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01 12:38: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文言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1

  周4听了孟祥海老师的一堂文言文教学展示课,后又一起做了评改,觉得受益不浅。

  就课堂教学设计上来看:

  1、流程设计条理清楚,充分体现了我校的课改路子,教师在过程推进中都照顾到了点面的平衡。

  2、任务项搭配合理,既是整篇文章的展现,又适合小组合作的实际。

  3、交流展示有张有弛,学生参与的多,质疑的多,解决问题多,很好的发挥了交流的功能。

  4、教师参与适时有效,在小组交流展示过程中,特别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总结,这一点,孟老师i做的非常到位,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当然,也有需要改进之处,一个是在回顾已学知识时,最好能够用问题的形式来展开,这样更有利于引出本课的任务;二是课堂上学生读的少了些,就这个问题,大家做了很好的交流,我们认为,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实现,不一定局限于课文或段落,可以使小组中的题项,甚至是同学们的答案。

  相信,通过这样扎实有效的听评课活动,我们的课改步伐会更加稳健,更加有力,也会走的更远。

文言文教学反思2

  1、关于时间的把握。

  每周利用一节课的十至十五分钟学习一篇课外文言文。要想在这短短的时间完成文段理解、字句翻译、断句等问题,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方式上可以让学生查阅《古汉语字典》,对陌生的字词做好批注。勤翻阅字典,对积累文言文词汇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反复强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于教学方法的采用。

  尽可能避免串讲的形式,一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可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预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即使存在很多翻译错误也没有关系,只有不断犯错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学生的文言文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3、关于课内课外的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如果一篇课外文言文里出现很多实词是学生在课内学过的,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文段内容。如果太多实词不会,理解文意就会出现很大的障碍。文言的实词就像是英语的词汇,只有积累一定的词汇量阅读理解才能进行。这些实词的积累就必需靠课内文言文学习来实现。最好的方法是一,多背课内文言文下面的注释,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二是多联系,多比较,许多字会反复出现,教师要善于归纳出来,学生比较多了,纵向横向都建立起联系,就能牢固地记忆词汇的含义了。

  比如《学弈》这篇课外文言文,授课时讲到“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我让学生找出“通”字和“善”字在我们学过的哪些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刚开始,学生一头雾水,怎么也想不起来。

  后来,几个反应快的同学说《核舟记》里有句“通计一舟”,通是“全”的意思,表示范围。我说,这个义项带进本句说得通顺吗?很明显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再比如“善”字,在课内文言文《口技》中也曾出现,表示“擅长”的意思。这样讲解,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他们“搜索枯肠”般回忆曾经学过的字词,想到答案的那种成功感正是促使他们学习课外文言文的最佳动力。同时,他们也明白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是为课外打基础的,态度上也更加端正些。

文言文教学反思3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单元教学安排存在规律性:第一单元是新闻,第二单元和地四单元是散文,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是文言文教学,第五单元是说明文。文言文的学习历来是初中生的一大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一是因为文言文自身因素,文言文与当下的用语和语言习惯有所差异,所幸教材上选的文言文较浅显易懂,文章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和思想意识。二是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畏惧,这种畏惧心理导致他们看到文言文就害怕,一害怕就失去信心,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针对这一现象和结合班级学生具体情况,我对文言文教学作出以下几点归纳:

  一、重朗读。

  引导、鼓励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能训练学生的语感,增加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加深对文章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会提前要求学生预习,预习做到:读熟课文、借助资料书了解作者和作品、翻译全文。只有学生提前去预习了,熟读课文了,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上课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如果学生对课本不熟悉,上课就容易听不懂而走神甚至失去信心。

  二、突破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难关。

  翻译重点字词和语句是文言文考试的一大考点,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在教学文言文之前,我会先熟读教材,借助教参,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将文中出现的重难点字词作归纳,用于课堂预习检测,便于加深学生记忆。重点语句要请多名学生反复翻译。并在课后进行翻译训练。翻译文言文时,可在班上进行翻译比赛,点名生翻译,小组合作翻译,师生齐翻译等等形式,都能在课堂上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归纳。

  本学期的文言文较多,因此各类知识点也是多而杂乱。为此我在班上作示范,以一篇文章为例:归纳本文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重点虚词……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笔记本作记录,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学完整本书,我会要求学生将整本书中文言文里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重点等归纳出来。用于早读和期末复习。

  四、文本内容探究。

  文言文的内容相对现代文较简单、浅显。因此在教学时以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容为主,教师指导讲解为辅。我会针对文章内容设计问题,课堂上生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探究文本内容和思想感情或是主旨。

  文言文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学懂、掌握,体会领悟中华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只有结合具体学情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教学相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校教学贡献自己微博的力量。

文言文教学反思4

  对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往往比较高。因此文言文复习就很关键,以下是文言文复习应注意的几点:

  一、理解常用文言词的意义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中较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

  首先,整理一些特殊的实词,如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其次,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很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的实词。如:“果如鹤唳云端”的“唳”字,“濯清涟而不妖”的“濯”等。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依据课本中的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

  此外,考生还须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而、其、为、于、焉”等字。复习时要以课本为本,借助课本例句,对这些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进行归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关于文言语句的翻译

  考纲要求:“能用现代汉语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一是指集中反映文章主题、人物品格、作者感情、写作意图等内容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抓住了全文的总纲。二是指体现典型句式特点的句子,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原则是: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点。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

  第二步,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如:“劳其筋骨”,句中的关键词语是“劳”,应译为“使……劳累”。全句可译为:“使他的筋骨劳累”。若译为“劳累他的筋骨”,那就错了。

  第三步,调整润色,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更应做到这一点,尽可能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此外翻译时,原文中的专用名词一般可以不译,照原文即可。

  三、关于文言语段阅读的把握

  中考试卷中,文言文语段阅读分课内和课外两篇,但课外文言文语段考查的知识点,往往是课内知识点的迁移。因此,考生务必将课内的重要文言篇章作为重点掌握。必须逐篇掌握,不可存侥幸心理或猜篇目、押篇目等投机取巧心理。只有扎扎实实地学好课内篇目,才能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此外,还要做适量的课外文言语段训练,适当阅读与课本选文难度相当的文言短文,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考生在解答课外文言语段时,必定会有自己的一时理解不了的句或词,千万不要紧张,须静下心来,回忆该词或句中的关键词语在课内是否学过,做何解释。这个解释,放在此语言环境中通不通。

  对于文章及考题中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如题目、注释、提示甚至题干中的某些说明),考生要善于利用,遇到阅读障碍先搜索可利用的信息,再从整体着眼,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推想,使自己的理解有理有据,符合文意。

文言文教学反思5

  《五柳先生传》是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下面,我仅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回顾和反思。

  一 分析学情,激发兴趣

  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学习文言文的现象,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比照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

  二 突出朗读训练。

  抓住“读”这一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力求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的内涵,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让学生诵读、美读、跳读、研读,含英咀华,读出美,读出发现。

  三、分析文章,免入俗套

  在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析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收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让学生分成几组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尊重学生,创设氛围

  创造了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及时的给予赏识。如此以来,使整堂课具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让我更惊喜的是,几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他们一改“金口难开”、“冷眼旁观”的做法,积极的发言。

  五、走出预设,拓展思维

  在回答问题时,本以为学生会落入我的“圈套”,按照我的标准答案来回答,却没有想到课堂却走出了我的预设。他们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让原来只是一个看似很普遍的问题,牵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活跃异常。的确,创设学生感兴趣,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能引起争议的话题,不仅能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而且能使学生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发表意见,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要改变语文课堂这种沉闷的氛围,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不但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而且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比如,“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出理由”此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全面了解五柳先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析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这一环节。

  六、授人以渔,注重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这堂课上,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是贯之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教给学生知人论世读书的方法,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力争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比如,“试分析五柳先生和陶渊明的关系”这一拓展性练习的设计,意在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沟通本课与学生以前读过的陶渊明诗作的联系。此题没有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有关陶渊明资料的能力。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又是一种口语表达的练习。

  七、当然,课堂存在的瑕疵很多:课堂不够活跃等。

文言文教学反思6

  第五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有三篇是讲读课文,两篇自读篇目。我主要采取讲读课文重点学习,以教师指导为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自读篇目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检验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现分别加以具体介绍:

  讲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注重阅读古文的指导与训练。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可以大略知道文章内容,同时亦可逐渐建立对文言文的语感。读的过程是有层次渐进的,首先要求读准,即不准出现错读、漏读、添读的现象。接着就要求读出节奏、停顿和语气。在揣摩中体会思想与情感,考虑读法。这一层有更高的难度和要求,如果不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是无法掌握好阅读的节奏和语气的。因此在阅读中要针对文中的一些不同类型和语气的句子要专门挑出来与学生共同分析揣摩与体会,探讨合适的读法。这一点在古文教学中要始终加以强化。如我教《鱼我所欲也》时专门把这几句挑出来让学生讨论读法: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表判断、确定)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表反问)

  3、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感叹,否定)

  4、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表陈述)

  二、注意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情感的感染,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如教《鱼我所欲也》可教导学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当出现了种种诱惑,当出现了生与死的考验时该如何选择的道理。教学《出师表》让学生明白诸葛亮的知恩图报,至诚,不图名利。教《墨池记》使学生明白了技能与学习的精深靠的是象王羲之那样的专心致志和勤学苦练,勉励学生学习这样的精神就一定可以取得各种成功。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古文距离今天年代久远,在理解文义上存在很大的文字障碍,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积累,所以初三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基础。我主要采取以下办法指导学生自学:

  1、利用书中注释大致弄懂文章内容,通过提问反馈学生把握文章的情况。

  2、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3、针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学习。

  4、学习积累、整理文言文基本的实词、虚词,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特点,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便于更好的学习。

  四.注重通过练习以达到巩固记忆。

  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指定的文段,作好检查。

  五、对于学生作业里反馈的学习情况有区别地对待。

  如果是出现了普遍性的理解偏差,就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救;如果是个别学生出现的失误,就把他们单另叫到一块个别进行指正并帮助他们找到造成失误的原因。

文言文教学反思7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下岗工人以及个体经营户家庭。在家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习自觉性差,文言基础更谈不上。面对这样的学情,在我任教初的几年,我就如何在45分钟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收效甚微。静下心来,自己仔细总结原因在于:

  1、以讲代读 自己备课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只一心想着自己怎样讲学生才喜欢听,怎样分析才把文章分析透,所以大多是由自己包办,没有给学生太多的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不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读,没有引导他们怎么样去学。因为我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听清、听懂,影响考试成绩,于是就反复地讲解,抓文言词语释义。把中考的知识点讲的很透彻。

  2、以活动淡化了阅读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视古文的美,也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它们的美。活动课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激发的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兴趣,学生的真正兴趣并不在课文本身。

  3、以训练挤占了阅读 我认为有可能考的内容,就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反复练习,这虽然强化了字词的理解 ,却挤占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不考的内容,则干脆不管不练。作业练习训练“点”忽略了“面”。

  总之是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认识到古文的美,认识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丰富语言文字的美妙,认识到文言本身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词语、名句和文学常识,培养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领悟甚至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反思8

  一、强化阅读。文言文是学生平时读的很少的一种文章,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文言文的语感差,进而导致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不够。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读得多了,学生的语感强了,在理解文言文方面也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在复习中,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将文言文多读几遍,然后再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文言文的复习,教师切不可“包全场”,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绝不是在教师的教授下能提高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归纳逐步提高的。在文言文的复习中教师只需对重点字词给予适当点拨,然后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自学。自学前教师应归纳一些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如:组词法、补充法、引用注释法、猜测法、查阅工具书等。学生有了这些方法,教师就可以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照文章进行口头翻译,有疑难的.地方作上记号,自学结束后,再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学生的疑难之处,最后教师对个别难点进行疏导,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熟练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考试答题中也就会运用自如了。

  三、强化归纳和总结。文言文有很多字、词属于古今异义字,还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等,而这些字词又常常出现在中考试卷中,所以,教师在组织文言文复习的时候,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可采用教师示范法,即教师对每类字、词举五至十个例子,然后学生将初中八册的类似字词再举五至十个,最后给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归纳、总结和交流,对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四、强化训练。教材中的文言文,学生毕竟都学过,阅读起来肯定比较轻松,如仅限于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在课本外找一些难度适中的文言文语段,让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技能,进行一定的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再次检查自己积累的是否充足,自己的阅读技能是否熟练掌握。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不是要教会学生多少东西,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知道语文包含多少东西,要让学生自己去多读一些东西,多想一些问题,语文教学切不可急功好利,只注重抓暂时的分数,而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要求,教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这和素质教育是相背离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也绝不是分数就足以反映出来的,更不是几天就能见效的,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一种韧性,清楚要做的是让学生领略到语文世界的缤纷,而不是塞给学生什么。要循序渐进,陪着学生走到到达语文世界的大道上,把学生引到到达知识彼岸渡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他们,把他们被异化了的能力重新找回来。

文言文教学反思9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们说:“语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文言文被列为“最怕”之首,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和文言文学习的无助可见一斑。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文言文教学的方向性问题,二是目标实施的方法问题。通俗的说,就是文言文“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

  问题一:文言文教学的方向性问题——教什么?学什么?

  思考1:文言文到底教什么?

  即文言文教学是“为言”还是“为文”?

  言:文言字词句、句式等基础知识。

  文:文章的内容、结构、主体和情感等。

  文言文,顾名思义,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本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文言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言”,与现代文的差异,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故重点文言词句的字面教学。而作为文章,“文”又是不能完全抛弃的。

  那么,如何取得二者的谐和?我们先来看教学要求——

  1、“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所以从传统教学上,文本基础知识的教学就应该也必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这对应了“知识与能力”目标维度的要求。

  2、 新课标的规定: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什么是懂?学习什么东西才能读懂?是学生离开老师,能独立读懂一般的文言文。

  千百年淘洗而流传,定是诗文极品。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正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是人文精华所在,需要学习吸收。我想,这应属于人文性的范畴吧。

  而获取这些财富,首先就要读懂。读懂的基础是什么?基本的字词句。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要读透这个文本,更是要从浩瀚的文言大海中自由汲取。这也就是“学课内,为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就是工具性的具体含义吧。

  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蕴含了广博的精神涵养,如果离开了文言语体,精神的一切也随之消失。

  可见,“为言”是基础,“为文”是高度。只有“言文兼顾,突出基础”才是中学文言教学的根本。当然,选修的文言教学将会侧重于人文的更大一些。

  思考2、文言文学什么?

  教与学是统一的。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掌握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词类活用、固定格式等。这些要常提常讲常归类常整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文本章法内容、精神主题等是更高的要求。

  就是,把词语句式、背诵默写放到首要位置,让学生堂堂有所得;把思想内容、技法特点放到重要位置,让学生课课有收获。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建议:

  1、确立文言文整体教学意识

  知识与能力(一位)

  读懂:梳理实词、 虚词,句式;诵读名篇 。 ———《课标》

  当下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贫乏和高考的命题趋势,使我们不得不把这点放在第一位。

  过程和方法(二位)

  注意常用实虚词分配;强调文言文的读和背诵(涵泳、吟诵)。

  反应获取的过程和实施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应该包容在“知识与能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

  文言的魅力(激趣)——历史的意义(历史与今天与未来)、文学的意义

  2、将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统筹安排到各模块各文章中,零碎消化。

  问题二:目标实施的方法问题。即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

  思考3、怎样教?

  关键在于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绝对预设的课堂是单边低效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虚无随意的。

  1、 目标预设

  目标是行为的标尺,一不能“空”,大而笼统近于无;二不能“死”,由于个体积累的差异,教学目标需要有浮动的空间。三要有弹性区间。

  2、 问题预设

  传统预设:让学生获得什么——教给什么知识。(知识的角度,是目的预设。只重结果,不管过程方法)

  理想预设:引导学生知道自己需要获得什么,怎样获得,获得的怎样。——导向什么方向。(知识与能力的角度,是思维预设。重过程方法,重规范落实)

  3、 方法预设

  (1) 诵读的运用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清代姚鼐等人提出“因声求气”之说,“声”就是文句的音韵、节奏;“气”就是作者所表达的精神、气势。可见,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我们的课堂恰恰少了读书声,丢掉了传统的精粹做法。

  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范读、领读;齐读,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可读全篇,可读几段、还可读几句、读一句。多种形式的吟诵涵咏,同样为课堂弥漫一层浓浓的古味。对文言文就从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

  总之,要反复读,一直到读熟,熟到提出某一段或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

  读要讲求目的和效果,读的方式要恰当,读的过程要指导。读要为理解服务,要对深化理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的课堂是怎样运用的呢?

  我们整堂课除了范读,就是齐读,恰恰少了最能显现独特情感体验的自由读。少了能静心揣摩,思考和阅读同步的默读。

  (2)务虚预设

  在设计中,除了必要的知能预设,让学生补充自我的东西,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但真正的教学中却没有落实。

  4、环节预设

  文言教学也是文本教学,也应有整体感知的环节。这是对文章的初读感知,以后的学习是在这基本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符合认知规律。所以,要重视这个环节。

文言文教学反思10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文言文教学亦然。针对班级中文言文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常常分析文言文中规律,强加练习巩固成效。总结一下我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上的几点思考。我的收获是:

  1、文言文复习必须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2、文言文复习课程设置最好能化繁而简,迎合学生接受能力。

  3、尽可能多地运用形象例子作方法讲解,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想在文言文复习中要是能做到以上几点,文言文复习教学就事半功倍。

文言文教学反思11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积累,现在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赵普》是一篇文笔凝练、叙事简洁的文言文,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这一中心,精选了赵普一生中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来展示赵普好学上进,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的秉性。教学过程中,首先激趣导入,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盛世王朝,都有敢于以死直谏的忠臣,他们是智慧的象征,更是正义的化身。如比干,魏征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了进步。

  今天我们将要结识的是一位敢于冒死举荐人才的忠臣,他就是赵普。出示教学目标, 接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和句读,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你读我听,相互纠正读音和节奏,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字正腔圆。然后合作探究、翻译课文,我先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直译意译相结合,做到字字落实。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力求文字通顺。发现问题,同桌之间沟通解决。教师巡视,及时答疑解惑。最后全班交流,纠错,力求准确。

  欣赏品析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赵普读书的事和冒死举荐人才的事。但是,学生自主研读少,合作探究多。本节课意在培养学生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力求从文章中读出自我,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学生在讨论中迷失了自我,独立思考的实践较少。而且,因学生对赵普不是很了解,所以在教学前,还应该从课外找些资料,最好是简短的文言文,印发给学生,做个补充,或许会比单一的就这篇课文了解一个人物要丰富得多。

  尤其文中提到他“多忌克”,若能找到这方面的材料,相信学生会感兴趣,而且如果是文言文的话,还能继续培养学生学文言文的能力。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精心的备课,设计更科学实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文言文教学反思12

  这节文言文教学课,我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时时处处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动起来。

  1、设计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抓住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范读到自由练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

  2、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创意的见解与心得加倍爱护,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3、贴近学生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学古文的时候,明理巧妙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自悟自得,从中深受教益。

  4、不足之处:

  在解释每句话的意思时,对助词“之”的讲解尺度把握不很准确,讲得稍深,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文言文教学反思13

  关于文言文的讲法,思路永远相同:读文章、介绍作者及背景、翻译、内容、思想情感、总结拓展,真的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文言文似乎总是每一次考试的重点,老师也是特别重视,像我,每一个字词都希望强调到位。我也深深知道自己的教学存在的弊端,企图在文言文教学中讲得生动形象,让他们能够听得有趣,记得牢固。

  课前专门去请教了师傅,她说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下小故事;翻译的时候讲一讲人物形象分析或者背景,交叉进行,避免一直讲翻译,让学生感到疲倦。针对她提出的问题,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挑选了好几则《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有文言文版的,还有我自己记在脑子里白话文版的,以备调节课堂的不时之需。事与愿违,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很多的状况:

  1、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他们提前没有将课下部分注释誊写在文本内,我在讲得时候,他们一直埋头记笔记。

  2、没有给同学们自己展示的机会,一节课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在讲,跟学生没有进行良性有效的互动;

  3、准备的故事和当堂练,课堂上也没有进行,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梳理文本内容上了;

  4、教学过程中情绪不稳定,看同学们一直在记笔记,到后面有些慌乱,部分重点内容就讲漏了,而且语气中已经有了愤怒的情绪;

  5、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一组和四组的同学,个别已经走神了。

  这一节课下来,我反思了很多,发现在我的语文课上,已经需要同学们靠意志力来支撑了,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所有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后喜欢你的课堂了他,哪怕他们一节课只有三十分钟是有效的,那也足够他们来学习新的知识了。如何把课堂变得有趣而又不流于形式,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期间的度一直没有办法把握。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办法摆脱课本和练习、考试的束缚,没有长远的眼光,缺乏对课本宏观的认识,进一步导致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不到根本,太追求与细微的东西。

  突然之间明白,对于一个人来说,比知识重要的是眼光和心胸,我缺少了这个,在教学中就做不到从容,即使准备得再充分,也难塑好课,难像陈家盛老师和师傅一样,如流水一般浸润学生,难云淡风轻地面对考试。想起冰心的一首小诗“墙角的话,当她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我想,虽然我没有孤芳自赏,但是我的心中应该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文言文教学反思14

  语文教学四大板块:语言积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中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我自信没有问题,而另外两大板块的教学秘诀仍在继续探索中。今天就最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得失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权作自我梳理与交流,望能得更多专家、同行们的指点。

  在小学及初中的七、八年级阶段,语文教材的编排基本是把文言文混编于现代文单元之中,不做独立的单元分配。但到了九年级以致高中往上,文言文的分量明显加重,而且独立成为一个或两个单元。这个时候,要求学生识记的字词注音、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以及翻译、背诵内容,当然还有对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的解析铺天盖地而来,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学起,老师也是东抓西拽,难分重点,惟恐有所遗漏。像《陈涉世家》、《出师表》这样比较复杂的课文常常讲了四五节,还觉得没讲透。我自己也是自从进入文言文单元以来,就仿佛红军长征进入草地的感觉,茫茫无垠,漫漫无边,大费周折。

  我的困惑是翻译要不要完整地去通,如何让学生牢记住所学知识。准确地说是,我对死的知识缺乏更好的办法,因为从内心讲,我这个人就是讨厌死记硬背的。但现在无论中招、高招考试,对文言文这一块的要求都是必须准确掌握实词解释和重点句翻译,当然还包括精典文章背诵,这个现实你无法回避,必须拿出有效的对策来。

  记得在讲解现代文的时候,我总是能灵机一动,想到很好的切入点,然后引起学生们快活而热烈的争论,很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这个感觉为什么一到文言文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原来,我把功夫都花在了对文意的疏通上,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着文字障碍啊。我以专注于讲解,就把文言文阅读课上成了枯燥的搬石头课——一个个学生鲜见的文言词语此刻变成了学习道路上阻碍我们前进的拦路石,我们不能不放慢速度,耐心地去清除这些路障。在清除的过程中,快乐渐变成了枯燥,我的课堂魅力也就没了。学生学得累,记得累,我讲得累,验收得累,这可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局面啊!赶紧想办法。通过向同组和其他组老师们的讨教,我渐渐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想法,我准备在教学中做如下调整:

  一、强调多读。文言文难懂是因为我们现代人基本已经不用文言语法,它完全成为了一种存留于古代典籍中的语言系统。要想深入到这种系统中,并窥其细貌,那就只有熟读才是其惟一的入门之路。就像我们学习英语或其它外语,不读能学会吗?读的过程中,老师加强对学生诵读语音、语气、语调、语速的具体指导,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文章大意的理解,这一点对下一步详细解读课文意义重大。诵读课文时,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比如,故意把全篇都读得声音特别大;语速太快,赶着往前走,来不及去思考、调整;故意带拖腔,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等等。

  二、按现代文一样来切入,设问,引导学生思路。其实,无论文言文、现代文重点都还是要研究文章思想内容的,不能翻译、解词完就万事大吉。既然是研究文章内涵,那么古今并无不同,我们依然可以用研究现代文的办法来进行。为什么要先研究文章内涵,再安排字词句的梳理?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根据平时教文言文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学生们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其实很想直接去探究文章内容,而不耐烦听老师啰里啰嗦地去细解每个字词。这说明,学生们的阅读心理是希望先窥课文之全貌,再去了解行文之细节的,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先去探讨全文大意。虽然此时,还有很多障碍横在学生们面前,但既然大家愿意去探究课文,那扫除障碍的动力也就有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扫除一些障碍,而且这些障碍也往往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理清文章脉络和大意的基础上,再来啃硬骨头——解决字词句中的难点。在已经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最后我们来打通译及语法研究这个硬仗,这时候,学生们的思维已经活跃起来,心里也有了个底儿,困难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这个时候,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可点面结合,详略区分地做好字词句的学习工作。

  四、识记知识要点可让学生总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学生们会记得更清,印象更深。验收知识既要有每课后验收,还要有每单元验收。这一点,全组老师要精诚合作,向外国语中学老师学习,聚合集体力量,把每单元要点拿出来,对学生过关。课堂学习的成果最终是要靠一一过关来保证的,过关的方法因人因班而异,相信老师们都各有高招,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教学法思考,尚不成熟,具体实施后,我会再成文与大家共享!

文言文教学反思15

  《项脊轩志》乃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优美散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核,言喜写悲叹志,它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这篇散文以其朴素悲凄之亲情感动人心,因而成为经久不变的必选篇目载入语文教材。本节课是《项脊轩志》的第二课时,为了让自己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特做如下反思:

  本节课围绕第三段文字,展开对悲之情的鉴赏,课堂以“一间陋屋,三世变迁。两种感情,四个女人”与“借一间旧屋做线,记人叙事抒情。忆三代故人为核,言喜写悲叹志”两幅对联绾结前后,并在前后配上《空山鸟语》与《雨夜梧桐》凄清音乐。鉴赏旨在让学生由感悟悲到感知悲再到共鸣悲,从而情不自禁伴随音乐进入悲之境。

  于是课堂开始我以刘勰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白居易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引语,以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感悟鉴赏情,接着我紧扣上一节的朗读、整体感知,之后我以“可悲物境往往引起可悲人事的回忆”一句引导学生总结可悲之事,学生回答后,我出示投影,明确文章鉴赏区域及鉴赏重难点。之后进入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扣第三段文字围绕人事之悲先由学生各抒已见谈对悲的感悟,再针对地提出四个大问题,逐层深入地析情之悲,情之变化及作者的言外之悲和言外之志。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我耐心细心地引导并予伸延拓展,以知人论世解读了文章的言外之志,最后让学生又绕开人事,寻物境之悲,分析了枇杷景之结语妙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已步入散文情境,并玩味赏析了情之悲。在意犹未尽之时,我出示了绾结文章的后一幅对联,并安排了课后作业——围绕喜之景写一幅读书对联,指明喜之物境旨在映衬悲之情。整堂课较好达到了“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优点:

  这堂课目标重点明确突出,分析鉴赏透彻,。更有所得的是教学中的方法改进与思想收获:我重视学生自主感悟悲情,让他们学会从叙事中领悟情,从景语中感知情,学会鉴赏散文的情感;教学中我重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点拨,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鉴赏散文的悲情;鉴赏中让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体会亲情之悲及作者的隐痛,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是很深入;方法点拨还不是很明显;教态还不够完善,应再抬头挺胸;教学过程应关注全体,而不是仅提问眼前的局部学生;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还可更明确。

  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思中求进,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美感熏陶的同时加强方法的培养,对一些语文悟性不够强的学生还应个别引导。

【文言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文言文》教学反思

2.《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3.小班教学反思

4.排球教学反思

5.《清明》教学反思

6.《争吵》教学反思

7.《狼》教学反思

8.jqx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