点,运用实物来认识“井沿”效果很好,要把这些运用到以后的识字教学中,另外识字之后如果扩展一下会更好。如“无边无际”就可以展示广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然后再造句。这样字词的意思学生就都能掌握了。

  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以正面为主,评价要及时,而且不能只用同样一种词汇,要换不同的评价语多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整体把握——三次对话——寓意——扩展,以朗读和识字为重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识字教学要扎实,课堂中的提题要准确细致,朗读指导要到位,这些都是我的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通过本次的听课、评课,我感觉自己对怎样突破语文教学重点了解的更多了,我会把他们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在执教本课,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无边无际?学生说出(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其次,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学生说大话就是撒谎的意思,为了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当时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课后,我又给学生举例子对大话和说谎进行了区别。

  最后,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在教学中,本人还有许多不足。如朗读指导不够,教师的评价语言匮乏,教学机智不够等,以后我定会多多学习,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三提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则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生动活泼,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认知。

  本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沿、答”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沿、际”4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效果的呈现,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一、多元识字,增添趣味性

  认字识字是较为枯燥的环节,为此,我将游戏和识字比赛贯穿始终,并讲述象形字的演变,渗透汉字文化,学生的识字积极性提高,效果显著。

  二、指导朗读,读好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指导朗读,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几处对话,读出青蛙和小鸟的语气,通过朗读来感悟青蛙和小鸟的形象。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鸟,整个课堂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三、联系实际,初步体会

  “坐井观天”的含义是坐在井里看天,有着一定的寓意,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认识的事物都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设置了一个动手小游戏,用手边的书卷成一个小孔,从而体会“坐井观天”的真正含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学习的乐趣。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书卷起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四、重视表达,拓展想象

  本节课,我重点关注了语言训练点,有目的、有梯度地进行训练。

  1、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来体会天的无边无际。

  2、引导学生学会用“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的说话句式进行训练,让学生在丰富想象的同时,学会了迁移运用。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会对小鸟说一些什么?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深入朗读的指导,没有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教师范读过少,并且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导致学生的想象空间没有得到拓展。因此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潜力和合作潜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这节课总的设想是读中悟,品语言,明道理。

  (一)复述故事,提炼内容。

  上课之初,师生一起回忆故事内容,便于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更好的为阅读积累做准备。

  (二)以疑引读,思后促读。

  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化。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大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联系上下文,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拓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疑问,思维得到了锻炼,读出了不同的层次。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得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接着教师可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经验,把教育教学质量走向新台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如果再上一次的话,我将会一改教案为如下构思方式:

  1、谈话导入。(大家都注视着老师,老师从大家的眼睛里读到了纯洁,好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坐井观天》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来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从这双眼睛里你看出了什么?)

  2、整体感知。(学生自己轻轻读,听录音带。)

  3、学生默读,找出文中的三次对话。学生读出来告诉大家。

  4、分别讲解三次对话,让学生划出来,引导学生读,学生说,学生争论。对于读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先读顺,再读出青蛙,小鸟的语气。)

  5、演一演。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入情入境地演,可以让两组来尝试,比比谁最棒。比的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其实以上新教案的实施会遇到各种问题,屡败屡战吧!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坐井观天》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以浅显易懂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有多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知识点。品悟语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在品读中感悟道理。

  一、从重点词句入手

  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将“大话”、“无边无际”、“井沿”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串起整个教学流程,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积极有效。在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说话训练,让学生说说除了无边无际的天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学生分别说出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坪、无边无际的森林……,然后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通过对“井沿”的认识和理解,拓展什么叫碗沿、床沿、窗沿等等。

  二、朗读指导,拓展想象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三、从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来反思

  在本节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习的兴致浓厚,学生和老师都很轻松。但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朗读量偏少,为了怕影响后面教学环节的进度,我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朗读的分量。课后,我才意识到分角色朗读才是这课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在学生分角色的朗读中才能体会人物的特点,才能更加透切地明白人物对话的内涵,进而理解寓意、想清道理。

  2、课堂教学环节偏多,使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一点,造成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才是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3、涉及的问题太多,没有整合,太散。导致了最后时间太少,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故事主要通过写小鸟和青蛙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来展开,讽喻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的人。如何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寓意呢?我的主要做法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从而达到目的。

  因孩子们以前未接触过寓言故事,所以上课伊始,我便将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寓言,寓言的主要特征,让孩子们对寓言有个大体的理解,这为孩子们了解本则寓言买下了伏笔。

  在孩子们通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人物之后,我让孩子们通过看图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再让孩子们借助图画对井沿的“沿”有个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读对话,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展开争论,找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并说说造成它们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原因。讲解时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我将“无边无际”、“大话”作为理解的关键。通过它们了解课文,穿针引线。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让学生看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从而引导孩子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在学习无边无际的同时,我还对孩子们进行了ABAC式词语训练,帮助孩子们积累词语。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我先问孩子们什么样的话就是大话,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一下子就说出了“吹牛”一词。我接着问:“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吹牛,你认为别人吹牛你会有什么感觉?”从而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孩子们兴趣浓厚,能够较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第三次对话,我让孩子们在读完之后说说造成青蛙看法错误的原因,给青蛙和小鸟一个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很快便有孩子对青蛙做出了评价: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等,表示不能像青蛙一样自以为是。至此,文章的寓意不言而喻。

  在理解文章寓意之后,我并未就此打住,而是让孩子们讨论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不会跳出井口,如果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会遇到什么事?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它不会跳出井,因为它很固执;也有的说它对小鸟的话半信半疑,犹豫了几天终于跳出了井口。孩子们通过讨论,比较准确的把握了青蛙的心理,部分孩子在续编故事时就把青蛙的心理描绘的很细腻。对于青蛙井外的遭遇孩子们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丰富的想像。有孩子写青蛙很感激小鸟,和小鸟成了好朋友,一起生活在美丽的陆地上;也有些孩子写青蛙碰到了人类造成的污染,如被汽车尾气喷黑了全身等,觉得还是井中更好而重回井底;还有孩子写青蛙遇到了种种危险,发出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充满了危险的感慨。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孩子们不但理解了文章的寓意,部分孩子还学会了体验人物心理,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联想,应该说孩子们还是学有所得的。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今天有幸参加了流水镇中心校组织的“20xx年小学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短短的一天收获颇丰。

  那就说说我自己上的这节课《坐井观天》吧。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在讲课前,我和同事们通过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构思,并精心的做了教学准备。然而整节课上完了,教学效果太令自己失望了,回顾课堂寻找原因。

  教学过程中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为本节课做了惟妙惟肖的动物图案,因此这个环节没有让我失望。接下来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两种方式让学生来了解故事梗概,整个环节进行地也比较流畅。

  了解了课文内容后,通过学习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来学习感悟课文内容。学习对话时,主要采用了“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我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读的时候主要是指导学生抓住小鸟和青蛙三次对话时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形式多样:同桌互读、抽学生读、小组朗读。在反复多样的朗读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上文、课文插图以及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词句,这样课文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课外延伸想象说话这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如何编写故事说话呢?要根据提供的材料以及故事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编。值得注意的是,续编的故事不能离开故事开始时的内容,要合乎情理的发展下去。本课在编写时我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天确实很大,无边无际的会有什么想法。还可以想象当青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会说些什么?是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呢还是什么话也说不出呢?最后是“揭示寓言,悟出道理”最后结题,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印象。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整体来讲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实施起来并不乐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揭示寓意,悟出道理”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发生变化了,对我的提问,回答的不够积极,最后是我直接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寓意,让学生齐读,这样的呈现方式与我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不相否的。除了多媒体课件受外在因素影响这点儿小插曲外,还与我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首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有些急促,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思考,觉得他们的思考不够深入、不够快。虽然孩子们在次之前听过一些寓言故事甚至也听过这则寓言故事,但是作为一种文体,以课文的形式出现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第一次。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说出寓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正确地耐心地引导。

  这节课我的原则是教师努力做到少讲多引导,多利用启发性问题,把机会留给学生,但是由于前边课件三番五次的出现问题,导致时间上有些紧张,以至于我有些私心只想把课讲完,给听课老师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我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很多,除了他们本校的,还有很多外校老师,他们不认识,面对这么多老师,他们在发言时也可能羞涩、紧张,甚至害怕自己出差错,本来会的问题都不敢举手回答,或者发言时声音很小。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会有所改进:精讲少将,多说启发性语言,给学生更多时间,等待学生思考,给他们更多机会表达自己,浓缩课堂内容,多些问题思考。

  其实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是很不错的,他们不排斥我这个“陌生人”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前半节课我们配合的还是很默契的。朗读课文时是那么的认真,分组讨论时是那样的积极,最后当我讲完课要离开教室时,一大群学生围上来夸我说:“老师,你黑板上的画好漂亮呀!”做的不好的是我这个老师……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用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这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主要是读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寓意,第二课是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范读完课文后,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没想到孩子们读得很通顺,就连班上平时读书磕磕绊绊的小孙也能读流利,文中生字也被圈划了,并且标注了拼音,于是,进入分角色读文环节,这篇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地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孩子们先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读文,然后在班上读,比比谁读得有感情,比如第二次对话中,青蛙说:“朋友,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要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回答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朗读时应读出小鸟的见多识广。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笑了,说:“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抓住“笑”字体会青蛙的自高自大,不听小鸟的劝告,小鸟的回答应读出耐心的语气。这三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读好了对话,也就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寓意。

  在练习了分角色读文后,我顺势把课文泡泡语中的问题抛给孩子们: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有的孩子说:青蛙会看到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对不起。谢谢你,让我跳出井口看到了真正的天空。孩子们理解了文本,读熟了课文,于是,我就问:谁能课文背诵下来?没想到,居然有好几个已经会背了,而且滚瓜烂熟。

  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愿意分角色读课文,愿意读寓言故事。还有一点是,课文预习充分了,课堂学习效果会倍增,超额完成学习目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我再回到文本,“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小鸟可能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十分精彩,小鸟可能飞过雄伟的高山、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田野、美丽的城市……我再因势利导,“它飞过这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一边,天可真是无边无际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其次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把书本卷成圆筒状,通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楚了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最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说说怎样才能成为见多识广的小鸟,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5、培养想象、表达能力。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布置他们回家写下来,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我觉得在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还有待改进。由于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学生的回答也就比较随意。这也提醒了我今后课堂上的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为了上好《坐井观天》,我进行了三次磨课。我最有体会的还是最后的拓展环节。

  第一次试讲时,我是这样拓展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坐井观天》,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看谁讲得好。这样的拓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次上的时候,我又改为了这样的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成语故事,下节课讲给同学听。这样延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

  第三次上的时候,我又改为了续编故事:假设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它还会怎么想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接着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一开始,学生觉得有点难,我就自己做了个示范: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双腿用力一蹬,跳上了井沿。啊,它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美丽极了!青蛙很惊讶,它大声地对小鸟说:“朋友,你真的没说大话,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啊。”小鸟说:“走,我带你去美丽的田野游玩。”过了一会儿,不断有学生举起高高的手,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出乎我的预料。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天是无边无际的。心想:小鸟说的是对的,自己的想法是错的。于是,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朋友,真得向你学习。原来世界是那么大,那么宽,那么美。”“只要你勇敢地走出去,你会发现,世界不仅大得很,还很精彩。”小鸟谦虚地答道。

  另一个学生是这样写:青蛙跳出井口,它睁开眼一看,哇,真美啊!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小鸟在树上唱歌,柳条随风起舞。青蛙知道自己弄错了,低着头对小鸟说:“朋友,你说的是真话,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以后请你当我的导游,带我周游世界。”小鸟自豪地说:“没问题。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去看看。”

  还有这样写的: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就跳出了井口。它站在井沿上看见了蓝蓝的天,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地、高高的山。原来天和小鸟说的一样——很大!心想:我一定要给父母带一架望远镜回去,让父母也长长见识。于是,它对小鸟说:“小鸟朋友,我错了,天真的是大得很。你能带我逛逛吗?”“没问题。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小鸟答道。

  经过这次的拓展训练,我觉得语文老师要多为学生设计训练思维和想象力的写作训练,只要你设计合理,不要低估你的学生,结果一定会让你惊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集合15篇】相关文章:

1.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2.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

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

4.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

5.坐井观天说课稿

6.语文教学反思集合15篇

7.燕子教学反思

8.白杨教学反思

9.泉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