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28 17:20: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1

  通过国培远程学习,我认为老师要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的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理念下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观念反思

  老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以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我用相关的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对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资源的附近。但有些工业基地附近并无矿产资源,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 的地域限制。如上海宝钢。通过上述辩证的分析,一方面学生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牟发展。另一方面明确了这种作用不起决定性作用。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反思时,地理教学效果与预期的效果相差很大,课后仔细分析一下,原因 在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因而也就难于使教学设计发挥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反差,不断探索教学目标、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的是“探究式学习”,这样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了解知识的发生的过程。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人生,体验现实,并积累一定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的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平等的师生对话与交往;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

  五、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课堂上不公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情感的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这样常会发现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和习题,在考试中学生往往还会有许多困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给学生学习和方法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

地理教学反思2

  通过执行《发展与合作》一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备案:

  一、三点值得探究之处:

  一是时间问题:若允许,最好用两课时来执行。一课时的时间太紧,要达到教学目标很勉强。若用两课时则游刃有余,可以用更多的实例来将问题予以阐释,而且实例也可以讲得更具体、更精彩,也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该节的乐趣和学习价值。

  二是资料问题:没有更多的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来展示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差距。要是有反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生活、环境等的照片,将给学生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不言的教育效果。

  三是课堂控制问题:由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较多,因而对于班级管理相对较弱的班级,容易造成一发不可收拾,不能很好地执行教学目标。

  二、两点成功之处:

  一是组织学生在图上迅速找国家活动。整个活动气氛十分活跃、积极。当我报出要求他们迅速找到的国家名的时候,几乎每位同学都埋头在图上找,其着急的表情足以证明他(她)多么想首先找到老师所报的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且不说学习结果,这个过程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快乐。要是可以,我愿意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变着花样开展这个活动。正如在教学目标中提到的“表现性目标”取向一样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反应是多元性的,所学到的东西也是无法预知和估量的。同学们一旦熟悉了各个国家名称、位置,将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好处,能使他们学习的很多知识在思维空间里找到落脚点,从而使知识点在头脑中立体呈现。比如一提到著名诗人泰戈尔、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大数学家高斯等等,就即刻在头脑中反映出印度、英国、德国等位置。使知识间得到相互强化。就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而言,就是在这样的积极寻找中就逐渐培养了起来。远比指着图让他(她)看的读图练习效果好得多。

  二是抓住课堂上出现的“切入点”,深入剖析中进行知识灌输和德育教育。每一届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都会有同学在课堂上不经意地提出:那些国家那么小把它占领了算了。这一方面说明同学们关系国际事务,另一方面又显示出缺乏基本的国际常识。我即刻抓住这句来自同学的话,实施国家间地位平等和国际合作的教育教学内容。效果很好。

地理教学反思3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简称,利用歌诀记忆,学生学起来就很容易了。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的成长。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教学反思4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课的引入,我采用问题引入法。我先问学生:“你们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主要关心什么要素?”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最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的说最关注是晴天还是阴雨天,是大雨还是小雨;有的则说最关心风大不大等等。我接着问:“你为什么最关心这项指标?你知道什么样的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或气象灾害)吗?”这时多数学生沉默了,有个男生说:“气温太高或太低,风力太大,降水太大或很长时间都不降水,这些都是灾害性天气。”我充分肯定了他的观点:他实际上是把天气要素出现异常极端值的现象概括为气象灾害,分析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之所以关注天气预报中的晴雨冷热,说明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它们出现异常,当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还应从国民经济生产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即这些天气要素异常极端值的出现会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呢?本节课就是让同学们一起共同探讨什么是气象灾害?它们有何危害?人们应如何防御?

  开始学习台风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形式与形成的天气现象等方面比较气旋与台风,再结合99年14级台风下面袭击厦门时自己的所见所闻讨论台风的危害,并以列表的方式归纳出台风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灾害及其应对措施。同学们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大约七八分钟后,开始小组汇报,各组对“台风从本质上讲就是气旋,它是一个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这个结论没有异议,但对台风的危害的归纳却有不同说法,多数小组汇报时即将课文中的相关叙述加以要点化,如,“拔树倒屋、掀翻巨轮、破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村镇、破坏海堤等”,也有的小组谈到“破坏网箱养殖和滩涂养殖,摧毁路桥,摧毁渔船,造成停水停电,海上航运被迫停止,刮倒广告牌伤人”等等。在谈到应对措施时,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当年厦门市政府指导市民采取的措施。我这样启发:我们能否将台风的危害先粗略地概括为风灾、洪灾及其引发的瘟疫等三个方面,再将三个方面的灾害加以细化,这样就有了一个思维的框架。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两项作业,一是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每位同学改写或补充教材中的相关文字;二是书面回答1。“台风能发源于赤道洋面吗?为什么?”2。“温带地区会受台风的影响吗?”

  由于降水形成的原因在前面已经学过,这里我只是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一是除了台风外,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暴雨?二是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这些措施对减缓旱灾和台风灾害有何作用?(用电子幻灯展示)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暴雨洪涝”和“干旱”。同学们很快看出“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工程措施和“加强土地管理、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非工程措施对减轻台风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旱灾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问:“还有没有其他措施?”有学生回答:“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塞,对于防涝防旱都很重要”。“非常好,这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同学们可把它补充到课文中去”我兴奋地加以肯定。这时,我发表了自己对教材关于“如何应对干旱”的论述的“不満”:对于干旱,我认为应从水源的“供”与“求”两方面考虑。从“供”的方面看,由于长期不降水,表土干涸,土地龟裂,农作物严重抽水,因此必须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水源的季节性调配或跨流域调水,以解燃眉之急;从“求”的方面看,要在不降低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设法减少农业的需水量,即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种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改善灌溉技术,以缓解水源的“供求矛盾”。此外,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也是重要措施。

  我的这番分析旨在给学生一个分析问题的示范,即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辩证地去分析问题,而且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知识结构,不能简单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

  关于寒潮,我先复习了冷锋系统,强调强冷锋之后往往形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冻害现象。再要求学生仿照台风危害的归纳方法,边读教材边归类整理寒潮的危害,并思考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可分别采取哪些防寒措施。

  课后作业:

  1、继续完成本节课内未完成的整理归纳工作。

  2、上网查找还有哪些教材中未介绍的气象灾害。

  3、上网查找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的,坚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切入气象灾害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地理问题,在明确讨论主题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并设计了一个发动全体同学共同修善教科书的活动,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挑战权威,同时暗示学生教材不是不可逾越的真理,也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只是学习的媒介。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合作学习,通过自读教材,归类整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讲解,向学生作了一个科学思维和规范表达的示范,以期使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迁移到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上去。

  本节课总体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小组讨论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讨论的主题,但在实际讨论中,仍有一些同学在谈到厦门那次强台风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时,大谈自己亲身感受的细节,甚至跑题了。自由发言阶段,由于是不须举手的自由发言,有几个同学一直说,有些想说的同学没机会说。另外,尽管我已经强调后面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但却无济于事,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带着问题自读教材整理归类阶段,也有一些同学不会归类或不动手整理,只是在书上划线。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只要将来背住划线部分就可应付考试了。可见学生对学会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没有清醒的认识。看来下次要结合考试来说明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试题的答案是难以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而且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化和表述问题的规范化,在考试评分标准的制定中,除了知识点占分值外,知识要点的结构逻辑性也要占一定的分值。

地理教学反思5

  摘要: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应包括: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反思课堂成功之处,积累课堂“亮点”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

  “反思”它是指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的检验过程。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古人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怎么样才能做到“相长”呢?这就要提到教学反思。只有教者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发现问题、知道不足,进而弥补不足、解决问题,然后又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就“教学相长”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我们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1、地理课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是要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是要培养应试型人才还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还是“以教材为纲”,唯教材是从,这类教师是在“教”教材;或者还停留在原有的经验阶段,认为地理课应该教给学生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把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删除的繁、难、偏、旧的知识仍然补充到地理课堂中,极大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城市的交通运输》一课时,我用株洲市区的交通图代替课本中的香港交通图来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又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节时,我鼓励学生“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每个班级产生的垃圾都能分类回收,换来的钱还能用于班级建设;以前每逢生日学生都互送卡片,教师节老师也能收到不少,现在都改成短信问候了;有许多孩子还动员自己的家长提篮子、提布袋去买菜;教室里随手关灯关水已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习惯。

  2、谁是课堂的主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是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的又有几何呢?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害怕学生不懂,于是乎讲了一遍讲两遍,于是乎有了满堂灌,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变成了听众,变成了“要我学”。

  反思二: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1、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

  首先,目标的设计要明确,细化和具体化,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例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我提出的目标之一是: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目标就包含了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要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可人为的降低或拔高。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一节时,教学目标应定位在“通过读地形图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这一特征”,并不是要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其特征。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地貌特征总结、板书出来,并要求学生掌握,这就是人为的拔高了教学目标,增加了教学难度。

  2、对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的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提高课堂效益。总之,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学”而非设计成教师怎样去教。

  比如学生对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一定的难度,对“夏季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冬季相反”这一句话也只能识记不能理解。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两个生活情景让学生去体会。“夏天的中午赤脚走在河边的沙滩上,你的脚有什么感受?当你走到河水中又有什么感受呢?”“寒冷的冬天赤脚踩在水里与赤脚踩在地上哪个更冷呢?”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从生活经验中理解课文的内容了。

  3、对问题设计的反思

  课堂思维训练也是学生通过自学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练习什么?怎样练习?关键是教师能否设计出导向正确、难度适宜的训练题。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气温日变化图”,这样设问:

  ①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出现在何时?

  ②什么时候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

  ③气温最高值为什么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时和地面辐射最强时?

  从这三个问题中让学生分析思考,引导认识地面储存热量对地面温度的影响,以及大气吸热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真正理解一日之中的最高气温为何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时,且还要落后于地面温度最高时而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这样环环紧扣,逐层深入的设计把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温度、大气辐射、大气温度四者的关系及热量的盈亏讲得十分透彻,学生极易掌握。实践证明:导向正确、设计合理的训练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自觉讨论,各抒己见,能够深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给思维最丰富的启迪。

  同时,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因此问题一要有价值。提问时要主意,问题设置要有目的,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必须心中有数;二是问题的本身要有启发性。不要提一些不要求学生以任何方式去处理(指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问题,或者说不加思维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问那些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有效思维性的问题,它能敦促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在课堂上提出“长江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自然环境会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提得有价值,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二要有梯度。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如提问“为什么说西亚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学生受各方面能力的限制一时作答困难,我提的问题是:

  ⑴西亚位于哪两洋五海三洲之地?

  ⑵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哪两海联系了哪两大洋?

  ⑶土耳其海峡连接了哪两海?

  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容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

  4、对练习设计的反思

  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反馈最主要来源于练习,练习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反思教师给学生的地理作业是否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是否对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例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时,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对农业没有什么概念,对因地制宜也是一知半解。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有一个公司要在株洲投资一些农业项目,拟开发的项目有:黑山羊养殖基地、优质水稻基地、鲜花栽培基地。现有醴陵泗汾镇、天元区马家河乡、荷塘区明照乡欲引进上述项目,请查阅资料,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该公司的项目应该如何布局?这道题结合株洲地区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株洲各地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传统产业的优势的基础上来确定农业产业的布局。由于与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

  三、反思课堂成功之处,积累课堂“亮点”

  有教育家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撼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们总能发现不足,找到改进的地方,但是每一堂课也许都有它的精彩之处,这就是课堂的“亮点”。好的方法,好的问题,好的习题,精彩的教学片段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的财富,我们应该把它们收集起来,“积腋成裘”。久而久之,我们将收获到一个沉甸甸的硕果。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将十分有利。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勇于剖析自己的人,做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余培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地理教学反思6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注重实际应用。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好地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老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本学期是我在咱们学校带的第一批学生,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为了以后真正做到打造高效课堂。特做反思如下: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

  以往的地理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我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反思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改进措施: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

  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 反思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改进措施: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只有多学习,多反思,才能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地理教学反思7

  地理学科对我来说不是专业,再加上地理学科在学校、社会、家长、包括学生在内都视为 “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来尝试着教学。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课本都背下来,让他们在内心里敬佩老师,受其感染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是现在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主动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

  4.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是非地理专业老师,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地理学科知识面牵涉甚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时往往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样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什么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把握好每一节课重难点。对于部分需要记忆的内容强调学生必须死记硬背。缺乏一种形象无意记忆方法。这样就是把知识变死了,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距新课改理念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以我满腔的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自己的岗位,要具有永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素质,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所选择的职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地理教学反思8

  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

  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学反思9

  转眼之间在z中学工作也有一年之久了,本学期有幸和我校谭校长结为师徒。使我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收获。一个学期的地理课结束了本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地理教学要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地理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地理,同时在知识的应用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意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奋与激动。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地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材料。例如:在讲《多变的天气》时,通过让学生收听、收看当天的天气预报,了解本地昨天、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及不同城市同一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总结出天气的特征来,即: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也不同。由此加深了学生对天气“多变”的了解。这样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很有用,从而乐于接受,同时增长了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使难点易化。例如:“中国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的重点,但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体会,所以它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时,就以学生熟悉的车牌、商标为例,让学生熟悉每个省的简称,并结合实际的地理事物加以补充。在熟记每个省的行政中心时,可以叫学生收听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帮助记忆,这些都是突破难点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对此很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深一步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新教材有明显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因此,教学时设计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如寒假将至,让学生设计一个寒假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日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览,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景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地理意义,体会到地理的价值。

  四、系生活实际 树立环境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例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时,我不失时机地联系到家乡湘潭的水资源状况,这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材料。因为只有学生在环境感受中获得的亲生体验,才能保证环境意识和素质培养的落实。在教学时,我首先提出疑问:我们湘潭地处南方地区也属于缺水城市,为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分析了水污染的原因,有的提出了治理的措施。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地理教学反思10

  地理教学反思:

  九年义务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依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排了大量的教学插图。这些插图和正文、阅读材料、读图要求、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相得益彰,从而使教材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和说服力。充分发挥插图功能,加强和改进插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多种素质。从形式上看,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可分为地图(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和史料图等几类,它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因此,教学中的处理、素质培养的方向也应有所不同。

  一、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最根本的插图,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地理位置,阐明其空间分布,而且还表示它们的形态(如河流长度、水系特征),所以有人说: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教学,首先要明确读图要求,指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在纷繁的地图上找出要找的东西;其次是定位,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关位置,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是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四是根据大纲要求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使学生能读会填。地图的教学程序可表述为“明要求——定位置——找关系——助记忆”。

  二、地理统计图教学。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量”的表征,地理统计图是地理数据的形象直观。统计图教学不仅要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注重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与精神。统计图可依下列程序教学:“读图名——读座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揭示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读图名的目的在于知道图反映的是什么内容,自己要读什么,座标(或图例)则反映了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量上的大小(单位),读图名和读座标是读统计图的基础。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读变化趋势,然后才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动手制作等多种能力。

  三、示意图教学。

  教材中的示意图大部分是成因示意图,如果说地图侧重从空间分布,统计图侧重从量上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联系的话,那么,成因示意图则侧重阐述它们的形成,成因示意图往往和统计图联合出现,它们在教材中联系是很紧密的。成因示意图教学可这样安排:“明确地理位置——分析要素状况——揭示发展历程——抽象(或演绎)规律。”如进行“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教学时,可先明确这种气候的地理位置(赤道附近),分析该地太阳高度和气温状况(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天气变化过程(日出后,气温迅速升高,地表水不断蒸发到空中,空气中水汽不断增多,云层增厚,午后14—16时产生雷阵雨,雨过天晴);最后得出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的特征。在进行成因示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投影片和板画动态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较为理想的手段。

  四、景观图。

  从形式上看,主要有照片实录景观(彩图)和素描景观,从内容上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观图的作用是通过直观形式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印象,教学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并注意抓突出特征,避免不着边际,分散学生注意力。

  五、史料图教学。

  史料图有地理学家画像、地理大发现和地理知识发展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史实,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攀登地理科学高峰的勇气,树立创造精神,并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般方法。如我在进行“魏格纳得到了什么启示”插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魏格纳躲在病床上仍孜孜不倦地观察和学习以培养学生发奋学习、建功立业的志向,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历程,鼓励同学们“细心观察、大胆假设、多方求证、形成学说”,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热情。

  六、漫画教学。

  地理漫画以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幽默和讽刺的笔触揭示人类处理人地关系的成就和问题,它不仅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而且蕴含着振聋发聩的教育力量。漫画教学一方面可根据“画的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现实(或理想)——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办——给我们什么启示”的程序教给学生地理知识和读图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幽默气质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读图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逐步形成关心人地关系及发展的责任意识。利用学生学到的漫画技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周围人地关系并以漫画揭示这些关系。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的环境意识、节约意识有了很大增强。

  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插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达到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反思11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通过使用新教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近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做到四个基本点:

  设情景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

  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

  设认知停*点,让学生都学会。

  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会。

  其实,每当茶余饭后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还在进一步不断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12

  上周日由于清明节放假调休,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去参加县运会,我班的一节体育课学生要求我领着他们去上,我没有答应,我和同学们商量这节课在班中举行地理知识竞赛,聘请地理老师出题,学生非常高兴的答应了!我去和张文淑老师商量,张老师也非常的乐意!

  竞赛采用抢答的形式:

  第一题……

  学生刷的一下子都站了起来……

  我没有看清谁是第一个站起来到,和张老师商量了一下此题作废!

  我搬了个板凳站在上面看哪个同学站起来的最快。

  第二题……

  终于看清楚了,张老师点评,加一颗星。

  第三题……

  学生又刷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我站在凳子上也没看清是谁第一个站起来的。

  张老师说是刘立程,经学生一致同意,这颗星给了五组。

  ……

  ……

  最后公布成绩,各个组的成绩相差无几!

  总结:

  1.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学习中比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

  2.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他们课堂上听讲格外认真,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地理教学反思13

  我们实验中学高中艺术班,虽然说是南昌市艺术生源最好的,但就其文化道德综合水平来说,除个别外大部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学习生活习惯也差: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上课吃东西、顶撞老师、迟到、旷课、早退、不交作业、考试舞弊、抽烟、打架等情况经常发生。我长期与学生家长接触交谈发现,多数家长一方面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收入都较好;但另一方面,都深感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为:溺爱孩子,使孩子形成了较多的不良习惯;同时又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要为孩子选择一条高考捷径——实验中学高中艺术班。我们文化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般低于专业课,只有在学生高考专业加试以后的三个月,文化课才受到学生重视,所以高中艺术班文化课很难组织。

  一、加强自身修养、尊重艺术班的学生,你会赢得学生的加倍尊重

  当我初次走进艺术班的地理课堂时,感觉学生们都会静静的听你讲要求和讲课,发现美术班和音乐班的学生有些不同,美术班虽然男生多但更安静,而音乐班女生多却安静不了多久。接下来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第一次,第一次遇到学生上课讲话影响我正常的教学,我对她(他)说:请你不要讲话,可是学生的回答却窘的我在全班同学面前下不来台阶:“我又没说话,谁是证人”;第一次遇到学生因不想上课想溜出教室而被我阻拦时,学生情急之下说:“我要拉肚子”,我只能放行;第一次遇到学生上课睡觉……第一次的艺术班教学,我遭遇了许多尴尬和锤炼。

  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多了我就成老手了。如今,当我遇到学生上课不听讲而讲话时,我不会急于马上指出来,我会镇静的等一下,好鉴别该学生是偶尔说话还是要忘乎所以的持续说话。如果是偶尔说话的同学,我去制止,一般会遭到学生的反抗、拒不承认。如果是忘乎所以的讲话,正在说话学生的注意力在说话上,不会听讲,更不会注意到老师的任何举动,我制止他(她)们的方法也很有艺术性:一种是边讲课边装作不经意的走到他们旁边,轻轻地敲打桌面提醒他(她)们,这样做的好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这种方法对多数人有用,因为艺术班的学生,各种坏习惯的一旦养成后,家长和老师管教管导时,一般是简单粗暴,忽视对孩子的人格尊重,所以一旦学生出现反课堂的行为,教师对该行为进行管理时,用这种心理暗示,既制止学生的讲话把学生拉回到学习的思维来,又让学生有人格尊严,更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另一种方法是立刻把讲课停下来以目视或手指向说话的学生,待全班学生都目视他(她)们时,学生们会自己发现犯了错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那种上课时对老师有强烈的对抗心理的学生,利用老师和学生们团结在一起形成的强大心理力量,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强大的心理压力,逼迫其回到正常的课堂中来,这么做的好处是教师在管理时不容易和学生产生直接的冲突,

  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当我遇到上课时学生趴到桌上睡大觉时,我不会漠视,而会加以管教:轻轻地走到学生旁边,小声的叫醒学生,请他(她)用站立或用冷水洗脸的方法清醒一会儿,如果是用站立的方法,就一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嘱咐该生自己觉得清醒后自己坐下(不必等老师批准)。这种方法的使用,好处是教师巧妙的运用了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管教,同时又利用教师对学生的亲情引导,赢得全班同学对教师的尊重。

地理教学反思14

  一个稳定的兴趣,总是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则是来自教师的积极诱导,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他们学习地理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我们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我们地理课堂搞活,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方法有所不同。如我在讲述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时,选用了一幅“苦难的母亲”的漫画,画面上愁容满面的母亲不但手里牵着,背上也背着孩子,而且她的胀得酷似地球的肚子里的孩子也即将降临人世,她身旁的两个孩子为争食物还在打架呢!

  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人口已经出现了过剩,主要是因为以前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人口过剩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压力。我们也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填图比赛。公平合理的竞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紧张、活跃而有序的地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多样性,可以改变单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现代媒体能提供海量信息,这种资料的丰富性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

地理教学反思15

  这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气力去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在刚开始的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为了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备好课是基础

  (1)在高一的时候,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初高中教材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认真钻研教材,对初高中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初高中知识的逻辑关系,能运用自如。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料。尤其注意收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料。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学习“湿地”之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有关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的资料;上“板块运动”前提前让学生复习初中课本,让学生自己熟悉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相关位置关系。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比如:在复习经线纬线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以板图为主,以教具——经纬仪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引导学生自己画图并相互纠错。

  2.上好课是关键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尽量使课堂语言简洁明,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如果发现部分同学疲惫了,宁可歇一歇,讲个笑话,或者跟某个学生开个玩笑,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复习第一部分时,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类型的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我经常运用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做好课后辅导

  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偶尔进行小测试,并认真批改、讲评试卷。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勤做多做高考题

  在这次做题能力大赛中,我的得分比较低,感觉比较惭愧。其实考题并不难,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好多题里面的世界地理知识没有记住。以后除了加强做高考题外,还要多看世界地图,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帮助自己掌握课程改革方向和高考方向。

  6.培养兴趣爱好

  随时阅读最新新闻,尤其是有关地理课堂方面的内容,并用自己所教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本校文科班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我将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初中地理教学心得

2.初中地理教学计划

3.《推理》教学反思

4.《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5.语音教学反思

6.小班教学反思

7.《牧歌》教学反思

8.《约分》教学反思

9.排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