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大赛活动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素养大赛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素养大赛活动总结1
为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我校第x届中学生语文素养大赛于11月17日(周四)下午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如期举行。
一、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特别是中学文科组的大力支持。
本次活动由教导处牵头,中学文科组负责具体实施。组长聂浪燕老师精心策划并组织全组成员精心准备,8个代表队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牌,班主任老师和语文老师知道学生赛前热身,贺建祥老师负责本次活动宣传,聂奇鹏、刘雄飞、陈忠泽等老师布置比赛场地可以说,精心的准备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前提所在。
二、选手们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本次大赛以现场语文知识问答形式进行。全面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共分必答题、判断题、说话题、风险题四个环节答题。共设题目136道题。七、八、九年级各班派15人参加,全校组成8个代表队参赛,人人均有答题。曾婕妤、黄云同学荣获“最佳口才奖”,八3班、九1班、九2班、七2班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九3、八1、八2、七1班荣获团体总分二等奖。
三、本次活动参与的选手多,涉及的题目广,选手们大有收获,再一次温习了文学知识,拓宽了知识视野。活动虽然结束了,学习仍在继续。
四、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
1、设备有限。学校暂时没有大礼堂,导致不能让全体中学生参与;没有多媒体,题目只能装入信封,操作不太方便。
2、题型不多。以后的.比赛中还可以加入词语平台;应该还要设加试题应对比分相同的情况。
3、重视了人人参与,但缺少团队合作。以后要假设难度较大需要合作完成的题目。
素养大赛活动总结2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先学后教、先学后讲、精讲精练、当堂反馈、单元过关”的教学思路,构建“个体钻研为前提,同伴互助成合力”的合作教研体系,我校于20xx年10月10日至20xx年10月30日组织开展了这次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系列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领导率先垂范,全程参与听课和评课;教导处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有序开展;各教研组合作研究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推动,共同进步;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在学校各项工作都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挤出时间研讨、听课、评课,在浓郁的研讨氛围中,我们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
本次研讨活动中讲课的老师既有初出茅庐的白燕飞,又有教学能手李向丽老师,教研组长王芳、青年教师郭芳芳老师,还有从教20余年的栗素平老师。老、中、青三代教师同台竞技,相互切磋,向我们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1、人文思想的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的完美结合。
审视语文课堂教学,不少语文教师把研究重点聚焦在文本内容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把语文课等同于“人文课”,是对语文本体认识的缺失,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曲解。这样的语文课,仅止于“得意”,是虚空无效的。语文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以及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表达的任务。因此人文的感悟必须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依托。如果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工具都没了,人文性又从哪而来呢?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怎样做到二者有机统一呢?李向丽老师执教的《轮椅上的霍金》一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郭芳芳老师执教的《推敲》也体现了这一点。
2、注重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功夫日渐中足。
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与功力。要关注教学中的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而辨字析词咬文嚼字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在教学都注重了词、句的品析,如:田鲜丽老师执教的《哪咤闹海》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来体会。
3、注重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更加宽广。
语文课堂教学中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都能在精心备课,设计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展开课外拓展。例如:王伟英老师执教的《泉城》学生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理解为泉城的美丽风光;
4、语文课中收声琅琅,语文课堂越来越富有魅力。
语文课中应充满读书声。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重视语文课中的读,朗读在课堂进行中所占的时间比例有所增大。
5、数学课更是注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一道题生发出很多种解题方法,学生学的轻松自在,老师教的激情满怀。把学生的思维推致极限。例如栗素平老师的《搭配的学问》能让学生对一个问题生发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且在随后的课堂测评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总之,这些课上得有个性、有张力、有创意,然而,如同玫瑰带刺,白璧寓瑕一样,不足与缺憾在所难免:
1、“先学后教、先学后讲、精讲精练、当堂反馈”的教学思路体现的不够突出(姬姗姗老师的课体现的较为突出);课堂教学环节上安排得有失合理;教学和练习所占用的时间分配上还需要进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存在教师讲解过多,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的现象。
2、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进行有效朗读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语感的基础。”只有把握住文章的情,才能有效朗读。而且在朗读中,不要吝啬教师的范读,老师还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低年级要把朗读的重中之重放在读正确上来。
3、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我们在设计新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把目光放在如何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从而达成目标。而不应把目光着眼于教学设计的新颖,老师把握教材要深入而设计教学则要浅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未必有创意,未必新颖,但要目标定位准确,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4、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引领的作用,树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课堂理念,激活课堂,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努力钻研,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成为各学科教学上的能手。
素养大赛活动总结3
台上四位选手,轻点翻页笔,随着屏幕上内容的变换,参赛选手侃侃而谈着自己对课程的独特理解、课堂的精彩生成、课后反馈的实效,台下老师们快速地记着笔记,写下自己的思考。这是品德组、健康组、信息组20xx年桃李杯素养大赛正在进行中。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实效,扎实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本组响应学校号召,积极组织桃李杯素养大赛。
一、快乐参赛 不讲条件服从大局
从各组分别各自组赛,到品德组健康组信息组综合实践组联合组赛,再到品德组健康组信息组团队组赛,每一次参赛内容的重新确定,参赛选手和评委老师们都能愉快地接受、积极地准备。
二、群策群力 三易方案认真对待
考虑到各组课程的特色和大赛的公平性,方案从微型课程竞赛,到微课竞赛,再到说课竞赛,大家献计献策,力求赛出水平。我们认为“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最后确定本次竞赛方式为说课比赛,并制定了评分细则。
三、赛出风采 学科特色直面生活
每一轮方案的初稿出来,陈文清、向前、邹勇鹏、余慧四位选手都积极准备,本轮比赛,虽然最后展示的内容只有说课,但实际上选手们在前期准备过程中,进行了微型课程、微课、说课等一系列准备,也正有这些基础,展示的说课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学情、穿插的案例丰富。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邹勇鹏、余慧老师的课件设计十分精美,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课堂,展示了信息技术课的.特色,给我们一种看大片的享受,邹勇鹏老师引入的微课视频有针对性解决了学生学习进度不一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学的作用。更为难得的是,邹勇鹏、余慧老师注重课堂学习与孩子生活的结合,从《童谣配图》入手,让枯燥的文档编排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向往的情感。
作为生命与健康学科教师,向前老师在刚接手后勤工作,十分繁忙紧张的情况下,精心准备参赛资料。为了更有针对性,舍弃了网络上满屏满屏的资料,而是花大力气搜集了学校孩子们中的案例、图片、视频,通过身边的故事,指导孩子们《远离危险地带》,做自己的守护天使,十分有现实意义。
作为品德学科唯一的参赛教师,陈文清老师虽然刚获得一师一优课省级优秀的奖励、20xx年桃李杯素养大赛的特等奖,但是她仍然能认真准备,虚心请教,用课前指导搜集资料的自主学习、富有儿童趣味的图片、课堂游戏体验等方式,唤醒孩子们对《我们的大地妈妈》的深厚情感,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发课程资源,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
四、中肯点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评委周金普副校长、李坚坚主席、周启庸老师工作繁忙,但是仍然愉快地接受了当评委的任务,事前详细了解了评分细则、并对各学科特点进行了了解,现场进行了详细记载,赛后点评更是从理论的高度到实际操作的细节都进行了指导,点评总结中,对青年教师的优势不遗余力地褒奖,同时也敢于说实话,对存在的问题毫不避讳,让竞赛真正起到促进青年教师和本学科教师成长的作用。
【素养大赛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摄影大赛活动总结11-25
摄影大赛活动总结10-13
大赛活动总结模板08-21
书画大赛活动总结08-11
模拟招聘大赛活动总结09-09
摄影大赛活动总结9篇12-07
校园歌手大赛活动总结12-09
摄影大赛活动总结14篇09-26
主持人大赛活动总结07-22